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學名著·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世界文學名著·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英語原著版·第4輯)》內容簡介:莎士比亞的傑作是公認的人類文化瑰寶,他是一位空前而且也可說絕後的偉大戲劇詩人。《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斯》是代表莎土比亞悲劇創作最高成就的“四大悲劇”,也是最淋漓地表現其偉大之處的作品,其中尤以《哈姆萊特》在世界上享譽最高,成為世界戲劇史上難以企及的高峰。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翻開這本《莎士比亞四大悲劇》,跟隨這位戲劇大師,一起走進他的悲劇世界吧!

基本介紹

  • 書名:世界文學名著•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 作者: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 出版日期:2011年8月1日
  • 語種:英語
  • ISBN:9787500129660
  • 品牌: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 外文名:Shakespeare: Four Tragedies
  • 出版社:中國出版集團公司,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 頁數:504頁
  • 開本:32
  • 定價:32.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英語原著版·第4輯)》為中譯經典文庫·世界文學名著之一。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莎士比亞 (Shakespeare.W.)

莎士比亞(1564-1616)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一生共創作了37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兩部長詩和其他詩歌。他的作品是人文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對後代作家影響深遠,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莎士比亞出生在英格蘭沃里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鎮一個富裕市民家庭,曾在當地文法學校學習。13歲時家道中落輟學經商,18歲結婚,幾年以後去倫敦謀生。當過劇院的打雜工、演員和編劇等。1597年在家鄉購置了房產,1616年在家鄉病逝。
莎士比亞文學創作的主要成就是戲劇,按時代、思想和藝術風格的發展,可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時期(1590-1600年),是莎士比亞人文主義世界觀和創作風格形成時期,共寫了9部歷史劇和2部長詩。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有《理查三世》(1592)、《羅密歐與朱麗葉》(1595)和《威尼斯商人》(1597)。
第二時期(1601-1607年),是莎士比亞文藝思想成熟、藝術上達到高峰的階段。這一時期創作了不朽的四大悲劇:《哈姆雷特》(1601)、《奧賽羅》(1604)、《李爾王》(1606)、《麥克白》(1606)。
第三時期(1608-1612年),是莎士比亞的創作晚期,作品由悲劇轉向傳奇劇,帶有明顯的烏托邦式的空想主義色彩。反映了他的人文主義理想與客觀現實之間的尖銳矛盾,以及他力求兩者和諧的心態。主要作品有《辛白林》(1609)、《冬天的故事》(1610)和《暴風雨》(1611)。
莎士比亞戲劇的最大藝術特色是題材典型、情節生動、語言豐富、人物個性鮮明。他從民間和古典作品中汲取營養,融入自己獨特的見解,把作品錘鍊得爐火純青。馬克思稱莎士比亞為“人類最偉大的天才之一”。恩格斯盛讚其作品的現實主義精神與情節的生動性、豐富性。莎士比亞的作品幾乎被翻譯成世界各種文字。1919年後被介紹到中國,現已有中文版《莎士比亞全集》。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包括《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故事均取自歐洲的歷史傳說。莎士比亞的悲劇之所以偉大,在於它們具有高度的概括意義。《哈姆雷特》是一出人文主義思想家的悲劇,主人公哈姆雷特的父王被叔父殺害,母親嫁給了叔父,父王的亡靈要求他報仇。這個事件促使他考慮到整個社會和時代,決定擔負起“重整乾坤”的責任;但他單槍匹馬同黑暗勢力較量,寡不敵眾,最後失敗。《奧賽羅》的主題包括愛情與嫉妒、輕信與背信、異族通婚等。奧賽羅是威尼斯城邦雇用的一個將軍,是黑皮膚摩爾人,與威尼斯一個貴族的女兒結婚。他受陰謀家擺布,殺死了心愛的妻子;當他得知真相後,悔恨之餘拔劍自刎,倒在了妻子身邊。《李爾王》最富於哲學意義,主要寫李爾王從一個有絕對權威的封建君主變為一個人文主義者心目中的“人”的過程;處理了權威與愛的矛盾、權威與社會正義的矛盾、“真誠的”愛與虛偽愛的對比、人性與大自然的善惡問題。《麥克白》在更廣泛的意義上探索人性的善轉變為惡的過程。主人公麥克白是蘇格蘭大將,由於野心的驅使,殺死了慈祥的國王;他是個立過功、有所作為的英雄,性格中有善良的一面,由於女巫和夫人的誘惑,他想乾一番大事業的雄心變成了野心;一旦野心實現,必然引起一連串新的犯罪,最後導致滅亡。

圖書目錄

HAMLET
ACT Ⅰ
ACT Ⅱ
ACT Ⅲ
ACT Ⅳ
ACT Ⅴ

OTHELLO
ACT Ⅰ
ACT Ⅱ
ACT Ⅲ
ACT Ⅳ
ACT Ⅴ

KING LEAR
ACT Ⅰ
ACT Ⅱ
ACT Ⅲ
ACT Ⅳ
ACT Ⅴ

MACBETH
ACT Ⅰ
ACT Ⅱ
ACT Ⅲ
ACT Ⅳ
ACT Ⅴ

文摘

著作權頁:



For what advancement may I hope from thee,
That no revenue hast but thy good spirits
To feed and clothe thee? Why should the poor be flatter'd?
No, let the candied tongue lick absurd pomp,
And crook the pregnant hinges of the knee
Where thrift may follow fawning. Dost thou hear?
Since my dear soul was mistress of her choice
And could of men distinguish her election
Sh'hath seal'd thee for herself; for thou hast been
As one in suffering all, that suffers nothing;
A man that Fortune's buffets and rewards
Hast ta'en with equal thanks; and blest are those
Whose blood and judgment are so well comeddled
That they are not a pipe for Fortune's finger
To sound what stop she please. Give me that man
That is not passion's slave, and I will wear him
In my heart's core, ay, in my heart of heart,
As I do thee. Something too much of this.
There is a play to-night before the King;
One scene of it comes near the circumstance
which I have told thee of my father's death.
I prithee, when thou seest that act afoot,
Even with the very comment of thy soul
Observe my uncle. If his occulted guilt
Do not itself unkennel in one speech,
It is a damned ghost that we have seen,
And my imaginations are as foul
As Vulcan's stithy. Give him heedful note;
For I mine eyes will rivet to his face.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