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之無

不識之無

不識之無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 bù shí zhī wú,意思是形容人不識字,文化水平很低。出自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不識之無
  • 出處: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
  • 釋義:形容人不識字,文化水平很低
  • 拼音:bù shí zhī wú
成語解釋,成語典故,詞語辨析,用法,

成語解釋

連“之”字、“無”字都不認識。

成語典故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仆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於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仆者,仆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
唐朝時期,大詩人白居易從小就聰明過人,據《新唐書》記載他生下的第7個月就能指認“之無”兩字,他的乳母百試不差。

詞語辨析

【舉例造句】: 《廢墟中》,寫一個不識之無的木匠,愛打老婆,老婆也讓他打;他有氣無處泄,她也就讓他泄。 ★李健吾《<李廣田選集>序》
【拼音代碼】: bszw
【近義詞】:不識一丁
【反義詞】:學富五車

用法

作謂語、定語;形容人不識字
【英文】: illiterate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