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鎮(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中和鎮)

中和鎮(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中和鎮)

中和鎮位於三都水族自治縣中南部,距縣城27公里,省道S206線穿境而過,東臨都江鎮,南接周覃鎮,西與大河鎮相連,北抵三合街道辦事處。前身為水龍區(後為中和區),20世紀60年代三都縣的5個老區之一,原來區公所駐地在水龍(現在的水龍社區),70年代初,區公所(後為中和區)搬遷到中和,下轄水龍鄉、地祥鄉、安塘鄉、塘州鄉、中和鄉等五個鄉。1991年實行“撤、並、建”(撤區並鄉建鎮)後,中和鄉(含原屬水龍鄉的西洋村)並建為中和鎮。2014年通過行政區劃調整,原中和鎮、三洞鄉、塘州鄉、水龍鄉合而為一,形成新的中和鎮。

2019年1月9日,中和鎮憑藉馬尾繡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和鎮
  • 外文名稱:zhonghezheng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三都縣
  • 下轄地區:45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中和村
  • 電話區號:0854-
  • 郵政區碼:558108
  • 地理位置:三都縣中南部
  • 面積:全鎮總面積323.44平方公里
  • 人口:77529人
  • 方言:水話(水族語言)、三都話
  • 氣候條件:宜人
  • 著名景點:仙人橋、中和瀑布水平村
  • 機場:都勻機場、荔波機場、龍洞堡國際機場
  • 火車站三都縣站
  • 車牌代碼:貴J
  • 身份證前六位:522732
  • 行政代碼:522732106
  • 特產:水族“魚包韭菜”、水族馬尾繡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資源,交通,農村基礎設施,土特產品,環境,優勢,內設機構,所獲榮譽,

歷史沿革

中和鎮位於三都水族自治縣中南部,距縣城27公里,省道S206線穿境而過,東臨都江鎮,南接周覃鎮,西與大河鎮相連,北抵三合街道辦事處。前身為水龍區(後為中和區),20世紀60年代三都縣的5個老區之一,原來區公所駐地在水龍(現在的水龍社區),70年代初,區公所(後為中和區)搬遷到中和,下轄水龍鄉、地祥鄉、安塘鄉、塘州鄉、中和鄉等五個鄉。1991年實行“撤、並、建”(撤區並鄉建鎮)後,中和鄉(含原屬水龍鄉的西洋村)並建為中和鎮。2014年通過行政區劃調整,原中和鎮、三洞鄉、塘州鄉、水龍鄉合而為一,形成新的中和鎮。

行政區劃

全鎮共轄中和、三洞、塘州、水龍四個社區服務中心,45個行政村(其中:中和社區11個、三洞社區10個、水龍社區7個、塘州社區17個),390個村民小組。全鎮總人口為77529人,常住人口61166人,流動人口16363人,農業人口74938人,占總人口的97%,少數民族人口75978人,占總人口的98%,鎮政府駐地人口4294人,園區集中區(潤基水泥廠駐地外1公里之內)人口6433人。全鎮總面積323.44平方公里,海拔在460—1100米之間。
轄原中和鎮中和村、姑引村、務朝村、甲化村、廟良村、西洋村、龐寨村、松寨村、姑坡村、拉旦村、姑勞村11個行政村;轄原塘州鄉塘州村、梅育村、水平村、拉下村、中化村、拉海村、高本村、陽猛村、陽樂村、板良村、石望村、雄寨村、安塘村、丁寨村、燈光村、下岳村、塘賴村17個行政村;轄原三洞鄉興望村、幸福村、楊柳村、紅星村、華興村、達便村、板告村、水根村、岜炮村、古城村10個行政村;轄原水龍鄉水龍村、獨寨村、馬聯村、拉佑村、科寨村、地寨村、孟寨村7個行政村。(45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轄中和鎮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多低山、丘陵、谷地,地勢較為開闊平緩,海拔在460—1100米之間。境內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氣候溫和,適宜發展農林牧漁業。農業氣象災害有倒春寒、冰雹、乾旱、暴雨等。

