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然鹼之都

中國天然鹼之都

河南省桐柏縣天然鹼儲量為13207.7萬噸,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可持續開採100年。

2006年桐柏縣被中國礦協評為“中國天然鹼之都”,吳城天然鹼礦和安棚天然鹼礦也將永載我國地質找礦史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天然鹼之都
  • 地理位置:河南省桐柏縣
  • 儲量:13207.7萬噸
  • 命名時間:2006年
開發歷史,重大貢獻,生產現狀,

開發歷史

吳城天然鹼礦床的發現,實現了我國古天然鹼找礦零的突破。 上世紀70年代,中國地質鹽類礦床學界發生了一件大事——河南省桐柏縣境內第一次發現了古天然鹼礦床。礦床的發現立即引起國內,乃至國際地質學術界的重視,傳媒及學術刊物紛紛報導,參觀考察者絡繹不絕。
20世紀70年代初,鑒於國際政局形勢日趨緊張,毛主席發表了“打起仗來不僅需要海鹽,而且需要陸鹽”的講話後,立即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尋找岩鹽礦的熱潮。當時的地質部和河南省地質局決定由原21地質隊擔當起岩鹽找礦的任務。之前21隊對該類礦床毫無找礦實踐與經驗,地質人員一方面收集了全省的有關地質資料後,一方面反覆研究,集思廣益,反覆對比,最終選擇了桐柏縣吳城盆地進行找礦嘗試。
1970年找礦小組深入盆地進行地質普查,在認真分析研究盆地形成環境的基礎上,隊領導和技術人員果斷決定開展深部鑽探驗證。次年初,當第一口鑽井發現礦化後,又果斷決定實施第二口鑽井,結果令人歡欣鼓舞:不僅打出了工業岩鹽礦層,而且出人意料地發現了一種當時人們並不認識的礦種——天然鹼礦。
由於形勢所迫,當時部、局打破常規,跨越普查、詳查兩個階段,按照就礦找礦的思路直接進入勘探階段。從1971年到1975年,歷經5年時間,終於發現一個岩鹽和天然鹼礦雙大型礦床,實現了我國古天然鹼礦找礦零的突破,獲得“地質部一等找礦貢獻獎”。
安棚天然鹼礦的發現為桐柏錦上添花
吳城鹼礦勘探後期,為了擴大找礦效果,工作人員對河南省省其他地區進行了找礦預測。通過各類對比研究,決定選擇與吳城鹼礦有相似成礦地質條件的桐柏縣安棚地區作為下一步找礦區,並於1975年另組隊伍投入工作。由於當時的鑽機鑽探能力有限,未能鑽探至鹼礦賦存層位。隨後石油部門進入盆地進行石油找礦,在1974年的一口石油鑽井(泌3井)中偶然發現了液體鹼礦層,但也未引起石油部門的重視。
1982年,為了早日結束中國每年花巨資從外國進口純鹼的歷史,時任化工部部長秦中達來到南陽,在進行了野外實地考察後,回京向地礦部提出了加快河南天然鹼礦工作步伐的建議。1983年,地礦部向河南省地礦局發出通知,要求加快天然鹼礦地質勘探工作,並將此項目特列為部管項目,河南省地礦局仍將此任務交給對鹼礦有工作經驗的21隊。經1984年到1986年近3年的艱苦探索,該隊在施工的兩口鑽井中發現了固體鹼礦層,接著在石油部門的配合下,利用兩口石油采井進行試鹼,又發現了新的液體鹼礦層。由於礦層埋藏太深,投資太大,地礦部決定停止工作。1986年10月,21隊編制提交的《安棚鹼礦初步普查地質報告》分析,已探明C+D級礦石量為11844.4萬噸,鹼礦層厚在0.2米以上的共17層,圈定鹼礦分布面積10平方千米,估算固體鹼礦遠景儲量1.6億噸,折合純鹼9000萬噸。在後來石油部門的地質詳查中,證實了這一預測的真實性。

重大貢獻

迄今為止,世界上僅有4個古天然鹼礦,即美國綠河鹼礦、土耳其貝巴扎勒鹼礦和我國吳城鹼礦與安棚鹼礦,就規模而言,我國的兩個鹼礦僅次於美國綠河鹼礦,位列第二、第三。
1977年,吳城鹼礦在礦床勘探結束後不久即著手開發,從未間斷,目前已有兩個鹼廠建成並投產,年產純鹼在70萬噸以上。安棚鹼礦由河南油田小規模試驗性開發後,於1995年前後由數家企業聯合進行大規模正規開發,並於今年7月建成投產了第三期工程,可年產200萬噸純鹼,是目前亞洲最大的天然鹼生產基地,為我國純鹼事業和發展地方經濟作出了重大貢獻。

