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傳統節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下元節中國節日之一,時間在農曆十月十五,是“水官大帝”的生日,相傳當天禹會下凡人間為民解厄之日,這天人們會準備香燭祭品拜祀水官大帝,以求平安。因此又稱“消災日”、“下元水官節”。

此時,正值農村收穫季節,武進一帶幾乎家家戶戶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糰子,包素菜餡心,蒸熟後在大門外“齋天”。又,舊時俗諺云:“十月半,牽礱糰子齋三官”。原來道教謂是日是“三官”生日,道教徒家門外均豎天桿,桿上掛黃旗,旗上寫著“天地水府”、“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消災降福”等字樣;晚上,桿頂掛三盞天燈,做糰子需三官。民國以後,此俗漸廢,惟民間將祭亡、燒庫等儀式提前在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時舉行。

而其中三界爺(三官大帝)分別是:天官、地官、水官,而其生日分別是:上元節(元宵)、中元節下元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下元
  • 俗稱:水官解厄暘谷帝君解厄之辰
  • 時間:十月十五
  • 創建:漢末道教
基本信息,下元節習俗概覽,

基本信息

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合稱“三元”。漢末道教的重要派別五斗米道崇奉的神為天官、地官、水官,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並以三元配三官,說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這十月十五就被稱作下元節。
下元節,就是水官解厄暘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謂是日,水官根據考察,錄奏天廷,為人解厄。《中華風俗志》也有記載:“十月望為下元節,俗傳水宮解厄之辰,亦有持齋誦經者。”這一天,道觀做道場,民間則祭祀亡靈,並祈求下元水官排憂解難。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緩死刑執行日期的規定。宋吳自牧《夢粱錄》:“(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宮觀士庶,設齋建醮,或解厄,或薦亡。”又河北《宣化縣新志》:“俗傳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齋者。”此外,在民間,下元節這一日,還有民間工匠祭爐神的習俗,爐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於道教用爐煉丹。
下元節也是一年中最後一個月亮節,在這個月圓的時候,人們要進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動。清明節是以家族為單位來祭祖,中元節是以家庭為單位來祭祖,而下元節往往是以民族為單位來祭祖,華夏民族要在這一天祭奠心目中那些最值得敬佩的祖先,很多地方祭奠的場面宏大,莊嚴,神聖,看上一眼,會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

下元節習俗概覽

①焚“金銀包”等祭拜祖先亡靈的活動:民間折紅綠紙為仙衣,折錫箔為銀錠,裝入白紙糊的袋中,正面寫“謹言冥寶一封、彩衣一身上獻某某受納”,下書“子孫某某百拜”,背面寫“某年、某月、某日謹封”,俗稱“金銀包”,叩拜後焚化。除此以外,還有其它常見的祭拜祖先活動。
②道教專門場所的有關活動:這一天,道觀做道場,為民眾解厄除困,民眾前往道觀觀祭,並在道觀中拜祭下元水官和祖先。
③祭禹:水官大帝禹的誕辰日,各地禹廟等大禹紀念場所常有祭祀活動。
④做糍粑等食俗:這一天,人們在家中做糍粑並贈送親友,蒸麻腐包子等。
⑤家中拜祭下元水官:每逢下元節來臨,水官下降凡間巡查人間善惡,為人們解除災難。家家戶戶張燈三夜,在正廳上掛著一對提燈,並在燈下供奉魚肉水果等。
⑥“水色”等戶外活動:水,和“水官”有關,色,色彩豐富。一般是扎彩船,在河中巡遊。水色由此得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