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歌精選

上海老歌精選

《上海老歌精選》選擇35首上海老歌,由楊霖希編配鋼琴伴奏,由楊賽撰寫演唱提示。由楊學進撰寫前言和後記,由王勇撰寫序言。由屠巴海、褚保傑任藝術總監。

基本介紹

  • 書名:上海老歌精選
  • 作者:楊學進
  • 譯者:楊學進
  • ISBN:9787552306460
  • 類別:聲樂教材
  • 頁數:200
  • 定價:78
  • 出版社:上海音樂出版社 上海文藝音像電子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9月
  • 裝幀:精裝
  • 音樂文學:楊賽
  • 鋼琴伴奏:楊霖希
  • 前言:楊學進
  • 後記:楊學進
  • 序言:王勇
  • 藝術總監:屠巴海 褚保傑
序(王勇),前言 上海老歌藝術新探(楊學進),上海老歌精選,1. 漁光曲,2. 梅娘曲,3. 鐵蹄下的歌女,4. 四季歌,5. 何日君再來,6. 玫瑰玫瑰我愛你,7. 秋水伊人,8. 月圓花好,9. 五月的風,10. 恨不相逢未嫁時,11. 采檳榔,12. 天涯歌女,13. 永遠的微笑,14. 薔薇處處開,15. 夢中人,16. 瘋狂的世界,17. 莫忘今宵,18. 我有一段情,19. 是夢是真,20. 海燕,21. 夜來香,22. 鳳凰于飛,23. 郎是春日風,24. 香格里拉,25. 好時光,26. 蘇州河邊,27. 三輪車上的小姐,28. 上海小姐,29. 夜上海,30. 花樣的年華,31. 恨不鐘情在當年,32. 如果沒有你,33. 明月千里寄相思,34. 你真美麗,35. 給我一個吻,後記(楊學進),

序(王勇)

1927年,黎錦暉創作了《毛毛雨》,於是開啟了華語流行樂壇的歷史。如今,上海老歌已經成為了一段關於老上海的集體記憶,再也抹不去。然而很有意思的是,寫上海老歌,唱上海老歌,製作上海老歌的,卻有不少並非是土生土長的上海本地人,他們從外埠遷居上海,在吳儂軟語的語境中,卻採用國語,結合中國各地民謠與歐美流行音樂特徵,開創了那個時代,這無疑是又一個海派文化的成功案例。我一直以為,海派文化是一種混搭文化,大部分元素不一定是首創,關鍵是搭配,看誰搭得好,搭得妙,搭出特色。
上海老歌精選
從2000年到2008年,我整理了中國唱片廠上海公司庫房中的近萬張上海老歌的銅質母版唱片,然後精選了400首,並配上了歌詞、介紹文字等計四十餘萬字,出版了《上海老歌1931-1949》,當時就有些許感慨,這些塵封已久的寶貝終於在我的手上“出土”,也算對得起那些前輩,但是這些老歌還有多強的生命力?
天隨人願,上海老歌復興的潮流終又興起,有意思的是許多新上海人成為了積極的推動者與參與者,這不能不說是歷史再現的一種巧合。楊學進就是其中重要一員。楊學進出生雲南,一位少數民族的百靈鳥,豆蔻年華,進入了上海音樂學院。她深知求學的不易,因而總是加倍努力。在學生時代,就已經小有名氣,頗讓我們這些學弟學妹們仰視。畢業之後,更是大展宏圖,90年起數次登上央視春晚的舞台,很快便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歌唱家。
2012年初秋,楊學進拿著幾首新灌錄的小樣來找我,開門見山的說,我思考了很久,也糾結了很久,我決定要唱上海老歌,希望你多提意見!我能夠理解她有過的糾結,一位已經頗有成就的民族聲樂歌唱家,要改換歌路,探索另一類歌曲,這種挑戰無疑有著很大的風險性。然而作為一名老歌的研究者,一種心動也油然而生,這是一位當代音樂家向老上海前輩音樂人的致敬,更是海派文化精神的一種延續。讓老歌不變成化石,而是在傳唱中繼續流行下去,創出新意,我想,這更有意義。於是,我們開始了一連串的合作。
楊學進是好學的。無論是對前輩鄭德仁、屠巴海先生,還是像孫紅和我這樣的同輩,乃至出道晚她許多的彭程、湯迎,她都認真的聆聽每一條意見,然後回家逐一琢磨。今年4月在台北,因為我與指揮瞿春泉先生相熟,所以她希望合樂排練我在場,可以更好的與樂隊指揮溝通,保證最佳效果,結果排練過程中,對於配器,確實有不少更改。最終我受到了台北市立國樂團的“表揚”,說大陸來的策劃人全程跟排練,還幫著改譜子,真敬業。殊不知,這都是楊學進要求的結果。
楊學進做事是高效的。別看她一副甜美的長相,可做起事情來真是風風火火,執行力極強。唱片一張接一張,演出一場接一場,而且每場演出,她都要“搞搞新意思”,舞台的設計,大螢幕的配合,內容的製作,幾乎場場都有創新,從一開始的上海老歌拼盤式演出,唱到老上海電影歌曲,再到上海老歌進校園,現在又在策劃著名海外巡演,那種連軸轉的勁頭,有時讓我都自愧不如。
這本《愛儂上海——上海老歌精選》的出版亦是如此。記得一次聊天時提起,如果帶著學生唱老歌,這才是傳承,然而現在連教材都沒有,讓學生學唱確實很難。真是言者無心,聽著有意,楊學進便動手編輯這冊歌本,她邀請楊霖希配製了鋼琴伴奏,這就為上課創造了有利條件;為了幫助理解,她又請楊賽博士撰寫歌曲說明,於是一本可以作為教材的上海老歌歌譜集便這樣問世了。它的重要性遠不是重新編纂35首老歌所可以涵蓋的,它是把上海老歌作為聲樂教學學科內容所邁出的重要一步。
我不敢斷言,承載著海派文化重要內涵的上海老歌,是否終有一天真的能夠“登堂入室”的進入音樂學院的學科列表中,但楊學進所做的這一嘗試,無疑是開拓性的。
愛上海,愛老歌。我希望讀者和我一樣,手捧《愛儂上海》時,心中有著一份欣喜。

