丕平三世

丕平三世

矮子丕平法語:Pépin le Bref,714年-768年9月24日),又稱丕平三世(Pépin III),是公元751年至768年在位的法蘭克國王,查理·馬特之子。矮子丕平(Pépin le Bref)一稱出現在後期史書中,應該是因為他身材矮小,因Bref在當時法語實意為court,短小之意。丕平是夏爾一世的父親,加洛林王朝的創建者。

公元741年10月22日,查理·馬特去世,權力轉移給兒子丕平和卡洛曼。747年,卡洛曼退休到修道院做僧侶,宮相位置移交給丕平。768年9月24日,丕平因水腫病死在巴黎。

基本介紹

家族背景,生平,家族背景,獨攬大權,開創王朝,征服者,歷史影響,

家族背景

丕平三世的成功,與他的祖父和父親是分不開的。他的祖父赫斯塔爾·丕平,排擠了眾多兇狠狡詐的敵手,成為墨洛溫王朝宮廷唯一的宮相。他的父親“鐵錘”查理·馬特,進一步將墨洛溫王朝的“懶王”玩弄於股掌之間,並懾服了法國各大諸侯,他在732年率領最早的十字軍,擊敗了企圖越過庇里牛斯山進入歐洲腹地的阿拉伯軍隊,更使他名聲大噪,成為整個基督教世界的英雄。“鐵錘”查理·馬特登上國王大位的條件已經成熟。
他還有一個有實力的哥哥—卡洛曼。丕平兄弟倆瓜分了父親的領地之後,曾一度親密合作,擁立了墨洛溫家族後裔一個隱士為王,成為末代“懶王”,並一同清除了忠於墨洛溫王朝大貴族。但他們的合作並非出於手足情深,而是因為利益交關。最後,兄弟兩人都不願同對方分享整個國家,在746年的決鬥中,弟弟大獲全勝,卡洛曼被迫遁入修道院。
751年,羅馬教皇聖匝加派大主教來到巴黎為丕平加冕。這意味著俗世政權需要來自靈學的批准。這一事件為後來神權君權的鬥爭留下了爭執的根源。為了報答教皇,丕平隨即站在教皇一邊,反對倫巴底人。751年,由於倫巴底人攻占拉文納,教皇史蒂芬三世親自到法蘭克王國向丕平求救。
754年,丕平進軍義大利,強迫倫巴底國王埃斯托夫答應將拉文納及其新近占領的土地交給羅馬教皇。756年丕平打敗並俘虜了倫巴底國王。自此,從拉文納到羅馬的大片領土便劃為教皇轄區,形成了一個“教皇國”。史稱“丕平獻土”。但教皇所居土地是由世俗政權奉獻的,這又似乎顯示了君權高於神權。

生平

家族背景

丕平三世的成功,與他有能幹的爺爺和偉大的父親是分不開的。他的祖父赫斯塔爾·丕平,排擠了眾多兇狠狡詐的敵手,成為墨洛溫王朝宮廷唯一的宮相。他的父親"鐵錘"查理·馬特,進一步將墨洛溫王朝的"懶王"玩弄於股掌之間,並懾服了法國各大諸侯,他在732年率領最早的十字軍,擊敗了企圖越過庇里牛斯山進入歐洲腹地的阿拉伯軍隊,更使他名聲大噪,成為整個基督教世界的英雄。"鐵錘"查理·馬特登上國王大位的條件已經成熟,但他像中國的曹操一樣,將這個任務留給了兒子。
但矮子丕平與曹丕的不同之處,在於他還有一個有實力的哥哥-卡洛曼。丕平兄弟倆瓜分了父親的領地之後,曾一度親密合作,擁立了墨洛溫家族後裔一個隱士為王,成為末代"懶王",並一同清除了忠於墨洛溫王朝的大貴族。但他們的合作並非出於手足情深,而是因為利益交關。最後,兄弟兩人都不願同對方分享整個國家,在746年的決鬥中,弟弟大獲全勝,卡洛曼被迫遁入修道院。

