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學名著寶庫:莎士比亞喜劇集

世界文學名著寶庫:莎士比亞喜劇集

《世界文學名著寶庫:莎士比亞喜劇集(青少版)》,作者威廉·莎士比亞 (William Shakespeare),譯者沈慶斌。本書收錄了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戲劇家莎士比亞的四部喜劇。莎士比亞以樂觀主義為喜劇基調,台詞詼諧幽默、故事誇飾離奇,其中蘊涵著人文主義者的美好理想和對人類光明前途的展望。誤會和巧合是他強化喜劇效果和推進情節發展的主要手段。讚美現實生活,追求個性解放,歌頌純潔的愛情是他在喜劇中所要表達的重要主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世界文學名著寶庫:莎士比亞喜劇集
  •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 頁數:192頁
  • 開本:32
  • 出版日期:2008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2232778, 978753223277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世界文學名著寶庫:莎士比亞喜劇集(青少版)》是世界文學名著寶庫叢書之一。文學是比鳥飛得還遠的夢想、比花開得還美的情感、比星閃得還亮的智慧,是我們到了一百歲還忘不掉的信念。文學名著永遠是全世界人民的無價之寶,是值得全世界人民,特別是青少年朋友繼承和發揚光大的精神財富。這套世界文學名著寶庫精選了世界名著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最為膾炙人口的123本,並將這123本世界名著重新編寫審訂,使之在不影響原著的基礎上更適合於青少年們閱讀,在豐富他們課餘生活的同時提高文學功底、鍛鍊文字駕馭能力。同時,讓他們陶冶情操,加強修養,使其成長道路上充滿陽光與滋潤他們心靈的雨露。