生產現狀

天然鹼是日用品加工和造紙、紡織、製革等化工行業的重要原料,同時也是航空、航天等高精尖行業的鋼化、防彈玻璃的必須原料。
鑒於桐柏縣境內天然鹼礦在我國獨一無二的優勢地位,中國礦業聯合會、中國石油與化工協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組成調研組,在河南礦業協會秘書長孫志順的陪同下,對桐柏縣進行了考察、調研。
專家一致認定:桐柏縣天然鹼資源豐富,國內無與倫比;礦產開發也在我國居於龍頭地位,產品質量好,暢銷國內外;天然鹼產業發展前景光明,定將成為我國最重要的天然鹼化工基地;礦產開發未對當地環境造成影響。因此,桐柏縣當之無愧地被授予“中國天然鹼之都”的稱號。
中國礦業聯合會的專家說:“通過名牌礦業城市的命名,可以在相關的礦業城市建立起對優勢礦產資源有效保護、合理開發及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和約束機制。
無與倫比的資源優勢。翻開地圖,在河南省南部、與湖北省交界的地方,可以看到“中國天然鹼之都”——桐柏。桐柏縣地形地貌以低山和丘陵為主,山脈多呈近東西向,總面積1941平方千米,自然特點是”七山一水二分田“,轄7鄉9鎮、215個行政村(街),總人口42.4萬。
桐柏縣交通四通八達、十分便利。寧西鐵路和312國道貫穿東西越境而過,上海-威武、岳陽-隨州(延伸段)高速公路正在建設。
這是一方物產富庶之地。處於北亞熱帶邊緣地帶的桐柏縣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物產豐富,全年平均降雨量為1056毫米,主要有礦產、旅遊、林果、畜牧、中藥材和水產六大資源優勢,尤以礦產資源優勢最為突出,初步探明有天然鹼、石油、金、銀、銅、鐵、油頁岩、藍晶石、大理石、花崗岩等礦產56種。現已開發利用30多種,尤其是立足儲量世界第二、亞洲第一的天然鹼優勢,創建了全國產量第一的天然鹼礦,年產天然鹼118萬噸,占全國天然鹼總產量135萬噸的87.4%,成為國內天然鹼市場和價格的主導力量。
我國天然鹼資源比較豐富,在亞洲產區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分布比較集中,主要位於“二區一帶“,即桐柏鹽鹼區、西藏鹽鹼區和東西橫貫吉林-內蒙古-青海的北方鹽鹼帶。在我國已發現的152個礦床中,現代鹼礦148個,古代鹼礦4個,其中桐柏古代鹼礦2個。全國保有儲量(Na2CO3)14523.1萬噸中,桐柏鹼礦保有儲量達12624萬噸,占86.9%;內蒙古鹼礦保有儲量為1851.6萬噸,占12.7%;青海鹼礦僅48.3萬噸,不足0.4%。由此可見,桐柏縣天然鹼礦雖然數量少,但資源集中、儲量巨大,在全國天然鹼礦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
桐柏縣天然鹼屬於古代鹼礦,形成於距今5000萬年左右,共有兩個大型礦區,分別位於南襄盆地的泌陽-安棚坳陷和吳城坳陷,而被命名為安棚鹼礦和吳城鹼礦。
桐柏安棚鹼礦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內最大的天然鹼加工企業,位列全國3個大型天然鹼礦之首,儲量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四,是我國目前儲量最大、品位較高,有害元素含量低,固、液態並存的大型天然鹼礦。自2001年投產以來,該公司年創利稅都在7000萬元以上,近3年連續獲得南陽市經濟效益前5強,連續兩年創利能力位居全國純鹼行業首位。
吳城鹼礦是我國探明的第二大型天然鹼礦,儲量僅次於安棚鹼礦,位居亞洲第二、世界第五,而且品位高、產品質量優,屬重質純鹼。
蓬勃崛起的行業群集。與合成鹼相比,質量高、價格低的天然鹼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國內外市場走俏。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桐柏縣就組織力量開發,由於受資金、技術、人才、設備等條件的制約,自身開發搞了20年,注入1.8億元貸款,最終只形成年產3萬噸的規模,且年年虧損。
