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藝學

中國古典文藝學

文學藝術存在於世界上,是這個世界的一種特殊存在。這個“世界”,既包括社會.又包括自然,文藝究竟和社會是什麼樣的互動關係,這是文藝社會學的題中應有之意,再細一些,甚至還有文藝政治學,文藝經濟學,藝術文化學等等門類。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古典文藝學
  • 作者:胡經之
  • 類別:歷史
  • 裝幀:平裝
圖書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第一章 緒論,第二章 文與道:形而上觀念與文藝本體理念,第三章 言志與緣情:文藝本質的雙重規定,第四章 形與神:藝術形象的審美創造,第五章 言與意:言盡意與言不盡意,第六章 文以氣為主:主體創造的動力因素,第七章 神思:“文之思也。其神遠矣”,第八章 應感之會:不以力構,風飛電起,第九章 物化:審美創造的最高境界,第十章 比興:稱名也小,取類也大,第十一章 法無定法:藝術法度之魅力,第十二章 知音:文學藝術的審美接受,第十三章 境、象、意:藝術意境的美學品格,第十四章 風骨:古典藝術的美學風範,第十五章 趣味:藝術的審美評判,

圖書簡介

近來,文藝生態學也在興盛起來,探討文藝的生存、發展的生態,這“生態”就不僅是人文生態,還包括自然生態。這些都是文藝的巨觀研究,十分需要。但是,如果把“創作——作品——接受”這個動態的過程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那么,文藝關學就應對這三個環節作系統研究。所以,我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寫了一篇《文藝美學——文學藝術的系統研究》,探討了這一問題。說來慚愧,當初孤陋寡聞,唯讀過台灣王夢鷗的《文藝美學》,直到前年,才見到李長之的《苦霧集》(1941年),其中有《文藝史學與文藝科學》一文,是在翻譯了一部書後和記者的對話。依李長之之見,文藝科學應是對文藝作科學研究的“文藝體系學”,並且畫龍點睛地說:“文藝體系學也就是文藝美學”。他雖然沒有進一步展開論證,但觀點十分鮮明。王夢鷗的《文藝關學》是否受到李長之的啟發,就不得而知了。我聽杜書瀛說起,他在台灣作過調研,發現在王夢鷗之前已有些學者在台灣開設過“文藝關學”課程。我猜測,從大陸到台灣去的學者中在大陸時可能受過老一輩美學家朱光潛、宗白華、李長之等人的影響,而我們這輩人卻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反而中斷了自己過去的美學傳統,一嘆!

作者簡介

胡經之(1933~),原北京大學教授,現深圳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人文社會科學委員會主任、文藝美學博士生導師。在北大攻讀文藝學副博士課程時,師從楊晦學文藝學,又隨朱光潛、宗白華習美學,有志於融文藝學、美學於一爐。著有《文藝美學》、《文藝美學論》、《胡經之文叢》等。兼任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及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的顧問、廣東省美學會長等。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中國古典文藝學的發生
第二節 詩與史
第三節 文藝學與哲學
第四節 範疇:中國古典文藝學的基本形態
第五節 感悟:中國古典文藝學的基本方法
第六節 中國古典文藝學的現代意義

第二章 文與道:形而上觀念與文藝本體理念

第一節 文、文學和文章:文的意義辨析
第二節 道:從形而上觀念到文藝學理念
第三節 “夫文,傳道而明心也”
第四節 文與道:對社會現實的終極關懷

第三章 言志與緣情:文藝本質的雙重規定

第一節 “詩言志”的詩性闡釋
第二節 “詩緣情”:純文學的本質的凸顯
第三節 情志合一:有意義的趨同
第四節 情與志表達:文學的人文精神

第四章 形與神:藝術形象的審美創造

第一節 形神意義溯源
第二節 形與神的生命本質
第三節 “意得神傳,筆精形似”
第四節 形神創造與藝術本真

第五章 言與意:言盡意與言不盡意

第一節 言、象、意的理性闡釋
第二節 言不盡意:語言的困惑與文學理論的拓展
第三節 言盡意:語言表意的自覺性
第四節 言有盡而意無窮

第六章 文以氣為主:主體創造的動力因素

第一節 氣:從哲學範疇到文藝學範疇
第二節 浩然之氣:一種奮發昂揚的主體人格
第三節 文以氣為主:作家創作的主導因素
第四節 陽剛與陰柔:主體性情與美學風格

第七章 神思:“文之思也。其神遠矣”

第一節 “神思”釋義
第二節 “精鶩八極,心游萬仞”:神思的時空意義
第三節 “志氣”與“辭令”:神思開展的依託
第四節 秉心養術:神思的精神蓄養

第八章 應感之會:不以力構,風飛電起

第一節 “來不可遏,去不可止”
第二節 不以力構,風飛電起
第三節 隨物賦形,當止乃止
第四節應感之會與西方靈感

第九章 物化:審美創造的最高境界

第一節 “莊周夢蝶”的啟示
第二節 心齋:物化的心理機制
第三節 審美移情:物化的表現特徵
第四節 物我互化:物化的最高境界

第十章 比興:稱名也小,取類也大

第一節 《詩》的傳授、解讀與比興概念的提出
第二節 比興作為一種藝術思維理論的生成
第三節 比興思維與象徵
第四節 比興思維與隱喻
第五節 比興思維與詩性語言

第十一章 法無定法:藝術法度之魅力

第一節 追問文學藝術的法度
第二節 別裁偽體,轉益多師
第三節 “死法”與“活法”
第四節 法無定法

第十二章 知音:文學藝術的審美接受

第一節 知人論世
第二節 以意逆志
第三節 詩無達詁
第四節 “六觀”:通達知音的路徑

第十三章 境、象、意:藝術意境的美學品格

第一節 藝術意境的生成
第二節 意與境會
第三節 意境的結構層次與審美特徵
第四節 “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

第十四章 風骨:古典藝術的美學風範

第一節 風骨範疇的生成
第二節 氣化風骨
第三節 “骨氣端翔,音情頓挫”:風骨的美感力量
第四節 風骨與崇高

第十五章 趣味:藝術的審美評判

第一節 味的審美理論的興起
第二節 “味外之旨”與“韻外之致”
第三節 “興趣”與“意趣”
第四節 “味”與“韻”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