作者簡介

威廉·莎士比亞,(W.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詩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公元1564年4月23日生於英格蘭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鎮,代表作有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四大喜劇《第十二夜》《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無事生非》(人教版教材稱《皆大歡喜》)歷史劇《亨利四世》《亨利六世》《理查二世》等。還寫過154首十四行詩,三或四首長詩。他是“英國戲劇之父”,本·瓊斯稱他為“時代的靈魂”,馬克思稱他為“人類最偉大的天才之一”。被稱為“人類文學奧林匹斯山上的宙斯”。雖然莎士比亞只用英文寫作,但他卻是世界著名作家。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被譯成多種文字,其劇作也在許多國家上演。1616年5月3日(儒略曆4月23日)病逝。
生平
偉大的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劇作家、詩人威廉·莎士比亞於1564年生於英國中部瓦維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的一位富裕的市民家庭。其父約翰·莎士比亞是經營羊毛、皮革製造及穀物生意的雜貨商,1565年任鎮民政官,3年後被選為鎮長。他少年時代曾在當地的一所主要教授拉丁文的“文學學校”學習,掌握了寫作的基本技巧與較豐富的知識,但因他的父親破產,未能畢業就走上獨自謀生之路。他當過肉店學徒,也曾在鄉村學校教過書,還乾過其他各種職業,這使他增長了許多社會閱歷。歷史學家喬治·斯蒂文森說,後人從這些文字資料中大概勾勒出莎士比亞的生活軌跡:20歲後到倫敦,先在劇院當馬夫.雜役,後入劇團,做過演員.導演.編劇,並成為劇院股東;1588年前後開始寫作,先是改編前人的劇三,不久即開始獨立創作。當時的劇壇為牛津、劍橋背景的“大學才子”們所把持,一個成名的劇作家曾以輕蔑的語氣寫文章嘲笑莎士比亞這樣一個“粗俗的平民”、“暴發戶式的烏鴉”竟敢同“高尚的天才”一比高低!但莎士比亞後來卻贏得了包括大學生團體在內的廣大觀眾的擁護和愛戴,學生們曾在學校業餘演出過莎士比亞的一些劇本,如《哈姆雷特》、《錯誤的喜劇》。1597年重返家鄉購置房產,度過人生最後時光。他雖受過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過大學。1582年,18歲中,列舉莎士比亞35歲以前的劇作,稱讚他的喜劇、悲劇都“無與倫比”,能和古代第一流戲劇詩人們並稱。但他生前沒出版過自己的劇作。寫作的成功,使莎士比亞贏得了騷桑普頓勳爵的眷顧,勳爵成了他的保護人。莎士比亞在90年代初曾把他寫的兩首長詩《維納斯與阿都尼》、《魯克麗絲受辱記》獻給勳爵,也曾為勳爵寫過一些十四行詩。藉助勳爵的關係,莎士比亞走進了貴族的文化莎龍,使他對上流社會有了觀察和了解的機會,擴大了他的生活視野,為他日後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源泉。從1594年起,他所屬的劇團受到王宮大臣的庇護,稱為“宮內大臣劇團”;詹姆斯一世即位後也予以關愛,改稱為“國王的供奉劇團”,因此劇團除了經常的巡迴演出外,也常常在宮廷中演出,莎士比亞創作的劇本進而蜚聲社會各界。1596年,他以他父親的名義申請到“紳士”稱號和擁有紋章的權利,又先後3次購置了可觀的房產。1603年,詹姆士一世繼位,他的劇團改稱“國王供奉劇團”,他和團中演員被任命為御前侍從。莎士比亞在倫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間他的妻子仍一直呆在斯特拉福。他在接近天命之年時隱退回歸故里斯特拉福(1612年左右)。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亞在其五十二歲生日前後不幸去世,葬於聖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遺囑。他的兩個據說比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羅肖特畫像,手跡則有6份簽名和《托馬斯·莫爾爵士》一劇中三頁手稿。1623年,演員J·海明和H·康代爾把他的劇作印成對開本,收進36出戲(其中20齣是首次付印),號稱“第一對開本”。從1772年開始,有人對於莎劇的作者不斷提出過疑問,並且企圖證實作者是培根、C·馬洛、勒特蘭伯爵、牛津伯爵、德比伯爵、等等,但都缺乏證據。
