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一支筆——胡喬木

中共中央一支筆——胡喬木

胡喬木自1942年2月起擔任毛澤東秘書(初為文化秘書,後為政治秘書),直至1966年6月“文革”爆發,前後達25年之久。他被譽為“中共中央一支筆”,參與起草了一系列重要的檔案,如《關於若干問題的決議》、《共同綱領》、《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等等。“文革”後,著名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出自他的筆下,《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亦由他主筆……他曾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中共中央副秘書長、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直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共中央一支筆——胡喬木
  • 作者:葉永烈
  • ISBN:978-7-5438-8611-7
  • 類別:傳記
  • 頁數:260
  • 定價:39元
  •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0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70*250 1/16
內容提要,作者簡介,目錄,精彩片段,

內容提要

胡喬木,在中國擁有很高的知名度。然而,他的身世,除了過去新華社電訊所披露的千把字的簡歷外,人們所知甚少。本書第一次詳細記述了胡喬木其人其事。
本書作者採訪了胡喬木夫人谷羽、子女、秘書及有關人士,查閱了大量文獻,寫出了這本《中共中央一支筆——胡喬木》。這本書寫的是胡喬木,實際上是透過胡喬木,寫了中國共產黨一段重要的歷史。本書既是一本史實準確的嚴肅性著作,又以流暢的文筆而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作者簡介

葉永烈,上海作家協會一級作家,教授。1940年生於浙江溫州。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1歲起發表詩作,20歲時成為《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21歲寫出《小靈通漫遊未來》。十萬個為什麼》多次修訂再版,總印數超過一億冊。《小靈通漫遊未來》1978年出版,第一版一次就印了300萬冊,產生了廣泛影響。
主要著作為“紅色三部曲”——《紅色的起點》、《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毛澤東與蔣介石》,不僅在海峽兩岸三地出版,而且出版了英文版、法文版;《反右派始末》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運動”的全過程;《“四人幫”興亡》及《陳伯達傳》、《王力風波始末》是中國十年文革的真實記錄;《鄧小平改變中國》是關於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全景式紀實長篇,被譯成英文、阿拉伯文出版。此外,還有長篇自傳《華麗轉身》、《出沒風波里》、《用事實說話——我的採訪手記》、《走進歷史深處》以及《他影響了中國——陳雲》、《改革開放大功臣——萬里》、《錢學森》。
作者也致力於“行走文學”的創作,著有“葉永烈看世界”20冊,包括《美國!美國!》、《我在美國的生活》、《三探俄羅斯》、《漫步歐洲》、《米字旗下的國度》、《櫻花下的日本》、《大陸腳 游台灣》等。
葉永烈的作品曾先後獲獎80餘次。1989年被收入美國《世界名人錄》,並被美國傳記研究所聘為顧問。1998年獲香港“中華文學藝術家金龍獎”的“最佳傳記文學家獎”。2005年10月獲中國當代優秀傳記文學作家獎。

目錄

第一章 最後的日子
第二章 走上紅色之路
第三章 初入延安
第四章 來到毛澤東身邊
第五章 中共中央一支筆
第六章 新聞首腦
第七章 大手筆
第八章 “大躍進”年代
第九章 廬山風波
第十章 病中吟
第十一章 “文革”風雨
第十二章 毛澤東之後
第十三章 “頭號文化首長”
尾聲

