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莊鎮(山東省榮成市上莊鎮)

上莊鎮(山東省榮成市上莊鎮)

上莊鎮位於榮成市區西南部,西與文登市接壤,總面積84.93平方公里耕地3720公頃,海岸線15公里屬暖溫帶季風型濕潤氣候。轄45個行政村,23517人(2017)。2003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6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2.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30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上莊鎮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山東省榮成市
  • 下轄地區:西上莊、東上莊、梁家莊等
  • 政府駐地:東上莊
  • 地理位置:山東半島最東端
  • 面積:84.93平方公里 
  • 人口:23517人(2017) 
  • 氣候條件:暖溫帶季風型濕潤氣候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區域位置,地形地貌,經濟概況,農業,工業,發展優勢,交通,基礎設施,所轄村,

建制沿革

清末屬雲光都。民國初期屬文登縣雲光區。1930年屬第五區。1941年12月屬黃山區、章村區。1950年3月屬第八區、第九區。1956年3月屬榮成縣黃山區、章村區。1958年3月屬上莊鄉。是年9月設立上莊公社。1984年4月,設立上莊鎮。

行政區劃

轄萬龍莊社區,西上莊、廟東武家、蔡官屯、北沙島、南沙島、鋪里、東古章、西古章、中古章、邢格莊、西橋、東橋、王管莊、陳家莊、帽劉家、梁家莊、西旗桿石、東旗桿石、刁家、二里周家、牛山前、小龍莊、塔山、河南王家、澇村孫家、澇村徐家、小客嶺、房家、劉家店、湯家庵、口子後、槐樹底下、尹家、院前、東上莊、大李家、西澇村、東澇村、盛家庵、原家、王皮莊、呂家疃、小李家(小李家、周家庵)、北盛家、北也子口45個行政村,46個自然村。鎮政府駐東上莊。

地理環境

區域位置

上莊鎮位於榮成市西南部,東北和東南接滕家鎮王連街道,南、西南與虎山鎮為鄰,西隔千步港與文登市張家產鎮埠口相望,北與大疃鎮交界。

地形地貌

地勢平緩屬丘陵區,僅南部與黃山鎮交界處有龍廟山,海拔254.3米,其餘多為海拔100米以下的緩丘。西部沿海有海積平原。海岸線長15千米。主要河流有上莊河。石(島)澤(頭)、威(威海)石(石島)公路過境,距市區24千米、石島港15千米。

經濟概況

上莊鎮是榮成市重要的藥材、水果、蔬菜、花生、食用菌和糧食生產基地。投資200萬元,在東古章、北沙島等5個村建起了5000畝綠色生態園;投資100萬元,在東上莊、河南兩村進行2500畝節水灌溉設施建設;西洋參、黃 芪、金銀花等藥材種植面積5000多畝;紅富士、黃金梨等水果種植面積4000多畝;蔬菜種植面積5000多畝;優質大花生種植面積達2萬畝,擁有花生加工收購廠加工能力在100噸以上的廠家達到30多家,加工收購能力達到1萬噸以上;食用菌栽培,有金針茹、黑木耳、白靈菇雞腿菇猴頭菇等十幾種;畜牧養殖業已建立起奶牛、獺兔、狐狸、水貂、家禽五大養殖基地,商品禽畜年飼養量達到20萬隻(頭);水產業主要養殖品種有海參、海帶、魚、蝦、扇貝等,海上各類養殖面積6000畝。 上莊鎮工業經濟勢力雄厚。擁有工企業43處,其中規模以上的企業7處,形成了儀表、紡織、機械、電子、建材為主導的產業結構,產品有燃氣表、地毯紗、電機、塔機配件、啟動機、太陽能熱水器、羽絨服、休閒椅、微型燈具等,產品質量均列省內同行業前茅,有5種產品獲省優以上產品稱號,並遠銷世界9個國家和地區。宇翔公司生產的“宇翔”牌燃氣表,通過了ISO9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產品遠銷俄聯邦、東歐、東亞等國家地區;海馬公司是全國最大的機織地毯紗生產廠家,在國內5個大中城市設立了地毯銷售網點;安居公司和泰盛公司是兩家具有三級資質的建築公司,多次跨省施工,這些企業,支撐了上莊經濟的強勢發展。
上莊鎮上莊鎮

