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東支隊

中共中央於1946年底發出指示,要求南方各省配合正面戰場,根據不同情況,有條件地、廣泛地開展民眾性的游擊戰爭。閩粵贛邊工委立即進行動員,制訂方案,派工委書記魏金水去香港,向香港分局請示匯報,把邊區工委從永定遷到廣東大埔,以保存下來的老紅軍和抗日戰爭時期的老同志為骨幹,於1947年5月在大埔坪沙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東支隊,當時僅有3個班、29人,以劉永生為支隊長,楊建昌為政治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東支隊
  • 骨幹:老紅軍和抗日戰爭時期的老同志
  • 時間:1947年5月
  • 地址:大埔坪沙
成就,發展,

成就

粵東支隊出手不凡,第一個出擊目標就選定時任東北“剿總”副總司令范漢傑的家鄉——三河鎮梓里鄉,摧毀鄉公所,收繳鄉公所和范家的槍枝十餘支,彈藥一部分。但游擊隊真正的開局之戰是:“大麻出擊,三鄉殲敵。”大麻是大埔縣的區署所在地,是梅縣區、大埔縣邊的一個反動據點;“三鄉殲敵”是出擊大麻後,梅州保警一中隊跟蹤前來被殲。兩戰共殲敵120多人,繳獲長短槍130多支。之後,游擊戰就在梅(梅縣區)埔(大埔縣)豐(豐順縣)邊、梅(梅縣區)興(興寧市)華(五華縣)邊、梅(梅縣區)平(平遠縣)蕉(蕉嶺縣)邊、永(永定縣)和(平和縣)埔(大埔縣)邊和杭(上杭縣)武(武平縣)蕉(蕉嶺縣)梅(梅縣區)邊的廣大地區全面開展,從1947年5月至1948年3月,經過約十個月的轉戰,游擊隊摧毀了國民黨60多個區鄉基層政權,殲敵2000多人,同時放手發動民眾,反對“三征”(徵兵、征糧、徵稅),開倉濟困,建立農會、民兵組織,恢復和新建了一批游擊支點,邊區的武裝力量也從初建時的180多人,發展到2600多人。1948年3月,粵東支隊在當地游擊隊的配合下,還首次打下國民黨的第一個縣城——蕉嶺,斃俘傷敵60多人,占領縣政府、縣黨部,開監釋放犯人100多人。至此,以粵東為主的閩粵邊游擊戰,四處烽火,捷報頻傳,聲威之大,影響所及,極大地震懾了敵人,撼動了國民黨的統治。

發展

1948年8月,閩粵贛邊區召開黨代會,根據香港分局的決定,成立閩粵贛邊區黨委,下轄閩西、閩南、韓東、梅州、潮汕5個地委。同時還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區縱隊,下轄直屬團和5個地委領導的5個支隊,原粵東支隊改編為邊縱直屬1團,梅州地委另行組建新的粵東支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