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星象

中國古星象

古迦勒底人創造了星區劃分法,這就是星座。古代中華民族也創造了自己的星區劃分體系,人們為了認識星辰和觀測天象,把天上的恆星幾個一組,每組合定一個名稱,這樣的恆星組合稱為星官。各個星官所包含的星數多寡不等,少到一個,多到幾十個,所占的天區範圍也各不相同。其星官數目,據初步統計,在先秦的典籍中記載有約38個星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古星象
  • 地區:中國
  • 釋義:星象的變化占驗人事的吉凶
  • 記載:《史記·天官書》
歷史記載,創建星官體系,三垣,三垣的創始,二十八宿,四象,道教崇奉,測候失傳,恆星作用,

歷史記載

《史記·天官書》中記載91個。《漢書·天文志》中記載說:“經星常宿中外官凡一百一十八名,積數七百八十三星。” 張衡所著《靈憲》中云:“中外之官常名者百有二十四,可名者三百二十,為星兩千五百,而海人之占未存焉。”
《史記.天官書》簡介
古代中國天文學家為了認識星星、研究天體,很早便人為地把星空分成若干區域,中國稱之為星官,西方喚之為星座。中國古代把天空分為三垣二十八宿,最早的完整文字記錄見諸於《史記·天官書》中。
《漢書.天文志》簡介
漢書》是東漢時期(公元25年~公元220年)最重要的歷史著作,由東漢史學家班固所著。《漢書》起自漢高祖漢高祖,止於平帝王莽,寫了西漢王朝二百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第一部斷代史。作者班固,字孟堅。光武帝建武三十年(公元54),班固的父親班彪,撰寫《後傳》六十五篇,作為《史記》續篇。班彪去世,班固開始整理《後傳》。他認為《後傳》不夠詳備,便在《後傳》基礎上,著手撰寫《漢書》。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班固死時,尚有八表和《天文志》沒有完成。和帝命其妹班昭續撰,後又命跟隨班昭學習《漢書》的馬續踵成之。完成《漢書》共一百篇,其中包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後人析為一百二十卷。
司馬彪續漢書·天文志》所載,馬續補修的僅為《天文志》。

創建星官體系

春秋戰國時代,甘德石申巫鹹等,各自建立了自己的星官體系。到三國時代,吳國的太史令陳卓,綜甘、石、巫三家星官,編撰成283官1464顆恆星的星表,並繪製成星圖(該星表、星圖早已散佚),晉、隋、唐繼承並加以發展,我國的星區劃分體系趨於成熟,此後歷代沿用達千年之久,這其中最重要的星官是三垣、二十八宿。

三垣

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每垣都是一個比較大的天區,內含若干(小)星官(或稱為星座),據《清會典》所載,甘氏、石氏、巫氏的劃分互有不同。各垣都有東、西兩藩的星,左右環列,其形如牆垣,故曰為“垣”。
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居於北天中央,所以又稱中宮,或紫微宮。紫微宮即皇宮的意思,各星多數以官名命名。它以北極為中樞,東、西兩藩共十五顆星。兩弓相合,環抱成垣。整個紫微垣據宋皇佑年間的觀測記錄,共合37個星座,附座 2個,正星163顆,增星181顆。它的天區大致相當於現今國際通用的小熊、大熊、天龍、獵犬、牧夫、武仙、仙王、仙后、英仙、鹿豹等星座。
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位居於紫微垣之下的東北方,北斗之南。約占天區63度範圍,以五帝座為中樞,共含20個星座,正星78顆,增星100顆。它包含室女、後發、獅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太微即政府的意思,星名亦多用官名命名,例如左執法即廷尉,右執法即御史大夫等。
天市垣是三垣的下垣,位居紫微垣之下的東南方向,約占天空的57度範圍,大致相當於武仙、巨蛇、蛇夫等國際通用星座的一部分,包含19個星官(座),正星87顆,增星173顆。它以帝座為中樞,成屏藩之狀。天市即集貿市場,《晉書·天文志》中云:“天子率諸侯幸都市也。”故星名多用貨物、星具,經營內容的市場命名,如,《晉書·天文志》云:帝座“立伺陰陽也”,斛和斗“立量者也”,斛用以量固體,斗則用以量液體,列肆“立寶玉之貨”,是專營寶玉的市場,車肆“主眾貨之區”是商品市場,市樓“市府也,主市價、律度、金錢、珠玉”等。

