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圍棋職業棋手等級分

中國圍棋職業棋手等級分

中國圍棋職業棋手等級分,是反映中國職業棋手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它於1995年1月1日起開始試行,兩年後於1997年1月1日正式施行,是中國職業圍棋繼實行段位制後又一項意義深遠的創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圍棋職業棋手等級分
  • 外文名:Chinese go occupation chess player rating
  • 試行時間:1995年1月1日
  • 作用:反映中國職業棋手水平
等級分簡介,等級分歷程,等級分計算,等級分棋手,

等級分簡介

目前的等級分每隔4個月公布一次,每次等級分計算的截止日分別為每年的4月30日、8月31日與12月31日。等級分是中國棋院確定棋手參賽資格的一項重要依據,許多重大的國際、國內賽事中,等級分位於前列者可得到免參加預選賽、被確定為種子選手等優惠。
2013年,中國棋院將等級分由以往四個月一公布改為每月公布,截止日為每月最後一天。

等級分歷程

中國圍棋發展過程中的第一項革命性措施是1964年實行段位制,第一批獲得段位的棋手共43名,從初段至五段,最高為五段。1982年國家體委正式頒布《圍棋棋手段位標準》,同時公布了我國第一批高段棋手,包括我國最早獲得九段段位的三名棋手:陳祖德聶衛平吳淞笙。但段位作為一種只升不降,一旦獲得就終身擁有的榮譽稱號,隨著圍棋運動不斷發展,已經比較突出地顯露了它的局限性。
等級分作為棋手比賽成績的數學化指標,具有一定科學性。它是根據棋手一段時間內比賽成績的好壞確定升降的。因此,等級分能夠及時地反映棋手的即時實力水平,也適應了圍棋發展的需要。等級分反映的是棋手的即時實力水平,圍棋段位是棋手獲得的段位等級稱號,二者對全面衡量棋手的實力起著互為補充的作用。圍棋等級分暫不與升段與否掛鈎。
等級分制從1995年1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為試行期。在試行期內,對國家體委指定的比賽都進行了計分並公布。等級分啟動階段,原則上按棋手段位一次性確定各自的等級分。具體標準為:九段2560分、八段2520分、七段2480分、六段2440分、五段2400分、四段2360分、三段2320分、二段2280分、初段2240分。對有過特殊貢獻的個別棋手適當加分。如聶衛平九段和馬曉春九段因在國際、國內比賽上都有突出成績,他倆的等級分比其他九段棋手高出40分,以2600分同列榜首。
等級分最初由國家體委於每年的1月1日和7月1日各公布一次,1999年起,改為現行的每4個月公布一次。等級分制度在中國圍棋10餘年的發展當中,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在對中國職業棋手的促進方面,更客觀的反映了職業棋手當下的實力,為不同層次的棋手們提供了與其水平相符的參賽權利,從而較好地推動了中國圍棋的發展。

等級分計算

在1995年1月1日依照段位確定各棋手的初始等級分後,等級分就開始根據以下方法計算:
R=K·(W-We)
R為等級分的變動值,正值為升,負值為降。
W為實得局分。
局分計算:勝一局得一分,負一局得0分,和一局得0.5分。凡未曾對局而得到的局分,一律不得記入實得局分之內。
We為預期局分。
K為換算係數,取10。
根據賽制不同,預期局分計算方法略有差異。
積分編排制比賽按下列公式計算預期局分:
We=N·PC
公式中N為對手人數,PC是根據棋手本人等級分與對手的平均等級分之差計算出來的預期得分率。由附表中查出。
由等級分差查預期得分率表由等級分差查預期得分率表
循環賽比賽按下面公式計算預期得分:
We=M·Pa-1/2
式中M為參加比賽人數,Pa是根據全部棋手(包括本人在內)的平均等級分與本人等級分之差計算出來的預期得分率。由附表中查出。累計整個統計時間段的得分之和,即得總升降值,再與棋手已公布的最新等級分相加,即得新等級分。
算法如下:
Rn=Ro十∑△R
Rn為新等級分,Ro為已公布的最新等級分,∑△R為總變動值。每次公布新等級分時,個位數均取整數,個位數以下四捨五入。
單淘汰制雙敗淘汰制比賽,根據實際對手和勝負情況計分。
另外規定在個人賽中,冠軍一律不降等級分,出現負分時計為零。在全國團體賽中,各台次得分率最高者,同樣不降分。在一次國際比賽中勝率達到50%以上(含50%),不降等級分。

等級分棋手

截止2018年11月30日,中國棋院官網公布職業棋手等級分最新排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