獨攬大權

至此,獨攬大權的宮相矮子丕平下一步想作什麼已經是“丕平之心,路人皆知”了。但歐洲的篡位比較麻煩,並非原國王的一紙禪讓書就可以搞掂,還必須經過羅馬教皇這一關。幸運的是,他碰上的是不斷被北方的蠻族倫巴第人日耳曼人的一支,來自斯堪的諾維亞半島)侵擾,本身幾如風中之燭的羅馬教皇。教皇需要一位強有力的世俗統治者的支持,而矮子丕平需要的則是只有教皇才能給予的名份。雙方一拍即合,也成為意料中事。

開創王朝

751年,矮子丕平遣使晉見教皇札哈里亞斯,說:“法蘭克國王雖屬王族和稱王,可除在公文上籤名外實際沒有任何權力。
丕平三世加冕圖丕平三世加冕圖
換言之,他們無權,只會照宮相的吩咐辦事。”教皇心領神會,為換取法蘭克的支持以反對倫巴第人的威脅,便回答道:“有實權的人應當稱王,比徒有國王虛名的人稱王更好。”於是,丕平在蘇瓦松召開大會,隆重宣布教皇的“決定”,正式篡位稱王,開創了加洛林王朝(751—987年)。丕平被貴族們高舉在盾上,以示他們的擁護,紅衣大主教卜尼法斯為丕平塗膏油、戴王冠,將墨洛溫王朝末代國王希爾德里克三世囚禁在修道院。按傳統,國王只需要由紅衣大主教加冕就可以了,但作為篡奪者和開國者,若由教皇親自加冕更能服眾,這一美事很快就自動送上門來了。
753年,倫巴第人再次威脅羅馬,新教皇史蒂芬二世冒著風雪,翻過阿爾卑斯山脈前往法國,親往基爾西向丕平求援,親自為丕平塗聖油、加冕,並當眾宣布今後禁止任何人從非加洛林家族中選立國王,違者將受到剝奪神職、逐出教門的處罰。作為回報,在754和756年,丕平兩次出兵義大利打敗倫巴第人,將奪得的拉文那到羅馬之間的“五城區”贈給教皇。此事件就是被基督教世界稱頌了千餘年的“丕平獻土”,從此在義大利的中部,一個政教合一的教皇國存在了1100多年。

征服者

丕平是一個不知疲倦的戰士和征服者,他的軍事行動達到今日的法、意、德、西等國。在748、753年兩度平定薩克森叛亂,為其子查理曼最後征服這個地區打下了基礎。749年鎮壓巴伐利亞人的起義。他還占領了庇里牛斯山以南的塞普提曼尼亞,和法國南部地中海沿岸的納爾榜,768年在征服阿基坦人後回國途中,因水腫病去世。
按照法蘭克人的傳統,丕平將打下的江山平分給兩個兒子查理和卡洛曼。卡洛曼早逝之後,查理繼承了全部領土,即為一代雄主查理曼。

歷史影響

矮子丕平對歷史的影響,首先在於創造了教皇國。中世紀羅馬教皇風頭很旺,為影響歐洲政治力量平衡的重要一極,甚至還出現了“卡諾莎雪地求饒”這樣的事件,除了教皇身上的一層神光之外,“教皇國”這個物質基礎更為重要。而且,由於丕平獻土締造了教皇國,此後歷代法國君主都以教皇的世俗庇護人自居(當然,這也有丕平的兒子查理曼的一部分功勞),於是就有了後來的阿維尼翁之囚,也有了後來教皇國以法國為後台,阻擋了義大利統一的步伐。
當然,矮子丕平被列入有重要影響的帝王行列中,還因為他開創了加洛林王朝,他的南征北戰為其子查理曼稱霸西歐打下了殷實的基礎。
矮子丕平與羅馬教廷的結合,是當時最有實力者與最有名望者的結合,是新興軍事霸主與傳統精神權威的結合,從而在當時紛繁錯亂的歐洲政治秩序中脫穎而出。日耳曼蠻族文化與羅馬基督教文化的結合,構成了中世紀歐洲文化的底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