前言 上海老歌藝術新探(楊學進)

初聽上海老歌,是多年前一個初冬的夜晚,我獨自聽李香蘭演唱的《恨不相逢未嫁時》。這首歌創作於20世紀40年代,講述了“我”無意間碰到婚前男友“你”,產生了濃濃的眷念。歌中唱到:
上海老歌精選
上海老歌精選
歌詞意境優美,感情真切樸實,旋律緩慢抒情,帶著淡淡的憂傷。歌詞是著名作曲家陳歌辛為好友李蘭香創作的。我反反覆覆聽李香蘭的錄音,發現她無論是吐詞還是氣息都很有功底。我去查了李蘭香的資料。李蘭香(1920-)是日本人,出生於瀋陽,從學生時代起,她就跟隨義大利女高音歌唱家波多雷索夫夫人學習花腔女高音,後來到廣播電台擔任歌手。1938年進入“滿映”演電影、唱插曲,她的代表歌曲有《再見吧,上海!》、《忘憂草》、《花香為情郎》、《夜半歌聲》、《海燕》、《夜來香》等。當時為了唱好這些歌曲,李蘭香還專門高價聘請俄羅斯教授給她授課。
從此,我對上海老歌分外關注。2007年,王維倩與廣州塗鴉唱片公司合作錄製“中國驕傲——上海老歌”系列唱片,先後出版了《摩登上海》、《上海往事Ⅰ》、《上海往事Ⅱ》等CD。2009年,《上海往事Ⅰ》獲得“最佳唱片獎”,王維倩個人獲得“經典歌曲最佳演唱獎”。我認真聽了王維倩錄製的上海老歌專輯,她用那純厚的女中音演繹出上海老歌的別樣滋味。
2011年11月,我在家無意間看到中央電視台四套國際頻道的《中華情》上海老歌系列,播放了26首由新老歌手演唱的上海老歌。曲目豐富,歌手風格各異,表現形式多樣,更增添了我對上海老歌的喜愛。
2012年,上海輕音樂團先後舉辦了幾場有不同表演嘉賓的老歌音樂會,反響也非常的好。
大陸的歌唱家先後有方瓊、王維倩、周冰倩以及上海輕音樂團的歌唱家們。方瓊較早以以“海上新夢”為主題,以管弦樂伴奏在上海大劇院舉辦了兩場音樂會,當時因為吳鶯音還健在,便邀請到她和梁波羅擔任嘉賓。2012年以來,她先後在北京、上海、廣州舉辦了三場上海老歌音樂會,聽眾反響也都很不錯。
聽多了各種版本的上海老歌,就開始喜歡上了上海老歌,就想自己唱一唱上海老歌。2012年初,我準備錄製兩張個人演唱CD,選題時,自然而然就落到上海老歌上。
聽上海老歌跟唱上海老歌,畢竟不是同一回事情。我要把上海老歌的味道、海派文化的味道和我自己的演唱風格結合起來,不得不花一番工夫,做一些功課。上海老歌產生於20世紀20、30、40年代,創作歌曲現存近10000首,是中國流行歌曲的第一個高峰,較為全面地反映了當時上海的都市生活與審美意識,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產物,體現出一種別樣的人文精神。我感覺,我唱上海老歌,就像是建一座藝術大廈,必須打牢基礎,認真研究上海老歌的藝術規律,否則這座大廈隨時都會坍塌。`
我把過去自己收藏的6張上海老歌CD找出來,一首一首仔細聽。先看哪些歌曲比較好聽。我覺得選曲目錄製CD,好聽是最重要的,歌曲本身不好聽,詞和曲寫得不好,再怎么唱也無濟於事。然後看哪些首歌曲較為適合自己演唱。我和兩個助理邊聽邊選,做了幾天功課,拿出一個初步的曲目來。後來,我在上海音樂出版社的書架上,發現了王勇主編的《海上留聲——上海老歌金曲100首》。我買了回來,又從這些曲目中挑出一些來。
我請著名音樂製作人孫紅先生到我家,把我們選好的曲目給他看,請他提些意見。他又幫我推薦了幾首,這樣,曲目範圍就更寬泛了。孫紅老師認為我的嗓音甜美,唱周旋的歌更為適合。我還喜歡李香蘭、白光、張露、張伊文等人的作品。我們一首一首精挑細選,最終選定了12首曲目:《上海小姐》、《三輪車上的小姐》、《拷紅》、《夜上海》、《恨不相逢未嫁時》、《玫瑰玫瑰我愛你》、《永遠的微笑》、《天涯歌女》、《瘋狂的世界》、《我有一段情》、《香格里拉》、《好時光》。
曲目選好了,下一個工作就是編曲。詞和曲都好聽,如果編曲不好聽,也是不行的。編曲就是要把把音樂本身的律動、線條、節奏、色彩配合得更好,既突出旋律,又襯托演唱,使器聲與人聲、旋律與歌詞更具有表現力。
20、30、40年代的上海老歌,引領了亞洲流行歌曲的潮流,有的甚至還進入歐美流行樂壇。當年的上海老歌,是前衛、時尚的象徵,當年的錄製技術雖不能跟今天相提並論,但錄製的態度卻是十分認真的。“金嗓子”周璇(1920-1957)被譽為“華人唱片第一人”,1932年,她灌制了第一張唱片《特別快車》,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演唱了200多首原唱歌曲,灌制了196張唱片,成為中國近代音樂史上錄製唱片最多的歌星。她當年在百代錄音棚灌制唱片的時候,為了突出她特有的聲線,她一個人對著話筒唱,有意遠離樂隊。
楊霖希 楊學進 上海老歌研討會演出楊霖希 楊學進 上海老歌研討會演出