莎士比亞是著名的同性戀者,他的十四行詩全部都是寫給他的同性愛人的。據英媒體報導,最近一位英國收藏家重新確認了一幅家藏油畫的畫中人身份,原來這名美艷“女子”不是別人,正是莎翁傳說中的同性戀情侶——南安普頓伯爵三世亨利·里奧謝思利。
發現這幅“驚世”油畫的科布家族家藏甚豐,繼承了全部藝術品收藏的阿萊克·科布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從兒時起一直以為畫中人是位名叫諾頓的貴婦,因為在這幅油畫的背面赫然寫著諾頓夫人的字樣。但幾年前,一位偶然來訪的藝術收藏家告訴科布,他認為畫中人並非女性,而是易容扮作女性的鬚眉。一席話驚醒夢中人,科布開始重新審視其真實身份,直到今年年初才終於揭開謎底。這幅油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末,畫中的南安普頓伯爵塗脂抹粉,嘴唇上抹著唇膏,左耳還戴著精緻的耳環,手撫披散到胸前的長髮,看上去一派女人風情。英國歷史文物權威機構“全國託管協會”已確認油畫為真跡,此畫完成於1590年至1593年,當時莎士比亞正住在南安普頓伯爵三世的府上。儘管一代文豪莎翁娶了安娜·哈撒韋,但他的真正性取向一直是文學批評家爭議不絕的話題。
南安普頓伯爵為同性戀的傳說由來已久,他與莎翁的關係更是撲朔迷離。伯爵曾招待莎翁入住自己的寓所,莎翁著名的《十四行詩集》又是獻給一位俊俏不凡、“美若女子”的年輕男子。(學生以為:十四行詩集前面十幾首都是推崇傳宗接代的,不能理解成寫給其男友的。)不少史學家早已考據,莎翁詩中的傾慕之情大有可能是投向這位易容扮女人的英俊男友。
作品
莎士比亞在約1590—1612的20餘年內共寫了三十七部戲劇(如加上與弗萊徹合寫的《兩位貴親》則是三十八部),還寫有二首長詩《維納斯與阿多尼斯》,《魯克麗絲受辱記》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詩。他的戲劇多取材於歷史記載、小說、民間傳說和老戲等已有的材料,反映了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歷史現實,宣揚了新興資產階級的人道主義思想和人性論觀點。由於一方面廣泛借鑑古代戲劇、英國中世紀戲劇以及歐洲新興的文化藝術,一方面深刻觀察人生,了解社會,掌握時代的脈搏,故使莎士比亞得以塑造出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繪廣闊的、五光十色的社會生活圖景,並使之以悲喜交融、富於詩意和想像、寓統一於矛盾變化之中以及富有人生哲理和批判精神等特點著稱。
一般來說,莎士比亞的戲劇創作可分以下3個時期:
第一時期(1590—1600年)以寫作歷史劇、喜劇為主,有9部歷史劇、10部喜劇和2部悲劇。
9部歷史劇中除《約翰王》是寫13世紀初英國歷史外,其他8部是內容相銜接的兩個4部曲:《亨利六世》上、中、下篇與《查理三世》;《查理二世》、《亨利四世》(被稱為最成功的歷史劇)上、下篇與《亨利五世》。這些歷史劇概括了英國歷史上百餘年間的動亂,塑造了一系列正、反面君主形象,反映了莎士比亞反對封建割據,擁護中央集權,譴責暴君暴政,要求開明君主進行自上而下改革,建立和諧社會關係的人文主義政治與道德理想。
10部喜劇《錯誤的喜劇》、《馴悍記》、《維洛那二紳士》、《愛的徒勞》、《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溫莎的風流娘兒們》、《無事生非》、《皆大歡喜》和《第十二夜》大都以愛情、友誼、婚姻為主題,主人公多是一些具有人文主義智慧與美德的青年男女,通過他們爭取自由、幸福的鬥爭,歌頌進步、美好的新人新風,同時也溫和地揭露和嘲諷舊事物的衰朽和醜惡,如禁慾主義的虛矯、清教徒的偽善和高利貸者的貪鄙等。莎士比亞這一時期戲劇創作的基本情調是樂觀、明朗的,充滿著以人文主義理想解決社會矛盾的信心,以致寫在這一時期的悲喜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中,也洋溢著喜劇氣氛。儘管主人公殉情而死,但愛的理想戰勝死亡,換來了封建世仇的和解。然而,這一時期較後的成熟喜劇《威尼斯商人》中,又帶有憂鬱色彩和悲劇因素,在鼓吹仁愛、友誼和真誠愛情的同時,反映了基督教社會中弱肉強食的階級壓迫、種族歧視問題,說明作者已逐漸意識到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著難以解決的矛盾。
