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訓練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訓練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訓練包括兩個階段,而且軍事訓練作為生成提高部隊戰鬥力的基本途徑,必須適應信息化條件下戰鬥力要素內涵和生成模式的發展變化,把分散的、部隊訓練中有效管用的訓練內容系統化、科學化、規範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訓練
  • 類別:訓練
  • 特點:軍事
  • 國家:中國
歷史發展,訓練特點,發展趨勢,

歷史發展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訓練經歷了兩個不同的歷史時期。
革命戰爭時期:訓練的主要方法是從戰爭中學習戰爭,依靠實戰鍛鍊部隊,同時利用作戰間隙,根據實戰需要,開展一些民眾性練兵活動。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8年在井岡山開辦了第一個教導隊,爾後相繼建立了工農紅軍學校、紅軍大學和一些隨營學校,為軍隊培養了一批軍政幹部。部隊邊戰鬥、邊訓練,不斷提高了軍事技術、戰術水平。抗日戰爭時期,軍事訓練有了發展,紅軍大學改為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各根據地先後成立了11所分校和少量專業學校。這些學校貫徹毛澤東為“抗大”確定的“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的教育方針,“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校風,以及“艱苦奮鬥,英勇犧牲”的校訓,邊學習、邊戰鬥、邊生產,進行軍政訓練,為抗日戰爭培養了20餘萬幹部。部隊在作戰間隙多次進行了軍事、政治整訓。在軍事整訓中進行了射擊、刺殺、投彈、爆破等技術訓練,以及游擊戰戰術和近戰、夜戰訓練。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把軍隊整訓列為“十大軍事原則”內容之一。各部隊依據打運動戰、殲滅戰的方針,著重訓練運動戰、攻堅戰、夜戰、近戰的戰術和射擊、刺殺、投彈、爆破、土工作業等“五大技術”(見步兵技術訓練)。軍事學校也有了進一步發展。各戰略區先後成立了軍政大學和後勤、衛生學校,有的還創辦了通信、工兵、航空、炮兵學校,給部隊輸送了大批指揮和專業技術人才。革命戰爭時期,各級軍政首長在作戰時,集中主要精力組織指揮作戰,在作戰間隙,則集中主要精力訓練部隊。因此,軍事訓練對提高部隊作戰能力,取得戰爭的勝利起了重大作用。
社會主義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陸軍的基礎上,逐步發展成為諸軍種、兵種的合成軍隊,武器裝備不斷更新,進入了一個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新時期,軍事訓練成為軍隊建設的中心任務。1950年,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軍事訓練部,並籌建各類院校,首次召開了部隊、學校訓練會議,規定了掌握新的技術、學會聯合作戰的訓練方針。1952年,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軍校管理部。1953年全軍展開了正規統一的訓練,年底召開全國軍事系統黨的高級幹部會議,明確了現代化軍隊建設中長期的、經常性的中心工作是訓練部隊,重點是訓練幹部。1954年,劉伯承主持了全軍首次高級指揮員戰役集訓。1955年4月,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劉伯承任部長。同年冬,葉劍英在遼東半島組織了陸、海、空軍參加的抗登入戰役演習,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彭德懷、賀龍、陳毅、聶榮臻觀看了演習,檢閱了演習部隊。通過演習,提高了高級指揮員和領率機關組織指揮作戰的能力,有力地推動了全軍訓練的發展。1951~1959年期間,相繼建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高等軍事學院、政治學院、後勤學院、海軍學院、空軍學院以及軍事、政治、後勤、技術等各級各類院校100餘所,形成了完整的軍官培訓體系,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軍官和專業技術軍官,對促進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建設起了重要作用。60年代以來,學習毛澤東軍事思想,學習新的戰略戰術和軍事技術,成了部隊、院校訓練的重要內容。1964年,在賀龍、葉劍英領導下,開展了空前規模的民眾性練兵比武活動。
6月中旬,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董必武、朱德、鄧小平檢閱了北京、濟南部隊和民兵代表的軍事表演。這次練兵活動,繼承和發揚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優良傳統,提高了全軍的軍政素質。1965年以後,林彪大搞“突出政治”,衝擊了軍事訓練,使軍事訓練遭到嚴重破壞。1972年,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下達了《關於辦好教導隊加強輪訓部隊基層幹部的指示》,全軍開辦了近900個教導隊,採用軍(師)長當連長,團長當排長,營以下幹部當兵的訓練方法,僅兩三年時間就普遍輪訓了基層幹部,提高了基層幹部會講、會做、會教的能力,為恢復和加強軍事訓練準備了條件。1975年以後,鄧小平根據現代戰爭要求,針對軍隊當時的狀況,多次強調“要把教育訓練提高到戰略地位”的重要方針。1977年,中央軍委作出了《關於加強部隊教育訓練的決定》、《關於辦好軍隊院校的決定》。1980年,根據中央軍委的戰略方針,進一步明確了現代條件下軍事訓練的指導思想和任務。1981年秋季,在華北地區進行了大規模軍事演習,鄧小平、胡耀邦、趙紫陽、李先念等觀看了演習,檢閱了演習部隊。這次演習,標誌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和現代條件下諸軍種、兵種協同作戰能力達到了新水平。1985年,中央軍委確定調整指揮院校體系,成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該大學以綜合性、研究性、開放性為特點,著眼於培養高級指揮幹部和研究人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幹部培訓體制、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重大改革。同時,中央軍委確定在集團軍組編教導團,訓練新兵,培訓班長。為縮短士兵訓練周期,提高部隊訓練起點,加速戰鬥力的成長,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

