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其故城

不其故城

不其故城位於青島市城陽區北部、不其山(即鐵騎山)以西15公里、膠州灣東岸3.5公里,遺址內現有城陽、城子、寺西3個村。《太平寰宇記》載:“不其城,漢置,古城約周十餘里。”明萬曆七年(1579年)刊《萊州府志》及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刊《即墨縣誌》均載:“不其城,縣(即墨)西南二十七里,故址猶存。漢置縣。” 1979年在故城址發現了秦代模印紋飾獸面半瓦當等,與《漢書·地理志》不其為秦置之說相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不其故城
  • 外文名:Buqi County
  • 建造時間:西漢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
  • 名字由來:《炎黃氏族文化考》《東夷雜考》
  • 地址:青島市城陽區北部、不其山
基本介紹,由來介紹,

基本介紹

秦建不其城是一座土城,開4門,牆高約4米。城池平面略呈長方形,東西長約700米,南北寬約800米,總面積約0.56平方公里。城內秦建縣署於西漢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漢武帝幸不其時東遷,原址改建行宮。行宮建在東西長約150米、南北寬約30米、高約2米(今存之現狀)的夯土台上。東漢建武六年(公元30年),伏湛改建行宮為都署。1979年在夯土台地發現了秦代紋飾獸面半瓦當、西漢黃綠釉的雲紋圓瓦當東漢篆書“千秋萬歲”掛黃綠釉的圓瓦當以及秦複線三角磚。
外羅城圍里羅城而築,是夯土牆,外甃一層灰色長方形大磚,城牆高約6米,頂寬4米多,周長5公里;城東西長約1700米,南北寬約1500米,總面積約2.5平方公里,約為秦不其城面積的4.5倍。城外環以濠溝。據解放後考古發現,城內街衢縱橫,有7條寬約5米的主幹道溝通巷陌。城區的劃分大致是:里羅城為官府區,中部為商業區,東南是作坊區(1956年出土石錢範、石磨片),西南部是庫房區,北部是居民及農業區。城外西北部墨水河以南是墓區,1958年以前尚有6個墓冢,其中最高的10餘米。城內地下排水渠道縱橫有致,均通於護城濠內。
不其城遺址解放後出土了大量秦、漢時代的磚、瓦、銅鏡、貨幣、畫象石、陶罐等。這說明早在秦、漢時期,不其的經濟文化是較為發達的。

由來介紹

不其之名的由來,考古學家王獻唐在《炎黃氏族文化考》中說,原始社會末期,在不其山的周圍生活著“不族”和“其族”,山以二族得名;譚其驤教授1962年在上海史學年會的報告中說,古代我國東北濱海一帶居住著發語音“不其”、“不夜”、“不而”的民族,故其地以此得名;李白鳳在《東夷雜考》中說:“其族是我國古代聚居在山東半島登州一帶萊夷族中最強大的一個部族,《漢書·地理志》中之不其城或因而得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