第二時期(1601—1607年)以悲劇為主,寫了3部羅馬劇、5部悲劇和3部“陰暗的喜劇”或“問題劇”。
羅馬劇《尤利烏斯·凱撒》、《安東尼和克莉奧佩特拉》和《科里奧拉努斯》是取材於普盧塔克《希臘羅馬英雄傳》的歷史劇。
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和悲劇《雅典的泰門》標誌著作者對時代、人生的深入思考,著力塑造了這樣一些新時代的悲劇主人公:他們從中世紀的禁錮和蒙昧中醒來,在近代黎明照耀下,雄心勃勃地想要發展或完善自己,但又不能克服時代和自身的局限,終於在同環境和內心敵對勢力的力量懸殊鬥爭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敗和犧牲。哈姆雷特為報父仇而發現“整個時代脫榫”了,決定擔起“重整乾坤”的責任,結果是空懷大志,無力回天。奧賽羅正直淳樸,相信人而又嫉惡如仇,在奸人擺布下殺妻自戕,為追求至善至美反遭惡報。李爾王在權勢給他帶來的尊榮、自豪、自信中迷失本性,喪失理智,幻想以讓權分國來證明自己不當國王而做一個普通人,也能同樣或更加偉大,因而經受了一番痛苦的磨難。麥克白本是有功的英雄,性格中有善和美的一面,只因王位的誘惑和野心的驅使,淪為“從血腥到血腥”、懊悔無及的罪人。這些人物的悲劇,深刻地揭示了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已開始出現的種種社會罪惡和資產階級的利己主義,表現了人文主義理想與殘酷現實之間矛盾的不可調和,具有高度的概括意義。
由於這一時期劇作思想深度和現實主義深度的增強,使《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終成眷屬》和《一報還一報》等“喜劇”也顯露出陰暗的一面,籠罩著背信棄義、爾虞我詐的罪惡陰影,因而被稱為“問題劇”或“陰暗的喜劇”。
第三時期(1608—1613)傾向於妥協和幻想的悲喜劇或傳奇劇。
主要作品是4部悲喜劇或傳奇劇《泰爾親王里克里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風雨》。這些作品多寫失散、團聚、誣陷、昭雪。儘管仍然堅持人文主義理想,對黑暗現實有所揭露,但矛盾的解決主要靠魔法、幻想、機緣巧合和偶然事件,並以宣揚寬恕、容忍、妥協、和解告終。
莎士比亞還與弗萊徹合作寫了歷史劇《亨利八世》和傳奇劇《兩位貴親》,後者近年來被有的莎士比亞戲劇集收入。
莎士比亞作品的創作背景
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亞創作的早期,又稱為歷史劇、喜劇時期。這一時期莎士比亞人文主義思想和藝術風格漸漸形成。當時的英國正處於伊莉莎白女王統治的鼎盛時期,王權穩固統一,經濟繁榮。莎士比亞對在現實社會中實現人文主義理想充滿信心,作品洋溢著樂觀明朗的色彩。這一時期,他寫的歷史劇包括《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上下集)(1597—1598)和《亨利五世》(1599)等9部。劇本的基本主題是擁護中央王權,譴責封建暴君和歌頌開明君主。比如,《亨利四世》展現的是國內局勢動盪的畫面,貴族們聯合起來反叛國王,但叛亂最終被平息;王太子早先生活放蕩,後來認識錯誤,在平定內亂中立下戰功。劇作中,歷史事實和藝術虛構達到高度統一。人物形象中以福斯塔夫最為生動,此人自私、懶惰、畏縮,卻又機警、靈巧、樂觀,令人忍俊不禁。
這一時期創作的喜劇包括詩意盎然的《仲夏夜之夢》(1596)、揚善懲惡的《威尼斯商人》(1597)、反映市民生活風俗的《溫莎的風流娘兒們》(1598)、宣揚貞潔愛情的《無事生非》(1599)和歌頌愛情又探討人性的《第十二夜》(1600)等10部。這些劇本基本主題是愛情、婚姻和友誼,帶有濃郁的抒情色彩,表現了莎士比亞的人文主義生活理想。與此同時,他還寫了《羅密歐與朱麗葉》(1595)等悲劇3部,作品雖然有哀怨的一面,但是基本精神與喜劇同。莎士比亞還寫有長詩《維納斯和阿多尼斯》(1592—1593)、《魯克麗絲受辱記》(1593—1594)和154首十四行詩。
