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綱要

中國傳統文化綱要

《中國傳統文化綱要》是2013年東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思義。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傳統文化綱要
  • 出版社:東北大學出版社
  • 頁數:171頁
  • 開本:16開
  • 品牌:東北大學出版社
  • 作者:王思義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51704132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文化”在中國古代語言系統中是一個複合詞。“文”字最早可見於商代的甲骨文,很像身有花紋袒胸而立的人,後引申為不同顏色交錯的紋理,並進而引申為典籍文物、禮樂制度、文德教化等。“化”字出現稍晚,甲骨文中未見該字,有改易、變幻、生成諸義,初指事物形態和性質的改變,後被引申用於教行、遷善等社會意義。

編輯推薦

進而引申到社會領域和精神領域,其本義強調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就中西文化演進過程看,西方表現的是一種科學精神,而中國則是與科學精神對應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基本特質是注重人的“中庸”倫理道德境界,而不注重宗教與科學的兩種外超越感。

圖書目錄

導論 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文特質
一、文明發端
二、地理環境
三、以農立國
四、血緣遺存
五、人文取向
第一章 生存樣態
一、勞動生產
(一)農耕勞作
(二)市商貿易
(三)手工行業
二、科技活動
(一)天文歷算
(二)中醫藥學
(三)四大發明
三、日常生活
(一)衣
(二)食
(三)住
(四)行
第二章 社會思潮
一、濫觴於易
(一)智慧之源
(二)人文因子
(三)象數與義理
二、子學爭鳴
(一)天人關係
(二)中和之論
(三)善惡之辯
三、經學一尊
(一)經學的緣起
(二)今古文之爭
(三)經學的衰落
四、玄學風度
(一)玄學釋名
(二)形成發展
(三)人的主題
(四)人生哲理
五、佛學融透
(一)佛教的輸入與流傳
(二)“六家七宗”的般若觀
(三)佛教在南北朝的滲透
(四)隋唐佛教的盛行
六、理學鼎盛
(一)理學思潮產生的歷史條件
(二)理學的內涵、範疇和流派
(三)理學思潮發展的主要階段
(四)宋明理學的價值及其影響
七、實學震盪
(一)時代背景
(二)基本精神
(三)歷史價值
八、新學回應
(一)釐清新學
(二)社會變革中的新學
(三)新學對“新文化”運動的歷史影響
九、三潮互動
(一)五四以來的“三足鼎立”
(二)三大思潮的視域
(三)中國哲學的未來趨勢
第三章價值取向
一、思維方式
(一)意象性
(二)整體性
(三)辯證性
二、心性修養
(一)早期五聖
(二)宋明朱王
(三)反思
三、哲學境界
(一)中庸之道
(二)內聖外王
(三)天人合一
第四章管理模式
一、家庭
(一)家庭結構與管理要素
(二)人生禮俗與家庭管理
(三)家庭管理的基本特徵
二、學校
(一)古代學校的產生與發展
(二)教與學
(三)科舉制度
三、社會
(一)宗法制與君主專制
(二)法律制度與社會倫理秩序
(三)社會管理的基本特徵
第五章審美情趣
一、文學
(一)詩經
(二)楚辭
(三)先秦散文
(四)漢賦
(五)唐詩
(六)宋詞
(七)元雜劇
(八)明清小說
二、藝術
(一)書法
(二)繪畫
(三)建築
(四)雕塑
(五)音樂
(六)舞蹈
(七)戲曲
(八)文物
三、審美情趣的文化內涵
(一)情趣類型
(二)人文精神
(三)智慧境界
尾論中國傳統文化的未來走向
一、儒佛融透的成果與經驗
二、援佛入儒心性學的提升
三、中西碰撞進行中的思索
四、中國傳統文化的後發性
五、科學與人文精神的聚焦
六、文化綜合創新的世界潮流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