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史(第一卷) 導論、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中國人口史(第一卷) 導論、先秦至南北朝時期》是2002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葛劍雄。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人口史(第一卷) 導論、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 頁數:696頁
  • 定價:60.00元
  • 開本:小16 開
書籍信息,內容簡介,內容提要,作者簡介,書摘,

書籍信息

中國人口史(第一卷) 導論、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作者:葛劍雄 著
定價:60.00元
頁數:696頁
ISBN:ISBN7-309-03520-8/K.115
字數:755千字
開本:小16 開
裝幀:精裝
出版日期:2002年12月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的是國家新聞出版署“九五”規劃重點圖書、上海哲學社會科學“九五”規劃重點課題研究成果,由著名歷史地理研究專家葛劍雄教授主編的《中國人口史》最近在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 該書試圖為專業研究人員和願意深入了解中國人口史的讀者提供一種儘可能詳細、全面而系統的專著。全書300餘萬字,分為六卷,分別為:導論、先秦至南北朝時期(葛劍雄著),隋唐五代時期(凍國棟著),遼宋金元時期(吳松弟著),明時期(曹樹基著),清時期(曹樹基著),1910-1953年(侯楊方著)。各卷獨立成書,全書的體例基本統一,內容力求詳盡。人口調查制度、人口的數量變化、人口的分布、人口與社會和歷史的關係等方面,是本書的重點所在;在可能條件下兼及人口結構、婚姻、家庭.生育.人口素質和影響人口變化、分布、遷移的各種社會與自然因素;近代部分還運用人口統計學方法進行微觀研究。各卷的結論體現了作者的理論思考。本書充分吸收前人成果,加上大多數作者一二十年的研究積累和數年辛勤撰寫,希望能成為各自領域的最佳成果。

內容提要

第一卷提要
本卷導論部分,包括第一章至第四章。分別論述了“人口”一詞的來歷和現代“人口”定義、人口史學科定義,以及人口史與相關學科(如人口學、歷史人口學、社會史、經濟史、歷史地理學)之間的關係。在此基礎上,界定了中國人口史的時間範圍和空間範圍,明確了中國人口史的基本內容應為:人口的數量變化、人口的再生產過程、人口的流動和遷移、人口的結構、人口的分布以及人口理論、思想和政策。並據作者的研究體會,歸納了研究中國人口史的基本方法(如歷史學、人口學、社會學、歷史地理學、人類學的方法),同時提示研究所用的基本資料及其價值的優劣利弊。結合全書內容,探討了研究中國人口史的意義,還對中國人口發展的周期和周期性、20世紀開始的人口轉變、是否存在人口爆炸、中國人口發展變遷的決定性因素、人口增長的不平衡性、人口與中國疆域及外部世界的關係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先秦至魏晉南北朝時期部分,包括第五章至第九章,是該時期的人口通史。依據目前可考的史料,參考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論述了該時期人口調查制度的形成和演變,通過不同的方法與途徑,推算或估計了各個階段的人口數量,分析了不同階段的人口數量分布及其形成原因,並討論了漢代的戶均人口分布問題。
限於史料和數據的缺損,對多數人口現象還難以作量化分析,不少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作者簡介

葛劍雄,祖籍浙江紹興,1945年12月生於浙江湖州。1981年獲復旦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1983年獲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現任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兼任國際歷史人口學委員會委員、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上海市歷史學會副會長等。
著有《西漢人口地理》、《普天之下:統一分裂與中國政治》、《中國人口發展史》、《統一與分裂:中國歷史的啟示》、《往事和近事》、《中國移民史》(主編,第一、二卷作者)、《悠悠長水——譚其驤前傳》、《未來生存空間·自然空間》、《葛劍雄自選集》、《看得見的滄桑》、《走近太陽——一阿里考察記》、《碎石集》、《行路集》、《人口與中國的現代化》(合著)、《悠悠長水——譚其驤後傳》、《劍橋札記》、《臨機隨感》、《歷史學是什麼》(合著)、《千年之交在天地之極:葛劍雄南極日記》等;發表歷史地理、中國史、人口史、移民史、文化史等方面的論文百餘篇。