17世紀初,伊莉莎白女王一世與詹姆士一世政權交替,英國社會矛盾激化,社會醜惡日益暴露。這一時期,莎士比亞的思想和藝術走向成熟,人文主義理想同社會現實發生激烈碰撞。他痛感理想難以實現,創作由早期的讚美人文主義理想轉變為對社會黑暗的揭露和批判。莎士比亞創作的第二時期(1601—1607),又稱悲劇時期。他寫出了《哈姆萊特》(1601)、《奧瑟羅》(1604)、《李爾王》(1606)、《麥克白》(1606)和《雅典的泰門》(1607)等著名悲劇。《奧瑟羅》中出身貴族的苔絲狄蒙娜不顧父親和社會的反對,與摩爾人奧瑟羅私下結婚,表現了反對種族偏見的主題,而導致他們悲劇的原因不僅是奧瑟羅的嫉妒,而且是以伊阿古為代表的邪惡勢力的強大。奧瑟羅臨死前的清醒,包含著人類理性的勝利。《李爾王》中展現的則是一個分崩離析的社會,李爾王因為自己的剛愎自用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也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主人公從具有絕對權威的封建君主變成了一無所有、無家可歸的老人,人物命運和性格發生巨大的變化,這在莎士比亞的作品中最具特色。《麥克白》中,一位英雄人物由於內在的野心和外部的唆使,成為個人野心家和暴君。其悲劇意義在於,個人野心和利己主義可以毀滅一個原本並非邪惡的人物。總體而言,這些悲劇對封建貴族的腐朽衰敗、利己主義的駭人聽聞、金錢關係的罪惡和勞動人民的疾苦,作了深入的揭露;風格上,浪漫歡樂的氣氛減少,憂鬱悲憤的情調增加,形象更豐滿,語言更純熟。
1608年以後,莎士比亞進入創作的最後時期。這時的莎士比亞已看到人文主義的理想在現實社會中無法實現,便從寫悲劇轉而為寫傳奇劇,從揭露批判現實社會的黑暗轉向寫夢幻世界。因此,這一時期又稱莎士比亞的傳奇劇時期。這時期,他的作品往往通過神話式的幻想,藉助超自然的力量來解決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作品貫串著寬恕、和解的精神,沒有前期的歡樂,也沒有中期的陰鬱,而是充滿美麗的生活幻想,浪漫情調濃郁。《暴風雨》(1611)最能代表這一時期的風格,被稱為“用詩歌寫的遺囑”。此外,他還寫有《辛白林》和《冬天的故事》等3部傳奇劇和歷史劇《亨利八世》。
莎士比亞的作品從生活真實出發,深刻地反映了時代風貌和社會本質。他認為,戲劇“仿佛要給自然照一面鏡子:給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給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態,給時代和社會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記”。馬克思、恩格斯將莎士比亞推崇為現實主義的經典作家,提出戲劇創作應該更加“莎士比亞化”。這是針對戲劇創作中存在的“把個人變成時代精神的單純的傳聲筒”的缺點而提出的創作原則。所謂“莎士比亞化”,就是要求作家象莎士比亞那樣,善於從生活真實出發,展示廣闊的社會背景,給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時代特點的典型環境;作品的情節應該生動、豐富,人物應該有鮮明個性,同時具有典型意義;作品中現實主義的刻畫和浪漫主義的氛圍要巧妙結合;語言要豐富,富有表現力;作家的傾向要在情節和人物的描述中隱蔽而自然地流露出來。
莎士比亞的作品包括:
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麥克白,李爾王,哈姆雷特,奧瑟羅,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裘力斯·凱撒,安東尼與克莉奧佩屈拉(埃及豔后),科利奧蘭納斯,特洛埃圍城記,雅典的泰門等。
喜劇:錯中錯,終成眷屬,皆大歡喜,仲夏夜之夢,無事生非,一報還一報,暴風雨,馴悍記,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溫莎的風流娘們,愛的徒勞,維洛那二紳士,泰爾親王佩力克爾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等。
歷史劇: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亨利八世,約翰王,里查二世,里查三世。
十四行詩:愛人的怨訴,魯克麗絲失貞記,維納斯和阿多尼斯,熱情的朝聖者,鳳凰和斑鳩等。