從1976年開始,桐柏縣以豐富的天然鹼資源為支撐,先後投資興辦了安棚鹼礦、吳城鹼礦和月河鹼礦。近年來,隨著產量的不斷提高和市場的大力開拓,引起了許多全國化工行業骨幹企業的極大興趣。經過多方調研、比較和選擇,最終桐柏與全國工業企業500強、全國化工行業100強、中國天然鹼行業的龍頭企業——內蒙古遠興天然鹼股份有限公司“牽手”,達成共同開發桐柏縣天然鹼的合作協定,將具有4億元上市資本額度的內蒙古伊化集團作為合作夥伴,並讓對方控股75%,伊化集團接管當年即形成7萬噸的生產能力。
初步合作的成功嘗試,使雙方進一步看到資源最佳化配置釋放的巨大能量。河南省政府將此列入重點工程項目,予以全力支持。財政、稅務等部門深入企業幫助解決困難。僅縣地稅局就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式,3年間為該礦減免稅320萬元。
現在,桐柏天然鹼礦已成為當地的稅利大戶,形成年生產47萬噸天然鹼生產能力,年實現產值5億元,創稅利1.7億元。
安棚鹼礦有限公司首創了深層壓裂連通溶采技術,屬國際領先地位,開採回採率可達到18%-23%。
通過實施先進的開採,桐柏縣實現了資源利用率高、成本低、效益好、綠色環保的目標。主要產品有:重質純鹼、輕質純鹼、元明粉、食用純鹼、小蘇打、硫化鹼等,實現了天然鹼產品系列化。其中,“遠興牌”工業碳酸鈉被授予“河南省名牌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除暢銷國內外,還出口日本和東南亞,成為國內惟一一家可與美國綠河鹼礦爭奪東亞市場的天然鹼生產基地。
2004年,桐柏縣共生產天然鹼42.62萬噸,占全國天然鹼總產量的71.1%,實現產值4.54億元,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16.8億元的27%;實現利稅1.08億元,占工業企業利稅總額的33.6%,員工人數達到1997人。
目前,桐柏天然鹼在全國占有90%以上的市場份額,產品具有純度高、白度好、鹽份低、雜質少、粒度大等特點,質量居全國首位,世界前列,成為我國進口純鹼替代產品。
桐柏天然鹼已成為左右國內純鹼市場價格的主導力量。桐柏,已經成為我國天然鹼產業的航空母艦。
科學發展的鮮活演繹。既要發展經濟,也要青山綠水。桐柏積極探索循環經濟發展,堅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興工業化道路。
青山翠柏如畫,碧水甘泉涌流。誰也沒有想到,如此清幽的境地,幾年前竟然隱藏著一個曾經引發民眾上訪的嚴重污染企業——桐柏天然鹼礦。
過去,天然鹼加工用的是傳統的苛化法生產工藝,需要用大量的生石灰,在把滷水里的碳酸氫鈉轉化為碳酸鈉這一生產過程中,未端產生了大量的鹼性極強的固廢物——苛化泥,比例是一比一,即生產一噸天然鹼,就產生一噸苛化泥。雖然當時桐柏縣的生產能力僅有2萬噸左右,但礦區附近的山溝、低洼地里都堆滿了苛化泥,汛期來時經常發生潰壩,造成污染事故。最為嚴重的一次毀壞農田200多畝,同時也嚴重污染了淮河源頭。由於生產工藝未改造,污染問題一直難以解決。
桐柏縣縣委、縣政府認為,桐柏地處千里淮河源頭,必須把環境保護放在第一位,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探索資源節約型工業發展新模式。
在與內蒙古伊化集團合作後,他們先後投入4億多元資金進行技術改造,吸納國內14項專利技術及日本、美國的純鹼生產技術,首創天然鹼鑽井壓裂水溶法從地層採礦,研究出被稱為“倍半鹼一步法”的制鹼工藝,淘汰了原工藝中有污染的苛化工序,在生產過程中不僅不用生石灰,沒有苛化泥外排,而且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成了企業的副產品,廢水閉路循環利用,實現了零排放,徹底消除了對淮河源頭的污染。目前,實施全過程自動化控制的倍半鹼流程液治水合法生產工藝,已通過ISO9000: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其回收利用率達到80%。