資源

土地資源:國土面積323.4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8444.4畝,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積為0.62畝,其中平壩土地1.5餘萬畝,均可開發利用。田的類型主要分為壩子田、槽谷田和梯田三種。農用耕地面積7870公頃,其中耕地面積4670公頃,園地面積20公頃,林地面積3160公頃,草地面積20公頃。
土壤類型有紅壤、黃壤、黃紅壤等。
林業資源:現有林地面積為22907.38公頃,森林覆蓋率62.8%。現有林地中,以馬尾松、杉樹、軟闊樹種為優勢樹種。
礦產資源:中和鎮主要有銅礦、鉬礦、重晶石、煤礦、鉛鋅礦、赤鐵礦、銻礦、鉛鋅礦等礦產資源。中和村的鉬礦、赤鐵礦,拉旦村的重晶石、無煙煤、鉛鋅礦、赤鐵礦,姑勞村的銻礦,姑坡村的鉛鋅礦,松寨村的煤礦、鉛鋅礦,西洋村的赤鐵礦。煤礦多分布在燈光、丁寨、水平等村,其中燈光村礦區集中於雲河山腳下,礦區面積達0.24平方公里;錳礦多分布在燈光、下岳等村。
旅遊文化資源: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有拔地而起、一石一景的安塘石林,氣象萬千、惟妙惟肖的燈光犀牛洞,鬼斧神工、渾然天成的雄寨仙人橋,板良龍角趵突泉,下岳、安塘的地下溶洞奇觀,三洞社區的雪花洞瀑布、達便水族古寨、水根水書碑林、貓石、億萬山、帽合山、板告農家水族博物館,水龍社區的引郎旅遊景區等等。
由於具有厚重的民族文化和深厚的馬尾繡刺繡技藝基礎,中和鎮於1995年被黔南州命名為“水族馬尾繡藝術品之鄉”、2010年3月被省文化廳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水族馬尾繡技藝》傳承基地”。
水資源:主要河流以小河流河溝為主,其中中和社區境內有拉旦河,途經中和村、拉旦村、姑勞村,全長10多公里,塘州社區境內有陽樂小河、安塘小河、龍角小河。水龍社區境內有科寨小河,轄區內小二型水庫5座,分別是務勞、梅山、弄秧、采留、塘勇水庫,小一型水庫1座,比寨水庫。工業取水點以中和鎮提灌站對三都潤基水泥廠進行供水,管道全長5.75公里,現以停止使用,現取水點改至水平村,由原來水泥廠在水平村修建的泵站進行供應。
轄區有4個水廠,由縣供水公司進行管理維護,其中塘州社區水廠2013年實施,完成投資165.81萬元,受益人口達3448人;三洞社區供水工程分兩期,一期在2007年實施,另一期在2008年實施,項目總投資282.71萬元,受益人口達6512人;水龍社區供水工程於2009年實施,項目投資211.57萬元,受益人口4200人;2009年中和社區供水工程實施,項目投資256.91萬元,受益人口5100人,四社區均有水廠供應,由於城鎮的發展,供水工程的設備及管道老化,已不適應城鎮的發展需要。
氣候:氣候溫暖濕潤,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溫變化小,冬暖夏涼,氣候宜人。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多在3℃~6℃,比同緯度其他地區高;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一般是22℃~25℃,為典型夏涼地區。降水較多,雨季明顯,陰天多,日照少。年降水量為1420毫米,受季風影響降水多集中於夏季,年均氣溫17.5℃,無霜期在270—300天左右。
農牧資源:全鎮大牲畜存欄0.891萬頭、生豬存欄0.8384萬頭,家禽存欄5.2863萬羽,蔬菜基地1.6萬多畝(辣椒0.4萬畝、馬鈴薯0.2萬畝),果品基地0.7萬多畝(其中葡萄0.7萬畝)。

交通

全鎮交通較為便利, 距三都縣城有半個小時車程,到都勻1個半小時車程。省道S206線穿水龍社區、中和社區、三洞社區而過,999縣道穿塘州社區而過,四社區之間基本實現互聯,但塘州至中和、塘州至三洞互聯道路路面較為狹窄(僅為4.5米路面),塘州至三洞互聯道路路面崎嶇,路況較差。全鎮45個行政村均已實現通路,其中8個行政村通油路,18個行政村通硬化路,8個行政村正在實施通村道路硬化,11個行政村通村道路尚未硬化(其中:中和社區3個,塘州社區8個),但也已納入下一步規劃。

農村基礎設施

全鎮45個行政村均實現通電,用電戶數19000戶,4個行政村通電話,19個行政村通寬頻,建成農村地面衛星接收站43個,實現18個行政村通有線廣播,4個行政村通有線電視。44個行政村通自來水,45個行政村通汽車。