周璇對藝術嚴肅認真的態度很值得我們學習。今天,我們不必像周璇那樣錄唱片了。我專門請來音樂家彭程先生。他是上海、乃至中國承上啟下的一位優秀的音樂家,嫻熟掌握許多中國傳統音樂元素。我之前聽過他為崑劇、京劇所做的編曲,十分喜歡。他還十分熟悉當今的流行走向,經常在作品中融入諸多時尚元素。我把曲目給他後,他主動打電話跟我溝通,請我到錄影棚去聽小樣,而不是等他編好曲,我只管去張嘴錄音。他這樣的工作態度讓我敬佩,使我對工作也不能鬆懈。我到錄音棚里聽過小樣,為了一個曲調我們一再商量,為了速度的快慢而各執己見,最終達成共識。有時為了適應他那新穎時尚的編配風格,我的節奏把握不準,不得不反覆練習。
經過一年的編配、修改、練習、合伴奏, 2012年10月底,我們終於錄製出《愛濃上海——楊學進上海老歌》12首。
起初,我對於這張上海老歌CD的風格認識並不是很明確,這對於我只是初體驗。經過較長時間的磨合,我們儘量做到將時尚、個性和文化韻味融合在一起。作品完成後,大家都很滿意。
在這批歌曲中,我最喜歡的是《香格里拉》、《天涯歌女》、《上海小姐》。香格里拉就是我家鄉雲南省的一個縣,我把對故鄉的感情深深地蘊藏在這首作品中。《香格里拉》錄製於1946年,由陳蝶衣作詞,黎錦光作曲,歐陽飛鶯首唱,旋律性很強。我尤其喜歡田漢作詞、賀綠汀作曲、周璇首唱的《天涯歌女》,它的音樂元素來自於蘇南民間小調《知心客》,是一首經典中的經典,社會認知度很高。彭程先生的編配很有律動,樂器的運用也很巧妙,充滿江南民歌意蘊,將歌曲襯托得十分飽滿。
在錄製 CD過程中,我學習上海老歌、研究上海老歌、唱上海老歌。CD錄好後,我與上海老歌從相識到相熟,碰出了火花,對上海老歌有了情感,放不下上海老歌,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程度。我開始動腦筋,希望以音樂會的形式更加立體地呈現上海老歌。這正應驗了《在那東山頂上》那句:“如果不曾相見便不會相識,如果不曾相識便不會相知,如果不曾相知便不會相戀”。如果我沒有聽過這么多上海老歌音樂會,沒看到央視的上海老歌演唱會,我不會選擇錄製演唱一張CD。我錄製好這張CD後,我對上海老歌已是有一定的認知,從中也能分清一二,更是因為工作、學習、生活在上海,對上海的城市品格有了一定的認識。要是早幾年,我的認識還沒達到這個程度。
我選擇與上海錦輝藝術文化傳播公司合作,這是一家每年有幾百場舞台劇上演的文化公司,很有經驗,也願意創新。然而,音樂會畢竟是一個比錄製CD大得多的系統工程,用什麼主題、樂隊、板塊來呈現上海老歌音樂會?這是導演、出品人、製作人、研究上海老歌的專家團隊碰到的難題。
金兆鈞 楊學進 上海老歌研討會金兆鈞 楊學進 上海老歌研討會
我請一些朋友為上海老歌演唱會確定主題。孫徐春老師說,主題就用“愛儂上海”。我當時就拍手叫絕!“愛儂上海”,這個主題有體驗,有地方特色,有很強的包容性,讓我有很大的想像空間與創造空間。
我是一名新上海女人,彝族,生於雲南,打小愛唱歌。1986年,我懷裡揣著父親一個月的工資70元,隻身從雲南來到上海音樂學院,拜胡靖舫先生為師。胡老師像慈母一樣教我,帶我,不為名,不為利,全心全意地引領我這個從大山里來的小姑娘一步一步邁向藝術的高峰。1987年,我參加由文化部主辦、由國家民委、中央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中國音協藝術表演委員會、中國少數民族聲樂學會、中國少數民族聲樂學會藝術基金會等單位聯合舉辦的全國第二屆少數民族青年聲樂比賽,來自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及中直文藝團體和解放軍文藝單位18個民族81名歌手經過三輪角逐,我與其他六名選手獲得頭獎——金鳳獎。1998年,我主演並主唱的音樂專題片《家在雲之南》榮獲國家民委、文化部、廣電總局、中國文聯舉辦的民族音樂電視藝術節“駿馬獎”一等獎及電視“金鷹獎”;1999年中央台春節晚會,我演唱了歌曲《有一個美麗的地方》;2001年,我演唱的《新世紀艷陽天》獲中宣部頒發的“五個一工程獎”。
上海老歌精選
我只是千千萬萬個新上海人中的一份子,我們都乘著上海改革開放的東風取得了小小的成績。隨著上海世博會的成功召開,上海四個中心、上海自由貿易區建設的順利推進,上海已經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金名片,受到社會各界與海內外民眾的廣泛關注。上海老歌成為人民重溫上海歷史、品味上海都市文化的重要載體。“愛儂上海”,寄寓了上海人民、社會各屆對上海、對祖國的期待與期許。我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愛上海,越來越多的人愛上海老歌。