精彩片段

1、
胡喬木夫人谷羽曾回憶,毛澤東是這樣形容胡喬木起草的檔案之多:
記得還是在1958年,一次我和喬木到主席那裡去,主席談起喬木寫文章,表示很滿意。主席坐在沙發上,把手平放在前,離地面約有兩三尺高,比劃著名說,“喬木寫的東西,大概有這么多!”
谷羽還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說明胡喬木這“中共中央一支筆”的一絲不苟:
1982年,為紀念延安文藝座談會四十周年,曾考慮整理髮表毛澤東同志1938年在魯迅藝術學院關於文藝問題的一次講話。我們進行整理時,對講話記錄稿中的一句話沒有查清出處,這句話是:“徐志摩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詩要如銀針之響於幽谷。’”報喬木同志審閱後,他特別提出要查明此句的出處,他懷疑“銀針”是“銀鈴”之誤。經查詢,我們從魯迅《華蓋集續編》的《有趣的訊息》一文中,果然發現有“銀鈴之響於幽谷”這句話。而這句話是魯迅轉述徐志摩的話時說的。這樣,經過反覆核對,終於查明了記錄稿上的一個訛誤。從這個事例中可以看出,喬木同志對編輯工作要求之嚴格,和他博聞強記,知識之淵博。
在毛澤東去世之後,他依然是“中共中央一支筆”。
那成為中國歷史轉折點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世人所矚目。在鄧小平等主持下,會議公報出自胡喬木筆下;
在鄧小平和中共中央指導下,他又負責起草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這一具有廣泛影響的歷史文獻,負責起草了中共“十二大”的主要檔案;
他主持了《毛澤東選集》第一至第四卷,第二版修訂工作,幫助鄧小平審定《鄧小平文選》,編輯了《毛澤東詩詞選》新版本……
他的一生,寫了大量的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文獻,卻幾乎沒有以他個人名義發表——即便是那曾廣為人知的《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最初也是他為中共中央起草的檔案,直至毛澤東親自提議以胡喬木名義發表,這才印行了以他署名的第一本書。他的絕大部分工作是在“幕後”,是以黨的名義、以領袖的名義、以延安《解放日報》或後來的《人民日報》社論的名義發表,確確實實是“中共中央一支筆”。
胡喬木這枝筆,受到過毛澤東的稱硈。其中,特別是由胡喬木起草的《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和《西藏的革命和尼赫魯的哲學》,毛澤東多次說過讚賞的話。
2、
壬子年(即民國元年)4月16日,亦即1912年6月1日,胡喬木出生於江蘇省鹽都縣鞍湖鄉張本庄。
鹽都縣屬鹽城。鹽城是江蘇省的省轄市,位於蘇北大平原東部,瀕臨黃海。鹽城市下轄城區、東台市、大豐市、響水縣、濱海縣、阜寧縣、建湖縣、射陽縣、鹽都縣,共九個縣(市、區),總面積一萬五千平方公里,人口八百萬。
鹽城鹽、漁、農業較為發達,尤以產淮鹽著名,因而得名鹽城。
胡喬木的出生地為江蘇省鹽城市鹽都縣鞍湖鎮張本村。
胡喬木之父,乃鹽城名流。人們習慣地稱胡喬木的父親為胡啟東。方銘說,其實啟東是他的號,他的名字是胡應庚,生於1885年。
父親給予胡喬木的影響是深刻的。胡喬木自幼喜愛文史,是受了父親的感染。
胡喬木的母親夏氏,是一位相夫教子、勤勞而又賢慧的女性。
胡家本是農民。到了胡啟東這一代,已有五十來畝土地,是地主了。
······
胡啟東的詩文不錯,在當地有了名氣,成為鹽城名流。民國初年,成立國會。這首屆國會於1914年1月被袁世凱解散。1916年6月,黎元洪繼任總統,恢復國會。胡啟東當選為國會議員——第二屆國會議員。
1917年6月,張勛復辟,強迫黎元洪解散國會,議員們紛紛南下護法。胡啟東也南下廣州護法,站在孫中山一邊,在當時算是進步、開明的紳士。他在廣州憑弔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寫下詩集《萬穗集》。
胡啟東在1923年10月,受到一場嚴峻的政治考驗:那時,直系軍閥首領曹錕把總統黎元洪逼出北京,然後在國會舉行選舉,以五千元收買一張選票,要議員們選舉曹錕當總統。這便是臭名昭著的“曹錕賄選”。10月5日選舉時,出席的議員五百八十七人,曹錕以四百八十票“當選”。那些受賄的議員,被人們咒罵為“豬仔議員”。胡啟東拒收賄款,不投曹錕的票,不當“豬仔議員”。他回到了故鄉鹽城,受到父老鄉親的敬重。
此後,胡啟東告別宦途。他曾受命續修《鹽城縣誌》,當地人稱之“胡氏縣誌”。他家的田,由五十多畝增至一百來畝。當胡家長子從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後,家境更好些,土地增至二百多畝。
胡啟東喜歡寫詩。他曾自費印行詩集《鞍湖詩集》。胡喬木也愛寫詩,是與受父親的薰陶有關。
胡喬木在六歲時進入鞍湖國小(今張本國小)上學。那時,他穿一件黑色的粗布褂子。他讀書很用功,而且喜歡看各種各樣的書。夜裡,在油燈下看書。夏日,在帳子裡看書。只是他不喜歡體育運動。
胡喬木的學習成績不錯。在鞍湖國小讀了六年,畢業時受到校長當眾表揚——因為他的畢業成績榮居榜首。
1924年,十二歲的胡喬木考取江蘇省立第八中學(即今揚州中學)。他是鞍湖國小那年唯一考入江蘇八中的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