中國家族教育

中國家族教育

《中國家族教育》是2005年12月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通過過對親職教育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縱橫上下的比較,以求得出對現實有教益的結論。全書資料翔實,例舉豐富,文字通俗易懂,有助於相關研究者進行閱讀學習。嬰兒剛出生,首位老師是他的母親,而最早的教育環境是家庭,人生將要從這兒起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家族教育》
  • 外文名:Chinese family education
  • 書名:中國家族教育
  • 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
  • 頁數:671頁
  • 開本:16
  • 作者:黨明德 何成
  • 出版日期:2005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284948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嬰兒剛出生,首位老師是他的母親,而最早的教育環境是家庭,人生將要從這兒起步。本書通過過對親職教育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縱橫上下的比較,以求得出對現實有教益的結論。全書資料翔實,例舉豐富,文字通俗易懂,有助於相關研究者進行閱讀學習。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綜論
一、家齊國治天下平
二、家族教育的歷史演進
三、宗族塾學
四、家訓文化
五、師法、家法與師徒相承
六、古代家族中的禮儀教育
七、選官文化對家族教育的影響
八、地域文化對家族教育的影響
九、近代家族教育改革

第二章 分論
一、帝王之家的太子教育
二、文臣之家的家族教育
三、武將之家的家族教育
四、商賈之家的家族教育
五、古代家族的幼兒教育
六、古代宗族女子教育
七、少數民族的家族教育
八、技藝之家的家族教育

第三章 個案研究
一、宋代眉山蘇氏家族的教育
二、桐城張氏的家族教育
三、明清新城王氏的家族教育
四、濰坊風箏工藝傳承的歷史考察
五、康有為的家族教育思想
六、曲阜四氏學考
七、從師承家學談顧頡剛學術成就的形成
八、清代“寡母撫孤”現象剖析
九、從黃山西遞楹聯看徽商的家族教育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在張家,無論是有功名的,還是隱居田園的,無論是會讀書的,還是善持家的,都會身體力行地為後人留下一份可茲借鑑的經驗。張秉彝生性樂於施濟,“遇人之急不啻身受”,方“桐苦寇”,且“歲大饉”之時,“設粥糜以濟飢者,全活甚眾”。其夫人吳氏亦常助之濟施不倦。張英夫婦承繼父德,夫唱婦隨,樂此不疲。常常每日於食用節省,月晦之日則總一月之所余別作一封,以應族中人的貧寒之急。認為能“多作好事一兩件其樂逾於日享大烹之奉多矣”。張英“六旬之期”,其妻禮佛時忽然想到壽誕按例應當“設梨園宴親友”,但張英不愛觀劇,尤其看到京師一席之費動逾數十金,總說徒有應酬之勞而無酣適之趣,所以家中從不唱戲。就對張英說:“吾家既不為此,胡不將此費制棉衣絝百領以施道路饑寒之人乎?”英笑而許之。對於自己所作的家訓《聰訓齋語》,張英認為:“余言無奇,止布帛菽粟可衣可食,但在體驗親切耳。”
而且,張家家教中從來不主張疾言厲色。張秉彝“與人藹然以和,肅然以敬,未嘗有疾言遽色,遇人有過,則以微詞以動之,鄉人孺子相對皆無侮容”。張英、張廷玉皆深得家傳。從張英的《聰訓齋語》就能深刻地體會到這一點。他在教導子弟如何為人處世時,往往使用日常的淺白語言,細緻耐心、鞭辟人里。比如在教導子弟要生活節儉、不置貴重器物時就說:“瓷佳者必脆薄,一盞值數十金,僮僕捧持,易致不謹,過於矜束,反致失手;朋客歡宴,亦鮮樂趣,此物在席賓主皆有戒心,何適意之有?”當然,對於官宦之家來說太粗會有失大雅,所以最好是買厚而中等者,“縱有傾跌,亦不甚惜。斯為得中之道也”。在教育子弟治家時說:“(童僕)但得力二三人,訓育有方、使令得宜未嘗不得兼人之用。”“太多則彼此相委。恩養必不能周,教訓亦不能及,反不得其力。’“‘且此輩當家道盛則倚勢作非,招尤結怨;家道替則飛揚跋扈反唇賣主”,故不宜多畜。在教育子弟擇友時說:“來交者豈能皆有文章道德之功磨?”“平居則有酒食之費,應酬之擾;一遇婚喪有無,則有資給稱貸之事;甚至有爭訟外侮,則又有關說救援之事。平昔既與之契密,臨事卻之,必生怨毒反唇”;加上“嬉遊徵逐,耗精神而荒正業,廣言談而致是非,種種弊端,不可紀極”。因此張英一語中的的道出了交友的準則:“與人相交,一言一事,皆須有益於人,便是善人。”“能處心積慮一言一動皆思益人而痛戒損人,則人望之若鸞鳳,寶之如參苓,必為天地之所佑,鬼神之所服而享有多福矣。”類似的例子在張家教育中比比皆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