書摘

目 錄
導論
第一章 人口與人口史
第一節 人口的定義
一、 古代“人口”的含義
二、 現代“人口”的定義
第二節 人口史的學科定義
一、 學科定義
二、 人口史的類型
第三節 人口史與相關學科的關係
一、 人口史與人口學、歷史人口學的關係
二、 人口史與歷史人口統計學的關係
三、 人口史與社會史、經濟史的關係
四、 人口史與歷史地理學的關係
第二章 中國人口史的研究領域和具體內容
第一節 中國人口史的空間範圍
第二節 中國人口史的時間範圍
第三節 中國人口史的研究內容
一、 人口的數量變化
二、 人口的再生產過程
1. 家庭規模
2. 婚姻和生育狀況
3. 嬰幼兒死亡率
4. 疾病死亡率
5. 戰爭死亡率
6. 災害死亡率
7. 刑罰導致的死亡率
8. 其他死亡率
三、 人口的流動和遷移
四、 人口的結構
1. 人口的自然結構
2. 人口的社會結構
3. 人口的地域結構
五、 人口的分布
六、 人口理論、人口思想和人口政策
1. 調節人口自然增殖的政策
2. 境內人口遷移的政策
3. 國際移民政策
第三章 研究中國人口史的基本方法和資料
第一節 研究中國人口史的基本方法
一、 歷史學方法
1. 史料的收集和鑑別
2. 與人口有關的制度、名詞術語的復原
3. 數字的分析——綜合考慮影響人口生存和發展的因素
二、 人口學方法
三、 社會學方法
四、 歷史地理學方法
1. 歷史時期不同空間範圍的界定
2. 行政區域與人口分布、人口結構
3. 地名考證與人口遷移、人口分布
4. 地理環境的復原
五、 人類學方法
第二節 研究中國人口史的基本資料
一、 戶籍資料
1. 歷代戶口資料的時間與空間空白
2. 戶口數字本身的錯漏
3. 戶口數與實際人口數的差異
4. 書面制度與實際制度的差異
二、 人口調查資料
三、 地方志
1. 一般特點
2. 使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四、 族(家)譜資料
1. 族(家)譜資料的獨特作用
2. 族譜資料的局限性
3. 族譜人口資料的運用和研究成果
五、 其他資料
1. 來源於官方戶口統計數
2. 戶籍系統以外的數據
3. 描述性的資料
第四章 本書的幾點結論
第一節 研究中國人口史的意義
第二節 怎樣認識中國人口發展的周期和周期性
一、 現有論著對“周期說”的論述
二、 中國人口的發展是否存在“周期”
第三節 從20世紀開始的人口轉變
一、 人口轉變的事實
二、 人口轉變的原因
第四節 人口過剩、人口爆炸和人口壓力
一、 人口過剩的定義和事實
二、 人口爆炸的定義和事實
三、 人口壓力與中國的治亂
第五節 中國人口發展變遷的決定性因素
第六節 人口增長的不平衡性
一、 人口增長的群體不平衡性
二、 人口增長的民族不平衡性
三、 人口增長的時間與空間不平衡性
第七節 人口與中國疆域及外部世界的關係
一、 秦漢時期
二、 隋唐時期
三、 宋元時期
四、 明清時期
先秦至魏晉南北朝時期
第五章 先秦至南北朝時期的人口調查制度
第一節 人口調查制度的起源
一、 有關早期人口調查制度的傳說
二、 商代人口調查制度的推測
第二節 周朝的人口調查制度
一、 《周禮》所載制度
二、 《國語》所載制度
三、 上計制度的形成
四、 戶籍制度的出現
第三節 秦漢時期的人口調查制度
一、 上計制度的完善
二、 戶籍制度的強化
第四節 魏晉南北朝的人口調查制度
一、 戶籍制度的延續
二、 戶籍人口的流失
三、 戶籍統計的異化
四、 由括戶到貌閱
第六章 先秦至秦時期的人口數量
第一節 皇甫謐《帝王世紀》所載人口數與夏商人口的估計
一、 對皇甫謐《帝王世紀》所載人口數的評價
二、 由傳世文獻推算夏、商人口數的不可靠性
三、 考古學和甲骨文提供的證據
第二節 對西周人口數量的分析
第三節 對春秋戰國時期人口數量的估計
一、 現有說法的分析
二、 推測春秋戰國人口數量的可能性和途徑
第四節 秦時期的人口數
一、 由西漢初人口數推測秦朝人口數
二、 從縣數的比較推測人口數量
三、 從徵發人口的規模推測秦朝的人口數量
四、 從人口遷移的規模等方面進行比較
第七章 兩漢時期的人口數量
第一節 西漢時期的人口數量
一、 確定西漢人口數量的主要依據
二、 從文獻所載戶口數考察西漢人口數量的變化
1. 從部分侯國的戶口數推測第一階段的人口增長
2. 部分地區在第一、二、三階段的人口增長