確定要舉辦“愛儂上海”經典歌曲重現演唱會,倒計時也就開始了。我有多年的演唱教學生涯,演唱過許多民族的歌曲、中國歌劇和新創作的歌曲,有一些經驗,比較容易找到它們的感覺。但是要開上海老歌音樂會,心裡還是很忐忑的。既然定下了目標,就得每天多多練習。
楊霖希 王勇 楊學進 楊賽 上海老歌研討會楊霖希 王勇 楊學進 楊賽 上海老歌研討會
2013年的春節期間,我回到雲南昆明過年,假期20多天都在唱上海老歌。我把自己錄的CD拿出來聽,邊聽伴奏帶邊看歌譜反覆練習。等我唱得比較熟了,對上海老歌也有了新的認識,再回過頭去聽CD,就覺得有幾首歌曲的吐字比較生硬。歌唱表演有什麼竅門嗎?有什麼深奧的理論嗎?其實它的訣竅、理論雖有,但一定要在實踐中反覆體會,要走一條“從實踐到理論,再由理論到實踐”的漫漫路。練與不練是不一樣,通過不斷琢磨,不斷推敲,深入鑽研,我們的演唱水平自然就會有提高。我們在某類題材上提高了演唱水平,我們整個演唱的水平都會提高。通過唱上海老歌,我對民族歌曲的演唱也有了一些新的認識。我想,若不能與好的樂隊合作,我就是以伴奏帶的形式開演唱會。
我曾經開過許多音樂會,有鋼琴伴奏的、有民族樂隊伴奏的、有伴奏帶伴奏的、有管弦樂隊伴奏,也有大型交響樂伴奏的。可是“愛儂上海——上海老歌音樂會”用什麼樣的伴奏才好呢?
伴奏樂隊是音樂會品質的重要因素。中央電視台的那場群星音樂會,樂隊的效果沒有體現出來,就像是合成的。我又找王勇教授等人詢問了解。在這之前,上海有許多藝術家在上海開過演唱會。方瓊用的管弦樂隊,林寶用的爵士樂隊。2012年4月,周冰倩在上海舉辦音樂會,曲目中的四分之一是上海老歌。2012年11月,上海輕音樂團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舉辦一場上海老歌音樂會。我特意去觀摩,受到許多啟發。
上海老歌精選
有人建議我先組個四大件“吉他、架子鼓、鍵盤、貝斯(或薩克斯)”,等合作得比較默契後,再添加其他樂器。但要把這些人抽出來去練習,成本也相當的高,而且排練的時間、地點都不能保證,是行不通的。如果用交響樂隊伴奏,已經有人用過,體現不出新意來,而目前交響樂的伴奏、配器費用都特別昂貴,排練的日程和時間都不一定能保證,只能放棄。
坊間有句俗話,叫做玩音樂,需要我們將音樂像玩耍一樣在不經意間演唱、演奏出來。這其實是需要功力的,是需要練習的,歌手與樂手之間要相互碰撞,相互磨合,產生創作靈感與思想火花。
我們反覆考慮,最後選定了上海輕音樂團。上海輕音樂團正式成立於1986年3月,是中國唯一國家級的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輕音樂團。樂團的演出足跡遍及五大洲。首任團長兼藝術總監是享有盛譽的女高音歌唱家朱逢博,現任團長為褚保傑。樂團自成立以來,湧現出諸多享譽國內外的著名音樂家,他們包括:樂團創始人,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朱逢博;樂團創始人,著名作曲家屠巴海;著名歌星沈小岑;國家一級演員著名歌唱演員孫青等。上海輕音樂團已演出過幾場上海老歌,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愛儂上海”的製作人就與樂團聯繫,詢問是否有演出檔期,正巧樂團的日程還未有其他演出安排,也就與上海輕音樂團敲定了合作專場。禇保傑團長滿口答應:“一定保證楊老師排練時間,並排練到楊老師滿意為止”。
上海輕音樂團著名指揮家屠巴海老師跟我有過合作,得知我要與他們團合作搞上海老歌音樂會,抓起電話就給我打過來:“上海老歌畢竟是上個世紀的作品,節奏都比較慢,如果一首首這樣唱下去,觀眾會坐不住,要解決這個問題,唯有做幾首聯唱,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串燒”。
上海老歌精選
屠老師這個建議真是太棒了,他使我們的音樂會水平又向上提升了一個檔次。我自己在音樂會中設計了兩組串燒,一組放在音樂會的開場,包括《夜上海》、《如果沒有你》、《花樣年華》、《薔薇處處開》。一組放在音樂會的結尾,包括《采檳榔》、《瘋狂的世界》、《永遠的微笑》、《玫瑰玫瑰我愛你》。後來的事實證明,兩組串燒也非常的給力,前後呼應,信息量豐富,表現力強,形式上回應了時代的審美期待,手法上也靈活多樣。我們把幾首歌連線在一起,把慢歌變快,快歌變慢,快慢結合,配器有了更多的表現空間,表演上也能創新。音樂會的節奏就能變化,整場音樂會的表現力和張力也會得到提升。有了這兩個組合,這台上海老歌音樂會立起來了,而且具有創新精神和亮點。