農業

農村經濟發達。是榮成市糧食、花生藥材生產大鎮,也是水果蔬菜食用菌重點產區,畜牧業已建起了奶牛、山羊、狐狸、水貂等四大養殖基地。2.4萬畝優質出口大花生,3500畝優質水果,5000畝蔬菜,2000畝西洋參等藥材,商品禽畜年飼養量達10萬多隻(頭)。水產業主要養殖品種為海帶、魚、蝦、扇貝等,海上各類養殖面積8000畝。
上莊鎮上莊鎮

工業

工業基礎雄厚,發展迅猛。擁有鎮村工業企業38處,職工5000人,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60人,固定資產22億元。現形成以儀表、紡織、機械、電子、建材為主導產業的工業結構,主要產品有燃氣表、地毯紗、塔機配件、啟動機、羽絨服、休閒椅、微型燈具、太陽能熱水器等。產量、質量均列省內同行業前茅,有5種產品或省優以上產品稱號,並遠銷世界9個國家和地區上莊鎮第三產業發展迅猛,增加值達到3億元,全鎮個體工商戶1300多戶,民營企業56家,民營經濟已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納稅額占地方財政收入的20%。
上莊鎮上莊鎮

發展優勢

上莊鎮上莊交通便捷,威石、石澤、扈沙三條公路縱橫鎮區,距榮成市區24公里,距石島港15公里,距威海港50公里,距威海機場20公里。鎮區各種生活、文化娛樂設施完善,水電供應充足,是投資置業的理想場所。陸地面積83平方千米,人口2.9萬人。

交通

陸路有省級公路石(島)澤(頭)線橫貫鎮區,還有威(威海)石(石島)路,距市區24公里;海陸距石島港15公里,距威海港70公里;空陸距威海機場30公里,煙臺機場130公里;村村通油路里程55公里。土地 資源豐富。鎮黨委政府為了加快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的發展,規劃了鎮政府以東1000畝的土地做經濟發展的重點區域,並且從土地利用、開工建設、審批手續等方面為投資者搞好全方位的服務。
威海站威海站

基礎設施

擁有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榮成市第四職業中專,擁有市級重點中學1處,國小3處,幼稚園4處;投資200多萬元新建了中心衛生院門診大樓,具有先進的醫療設備;各種生活、文化娛樂設施完善,水電供應充足。
上莊鎮城鎮建設日新月異,鎮區硬環境建設穩步推進。鎮中心大街經過改造後,道路暢通無阻,大街兩側生意興隆,景象繁榮;鎮區集中供水工程為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提供了便利條件;中心衛生院拆遷擴建工程已投入使用;集貿市場商貿步行街正在加緊建設。鎮區面貌不斷改善,基礎設施日臻完備。
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上莊鎮