通過國際領先、國內首創的天然鹼開發和加工工藝,實現了清潔生產,既保住了青山碧水,又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同時,對天然鹼下游產品進行加工,生產氟化鈉、小蘇打、洗衣粉等產品,利用廢氣的母液養殖螺旋藻等,拉長產業鏈條,帶動相關產業發展,避免了資源浪費。
1996年,該公司在建設年產20萬噸純鹼項目中採用了世界上先進的倍半鹼生產工藝,首次實現了我國制鹼廢渣和廢水的零排放,使河南的天然鹼生產實現了突破性的發展;在生產過程中本著節約資源降低耗能的原則,又將含鹽較高的廢母液生產出高鹽鹼,供泡花鹼等行業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2001年公司年產20萬噸低鹽重質純鹼項目,將母液、粉煤灰、工業廢氣進一步利用,建成了年產3.5萬噸粗純鹼和1000畝的螺旋藻養殖項目;正在建設的年產40萬噸重質純鹼項目,將利用生產過程中排放母液、碳酸氫鈉濕分解和煅燒碳酸氫鈉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回收作為生產小蘇打原料,鍋爐燃燒產生的粉煤灰作為熟料水泥的輔料和生產灰渣磚配料。
同時,他們依託天然鹼資源的優勢與科研單位及大專院校進行天然鹼化工生態工業園規劃及生態工業園能源的研究和開發。通過自我積累、滾動發展,桐柏縣已經初步形成了煤-熱-電-鹼-粗鹼-養殖一體化及多種經營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
相關產業的大力提升。近年來,桐柏不斷加大拳頭產業的培育力度,經過努力,目前已形成鹼硝化工業等五大產業鏈條,成為桐柏新一輪經濟發展的主力軍。隨著桐柏天然鹼開發力度的不斷加大,帶動了相關產業的迅猛發展。
交通運輸業是天然鹼產業發展的“直接受益者”。生產天然鹼的能源主要是燃煤,全部來自河南平頂山市。自2000年以來,承擔運煤業務的社會運輸車輛已達到300多輛;同時,外運天然鹼的大噸位社會車輛達到70多輛。據安棚鄉鄉長孫玉東介紹,鹼礦周圍的幾個村子好多人跑運輸,以前窮得叮噹響,現在都成了家產幾十萬的致富能手。
安棚鹼礦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戴連榮說:“我們企業發展了,不能忘記給予我們支持的父老鄉親。我們通過將鹼礦廢液作為培養基,發展養殖業,從而實現了變廢為寶,富鄉富民的美好願望。”
記者看到,鹼礦周邊的回龍、吳城、安棚、平氏、新集、月河等鄉鎮,利用鹼礦的廢液作培養基,開發出保健產品螺旋藻,至2004年底,6個鄉鎮的螺旋藻種植面積達50萬平方米,實現產值3100萬元,實現利稅682萬元,安置農村富餘勞動力1362人。現在,桐柏縣成為全國最大的螺旋藻種植基地。記者突然有了一個構想:未來某天,“中國螺旋藻之都”會不會也誕生在桐柏?
談起螺旋藻產業的形成,不得不提起一個人——桐柏縣地礦局局長陶克宇。2003年春天,時任桐柏縣招商局局長的陶克宇陪同廣西採購鹼的客商一起考察。聊起市場行情時,客商說小蘇打賣得特別快。“都幹啥用?”陶局長問。“除了做發酵粉和非典時期的消毒之用,很大一部分都用來培養螺旋藻。”客商說。
說起螺旋藻,學地質專業的陶克宇對它有所了解。螺旋藻誕生在35億年前鹼性湖泊中的一種微生物,在顯微鏡下觀察它呈螺旋形,故稱螺旋藻。螺旋藻的原產地為熱帶地方的高濃度鹽湖,在熱帶的乾燥地方,經過長時間的強烈蒸發和鹽份的累積,使得這些地方的鹽湖的鹽份濃度較海水的鹽份3%還高。螺旋藻就是生活在這種強鹼性(PH值為8.6)連魚類都難以生存的湖中。
螺旋藻是近20年來生物科學家發現和開發利用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的天然保健食品。
隨著人們對螺旋藻的認識逐漸提高,螺旋藻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正成為廣大消費者自我保健的理想選擇。
“桐柏有天然鹼資源,在這裡利用鹼水養螺旋藻,豈不是物盡其用,又節約了大量的生產成本?陶克宇敏銳地發現了商機,隨即到各地考察螺旋藻生產工藝和生產基地。