上海輕音樂團工作方式很輕鬆,很開放,褚保潔團長對我說“楊老師您自己聽 ,給您最滿意的編曲者”。最後,我們請樂團里年輕的一位編配湯迎先生。我們採用了新的傳媒方式進行溝通。他用微信給我發了幾個製作好的小樣,我掌握了這些曲目的調性、節奏後,再通過微信唱給他聽,一收一發,一發一收,方便快捷,而且不走樣。我們利用雙休日,微信來,微信去,充分利用微信59秒鐘的語音功能,反覆磨合。
回到上海後,我就與王勇博士商定選擇曲目,他給了幾首反映上海小姐、上海風情爵士風格的曲目。我們又把曲目拿給音樂會導演趙蕾看。趙蕾過去與不同類型的歌手合作過,擔任過多個大型晚會的導演。她對音樂會曲目之間的節奏的把握很有經驗。趙蕾看後,覺得板塊蠻好的,可是這樣的連線, 將不熟的曲目放在一起,整個音樂會的氛圍會越唱越冷,最後可能出現冷場的尷尬局面。趙蕾與王勇商量,重新組合曲目,讓音樂會每一個板塊都有不少於一首聽眾耳熟能詳的、自己唱得比較好的、比較有把握的、有彩頭的歌曲。
為了反應上海老歌的韻味,我還特地去出席了上海祺袍展,請設計師根據當時上海祺的款式,設計了4套演出服裝。在音樂會正式開場前,我們還在上海和平飯店舉辦一場小型的音樂會,尋找老上海的感覺。
自2013年6月6日首演以來,《愛儂上海——上海老歌音樂會》先後在上海文化廣場、上海音樂廳、東方藝術中心、上海外國語大學等地舉辦了10多場不同規模的音樂會,受到聽眾的熱評。
上海老歌精選
2014年4月12日,“情濃上海——經典老歌重現台北”音樂會在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廳舉行。本次音樂會由瞿春泉指揮,王勇主持,楊學進、蘇霈演唱,台北市立國樂團演奏。舉辦方說,音樂會的門票一個多月前就被賣光。一千多名觀眾早早執票排隊,有序入場。觀眾中既有坐著輪椅來的老人,也有牽著父母手來的小孩子,還有結伴而來的青年人。一位音樂愛好者評價說:“我唱的上海老歌音色甜潤,音域寬廣,感情十分細膩,與樂隊配合十分融洽,很有藝術感染力。”年輕的聽眾則說:“楊學進的上海老歌不但不老,還很清新,她把上海老歌唱新了。”
我原本只打算為一張專輯尋找歌曲素材,沒想到就此為海內外聽眾打開了一片新的聽覺領域。
我很關註上海老歌中的女性形象。我們在音樂會中精心安排了一個“上海女人”的板塊,選取的3首關於上海女人們的歌曲《上海小姐》、《三輪車上的小姐》、《梅娘曲》。《上海小姐》是1945年是上海選美比賽亞軍張伊文小姐度身定做的,一開始挑選它是因為歌詞吸引了我。
譜例2:《上海小姐》片段
上海老歌精選
歌詞優雅、清新,充滿青春的活力,今天聽起來依然魅力十足。我的學生們聽過後說:“老師這首歌曲不是在唱您嗎”。我說“也算是吧,《上海小姐》也是唱和我一樣充滿正能量的、生活、工作在上海的女性們”。儘管《上海小姐》創作於70年前,但它依然讓我們感受到它的時尚、健康和自信!
第二首是帶諷刺意味的歌曲《三輪車上的小姐》。歌曲描述坐在三輪車上的小姐很漂亮,而在她身邊的那個男人是個有血腥氣的老男人,身體肥胖滿臉鬍子……可你為什麼要對他嗲聲嗲氣,讓大家看了心裡很不舒服。因為在大都市裡什麼人有,這個“美麗”的小姐可能是個寄生蟲,也可能是交際花,依附著一個庸俗的老男人還在招搖過市,是被世人唾棄看不慣的。
第三首是《你真美麗》。歌曲演繹了一個清新的愛情故事,詞、曲都很活潑、明朗。由當時上海歌手張露首唱,她的演唱風格很獨特。
譜例3:《你真美麗》片段
上海老歌精選
歌曲中的8個“你”,8個“我”,4個“看”,要連著唱出來,要做到字明,音清,有彈,有頓,有連,這是需要較強的演唱技術的,跳得太生硬了可不行。她唱得很清楚,很有彈性、有斷有連,跳得巧,連得順。這首歌我也特別的喜歡,一定要把它唱得跳躍而有彈性,靈巧而不做作,不能唱得一團胡。尤其是最後一句“叫我怎不歡喜你”,這句歌詞海派味道很濃。上海人說“我喜歡你”一定是說“我歡喜你”。我覺得《你真美麗》是一個小品,在整場音樂會中,它起著穿針引線的特殊作用。
《恨不相逢未嫁時》深沉地表現了那個時代女性崇高的節操與綿密的情思。她年輕時深愛著一個男人,結婚後她好不容易快要忘記他,把他從心中抹掉,但有一天突然又碰到他,五味雜陳,牽動過去的回憶。作為一個東方大都市的獨立女性,她不像農村的婦女,生活中只有一條線,腦子裡只有一根筋。她一定有多樣的生活,豐富的交往,多重的價值取向,多重的性格,多重思想,多重命運,多重人生。儘管她的思想可以飛躍,但她的節操卻沒有輕易放棄。
海派藝術有很強的性別意識。近代中國女性意識的發源地在上海。隨著上海工業化、城市化程度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女性從家庭進入社會,或是從社會走進家庭,與此同時,女校和女學受到推廣和普及,女性衝破傳統社會的束縛,獨立平等意識很強,女報大量發行,女權受到重視。我們今天演唱這些表現上海女性的歌曲,也就是要進一步擴展女性的生存空間,展示豐富的生活,推動社會不斷進步。

