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失人情論

不失人情論

《不失人情論》是作者以《素問·方盛衰論》中的“不失人情”四字為綱並加以發揮,對醫療實踐中的有關見聞及自己的認識進行了歸納以後寫成的一篇讀經心得。“不失人情”的“人情”,原指“人的病情”,李中梓則有意發揮為“人之常情”,然後又將其別為病人之情、旁人之情和醫人之情予以分論,既指出了必須順應或遷就的人之常情,更多地則列述了不可遷就的人之常情。但也深刻感受到了人之常情的複雜,所以特彆強調要“思之慎之,勿為陋習所中”。

又,本文是作者(李中梓)選取張介賓《類經·脈色類八》“不失人情”論句所加按語,刪節潤色而成。

基本介紹

  • 書名:不失人情論
  • 作者:李中梓
  • 類別:讀經心得
  • 文體:古文
原文注釋,白話譯文,

原文注釋

嘗讀《內經》至《方盛衰論》而殿之曰[1]:“不失人情。”未曾不瞿然起[2],喟然嘆軒岐之入人深也[3]!夫不失人情,醫家所甚亟[4],然戞戞乎難之矣[5]。大約人情之類有三:一曰病人之情,二曰旁人之情,三曰醫人之情。
[1] 方盛衰論:為《內經·素問》第八十篇的篇名。 殿:行軍走在最後,這裡引申為鎮篇的警句。
[2] 瞿(jù巨)然:驚視貌,引申為震驚的樣子。
[3] 喟(kuì愧)然:感慨的樣子。 軒岐:軒轅黃帝和岐伯。
[4] 亟(jí急):迫切。
[5] 戞(jiá頰)戞:困難的樣子。戞,“戛”的異體字
所謂病人之情者,五藏各有所偏,七情各有所勝。陽藏者宜涼[1],陰藏者宜熱[2];耐毒者緩劑無功[3],不耐毒者峻劑有害。此藏氣之不同也。動靜各有欣厭,飲食各有愛憎;性好吉者危言見非[4],意多憂者慰安雲偽;未信者忠告難行,善疑者深言則忌[5]。此好惡之不同也。富者多任性而禁戒勿遵,貴者多自尊而驕恣悖理[6]。此交際之不同也[7]。貧者衣食不周,況乎藥餌?賤者焦勞不適[8],懷抱可知[9]。此調治之不同也[10]。有良言甫信[11],謬說更新[12],多歧亡羊[13],終成畫餅[14]。此無主之為害也[15]。有最畏出奇[16],惟求穩當,車薪杯水[17],難免敗亡。此過慎之為害也。有境遇不偶[18],營求未遂[19],深情牽掛[20],良藥難醫。此得失之為害也[21]。有性急者遭遲病[22],更醫而致雜投[23];有性緩者遭急病,濡滯而成難挽[24]。此緩急之為害也。有參術沾唇懼補[25],心先痞塞;硝黃入口畏攻,神卽飄揚。此成心之為害也[26]。有諱疾不言,有隱情難告,甚而故隱病狀,試醫以脈。不知自古神聖[27],未有舍望、聞、問而獨憑一脈者。且如氣口脈盛[28],則知傷食,至於何日受傷,所傷何物,豈能以脈知哉?此皆病人之情,不可不察者也。
[1] 陽藏:即“陽髒”,指臟腑陽氣偏盛。藏,同“髒”。
[2] 陰藏:即“陰髒”,指臟腑陰氣偏盛。
[3] 毒:指藥性,藥力。
[4] 危言:直言,指直言病情。 見:介詞,被。
[5] 善疑:多疑。善,易於。 深言:深談,指深入坦率地分析並無危害的病情。
[6] 自尊:自顯尊貴。
[7] 交際:指地位、處境。
[8] 適:安適。
[9] 懷抱:胸襟;抱負。句中指心境。
[10] 調治:指生活調養。
[11] 有:代詞,有的人。此指有的病人。 甫:剛剛。
[12] 更新:指變換為新的主意。
[13] 多歧亡羊:又作“歧路亡羊”,語本《列子·說符》,原謂大道分為眾多流派之後,就會失去精神實質。後來用以比喻事理複雜,如果沒有正確的方向,就不能獲得真理。這裡比喻在眾說紛紜之下,無所適從。
[14] 畫餅:比喻沒有成效。
[15] 主:主見。 之為:固定結構,這裡偏用“為”義,造成。
[16] 出奇:謂使用令人不放心的異常的治療手段。
[17] 車薪杯水:又作“杯水車薪”。語本《孟子·告子上》:“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比喻無濟於事。薪,柴。
[18] 偶:順。
[19] 遂:實現。
[20] 深情:內心。
[21] 得失:指患得患失之心。
[22] 遲病:慢性病。
[23] 雜投:指胡亂用藥。投,使用。
[24] 濡滯:拖延。
[25] “有參術沾唇懼補”四句:語序關係應為“有懼補,參術沾唇,心先痞塞;(有)畏攻,硝黃入口,神即飄揚”。 痞塞:阻塞;抗拒。 飄揚:飛盪,謂精神渙散
[26] 成心:成見。
[27] 自:即使。 神聖:為望聞問切四診達到高超境界的表現,此指高明的醫生。語本《難經·六十一難》:“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脈而知之謂之巧。”
[28] 且如:比如。且,句首語氣助詞。 氣口:即寸口。
