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炮

中國古炮

火炮是口徑在20毫米以上,用火藥的爆發力發射彈丸的重火器的通稱。火炮射程遠,威力大,是殲滅壓制敵有生力量的重要兵器。說起火炮的發展歷史,可謂是源遠流長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古炮
  • 口徑:20毫米以上
  • 概括:中國是火炮的故鄉
  • 發展過程:拋石機
從“石炮”到“火炮”,概括,拋石機,真正意義上的火炮出現時間,歐洲早期的火炮及其在中國的發展,

從“石炮”到“火炮”

概括

中國是火炮的故鄉,現代火炮是從中國古代發明的拋石機發展而來。拋石機也叫發石車。它的結構十分簡單,在一個木架上做一橫軸,並在軸與橫軸中間穿插一根長桿,桿的一端繫著一個裝石塊的皮窠,另一端繫著幾十條或百餘條繩索。使用時,將石塊放入皮窠,一聲令下,眾人齊拉繩索,皮窠的石塊便飛也似地拋出。

拋石機

拋石機最早用於戰爭是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戰國時代。據《三國志·魏書》記載,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戰時,曹操曾使用拋石機攻破了袁紹的營壘,從而大獲全勝。漢至唐期間,儘管拋石機在作戰中的運用逐漸增多,但規模一般較小。唐代時期,拋石機越做越大,有的需一二百人拉繩,才能將巨石拋出,每石能擊斃數人。
公元8世紀,火藥的發明使拋石機的發展發生了質的飛躍。公元10世紀火藥開始用於軍事後,拋石機便由拋石變為拋火球。火球又稱火藥彈。因此,便出現了最早的火炮,這裡所說的“火炮”並非金屬管型火器,而是火藥類爆炸燃燒彈的統稱。宋稱之為火炮,而金稱之為震天雷。宋金時代的“炮”還只是拋射爆破彈的投石機,尚未發明金屬管型火器。有人認為蒙古西征中使用了火炮,這是以訛傳訛。蒙古的“大炮”實際上是大型重力拋石機,由阿拉伯工匠製造,稱為回回炮,軍事典籍中記載的炮手軍也只是操縱拋石機的部隊,而非某些人想像中人手一桿火銃的火器部隊,至於那種成群的蒙古騎兵用手中的火銃向西方騎士射擊的場面更是從來沒有存在過。但有據可查的是,在攻克花剌子模的戰爭中,回回炮的炮彈已經從石塊升級為爆炸型的震天雷。

真正意義上的火炮出現時間

真正意義上的火炮出現在元朝中期,中國軍事博物館收藏的元至順三年銅銃是典型的早期火器,口徑小,身管短,射程和威力都十分有限,但這確確實實可以成為“炮”了。不過在元末的民族戰爭中,蒙古軍人並沒有成功使用火銃的記錄,反倒是起義的諸路漢族義軍大量使用了這種原始的火器,並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戰果,明代大將徐達就曾命五十餘使用火銃的騎兵沖入擴廓鐵木爾的軍營中四下射擊,打的數萬蒙古騎兵驚恐萬分,引發了“炸營”而崩潰。最遲在洪武十年,明朝軍隊已經正式列裝了大口徑火炮。洪武十年(1378年)平陽衛鑄造的鐵質火炮,口徑100毫米,身管長1米,雖然沿用的仍然是老式火銃的圓形藥室設計,但從火炮的威力和製造水平來看,遠遠超過同時期的歐洲。此時的歐洲火炮還是用繩子或皮條綑紮鐵條製成,只能發射石子!直到1450年土耳其攻克君士坦丁堡時,所用的大炮仍然是採用這種工藝製造,每小時只能發射一次,而且發射兩到三次後就一定會炸膛!
此時的明朝君臣相當重視火器的發展,不僅明太祖規定每百名士兵要配備十門火銃,明成祖還在征討安南之後根據繳獲的安南火器改進了本國的火器,並建立了專門使用槍炮的神機營。但是從明朝中葉開始,由於腐朽的儒家文官集團對中國軍事的大力打壓和破壞,到十五世紀中葉,中國的火炮技術已經開始落後於歐洲,除了東南沿海少數地區製造的一些口徑大,身管長的發熕尚稱得上先進,其他地區的明軍,甚至是京衛神機營的火器都已經顯得落後而粗糙了。清朝開始,中國火炮製造技術日益下滑。

歐洲早期的火炮及其在中國的發展

中國的火藥和火器西傳以後,火炮在歐洲開始發展。14世紀上半葉,歐洲開始製造出發射石彈的火炮。英法百年戰爭期間,法國戰場幾乎成了火炮的試驗場。法軍在戰爭期間,建立了常備炮兵部隊和攻城炮隊。當時最先出現的是一種射石巨型青銅炮,使用的石彈重達135公斤,口徑600多毫米。公元1450年左右,在歐洲鐵彈開始取代了石彈,使炮彈的威力有所提高。15世紀的歐洲出現了三種火炮:即長炮、加農炮(現代榴彈炮的原型)和迫擊炮。16世紀前期,義大利人N·塔爾塔利亞發現炮彈在真空中以45度射角發射時射程最大的規律,為炮兵學的理論研究奠定了基礎。16中葉,歐洲中葉,歐洲出現了口徑較小的青銅長管炮和熟鐵鍛成的長管炮,代替了以前的臼炮(一種大口徑短管炮)。還採用了前車,便於快速行動和通過起伏地。1600年前後,一些國家開始用藥包式發射藥,提高了發射速度和射擊精度。17世紀伽利略的彈道拋物線理論和牛頓對空氣阻力的研究,推動了火炮的發展。瑞典王古斯塔夫二世在位期間(1611~1632),採取減輕火炮重量和使火炮標準化的方法,提高了火炮的機動性。1697年,歐洲用裝滿火藥的管子代替點火孔內的散裝火藥,簡化了瞄準和裝填過程。17世紀末,歐洲大多數國家使用了榴彈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