上海老歌精選

1. 漁光曲

上海老歌精選

2. 梅娘曲

《梅娘曲》表現了從南洋趕回大陸的梅娘對著因傷昏迷的男友回憶起幸福的南洋往事,體現了對男友病情的憂慮,希望幫助男友恢復健康。歌曲三段歌詞的旋律基本相同,只是在每段的結尾處,旋律略有變化。第一段,從弱拍起, “我”貼近昏迷在床的“哥哥”的耳邊輕聲呼喚一聲“哥哥”,要唱得情真意切,希望能把“哥哥”喚醒。“你別忘了我呀”要唱得小心翼翼、憂心忡忡。“我是你親愛的梅娘”,“梅娘”二字各占二拍,要唱得溫馨甜蜜。此後的四句,要唱出畫面感,回味我倆在南洋的幸福生活。“你曾坐在我們家的窗上,嚼著那鮮紅的檳榔”,表現“哥哥”陽光、爽朗、隨和的形象。“我曾經彈著吉他,為你曼聲兒歌唱”,展示“我”熱情、浪漫、溫柔、知性的形象。“當我們在遙遠的南洋”,後半拍起,要利用半拍的休止,把時空轉換到過去,儘量表現隔離感,為下面詞境的轉換作準備。第二段,“我們祖宗流血的地方”,要用回憶的方式唱出,要唱得悲壯、驕傲。“送我們的勇士還鄉”,要唱得豪邁、英勇。“我不能和你同來”,要唱得充滿遺憾。第三段,“我預備用我的眼淚,擦乾你的憂傷”,要唱得堅決,充滿信心。“但是,但是,你已經不認識我了”,要帶著絕望無助的情緒唱出。整首歌曲如傾如述,要用聲線細膩、婉轉、貼切地表現歌曲中的不斷變化的情感和時空,但又不要過分誇張。
鋼琴伴奏第一、二段,在前奏引出“哥哥”的呼喚後,細膩委婉的旋律奏出,整首歌曲也以此音調為動機加以展開。前段唱出了梅娘和哥哥在南洋時浪漫的愛情生活,但旋律音調中也透著一絲惆悵、隱痛。第三段,在表現梅娘此時此地現實心情時,在歌曲結束前連續運用了兩個八分休止符,梅娘唱出欲言又止的“但是,但是”,似在抽泣,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整首歌曲的音域不寬,但是連線平穩、流暢,伴奏始終跟隨著歌曲的旋律展開,簡潔但不失流暢,如泣如訴的曲調,很好地表達了梅娘對哥哥深厚的感情和憂傷的心情。
《梅娘曲》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王人美首唱,原系話劇《回春之曲》插曲,1934年出品。《梅娘曲》後被很多歌手翻唱。
田漢(1898-1968),字壽昌,出生於湖南長沙縣農民家庭。1912年,就讀於長沙師範學校。1916年,考入日本東京高等師範學校。1921年,與郭沫若等組織創造社,倡導新文學。1922年,回國,受聘於上海中華書局編輯所。1924年,與妻子易漱瑜創辦《南國》半月刊。此後,任教於長沙第一師範學校、上海大學、大夏大學等。1926年,在上海與唐槐秋等創辦南國電影劇社。1927年,任上海藝術大學任文學科主任、校長,創作了話劇《蘇州夜話》、《名優之死》等。1928年,與徐悲鴻、歐陽予倩組建南國藝術學院,同年秋成立南國社,以狂飆精神推進新戲劇運動,主編《南國月刊》。1930年,參與發起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並被選入7人執行委員會,此後參加了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和夏衍等打入電影陣地,為藝華、聯華等影片公司寫了《三個摩登的女性》、《青年進行曲》等進步電影劇本。1934年,創作三幕話劇《回春之曲》及電影故事《風雲兒女》。還創作了歌劇《揚子江的暴風雨》劇本。1937年“七七”事變後,創作了五幕話劇《蘆溝橋》,並舉行慰問軍隊演出。1938年,與馬彥祥等編輯出版了《抗戰戲劇》半月刊,在長沙籌辦了《抗戰日報》。1940年,與歐陽予倩等人在重慶創辦《戲劇春秋》。1949年後,任文化部戲曲改進局、藝術局局長;1968年,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聶耳(1912-1935),原名聶守信,出生於雲南昆明。1927年,考入省立第一師範學校,1930年,來到上海。後進入明月社,隨黎錦暉學習作曲,隨王人藝學習小提琴。1932年,在田漢的幫助下進入聯華電影公司,在任光的介紹下進入百代唱片公司,開始了他的專職作曲生涯。參與百代國樂隊和左翼文藝活動。1933年,在田漢的介紹下加入 中國共產黨。任舞台劇《揚子江暴風雨》導演和主演,並創作了《打磚歌》、《打樁歌》、《碼頭工人歌》、《前進歌》等。為電影《桃李劫》創作歌曲《畢業歌》。為電影《大路》創作歌曲《大路歌》、《開路先鋒》。為電影《新女性》創作同名主題歌。為電影《飛花村》創作歌曲《飛花歌》。創作兒童歌曲《賣報歌》。為話劇《回春之曲》創作歌曲《梅娘曲》、《再會吧,南洋》。為電影《逃亡》創作歌曲《逃亡曲》、《塞外村女》。為電影《風雲兒女》創作歌曲《義勇軍進行曲》。還創作了《采菱歌》、《打長江》等歌曲。
上海老歌精選