所謂旁人之情者,或執有據之論[1],而病情未必相符;或與無本之言[2],而醫理何曾夢見?或操是非之柄[3],同我者是之[4],異己者非之[5],而眞是眞非莫辨[6];或執膚淺之見,頭痛者救頭,腳痛者救腳,而孰本孰標誰知[7]?或尊貴執言難抗[8],或密戚偏見難回[9]。又若薦醫,動關生死[10]。有意氣之私厚而薦者[11],有庸淺之偶效而薦者,有信其利口而薦者[12],有食其酬報而薦者[13],甚至薰蕕不辨[14],妄肆品評,譽之則跖可為舜[15],毀之則鳯可作鴞[16],致懷奇之士,拂衣而去[17];使深危之病,坐而待亡[18]。此皆旁人之情,不可不察者也。
[1] 或:代詞,有的人。此指有的旁人。
[2] 興:謂編造。
[3] 操:掌握。 柄:權柄。
[4] 我:自己。 是:意動用法,認為……正確。
[5] 非:意動用法,認為……錯誤。
[6] 莫:代詞,沒有人,沒有誰。
[7] 孰:什麼。
[8] 執言:固執己見。
[9] 戚:親人。
[10] 動:常常。
[11] 意氣之私厚:謂私交深厚。意氣,情意、志趣。
[12] 利口:能言善辯;花言巧語。
[13] 食:接受。 酬報:禮物,此指賄賂。
[14] 熏蕕(yóu由):香草與臭草,此喻醫生的優劣。
[15] 跖(zhí直):柳下跖,春秋戰國時期奴隸起義的領袖,舊被視為強盜。 舜:我國上古時期的聖王。
[16] 毀:毀謗。鴞(xiāo消): 鴟鴞,即貓頭鷹,舊時及民俗以為是視為不祥之鳥。
[17] 拂衣:即“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氣、憤怒。
[18] 坐:無故。
所謂醫人之情者,或巧語誑人,或甘言悅聽[1],或強辯相欺[2],或危言相恐[3]。此便佞之流也[4]。或結納親知,或修好僮僕[5],或求營上薦,或不邀自赴。此阿諂之流也[6]。有腹無藏墨[7],詭言神授;目不識丁,假託秘傳[8]。此欺詐之流也。有望聞問切,漫不關心,枳朴歸芩,到手便攝,妄謂人愚我明,人生我熟。此孟浪之流也[9]。有嫉妒性成,排擠為事,陽若同心[10],陰為浸潤[11],是非顛倒,朱紫混淆[12]。此讒妒之流也。有貪得無知,輕忽人命。如病在危疑,良醫難必[13],極其詳慎,猶冀回春[14];若輩貪功[15],妄輕投劑,至於敗壞[16],嫁謗自文[17]。此貪幸之流也[18]。有意見各持,異同不決[19],曲高者和寡,道高者謗多。一齊之傅幾何[20]?眾楚之咻易亂。此膚淺之流也。有素所相知,苟且圖功[21];有素不相識,遇延辨症[22],病家旣不識醫,則倏趙倏錢[23];醫家莫肯任怨,則惟芩惟梗[24]。或延醫眾多,互為觀望;或利害攸系[25],彼此避嫌。惟求免怨,誠然得矣,坐失機宜,誰之咎乎[26]?此由知醫不眞,任醫不專也。
[1] 悅聽:使人聽起來舒坦,謂迷惑病人。
[2] 相:有指代作用的特殊副詞,指其後動詞涉及的對象,此指病人。
[3] 危言:令人驚懼的話。
[4] 便(pián駢)佞(nìng寧去聲):花言巧語。
[5] 修好:重歸於好,這裡是籠絡的意思。
[6] 阿(ē婀)諂:阿諛奉承
[7] 腹無藏墨:喻沒有真才實學。
[8] 托:“托”的異體字。
[9] 孟浪:魯莽草率。
[10] 陽:表面。
[11] 陰:暗中。 浸潤:進讒言,說壞話,惡意中傷
[12] 朱紫:在上古分屬正色與雜色,後來用以比喻真假、優劣、高低等。
[13] 必:決斷。
[14] 冀:希望。
[15] 若:這。
[16] 敗壞:謂治療失敗,壞了大事。
[17] 嫁謗自文:轉嫁謗言,自我掩飾。
[18] 貪幸:貪婪僥倖。
[19] 異同:偏義詞,義偏“異”,指不同的意見。
[20] “一齊之傅幾何”二句:語本《孟子·滕文公下》,原謂一個齊國人到楚國為楚人之子教齊國話,由於周圍有眾多楚人的喧擾,即便每天打他也不會學成,後凝為成語“一齊眾咻”。孟子本意在於說明環境對人的重要作用,後來用以比喻一個人的正確意見在眾人的錯誤意見之下將沒有什麼作用。這裡比喻良醫的高見易被眾多庸醫的錯誤意見所淹沒。傅,教育。幾何,不多,謂沒有什麼作用。咻(xiū修),喧擾。
[21] 苟且:敷衍了事。
[22] 延:請。
[23] 倏(shū疏):忽然。 趙、錢:《百家姓》中位列第一、第二的顯姓,謂姓趙的、姓錢的,猶說“張三”、“李四”。
[24] 芩、梗:黃芩、桔梗,泛指普通的藥物。
[25] 攸:代詞,所,這裡義為“……的事情”。
[26] 咎:罪責。
凡若此者,孰非人情?而人情之詳,尚多難盡。聖人以不失人情為戒,欲令學者思之慎之[1],勿為陋習所中耳[2]。雖然[3],必期不失[4],未免遷就。但遷就旣礙於病情[5],不遷就又礙於人情,有必不可遷就之病情,而復有不得不遷就之人情,且奈之何哉[6]!故曰:戞戞乎難之矣!
[1] 學者:學習的人,這裡指學醫的人。
[2] 中(zhòng眾):侵蝕。
[3] 雖然:雖然這樣,但是。
[4] 必期:必定。期,必。
[5] 礙:妨害。
[6] 且:副詞,將。

