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級科技發展計畫

中國國家級科技發展計畫

中國國家級科技發展計畫,中國在基礎研究方面的國家計畫叫: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由於其從1997年3月開始實施,所以亦稱“973”計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國家級科技發展計畫
  • 外文名:China national leve tech expa pla 
  • 實施時間:1997年3月
  • 別稱:973計畫
  • 重點研究領域農業、能源、信息、資源環境
基礎研究,研究計畫,農業科技,推廣計畫,載人航天,探月工程,

基礎研究

中國在基礎研究方面的國家計畫叫: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由於其從1997年3月開始實施,所以亦稱“973”計
中國國家級科技發展計畫
劃。“973”計畫的重點研究領域包括農業、能源、信息、資源環境、人口與健康、材料等領域以及涉及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自身發展的重大科學問題,該計畫開展多學科綜合性研究,提供解決問題的理論依據和科學基礎。 幾年來,中國政府為該計畫投入了幾十億元人民幣的資金,啟動了300多個項目。目前,一些啟動較早的項目已經取得一批科研成就。中國科學家在納米科技基因腦科學古生物學等領域的研究成果讓世界矚目。 比如,中國科學家在2002年成功完成水稻基因測序工作以後,又在去年克隆出水稻功能基因。

研究計畫

中國在高新技術領域的國家計畫叫: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由於其是1986年3月由中國的4位著名科學家提出的,所以又稱“863”計畫。“863”計畫從世界高技術發展趨勢和中國的需求
中國國家級科技發展計畫
及能力出發,選擇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雷射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7個領域15個主題作為研究與開發的重點。通過實施“863”計畫,中國逐漸形成了適合中國國情的高技術研究開發戰略,完成了高技術研究和開發的總體布局,建立起了一批高技術研究和高技術產品開發的基地,培養、造就了新一代高技術科技隊伍,獲得了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成果,突破了一大批重大關鍵技術,大大提高了中國高技術研究開發水平,增強了中國科技實力。比如,去年,中國研製成功了“方舟”、“龍芯”晶片,結束了中國信息產業“無芯”的歷史;聯想深騰6800超級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在世界前500強中列第5位。

農業科技

中國在農業方面的科技計畫叫“星火計畫”。“星火”一詞來自一句中國名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藉以希望農業方面的科學技術可以像星星之火一樣,迅速傳遍全中國。“星火計畫”於1986年批准實施,其宗旨是:開發先進適用的農業科學技術,並把這些技術引向農村,引導億萬農民依靠科技發展農村經濟,推動鄉鎮企業的科技進步,促進農村勞動者整體素質的提高,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星火計畫”實施十幾年來,中國科學家研究開發了大量農業
中國國家級科技發展計畫
科技,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推動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和農村規模經濟發展;建立一批使用先進適用的技術、利用農村資源的科技先導型示範企業,為農村產業和鄉鎮企業產品結構的調整做出示範;培養一批農村技術、管理人才和農民企業家。僅在2003年,中國科學家就突破了一批農業科學技術,選育了300多個農作物新品種,並將這些新品種推廣了1000多萬公頃;提出新型灌溉方法,使使用這些新方法的地方節約了30%以上的水資源。“星火計畫”科技項目的實施,還推動了農村專業化規模化現代化生產的發展,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使農民切身感受到科技就是財富,深得廣大農民的擁護和支持。許多國際友人稱“星火計畫”是使中國農民致富的計畫。

推廣計畫

中國的高新技術成果推廣計畫叫:“火炬計畫”。火炬計畫是一項發展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指導性計畫;其宗
中國國家級科技發展計畫
旨是:發揮中國科技力量的優勢和潛力,以市場為導向,促進高新技術成果商品化、高新技術商品產業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國際化。該計畫於1988年開始實施。其重點發展領域是:電子與信息、生物技術新材料光機電一體化新能源、高效節能與環保等。 目前,中國已經在全國各地建立了53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從1991年至今,這些國家級高新區的主要經濟指標一直都以年均40%的速度增長,這裡成為推動中國高新技術發展,最佳化國民經濟結構的重要力量。
53個高新區的營業收入突破2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北京中關村科技園、上海科技高新區去年的營業收入都超過了1500億元人民幣,成為聞名的“中國矽谷”。高新區還建立起了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中國著名的高新技術企業,比如計算機領域的聯想方正紫光,通信領域的華為大唐等都建立在這些高新區內。

載人航天

中國載人航天計畫於1992年開始實施。它主要分三步,第一步是將中國的航天員送上太空;第二步是解決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向太空發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第三步將建造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解決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和套用技術問題。1999年底,中國成功發射並回收了第一艘模擬載人試驗飛船--“神舟”1號。在此後的3年多時間裡,中國又進行了3次載人飛船無人狀態下的試驗飛行。最後,在2003年10月15日,中國把自主研製的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5號飛船,送入太空,楊立偉成為中國第一位航天員。“神舟”5號的成功,標誌中國已繼俄美之後,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
中國國家級科技發展計畫
動的國家。中國發射載人飛船使用的“神舟”5號飛船和“長征2號F”火箭都是專門為載人航天而設計、製造的。“神舟”飛船由推進艙、返回艙和軌道艙三部分組成,它是目前世界上直徑最大的飛船,可以承載3名航天員。飛船不僅是航天員往返天地的工具,還可以進行對地觀測和空間實驗。在航天員乘返回艙返回地面後,飛船的軌道艙可以繼續留在太空工作半年以上。用於發射“神舟”飛船的“長征2號F”火箭是目前中國質量最大、長度最長、構造最複雜的火箭。據悉,中國將於2005年發射“神舟”6號飛船。屆時,“神舟”飛船將承載多名航天員,隨船的航天員可能將進行出艙、太空行走等活動。

探月工程

中國探月工程分為三期:第一期是發射環月飛行的月球探測衛星;第二期是月球探測器在月面軟著陸,進行月面巡視勘察;第三期是探測器完成月面巡視勘察及採樣工作後返回地球。目
中國國家級科技發展計畫
前正在實施的是第一期,也叫繞月工程。繞月工程從2004年1月開始啟動,將於2006年底發射繞月探測衛星----“嫦娥”一號,對月球表面進行探測。探測重點是獲取並分析月球表面三維影像;探查月壤厚度,分析月球有用元素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以及探測地球與月球之間的空間環境。
儘管中國發展航天事業已有40多年的歷史,具備了自主研製運載火箭、衛星的能力,並研製了飛船,還在去年成功實現了載人航天飛行。但中國的科學家們認為,進行月球探測還面臨著很多技術難題,其中最大的難點就在於距離遠,太空飛行器將飛行40萬公里以上。據悉,目前,中國繞月探測工程正在進行測控通信系統和地面系統的改造和建設 ,將於2006年10月前完成衛星及火箭系統的研製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