3. 部分地區在第二、三階段的人口增長
4. 部分地區在第三階段的人口增長
三、 從人口變化規律考察西漢期間的人口增長
1. 人口政策
2. 婚姻狀況
3. 生育狀況
4. 淨繁殖率
5. 家庭規模
四、 從農業生產及糧食產量考察人口的增長
1. 主要農業區與墾田面積
2. 農具、耕作制度和水利設施
3. 糧食畝產的估計
4. 從三輔地區的糧食產量增長率推測全國水平
五、 武帝時期“戶口減半”的事實
1. 有關武帝時“戶口減半”的文獻記載
2. 武帝時影響人口變化諸因素的分析
3.武帝末年至宣帝時戶口統計數的特殊現象
4. 幾種誤解的剖析
六、 西漢戶籍以外的人口數量
1. 西域
2. 匈奴
3. 羌、氐
4. 其他
第二節 東漢時期的人口數量
一、 史籍所見東漢戶口統計數字的分析
二、 東漢期間人口數量變化的大勢
1. 兩漢間的人口谷底
2. 東漢前期的人口增長
3. 第二階段的停滯和下降
4. 東漢人口高峰的推測
三、 東漢戶籍統計以外的人口
1. 西域
2. 匈奴
3. 鮮卑
4. 烏桓
5. 羌、氐
6. 南方諸族
7. 東北諸族
第八章 魏晉南北朝的人口數量
第一節 三國和西晉時期的人口數量
一、 東漢末年至三國期間戶口數字的分析
二、 實際人口的估計
三、 東漢三國之際的人口谷底
四、 西晉時期的人口數量
1. 現存西晉戶口數分析
2. 西晉最高人口數估計
3. 《華陽國志》所載戶口數
第二節 東晉和南朝的人口數量推測
一、 東晉
二、 宋
三、 齊、梁、陳
第三節 十六國、北朝的人口數量估計
一、 十六國時期戶口數字的分析
二、 十六國時期人口數量變化的特點
三、 北朝人口數量的變化
第九章 秦漢至南北朝的人口分布
第一節 人口的數量分布
一、 對夏、商、周時期的推測
二、 秦漢時期的人口分布
1. 西漢末的人口分布
2. 東漢中期的人口分布
3. 秦代和西漢前期人口分布的推測
三、 影響秦漢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1. 自然條件
2. 經濟條件
3. 政治條件
4. 社會條件
5. 人口的遷移
四、 魏晉南北朝的人口分布
1. 西晉太康年間人口分布的估計
2. 南朝人口分布的估計
五、 影響東漢末至南北朝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1. 氣候的變遷
2. 人口的遷移
第二節 人口構成的分布: 漢代戶均口數分布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卷後記
表目
表3-1 明洪武四年、九年績溪縣分職業戶口
表3-2 明代新昌縣歷年戶口數比較
表3-3 明代上海縣歷年戶口數比較
表3-4 明洪武年間部分府縣戶均口數
表4-1 不同年代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
表4-2 1820年和1851年人口密度最高的府州
表4-3 1931—1934年江蘇省江陰縣農村人口貧富別死亡率
表4-4 西漢元始二年各州戶均口數
表4-5 1820—1880年分省人口數與人口增長的比較
表5-1 西魏大統十三年計賬(?)戶口統計
表6-1 宋鎮豪關於龍山中晚期或夏商之際古城遺址的統計
表7-1 西漢部分侯國的戶口增長
表7-2 西漢末人口密度居前(高)的郡國
表7-3 西漢末全國及各州的家庭規模
表7-4 西漢末全國及各州的人口密度
表7-5 漢武帝期間人口變化狀況統計
表7-6 西漢初至武帝時部分侯國戶口增長率的比較
表7-7 東漢中元二年至永壽三年主要戶口數及增長率
表7-8 漢元始二年至永興二年巴郡戶口數的增長
表7-9 東漢南方部分郡戶口數與西漢末的比較
表8-1 王育民關於三國實際人口的估計數
表8-2 洪廷彥關於晉、宋、隋的江南戶口數比較
表9-1 西漢元始二年各郡國人口密度
表9-2 西漢人口密度居後(低)的郡國
表9-3 東漢永和五年各郡國人口密度
表9-4 西晉太康初年分郡國戶口統計
表9-5 南朝宋大明八年各州郡戶口統計
表9-6 張丕遠關於西晉至南北朝氣候狀況的統計
表9-7 西漢元始二年各郡國戶均口數
表9-8 東漢永和五年各郡國戶均口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