三垣的創始

關於三垣的創始年代,尚無肯定的結論,從典籍來看,紫微垣和天市垣作為星官,首見於輯錄石申所著《石氏星經》的《開元占經》一書中,而太微垣的名稱始見於唐初的《天象詩》。但是,在《史記·天官書》中已載有和三垣相當的星官名稱。天市垣東、西兩藩的星均用戰國時代的國名命名,亦是三垣創始年代的一個佐證。

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是中國古代所創星區劃分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古代中國天文學家把沿黃道、赤道附近的星象,劃分成二十八個大小不等的部分,每一部分叫做一宿,合稱二十八宿,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
最初是古人為比較日、月、金、木、水、火、土的運動而選擇的二十八個星官,作為觀測時的標記。“宿”的意思和黃道十二宮的“宮”類似,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到了唐代,二十八宿成為二十八個天區的主體,這些天區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稱為名稱,和三垣的情況不同,作為天區,二十八宿主要是為了區劃星官的歸屬。二十八宿從角宿開始,自西向東排列,與日、月視運動的方向相同:
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萁;
北方七宿:斗、牛(牽牛)、女(須女)、虛、危、室(營室)、壁(東壁);
西方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
南方七宿:井(東井)、鬼(輿鬼)、柳、星(七星)、張、翼、軫。
此外還有貼近這些星官與它們關係密切的一些星官,如墳墓、離宮、附耳、伐、鉞、積屍、右轄、左轄、長沙、神宮等,分別附屬於房、危、室、畢、參、井、鬼、軫、尾等宿內,稱為輔官或輔座。唐代的二十八宿包括輔官或輔座星在內總共有星183顆。
在實踐中,古人醒悟到,季節的變化和太陽所處的位置有關,星象在四季中出沒早晚的變化,反映著太陽在天空上的運動,但直接測定太陽的位置又難於辦到,於是古人想出了間接辦法,即由月球所處的星象位置去推算太陽所處的位置。月球圍繞地球運轉一周是27日多(恆星月),恰好一天經過一宿。可見,二十八宿的創設是古代天文學史上的一大進步。
英國李約瑟博士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評論道:“現在無疑已經證實,中國古代的天文學雖然在邏輯性和實用性方面決不遜於埃及、希臘以及較晚的歐洲天文學,然而它卻是以大不相同的思想體系為基礎的。”他又說:“二十八宿的界限一經劃定,不論星群離開赤道的遠近如何,中國人都能夠知道它們的準確位置。甚至當星群在地平線以下時,只要觀測和它們聯繫在一起的正在頭頂的拱極星,就可知道了。”
二十八宿創設之後,隨著天文學的發展,它的作用亦不斷擴大,它不僅在觀象授時,制訂曆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在現代天體測量學形成之前,在推算、測定太陽、月亮、五大行星以及流星、彗星、新星乃至滿天星辰的位置等,無不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推算方法是,古人在每一宿中選取一顆星作為定標星,古人稱它做“距星”。某一宿的距星與下鄰宿距星的赤經差,稱做某一宿的赤道距度(簡稱距度),中國古代表述天體位置的兩個量叫去極度和八宿度。“去極度”是指被測星辰與北天極的角距離;“八宿度”是指該天體與它西側相鄰一宿距星的赤經差,這個度量體系就是中國天文學家們建立的赤道坐標系統。
由上述可知,選取距星、測量距度是極為重要的一項工作,因此歷代天文學家無不注重實測。需要指出,由於歲差的原因,各宿的距度有緩慢的變化,儘管在歲差未被發現之前,天文學家們不知道距度發生變化的這一重要原因,但歷代所測數據卻為現代人人研究歲差提供了難得的史料。