3. 鐵蹄下的歌女

上海老歌精選

4. 四季歌

《四季歌》唱漂泊異鄉的“大姑娘”對“情郎”的擔心和對家鄉的思念。歌曲簡潔質樸,清新動人。全曲共四段,各段旋律相同,但歌詞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原作是由民樂隊伴奏的中國傳統民族的老八板曲調。第一段,“春季到來綠滿窗”,要唱出一派生機的春天景象。“大姑娘窗下繡鴛鴦”,要表現寧靜的、充滿憧憬的“大姑娘”的形象。“忽然一陣無情棒,打得鴛鴦各一方”,要唱得充滿委屈、無奈、幽怨。第二段,“夏季到來柳絲長”,要唱出柳條隨風飄舞的動態。“江南江北”空間要唱得豐盈。“怎及青紗起高粱”,要唱出對家鄉的思念。第三段,唱出對家鄉的深切思念之情。第四段,“寒衣做好送情郎”,要唱得溫情脈脈。“血肉築出長城長”,要唱出對“情郎”的擔心。
鋼琴伴奏保留了原作品的獨特韻味,而把編配手法和和聲進行了比較大的革新,前奏的旋律依然是原曲的旋律,但是使用了降七級的和弦,結尾用增三和弦為歌曲引入增添了不同以往的色彩。清麗的小調用不規則節奏的分解琶音更加委婉悠長。
《四季歌》由田漢作詞,賀綠汀編曲,周璇首唱。原系電影《馬路天使》中的插曲,1937年出品。
賀綠汀(1903-1999),湖南邵陽人,人民音樂家、著名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和音樂理論家。1923年,入長沙岳雲學校藝術專修科。1931年,入上海音國立音專,師從黃自、查哈羅夫、阿克薩可夫學習理論作曲與鋼琴。1934年,所作鋼琴曲《牧童短笛》、《搖籃曲》在齊爾品舉辦的“徵求中國風味鋼琴曲”評選中分獲頭獎與三等獎。從國立音專畢業後,進入明星電影公司任作曲股長,參與左翼電影事業,為《風雲兒女》、《十字街頭》、《馬路天使》、《古塔奇案》等20多部電影配樂作曲,代表歌曲有:《春天裡》、《天涯歌女》、《秋水伊人》等。1949年至1984年,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
周璇(1920-1957),江蘇常州人,本名蘇璞,6歲因家貧被寄送到上海周姓人家寄養,改名周小紅。12歲,進入明月社,改名周嘯紅,主演歌舞劇《特別快車》。1933年,改名後的周璇,轉入嚴華組織的歌劇社。1935年,加入藝華影業公司,開始電影事業,先後主演了《三星伴月》、《天涯歌女》、《漁家女》、《鸞鳳和鳴》、《鳳凰于飛》、《長相思》、《歌女之歌》、《花外流鶯》等40多部電影,主唱過100多首電影插曲,被稱為“金噪子”。她演唱了200多首原唱歌曲,灌制了196張唱片,成為中國近代音樂史上錄製唱片最多的歌星。被譽為“華人唱片第一人”。
上海老歌精選