圖書目錄

前言
錯誤的喜劇
第一幕
第一場 公爵的宮廷中
第二場 廣場上

第二幕
第一場 小安帝福斯家中
第二場 廣場

第三幕
第一場 小安帝福斯家門前
第二場 小安帝福斯家門口

第四幕
第一場 廣場
第二場 小安帝福斯家中
第三場 廣場
第四場 街道
第五幕
第一場 修道院前的大道上

威尼斯商人
第一幕
第一場 威尼斯一條大街上
第二場 貝勒蒙特,鮑西婭家裡
第三場 威尼斯大街上

第二幕
第一場 貝勒蒙特,鮑西婭家裡
第二場 威尼斯大街上
第三場 威尼斯,夏洛克家裡
第四場 威尼斯大街上
第五場 威尼斯,夏洛克家裡
第六場 威尼斯,夏洛克家門前
第七場 貝勒蒙特,鮑西婭家裡
第八場 威尼斯大街上
第九場 貝勒蒙特,鮑西婭家裡

第三幕
第一場 威尼斯的大街上
第二場 貝勒蒙特,鮑西婭家裡
第三場 威尼斯大街上
第四場 貝勒蒙特,鮑西婭家裡

第四幕
第一場 威尼斯法庭上
第二場 威尼斯大街上
第五幕
第一場 貝勒蒙特,鮑西婭家裡

溫薩的風流婆娘們
第一幕
第一場 溫薩、培齊家門口
第二場 培齊家門口
第三場 加德飯店裡
第四場 卡勒斯家中

第二幕
第一場 培齊家門口
第二場 加德飯店中
第三場 溫薩附近的荒野

第三幕
第一場 溫薩街道上
第二場 福特家中
……

文摘

第一幕
第一場公爵的宮廷中
(公爵、依慶、官差、隨從等人上場)
依慶:公爵大人,快給我下達死刑的判決,我好早赴黃泉,擺脫人間的一切煩惱!
公爵:舒拉古來的商人,你不必多言,我自會按法律來處決你。近一段時間,你們舒拉古地方的公爵因為我們這裡去的商人交不上贖命錢,而把他們送進監獄,百般折磨。他這種兇殘的行為使我們大為惱火。自從我們兩個城市發生矛盾衝突之後,各自都制定了嚴厲的法律,禁止兩個城市的人相互往來。法律都規定,只要伊弗斯的人進入舒拉古城,或舒拉古的人進入伊弗斯港口,那么,那個人就要被處以死刑,他的財物被沒收,由公爵來處理。如果那個人能交出一千塊錢,就可以把命贖回。現在,你身上連一百塊錢都沒有,所以,從法律的角度來說,你將被處以死刑。
依慶:死亡對我來說,已經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了。我歷盡滄桑,嘗盡辛酸,死亡恰恰使我擺脫了磨難的糾纏。
公爵:伊慶先生,你離開你的家鄉,漂泊至此,能講講你的人生經歷嗎?
依慶:歷數自己經歷的滄桑,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它還會引起我的感傷。不過為了讓人們明白,我並不是因為犯罪,而是因為天意而死,我就說說我這一輩子的遭遇吧。我出生在舒拉古,後來娶了個妻子,剛開始,我們過著幸福的生活,兩個人恩恩愛愛、共浴愛河。我常去愛頓做生意,倒也賺了不少錢,家產也日漸豐厚。後來,我在愛頓的經理人死了,我不得不離開家,離開我心愛的妻子去愛頓,親自打理那裡的生意。半年之後,我把妻子接到了愛頓,我們又過上了幸福的日子。一年後,我妻子懷上了雙胞胎,一下子為我生了兩個兒子,兩個一模一樣。更巧的是,我們家鄰居的妻子也生了兩個兒子,也是長得一模一樣。因為我家的鄰居很窮,他們就把兩個兒子賣給了我們,讓我們撫養,他們夫妻倆離家出走,流落異鄉。我妻子非常喜歡這兩個兒子。於是,我們打算結束愛頓的生意,回老家舒拉古過平靜的日子。說起來真倒霉,那天本來是個好天氣,我們坐上船,離開了愛頓,可是船在海上航行了兩個小時,天氣就突然變壞了。風平浪靜的海面波濤洶湧。我們的船被打破了一個洞,開始進水。大家都趁著船還沒沉的時候,坐上救生船逃命去了,船隻剩下我們幾個人。

序言

莎士比亞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戲劇家。他一生大約創作了近四十部戲劇,大大豐富了世界文學的寶庫,其中一些戲劇已成為世界文學中的經典作品,得到世界各國人民一代又一代地閱讀和研究。
莎士比亞於1564年4月出生於英國中部斯特拉福鎮上的一個富裕家庭。在少年時代,倫敦的一些著名劇團每年都到小鎮上作巡迴演出,莎士比亞從戲劇中得到了樂趣,開始對戲劇感興趣。他曾進入文法學校讀書,其問,他讀到了古羅馬的詩歌和戲劇。後來,因為家道中落,他不得不離開學校,自謀生路。1587年左右,莎士比亞去了倫敦,剛開始,他在戲劇院裡打雜,後來才當上一名演員,有了和各階層人士打交道的機會。他還參加了劇本的編寫工作,並且成為劇團的管理者之一。與一些青年貴族和大學生的結識,使他進一步了解了古代文化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這對他人文思想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並且為以後創作偉大的戲劇作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戲劇活動的成功,他的生活也變富足起來並取得了世襲紳士的身份。1608年,莎士比亞回到故鄉居住,並於1616年在那裡逝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