白話譯文

我過去閱讀《內經》,每次讀到《方盛衰論》、看到置於該篇最後的話——“不失人情”的時候,從來沒有不是驚佩地站起來,感慨地讚嘆軒轅黃帝和岐伯對人研究的深刻啊!不要因人之常情而造成治病的失誤,對於醫生來說,是很迫切的事情,然而又是很難的事情。大約人之常情的類別有三:一是病人的常情,二是旁人的常情,三是醫生的常情。
所謂病人的常情,是五臟各有偏盛的情況,七情各有偏過的表現。五臟陽氣偏盛的病人應當清熱,五臟陰氣偏盛的病人應當溫補;耐受藥力的病人,平和的藥劑沒有功效;不能耐受藥力的病人,峻猛的藥劑則會有害:這是由於各人五臟的機能不同。交遊還是靜處,各有好惡,飲食也各有愛與不愛;性喜吉利的病人,對他們直言病情,就會遭到他們的責怪;心中常有憂慮的病人,對他們進行安慰,反而會被他們說成虛偽;不相信醫學的病人,醫生的忠告難被奉行;多疑的病人,醫生若對其關切坦率地談論病情,就會受到他們的猜忌:這是由於各人個性好惡的不同。富裕的病人大多任性,因而常常不遵守醫生的告誡;顯貴的病人大多自高自大,因而常常驕橫放縱、違背醫理:這是由於他們的地位、處境不同。貧窮的病人,衣食尚且不足,哪有錢財購買藥物?!低賤的病人,整天為了生活焦慮勞苦、不能休閒,心境也就可想而知了:這是由於生活的條件不同。有的病人剛剛相信了好話,一聽到荒謬而能蠱惑人心的說法就又改為新的主意,這就好比多歧亡羊的道理,在眾說紛紜之下,將會無所適從,治療也就最終會成為象畫餅充飢一樣的事情,沒有實效:這是沒有主見造成的危害。有的病人最怕發生意外,只求穩當,這樣,治療便如杯水車薪,無濟於事,難免壞事以至死亡:這是過於謹慎造成的危害。有的病人境遇不順,謀求改變又沒有成功,內心憂慮不已,以致良藥也難以醫治:這是患得患失之心造成的危害。有些性急的病人遇到了慢性病,由於不斷更換醫生,就會使得醫生們隨便用藥;有些迂緩的病人遇到了急性病,由於拖延時機,就會造成難以挽救的後果:這是性情過緩過急造成的危害。有的病人懼怕溫補,人參、白朮一沾到嘴上,心裡就先予以格拒;有的病人懼怕瀉下,芒硝、大黃一進入口中,精神就渙散了:這是成見造成的危害。有的病人是忌諱疾病而不願講出,有的則是患了無法啟齒的病情、難以告人而不願講出,有的甚至故意隱瞞病情,用切脈來試驗醫生,不知道即使古代高明的醫生,也沒有捨棄望、聞、問三診而只憑一項切脈來診治疾病的情況啊!比如寸口脈象旺盛,就知道是被食物傷了,至於是那一天被傷的,傷人的又是什麼食物,那裡能夠只憑脈象就會知道呢?這些都是病人的常情,不能不仔細看待啊!
所謂旁人的常情,有的是持著似乎有據的觀點,但病情未必與其觀點相符;有的是信口講出沒有依據的言論,然而醫理哪曾有夢見過的?!有的是掌握著決斷是非的權柄,與自己意見相同的話就認為它正確,與自己意見不同的話就認為它錯誤,於是真正的正確與真正的錯誤就無人分辨了;有的是拿著膚淺的見解,認為頭痛的話就去治頭,腳痛的話就去治腳,可什麼是病因、什麼是症候,這些人有誰真正懂得?!有的是地位尊貴,固執己見,難以違抗;有的是關係密切的親人,抱有偏見,難以扭轉。又比如推薦醫生,常常關係到病人的生死。有因與醫生個人志趣相投、交往甚深而推薦的,有因平庸的醫生偶然取效而推薦的,有因相信了某些醫生的花言巧語而推薦的,有因接受了某些醫生的禮物而推薦的。甚至香臭不分,胡亂評論,讚揚起來那么盜距就可以成為虞舜,毀謗起來那么鳳凰就可以成為雞鴨,使得高明的醫生,憤然離去,使危重的病人,無故地等待死亡:這些都是旁人的常情,不能不仔細看待啊!