所轄村

西上莊明成化年間建村,因此處原為罕山村的田莊,人們到此慣稱“上莊子”,故名上莊。後村東又建一村,故按方位稱西上莊。301戶。
東上莊明隆慶年間建村,因村位於上莊村東,故按方位稱東上莊。291戶。
廟東武家明天啟年間,武姓建村,地處黃花廟之東,故名。170戶。
蔡官屯明崇禎年間,蔡姓建村,因始祖為靖海衛百戶,故名蔡官屯。443戶。
北沙島明嘉靖年間建村,因村處汪龍河北,故名北汪龍河。後又以村臨海濱沙丘,更名北沙島。450戶。
南沙島明天啟年間建村,因村處汪龍河南岸,故名南汪龍河。後又以村臨海濱沙丘,更名南沙島。441戶。
鋪里明成化年間建村, 因村距原文登城60里,故名六十里舖。後更名鋪里。417戶。
東古章明嘉靖年間建村,因村臨武將寨,故名武將村。演變為古章村。後隨戶逐增分為三村,以方位稱東古章。280戶。
中古章明嘉靖年間建村,因村臨武將寨,故名武將村。演變為古章村。後隨戶逐增分為三村,以方位稱中古章。161戶。
西古章明嘉靖年間建村,因村臨武將寨,故名武將村。演變為古章村。後隨戶逐增分為三村,以方位稱西古章。149戶。
邢格莊明嘉靖年間,邢姓建村,故名。340戶。
西橋明萬曆年間,孫姓徙至石頭橋西建村,名橋上孫家。後該村以方位簡化為西橋。300戶。
東橋清康熙年間,荊姓徙至石頭橋東建村,名橋上荊家。後該村以方位簡化為東橋。292戶。
王管莊明天啟年間,王姓建村,縣令賜名王官莊。1981年更名王管莊。158戶。
陳家莊明崇禎年間,陳姓建村,故名。33戶。
帽劉家明萬曆年間,劉姓建村,以制氈帽為業,故名帽劉家。273戶。
梁家莊清康熙年間,梁姓建村,故名。106戶。
東旗桿石明萬曆年間,王姓徙此分東、西建兩村,以方位稱東、西莊。後東莊以村南廟前之旗桿石更名東旗桿石。193戶。
西旗桿石明萬曆年間,王姓徙此分東、西建兩村,以方位稱東、西莊。後西莊以村南廟前之旗桿石更名西旗桿石。246戶。
二里周家明萬曆年間,周姓建村,時屬雲光都二里所轄,故名。280戶。
刁家明嘉靖年間,刁姓建村,故名。165戶。
牛山前清道光年間建村,因村處形似牛之山前,故名。47戶。
小龍莊清乾隆年間建村,因此村原屬二里周家,故名二里周家莊。1912年改稱小莊。1981年以村臨雙龍頂,更名小龍莊。89戶。
塔山明崇禎年間建村,因村臨塔山,故名。167戶。
河南王家清康熙年間,劉姓建村,村處河之南岸,故名河南。後更名為河南王家。159戶。
澇村孫家明嘉靖年間,孫姓徙至地勢澇窪處建村,故名。275戶。
澇村徐家清順治年間,徐姓徙至地勢澇窪處建村,故名。136戶。
小客嶺清道光年間,劉姓由客嶺徙此建村,故名小客嶺。73戶。
房家明崇禎年間,房姓建村,故名。278戶。
劉家店明永樂年間,劉姓建村,以開店為業,故名。289戶。
湯家庵清乾隆年間,湯姓徙此建庵定居,故名。67戶。
口子後清乾隆年間建村,因村處炮山口子之北,故名口子後。72戶。
槐樹底下明崇禎年間建村,因村臨槐樹林,故名槐樹底下。115戶。
尹家明成化年間建村,呂姓建庵定居成村,名呂家庵。後尹姓徙此,更名尹家。179戶。
院前明天順年間建村,因村處古廟院之前,故名院前。395戶。
大李家明隆慶年間,李姓兄弟二人徙至河兩岸分建兩村,兄居河東,名東埠頭。民國初年以姓氏更名為大李家。260戶。
小李家明隆慶年間,李姓兄弟二人徙至河兩岸分建兩村,弟居河西,名西埠頭。民國初年以姓氏更名為小李家。247戶。
周家庵清光緒年間,周姓徙此建庵定居成村,故名。屬小李家村委會轄。
西澇村明正德年間,王姓建村,地處澇窪,名澇村王家。後村東又建一村,原村遂改稱大澇村。清末,又以方位更名西澇村。159戶。
東澇村清康熙年間建村,因村位於澇村王家東,稱小澇村。清末,又以方位更名東澇村。164戶。
盛家庵清乾隆年間,盛姓徙此建庵定居,故名。51戶。
原家明嘉靖年間,原姓建村,故名。237戶。
王皮莊清乾隆年間,王姓建村,以熏皮為業,故名王皮莊。131戶。
呂家疃明成化年間,呂姓建村,故名。553戶。
北盛家明隆慶年間,盛姓建村,因臨近溝夼,故名溝頭盛家。後以村處斥山鎮盛家村北,更名北盛家。201戶。
北也子口明成化年間建村,因村處野雞頂與垛山口之北,故名北野雞口。後演變為北也子口。233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