土特產品

水族“魚包韭菜”、水族馬尾繡、脫毒早熟馬鈴薯、紫秋葡萄、綠皮佛手瓜、黑豬、皺皮辣椒、黑山羊、酸、純糧米酒。

環境

行政服務:機構設定清楚,職責分工明確,逐步完善社區視窗設定,設立涵蓋農、林、水、民生保障等服務視窗,為民眾提供社區一站式服務,同時將社區幹部履職和問責相結合,制定一套科學、規範,能夠激勵視窗服務人員增強工作責任心、責任感、責任意識的工作制度和管理機制體制,服務民眾高效,民眾滿意度較高。
社會治安:鎮黨委政府通過整合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開展“嚴打”整治鬥爭,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加強人防、技防,紮實做好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積極籌措8萬餘元在中和社區、塘州社區、三洞社區各交通必經路口安裝了5個高清視頻監控攝像頭,各社區辦公場所安裝了32個高清攝像頭,轄區內各個路口基本實現全覆蓋;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後,及時成立工作組,深入企業、學校、村組進行廣泛宣傳,通過制定治安、調解獎懲辦法,整合政法綜治、司法、公安、村民組織等力量聯合開展群防群治,強化新建制鎮職能,社會環境平安、和諧、穩定。
自然生態:至2014年末,中和鎮有中和村、龐寨村共2個村獲得省級生態村命名。2015年,在鎮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我們積極開展省級生態村鎮創建工作,爭取達便村、紅星村、板良村等30個村在年內獲得省級生態村命名、中和鎮獲得省級生態鎮命名。2014年,中和鎮4個城鎮建成區衛生保潔費用共32.3萬元,45個行政村共完成改圈改廁及農作物廢物處理資金投入68.5萬元。鎮境內有央企一家--潤基水泥廠,水泥廠生產及其員工生活所產生的的“三廢”由該廠按國家有關環保規定處理,該廠保證所有“三廢”不出廠區。
中和鎮目前生態良好,在孟寨村--松寨村--拉旦村--達便村--楊柳村一線,仍保持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和生態公益林。近些年,隨著大量農民外出務工,加上電能使用的普及,我鎮境內地表植被恢復得很快,2014年,我鎮森林覆蓋率達58.4%。2015年,鎮政府計畫投入30萬元用於公路沿線村寨垃圾場建設,投入35萬元用於鎮中心垃圾處理場建設,因鎮財政壓力較大,尚未能劃撥資金動工建設。
城鎮建設:城鎮建成區面積4.3平方公里(其中:水龍:0.8平方公里、中和:0.9平方公里、塘州:1平方公里、三洞:1.6平方公里)。中和鎮實施生態移民項目完成480戶2310人(其中:水龍社區生態移民項目150戶710人,塘州社區生態移民項目180戶880戶,三洞社區生態移民項目150戶720人)。

優勢

區位優勢:中和鎮位於三都水族自治縣中南部,是水族文化的中心,距縣城27公里,交通便利,省道S206線穿境而過,999縣道穿塘州社區而過,距都勻市1個半小時車程。東臨都江鎮,南接周覃鎮,西與大河鎮相連,北抵三合街道辦事處。規劃中的三荔高速過境中和社區、水龍社區、三洞社區,將為中和鎮的招商引資提供極大的便利,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產業優勢:位於塘州社區的貴州三都潤基水泥有限公司,於2008年8月成立,註冊資金5000萬元,2014年工業總產值29938.68萬元,實現稅收2000萬元。鎮內共註冊了15家微型企業,註冊資金總計430餘萬元,企業成活率100%,其中代表性的企業微企有三洞社區馬尾繡公司,2010年10月,三洞片區社區楊柳村村民韋應麗自發組織50餘人,成立馬尾繡協會,至今已發展到200餘人,塘州社區燈光村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2年6月,註冊資金100萬元,已吸納92戶加入合作社。鎮黨委、政府積極扶持微型企業發展,及時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力保企業在中和鎮住得下、留得住、發展好。
勞動力優勢:勞動力資源51766人,從業人員41904人,其中從事農業生產人員占總數的58%,從事工業、建築業生產人員占總數的5%,從事服務業等其他行業人員占生產人員占總數的37%,年剩餘14879人勞動力向外輸出。
政策優勢:幫助企業協調“三通一平”的建設工作,(“三通一平”:水通、電通、路通和場地平整)為入駐企業住得下提供良好的條件;由縣、鎮兩級政府負責企業用地的征地工作,同時前5年免費為企業提供廠區所需土地,後以企業稅收的形式收取征地費用;及時協調解決企業生產過程中遇到的矛盾糾紛;利用PPP模式,政府和企業採取股份制進行合作,政府與社會主體建立起“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全程合作”的共同體關係,政府的財政負擔減輕,社會主體的投資風險減小,實現雙贏。

內設機構

類別
機構名稱
黨政辦事機構
黨政辦公室
社會事業辦公室
經濟發展辦公室
衛生和人口計畫生育辦公室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民眾工作辦公室)
規劃建設環保辦公室(加掛城鎮綜合執法室)
其他黨政辦事機構設定
審計分局
黨委、政府管理的事業單位
中和鎮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民眾工作中心)
水龍片區社區服務中心(民眾工作中心)
三洞片區社區服務中心(民眾工作中心)
塘州片區社區服務中心(民眾工作中心)
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
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務中心
村鎮建設服務中心
水利站
林業站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站
扶貧工作站(小康社會建設辦公室)
計畫生育協會
財政所(加掛縣財政局中和鎮財政分局牌子)
縣級部門設在中和鎮的機構
統計調查中心
中和鎮衛生和計畫生育服務中心(加掛鄉鎮衛生院、鄉鎮計畫生育服務站牌子)
水龍片區衛生和計畫生育服務中心(加掛鄉鎮衛生院、鄉鎮計畫生育服務站牌子)
塘州片區衛生和計畫生育服務中心(加掛鄉鎮衛生院、鄉鎮計畫生育服務站牌子)
三洞片區衛生和計畫生育服務中心(加掛鄉鎮衛生院、鄉鎮計畫生育服務站牌子)
國土資源管理所
農村交通運輸管理所

所獲榮譽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