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禪修

中國人的禪修

《中國人的禪修》介紹了弘一法師(1880~1942),是一位傳奇式的人物,他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前驅,卓越的藝術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佛教文化相結合的優秀代表,是中國近現代佛教史上最傑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國際上聲譽甚高的知名人士。在同時代人的眼裡,他似乎是無法統一的兩世人生。由風流倜儻的濁世公子,到重振南山律宗的一代大師——他留給後世的是一系列永遠無法明了的謎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人的禪修
  • 書名:中國人的禪修
  •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 頁數:387頁
  • 開本:16
  • 品牌:同人閣圖書
  • 作者:李叔同
  • 出版日期:2014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5510453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人的禪修》由金城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李叔同(1880-1942),幼時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意,名成蹊。學名文濤,字叔同。法號弘一,世稱弘一大師。

李叔同是我國近代史上著名藝術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作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早期啟蒙者,他在音樂、戲劇、美術、詩詞、篆刻、金石、書法、教育、哲學、法學等諸多文化領域中都有建樹,並先後培養了一大批優秀藝術人才。

1918年,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號弘一,法名演音。作為中國近現代佛教史上一位著名高僧,他被尊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師,享譽海內外。

他的代表作有:《清涼歌集》、《南山律在家備覽》、《四分律戒相表記》、《李息翁臨古法書》等。

媒體推薦

李叔同是我們時代里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獨立的一個人。
——林語堂
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圍牆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
——張愛玲

圖書目錄

序一懷李叔同先生
序二弘一大師書畫金石音樂展弁言
序三以出世的精神,做人世的事業
序四弘一法師之出家
第一編執象而求佛光普照
佛法無邊
一、佛法大意
二、授三皈依大意
三、淨土法門大意
四、佛法十疑略釋
五、佛法宗派大概
六、新集受三皈五戒八戒法武凡例
七、律學要略
佛心禪語
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錄
二、《華嚴集聯三百》序
三、《華嚴經》讀誦研習入門次第
四、勸念佛菩薩求生西方
五、勸人聽鐘念佛文
六、普勸發心印造經像文
七、泉州開元慈兒院講錄
八、萬壽岩念佛堂開堂演詞
佛路納緣
一、佛法學習初步
二、初發心者在家律要
……
第二編佛學世理愛國情深
第三編佛心向上弘規厚德
第四編天心月圓浮華朝露
第五編古今中外佛光霞彩
第六編鴻雁帛書心語春聲

序言

弘一大師書畫金石
音樂展弁言
趙朴初
近代中國佛教,自清末楊仁山居士倡導以來,由絕學而蔚為顯學,各宗大德,聞教明宗,競擅其美。其以律學名家,戒行精嚴,緇素皈仰,薄海同飲者,當推弘一大師為第一人。
大師出家前,即以文藝大家馳譽當世。早歲留學日本,人東京美術學校,攻西洋油畫,旁及音樂、戲劇、詩詞、書法、篆刻等,於藝事無不精。回國後,值辛亥革命,初任《太平洋報》編輯,並與詩人柳亞子、胡樸安等創辦“文美會”,主編《文美雜誌》。其後應杭州浙江第一師範聘,教授圖畫、音樂,先後七年,造就藝術人材至眾。著名畫家豐子愷先生即其入室弟子,其間又與吳昌碩、葉舟、馬一浮等交遊,加入西泠印社,博學多能,名重一時。
大師於藝事之暇,深究內典,信解日增,遂發心出家,披剃於西湖虎跑定慧寺,法名演音,字弘一。苦學潛修,精研戒律,孜孜以復興律宗為己任。初學《根本說一切有部律》,遍覽義淨所譯有部律藏,皆能躬履力行,輕重不遺。防護精嚴,聞者欽贊。後從扶桑請得南山三大部及唐、宋律宗諸師著述,深覺南山一派,契合此土機宜,遂改學南山律,終身奉持,不遺餘力。其律學著述,有手書《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及《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等,致力之勤,用思之密,方之古德,誠無多讓。
大師出家後,諸藝俱舍,唯書法不廢。間常精楷寫經以結法緣,得者珍如拱璧。其在俗書法之出版者,有《李息翁臨古法書》,出家後有《華嚴集聯三百》。馬一浮居士嘗贊云:“大師書法、得力於《張猛龍碑》。晚歲離塵,刊落鋒穎,乃一味恬靜,在書家當為逸品。”推崇可謂至矣!然大師以書畫名家而為出世高僧,復以翰墨因緣為弘法接引資糧,成熟有情,嚴淨佛土,功鉅利博,澤潤弘一法師書法無疆,豈僅藝事超絕,筆精墨妙而已哉。
大師於佛學,特尊《華嚴》,信行綦切,日誦《普賢行願贊》為常課。其佛法思想多散見於所作序、跋題記及與人書簡中,片言洞微,精義時出。雖應機之作,亦足見其涉獵之廣與證解之深也。 一九四二年秋,大師示寂於福建泉州,迄今垂四十年矣。國內外信徒仰其高德,敬慕之懷,久而彌篤。去歲值大師誕生一百周年,為紀念大師生平德業,中國佛教協會特就法源寺舉辦“弘一大師書畫金石音樂展”,集大師所作精品於一堂,琳琅滿目,觀者驚嘆。展覽既竟,爰編此冊,永為紀念人用結勝緣。今特記其緣起,志隨喜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