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頜竇骨折

基本情況,病因,臨床表現,治療,

基本情況

上頜竇骨折(fracture of maxillary sinus)多見上頜骨骨折中,以上頜骨前壁塌陷性骨折為常見,上頜竇頂後部的骨壁較薄,頜面部受傷時,也可發生骨折。上頜骨牙槽突骨較厚,骨折變形的機會不多,面部側方外傷,可使顴骨及上頜竇壁骨折。

病因

多由外界暴力直接撞擊、爆炸、交通傷等引起。

臨床表現

前壁塌陷性骨折最多見,主要為上頜骨的額突和眶下孔部位,受傷後局部腫脹、壓痛明顯,還可出現三叉神經上頜支分布區麻木或眼瞼腫脹、瘀血。上頜竇的頂壁為眶底,眼眶前方受鈍器傷時,對眶內容物產生擠壓,眼球雖能耐受較大的擠壓而不致破裂,但足以使眶下壁薄的骨片骨折,擠入上頜竇內,眶內脂肪組織隨之向下脫出,眼下直肌及下斜肌可嵌頓於骨折縫中,致出現眼球內陷、復視、視力減退等症狀(稱眶底爆折,詳見本章第三節)。上頜竇後外壁骨折易損傷上頜動脈,可以有嚴重的出血。如顴骨骨折下陷、移位明顯,可引起張口困難,合併上牙槽骨折,則牙列錯位,上下咬合異常。鼻竇X線拍片和CT掃描有助於判斷有無上頜竇骨折和骨折的部位。

治療

傷後24小時內可行早期骨折整復,如受傷超過24小時,可待腫脹消失後整復。
1. 前壁線狀骨折無變形、鼻腔無損傷者,不需要整復,可給予1%麻黃素滴鼻,以利引流通暢,竇內積血順利排出,並給予抗感染治療。
2. 閉合性前壁塌陷骨折、顴骨陷入上頜竇內、上壁(眶底)骨折,可按照上頜竇根治術徑路,於唇齦溝黏膜處作切口,伸入剝離器或鈍性器械進行整復,並清除竇內異物、骨碎片、止血,抬起塌陷部分進行骨折復位(圖7-4)。如顴骨陷入上頜竇內,從竇內向外上托起顴骨,使之復位,自下鼻道行對孔引流。竇內填塞碘仿紗條固定下陷的骨折,3~5天后經下鼻道視窗取出。
3. 開放性骨折可在清創時自創口伸入剝離器或鈍鉤將骨片復位,但對於較複雜的骨折,清創後,再行上頜竇根治術切口,並於下鼻道前下方鑿一對孔,術後處理同上。
4. 如伴有上牙槽骨骨折,復位後應行牙間固定,以免影響咀嚼功能。必要時請口腔科會診處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