訓練特點

強調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針,以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為依據,既訓練打常規戰爭,也學會對付核戰爭,著重研究解決在現代條件下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敵人的戰法。從今後反侵略戰爭需要出發,吸取和借鑑外軍現代作戰經驗和學術研究成果,實現由重點抓士兵的訓練轉為重點抓軍官的訓練,由重點抓打步兵的訓練轉為重點抓打坦點、打飛機、打空降的訓練,由重點抓單一兵種的訓練轉為重點抓諸軍種、兵種契約戰役、戰術訓練的重大轉變。提高在現代條件下的協同作戰能力、快速反應能力、電子對抗能力、後勤保障能力和野戰生存能力。廣泛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開展模擬訓練,不斷改進教學手段,提高訓練質量。針對現代戰爭特點和武器裝備的發展,從難、從嚴、從實戰需要出發,不斷進行訓練改革,縮小訓練與實戰的差距,以適應現代戰爭的要求。
訓練體制:部隊訓練區分為:單兵訓練、分隊訓練、兵團訓練、軍團訓練。院校訓練:指揮院校分為三級,分別培訓初級、中級、高級指揮軍官;專業技術院校分為中等、高等兩類,分別培訓中級、高級技術軍官。預備役訓練區分為:預備役軍官和預備役士兵的訓練,以及對高等院校、高級中學學生進行的軍事訓練;預備役士兵的訓練,主要在民兵組織中進行。
訓練內容:區分為戰役訓練、戰術訓練、技術或專業訓練和共同科目訓練。根據地形和氣候等特點,有山地、叢林地、高原地、戈壁沙漠地、水網稻田地訓練和嚴寒、炎熱、夜間、複雜氣象等條件下的訓練。
訓練方法實行按級任教和專長任教相結合,開展民眾性練兵活動。根據各軍種、兵種的特點,一般採取在營苦練,野營精練;港岸苦練,海上精練;地面苦練,空中精飛的組織訓練方法。單兵和分隊訓練,通常採用課堂講授、實際操作和現地演練等方法。首長機關訓練,通常採用理論學習、戰例研究、想定作業、實兵指揮等方法。部隊和兵團技術、戰術基礎訓練後,實施諸軍種、兵種協同作戰演習。
訓練制度:主要建立了請示報告、會議、考核、登記統計等制度。軍區、軍種、兵種每年向總部報告師以上單位的全訓安排情況;全訓師改變任務要報總參謀部批准;對部隊年度訓練有重點地進行考核;師以上一般每年要召開訓練會議;各級對訓練進度和主要的訓練活動進行登記和統計,以便積累資料。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事訓練,隨著軍隊建設和現代戰爭的發展將不斷加以改革,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使其更加適應今後反侵略戰爭的需要。

發展趨勢

戰爭史反覆證明,軍隊軍事素質的優劣直接關係到戰役、戰鬥乃至戰爭的勝負。未來戰爭,由於突然性增大,戰場空間廣闊,情況變化急劇,戰鬥緊張激烈,人力物力消耗巨大,使得組織指揮更加複雜,後勤保障更加艱巨。這些情況對軍隊的軍事素質和軍事訓練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並廣泛套用于軍事領域,未來的武器系統和指揮、控制、通信與情報系統都將發生巨大的變化,進一步向電子化、自動化、制導化以及智慧型化發展。這對軍隊知識化、專業化程度的要求將大大提高。軍隊成員不斷更新知識、掌握新的軍事技術、學會使用新的武器裝備系統,將成為軍事訓練的重要任務。
未來的戰爭將在地面、水面、水下、空中和外層空間展開,它是一種全方位的立體戰、契約戰、總體戰。這就要求參戰部隊必須具有多種作戰的能力,成為一支合成化程度很高的部隊。因此,進一步加強現代條件下的諸軍種、兵種協同作戰訓練,提高部隊的契約作戰能力(見契約戰術),特別是提高高級指揮員和領率機關在現代條件下的戰役指揮水平(見軍隊指揮),將成為軍事訓練的重要課題。
為了適應未來戰爭的新情況、新特點,軍事訓練必將進行相應的改革。由於訓練內容日益增加,訓練時間相對減少,許多國家的軍隊出現了加大訓練量、強化訓練難度的趨勢,並廣泛採用最新的科學技術成果,大力發展電子、雷射等模擬訓練系統,不斷改革訓練體制、內容和方法,以提高訓練質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