所謂醫生的常情,是有的用花言巧語誑騙病人,有的用甜苦蜜語迷惑病人,有的憑能說會道欺哄病人,有的以驚懼之言恐嚇病人:這些都是耍弄嘴皮之流的醫生;有的是去結交病人的親友,有的則去籠絡病人的僮僕,有的是去謀求達官顯貴的推薦,有的更不用邀請便親自來到富貴的病家:這些都是阿諛逢迎之流的醫生;有的是腹中空空,沒有真才實學,卻謊稱自己的醫術是神仙所授,大字不識一個,卻假託自己的醫術是某某高人秘密所傳:這些都是欺世盜名之流的醫生;有的是望、聞、間、切,全不關心,枳實、厚朴、當歸、黃芩,隨手就抓給病人,還胡說什麼別人愚蠢、自己聰明,別人生疏、自己老練:這些都是魯莽草率之流的醫生;有的是嫉妒成性,以排擠他人為自己的能事,表面似乎與人志同道合,暗中卻進行造謠中傷,以致是非顛倒,真假混淆:這些都是蓄意惡語傷人、妒忌賢能之流的醫生;有的是貪圖財利、愚昧無知,輕視甚至無視人的生命。比如病情處在危重不明的時刻,良醫尚且難以決斷,對之極其仔細小心,仍然希望病人康復;這類醫生卻是貪求功勞,胡亂輕率地使用藥劑。等到治療失敗、壞了大事的時候,則又嫁禍於人,自我掩飾: 這些都是貪婪僥倖之流的醫生;有的是各自堅持一己的主張,不能決斷不同的意見,這樣,就必然出現曲調高雅的話能夠應和的人便很少、道德高深的人誹謗就會很多的情況,治病之事則如一個齊國人被楚人請去教育其子學習齊語的故事一樣,能有多少實際作用呢?!因為周圍眾多楚人的干擾容易攪亂楚人之子的學習啊!這些都是見識淺薄之流的醫生;有的醫生與病家平素就互相熟知,就這樣治病時還敷衍了事,貪圖功勞;有的醫生與病家素不相識,遇到被病家請去看病之事,病家既然不了解醫生,就一陣兒請姓趙的,一陣兒請姓錢的,醫家無人願意承受怨言,就只用一些黃芩呀、桔梗呀等等平常的藥物;有的醫生由於病家請的醫生太多,就互相進行觀望;有的醫生由於關係到自己的利害,彼此為避免嫌疑,誰也不肯出頭。只求免除怨言,的確能夠做到,無故地喪失良機,誰的罪責呢?這則是由於病家了解醫生不準確、任用醫生不專一的緣故了!
所有象這樣的情況,哪一種不是人之常情?!至於人之常情的詳情,尚還很多,難以說盡。聖人把不要因人之常情而造成治病的失誤作為告誡,是想讓學醫的人們思考它、慎重地對待它,不要被惡劣的習氣所侵蝕罷了。雖然這樣,但是,必定要不因人之常情而造成治病的失誤,就不免要有所遷就。只是遷就的話就最終會對病情有妨害,而不遷就的話就又會對人情有妨害。有一定不能遷就的病情,同時又有不得不遷就的人情,將怎么辦呢?所以說,要不因人之常情而造成治病的失誤,非常地困難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