四象

古人將全天二十八星宿按東、北、西、南、四個方位劃分為四部分,每一部分包含七個星宿,並根據各部分中的七個星宿組成的形狀,用四種與之相象的動物命名這四個部分,叫做四象或四陸,對應關係如下:
東方七宿如同飛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龍,故稱為東官蒼龍;
北方七宿似夏末秋初夜空的蛇、龜,故稱北官玄武;
西方七宿猶猛虎越出深秋初冬,稱西官白虎;
南方七宿像寒冬早春出現在天空中的朱雀,故稱南官朱雀。
蒼龍、玄武、白虎、朱雀、統稱為“四象”。
對於四象,中國的不少典籍多有敘述,如《考工記》、《御龍子》、張衡《靈憲》、孔穎達《尚書疏》等,其中以《靈憲》中的敘述最生動,張衡寫道:“蒼龍連蜷於左,白虎猛據於右,朱在奮翼於前,靈龜圈首於後。”
中國典籍中有的稱“四象”為“四維”,如 《史記·天官書》、《石氏星經》、魏人張揖的《博雅》、元黃鎮成的《尚書通考》等,這些記述又互有不同,按《石氏星經》所載,不是四象,而是分為若干小象,且西方、北方都沒有完整的形象,書中寫道:“奎為白虎,婁、胃、昂、虎三子也。畢象虎,觜、參家璘。”又曰:“牛蛇象,女龜象。”《史記·天官書》的記載與《靈憲》所載基本相同,即:蒼龍、朱雀、白虎、玄武分別代表著四季星象。中國天文學家高魯以《史記·天官書》為依據,設計了二十八宿與四象的關係圖,堪為精彩。
就現代國際通用的88星象而言,東方蒼龍大約是占室女、長蛇、半人馬、牧夫、天秤、天蠍、豺狼、蛇夫等座。北方玄武大約占人馬、摩揭、寶瓶、飛馬、天鵝、仙女、雙角、鯨魚等座。西方白虎大約占仙后、牡羊、黃仙、金牛、波江、獵戶、天兔等腐。南方朱雀大約占雙子、御夫、巨蟹、大犬、南船、獅子、長蛇等座。

道教崇奉

①道教對此四大天象加以擬人化,為之定姓名、服色和職掌,頂禮膜拜。《雲笈七籤》卷二十四《二十八宿》稱:“甲從官陽神也,角星神主之,陽神九人,姓賓名遠生,衣綠玄單衣,角星宿主之。乙從官陰神也,亢星神主之,陰神四人,姓扶名司馬,馬頭赤身,衣赤緹單衣,帶劍,亢星神主之。”
②其餘二十六宿類此。《太上洞神五星諸宿日月混常經》又對二十八宿之狀貌、行為作了描述。曰:“角星之精,常以立春後寅卯日游於寺觀中,形少髭鬢,參問禪禮,……或游於酒肆自飲,……識者求之,多示人養生播種之術。”“亢、氐、房三星之精,常以寅卯日同行,衣青蒼衣,……游於人眾中或大齋會處,……二十八宿合成的四象(四靈)更受道教尊崇。主要特點是以之作為護衛神。
葛洪抱朴子內篇·雜應》即以之為太上老君的侍衛,稱老君“左有十二青龍,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並謂“此事出於仙經中也”。
④《北帝七元紫庭延生秘訣》更為之取名,曰“左有青龍名孟章,右有白虎名監兵,前有朱雀名陵
光,後有玄武名執明,建節持幢,負背鐘鼓,在吾前後左右”。
⑤《雲笈七籤| 卷十四 三洞經教部·經五》云:“左青龍孟章甲寅,右白虎監兵甲申,頭上朱雀陵光甲午,足下玄武執明甲子,月為貴人入中央。”此又以之為道士行法時的守護神了。
道教興起後,沿用古人之說,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納入神系,作為護衛之神,以壯威儀。《抱朴子·雜應》引《仙經》描繪太上老君形象時說:左有十二青龍,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十分氣派,著實威風。
後來,四象逐漸被人格化,並有了其封號,據《北極七元紫延秘訣》記載,青龍號為“孟章神君”,白虎號為“監兵神君”,朱雀號為“陵光神君”,玄武號為“執明神君”。
《雲笈七籤| 卷十四 三洞經教部·經五》云:“某乞左青龍孟章甲寅,右白虎監兵甲申,頭上朱雀陵光甲午,足下玄武執明甲子,月為貴人入中央。”
唐朝徐道符《奇門寶鑑御定》云:“即走戌方,將籌運於戌地,大呼青龍神君,降臨局所。”
宋朝范致能《岳陽風土記》云:“老子祠有二神像,謂青龍、白虎也。”

測候失傳

中國占星術由於歷代戰亂紛紜,測候失傳,行星的觀測欠準,因此連推運也仰賴二十八宿的度,再摻雜一些神煞的迷信成分,如今幾近失傳。反之,西洋占星術掌握了行星的運動規律,以行星推運,既精準又靈驗。

恆星作用

恆星的作用,大體來說,是增強命盤上行星。舉例來說,命盤上木星若與軒轅十四同度,則益增其輝。土星若大陵五,一生凶災連連。恆星同命盤,人運會暴起暴跌,可使人轉成巨富,亦可使人妻離子散。公卿王侯、販夫走卒之別,就在於命盤的恆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