看準了市場,桐柏縣立即行動,在部分有條件的鄉鎮廣泛推廣螺旋藻養殖業。現在,桐柏縣生產的螺旋藻產品已經遠銷多個國家。
“我們的目標是,讓全國用鹼水養殖螺旋藻的企業都到桐柏來辦廠!讓所有的人都吃得起螺旋藻!”陶局長興奮地說。
之後,陶克宇以《螺旋藻重返桐柏山》為題發表了一篇文章。“今天的桐柏山下已見不到昔日的鹽湖,但昔日鹽湖裡的鹽類物質碳酸鈉、碳酸氫鈉、食鹽等物質依然保存在當年的鹽湖湖底。2004年春天,桐柏人利用天然鹼溶液模擬了一個距今5000萬年前適合螺旋藻生長的鹽湖,人工養殖螺旋藻獲得成功。螺旋藻擔當起了傳統農業為人類提供蛋白質的重任。”
該縣計畫到2007年,累計完成投資7500萬元,養殖螺旋藻面積達3000畝,年產螺旋藻達到3000噸,年可實現產值1.5億元,利稅1500萬元,屆時將建成全國最大的的螺旋藻人工養殖基地。
天然鹼都的未來視野。桐柏縣著力做大做強鹼硝化工產業,建設全國最大的鹼硝化工基地。多年來,該縣圍繞天然鹼、硭硝兩大資源優勢,以項目建設為載體,研究下游產品和平面產品開發,拉長產業鏈條,著力培育以鹼硝化工為主的板塊經濟。
面對複雜多變的市場競爭環境,桐柏的天然鹼企業以市場為導向,從培育企業競爭實力的戰略高度出發,通過職能結構、管理體制、業務流程的改造,努力推進企業經營機制的最佳化與創新,提高了企業適應市場的抗風險能力。
該縣計畫到2007年,在擴大原有企業生產規模的同時,桐柏再完成引資興建2×50兆瓦秸桿發電廠、5萬噸/年亞硝酸鈉廠、3萬噸/年五鈉廠、4萬噸/年小蘇打廠、3萬噸/年硝酸鈉廠及玻璃廠、矽膠廠各1個,屆時,全縣可年產純鹼150萬噸、元明粉70萬噸、玻璃50萬噸、硝鈉亞鈉15萬噸、矽酸鈉等其它化工產品20萬噸以上,養殖螺旋藻3000畝,來自鹼硝化工產業的產值達到53億,利稅6億元,進而拉動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突破100億元,安排就業2-3萬人,成為全國最大的鹼硝化工基地。
為進一步加快天然鹼產業開發步伐,使之儘快成為一個在全國及國際市場上有較強影響力、拉動力的大產業,2004年,桐柏縣成立了鹼化工產業開發領導小組和化工城管理委員會,依託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和中國天辰化學工程公司,編制了天然鹼開發規劃方案。
根據省、市批准規劃建立的“中原化工城”,3-5年內的天然鹼產量將達到150萬噸。以鹼、硝為原料,生產高鹽鹼、硝鈉、亞鈉、五鈉、高檔玻璃、無磷洗滌劑等50個下游化工產品,建成一批鹼、硝精細化工項目,拉長產業鏈條,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和附加值,使化工城生產總值達到100億元。
桐柏天然鹼產業這樣勾勒自己的未來形象;把桐柏天然鹼打造成國際市場上有影響力的民族工業特色品牌,為加快河南省工業經濟結構調整、實現中原崛起做出重要貢獻。
地處淮河源頭的桐柏縣是全國特大資源寶庫縣,主要有礦產、旅遊、林果等六大資源優勢,尤以礦產資源優勢最為突出,初步探明有天然鹼、石油、金、銀、銅等礦產56種。其中天然鹼儲量達1.5億噸,遠景儲量3億~5億噸,占全國天然鹼儲量的80%,原礦價值超過2000億元。桐柏天然鹼的形成距今5000萬年左右,共有三個大型礦區,分別被命名為安棚鹼礦、吳城鹼礦和月河鹼礦。
根據地礦部、化工部1990年編制的“我國天然鹼礦產資源對建設保證程度的研究報告”分析,安棚鹼礦儲量居亞洲第一位,而且品位高,產品質量優,是我國目前儲量最大、品位較高、有害元素含量低,固、液體並存的天然鹼礦。好風憑藉力,風勁正揚帆。2006年7月4日,投資6億元、年產40萬噸純鹼的安棚鹼礦擴建項目生產線一次性試車投料成功,生產出了產品。目前,桐柏天然鹼在全國占有90%以上的市場份額,產品具有純度高、白度好、鹽分低、雜質少、粒度大等特點,質量居全國首位、世界前列,成為我國進口純鹼的替代產品。桐柏天然鹼已成為左右國內純鹼市場價格的主導力量。桐柏已成為我國天然鹼產業的航空母艦,成為可與美國綠河鹼礦爭奪東亞市場的天然鹼生產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