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黃(上黃鎮)

上黃(上黃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上黃鎮盤踞函山之北,洮湖東南,地勢東高西低,兼具崗地、平原、圩區,河流縱橫密布,土肥水厚,兼得湖山之美,累世民朴淳厚、人才輩出,盛產稻、麥、油菜籽、蠶和水產品,素稱魚米之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上黃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江蘇省溧陽市
  • 盛產:麥、油菜籽
地理位置,地名由來,人文歷史,

地理位置

溧陽市上黃鎮位於江蘇省南部,溧陽市域東北部,位於長盪湖之東南部。地處溧陽宜興金壇三市交界,東與宜興市接壤,西與別橋鎮交界,北與金壇市相鄰,南與埭頭鎮相接。鎮域總面積42平方公里。地處東經119°33¹,北緯31°32¹;屬長江三角洲上海經濟開放區。距上海、杭州約200公里,南京、蘇州、無錫約100公里,常州40多公里,常州機場50多公里;南京祿口機場70多公里。省道239線橫貫全境,距常州港60公里,張家港120公里。

地名由來

古有“黃雀、獐雞、白殼蝦”三寶著稱江南,今有“螃蟹之鄉”遠銷香港、東南亞。石灰石資源豐富,生產水泥、石灰和磚瓦等建築材料,常溧公路過境,帶動工農業迅猛發展,人民生活日新月異。在鎮南洋渚山發現4500萬年前中華曙猿、劍齒虎類等古脊椎動物化石,新近建有省級中華曙猿化石遺蹟保護區。在鎮北浩如煙海的長盪湖,其魚籪蟹網為蘇南新興生態旅遊添景。
“上黃”以最早定居的黃兌姓氏為村名。黃兌本是福建省浦城永吉里鼎公之裔,北宋名相李綱時期進士,欽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隨康王趙構南渡建康,官金陵(現名南京)通判、朝散大夫,於南宋紹興年間率兄子仁海公睹力山山川秀麗、水深土厚,可以長子孫,擇水母、力山之麓而居。因黃姓子孫以先祖為榮,對“黃”姓標識而自尊,黃兌十分思念故土,自號其里曰“上黃”,距今已近900年了。
黃兌故鄉浦城縣,也有村名叫上黃處。這裡“處”與溧陽村名常冠以“里”同義,如溧陽有“城中河”,浦城則謂“南浦溪”。浦城縣的上黃處,亦即上黃鎮,風景秀麗、地勢險要,西4公里有福建與江西的界山“二渡關”,東5公里有福建與浙江界山楓嶺關,是李唐末年黃巢義軍的重要據點,茲後也是黃姓子民的集居地,至今已有1120年。上黃處往東10公里,則是浦城著名的浮蓋山,海拔1146米,山下的大雲寺是風景秀美的旅遊勝地。
黃兌卜居上黃,時值北宋初亡,時危勢逼,民不聊生。《兌公卜居圖》詩云:“宦途息轍,志在山林;買田陽羨,坡老同心。洮湖之左,力山之陰;卜居其吉,土肥水深。宜耕宜釣,
自有上黃以來,人民在這片美麗的故土上生息繁衍,歷經浩翰的千年歷史,幾經坎坷,歷盡磨難,有興有衰。元末至正年間,朱元璋占領南京。他為了北伐中原,推翻元朝,首先在溧陽、宜興、常州等長盪湖一帶挑起戰事,終於用十年時間(公元1356-1367年)掃平了東南,活捉了盤踞在蘇州一帶的吳王張士誠。此役驚天地、泣鬼神,戰事連綿、異常殘酷,人民民眾深受滅頂之災,僅僅上黃黃氏就有泱泱七百餘口大族幾乎全部蒙難,僅有黃紹二在外鄉任教諭攜其子黃謙一倖免生還。今日上黃成為溧陽重鎮,與上黃黃氏的復始繁衍有著極大的關係。如今社會和諧,人民安居樂業,回憶過去的苦難,也是對今天幸福生活的珍惜。

人文歷史

據黃氏宗譜記載:南宋年間,岳飛的部下黃兌將軍因岳飛遭奸臣秦檜所害絞死風波亭後,對保衛疆土心灰意冷,無心保國,解甲歸田,隱居到這地土地上男耕女織,繁衍了孫,黃兌姓黃,且居所處洮源之南。自古東為上、西為下、南為上、北為下,因洮湖之南,取上,姓黃,取黃。居住地遂取名“上黃”。此一說,且有考證。
另一說,在這方土地上,幾乎同時落腳兩戶人家,一黃姓,二芮姓,為取村名爭執不下,後採用折中之法,各取姓氏拼湊成村名,曰“芮黃”。星移斗轉,時光如流,不知何時“芮黃”被誤讀成諧音“上黃”,並被固定下來,此說無考證。但有一點且有佐證,芮黃兩家自古以來一直相處得很好,並相互通婚,先人去世後共設一個祠堂,名曰“黃芮宗祠”,地點在力山北麓,大石柱牌坊,雕樑畫棟,門前石人石馬石烏龜,氣勢恢宏,這一遺蹟直到文化大革命方被紅衛兵砸毀,萬分可惜。在封建科舉時代,黃氏家屬平庸度日,芮門卻興旺發達。明清年間,芮氏一家先後出了三名進士,芮畿就是其中一名,明代成化二年進士,官居刑科給事中。留下“大浮山”等不少歌頌地方的詩篇。芮門每出一名進士,便建一豪宅,石門石獅,樸素大方,石門遺蹟仍有兩處保存在老街街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