5. 何日君再來

上海老歌精選

6. 玫瑰玫瑰我愛你

7. 秋水伊人

8. 月圓花好

上海老歌精選

9. 五月的風

10. 恨不相逢未嫁時

上海老歌精選

11. 采檳榔

上海老歌精選

12. 天涯歌女

13. 永遠的微笑

14. 薔薇處處開

15. 夢中人

16. 瘋狂的世界

上海老歌精選

17. 莫忘今宵

18. 我有一段情

19. 是夢是真

20. 海燕

上海老歌精選

21. 夜來香

上海老歌精選

22. 鳳凰于飛

上海老歌精選

23. 郎是春日風

24. 香格里拉

25. 好時光

上海老歌精選

26. 蘇州河邊

27. 三輪車上的小姐

28. 上海小姐

上海老歌精選
《上海小姐》歌頌在東方都會中的上海小姐,可以看作是新上海女性的時代宣言,是一首典型的城市風格歌曲。歌曲為ABA曲式結構。第一段,上海是東方的都分,上海小姐嬌媚、上進、健美、活潑、智慧。第二段,勉勵上海小姐努力改造新的時代,為女性們爭取榮譽與光輝。這是一首輕快的都市歌曲,探戈舞風,旋律動聽,略帶迂迴,要演唱得輕鬆自如,平穩優雅,細膩乾淨。第三段,突出上海小姐的典型特點:嬌媚。
鋼琴伴奏時非常注重體現出歌曲的風格,用鋼琴描繪出華麗的舞會場面。開頭的音型用節奏感很強的附點和切分節奏,在B段 “願你們改變這新的時代,為女性們爭取榮譽的光輝”處,鋼琴伴奏織體一改鮮明的節奏,而且用柔和的分解和弦。幾種不同風格的織體結合,使得歌曲起伏有致,可聽性很強。
《上海小姐》署名徐朗作詞,維克作曲,實由黎錦光一人創作,張伊雯首唱,1947年出品。
張伊雯(1927-1995),原名王寶珠,上海人。 1946年,參加“上海小姐”競選、榮獲歌星亞軍,一夜成名。創作者因此為她度身訂做了這首歌曲,成為當時唱片界的明星。代表作品有:《上海小姐》、《遙遠寄相思》、《故鄉》、《悔恨》、《碧蘭村的姑娘》、《初戀》等。新中國成立後,移居香港,加入香港百代唱片公司。

29. 夜上海

上海老歌精選
第一段,起先兩句“夜上海”,萬般感慨都蘊含其中。“你是個不夜城”,以輕盈迷濛的旋律勾勒出上海一派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生活。第二段,描寫舞女生活的無奈和辛酸。“心靈兒隨著轉動的車輪”,要唱出醉暈暈的感覺。第三段,舞女過是健康的新生活。要唱得清新,活潑。
鋼琴伴奏運用了很多雙音來模仿老上海的銅管樂隊,節奏以附點為主。有一種搖擺的風韻,伴隨歌者在演唱歌曲時充滿風情的扭動身軀。整體的速度是沉穩中帶點律動。歌曲的旋律有一些口語化的滑音。編配者在間奏時對主旋律進行了變奏,一方面有自然的銜接,另一方面也有SOLO的新元素。
《夜上海》由范煙橋作詞,署名林枚作曲,實由陳歌辛作曲。由周璇首唱。原系音樂故事片《長相思》插曲。該片由范煙橋編劇,賈兆璋導演,周璇、舒適主演,香港華星影片公司出品,香港大中華影業公司1947年發行。

30. 花樣的年華

31. 恨不鐘情在當年

32. 如果沒有你

33. 明月千里寄相思

34. 你真美麗

35. 給我一個吻

後記(楊學進)

屠巴海老師說:如此成規模地編撰五線譜上海老歌聲樂專業教材,錄製用鋼琴伴奏的上海老歌CD,是一個創舉。
我們到外灘,到上海的老弄堂里體驗老上海的風情。那些別具一格的建築物,就像就凝固的老上海。我們不由得不感嘆,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內陸文明與海洋文明,竟然能結合得如此優雅,讓這座屹立在江海之間的東方大都會散發著迷人的光彩。
上海老歌精選
上海老歌就像是流動的老上海。它不可見,不可觸,卻可聽,卻可感。我經常想,要是能讓這些上海老歌在上海的老建築間流動起來,豐盈起來,那該有多好呀。我起先是看上海老電影,聽上海老歌,聽首唱者唱,也聽翻唱者唱。買CD來聽,也買票去音樂會上聽。上海老歌,每聽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這些歌曲,都是時唱時新,各唱各味。
於是乎,自己也想唱。一首一首地學著唱。一首歌要上百成千遍地唱,每唱五遍,就在歌名的後面打一個正字,一直唱到氣順、嗓順、音順、字順、情順才罷休。學著學著,就攢下了十來首,夠刻滿一張CD牒。就有非要把它們錄製出來不可的衝動。於是,我找來上海最好的編曲專家,編出來,錄出來,送朋友,也在市面上發行,讓更多的人聽聽由我演繹的上海老歌。我還開了幾十場上海老歌音樂會,在音樂廳開,在劇院開,在鬧市開,也在鄉鎮開,在學校開。每次開上海老歌音樂會,都有不同的聽眾,都有不同的反應,都有新的收穫,都很快樂。孟子說:“獨樂樂,不如與眾樂樂”。在五月花開滿圓山的時節,我們與台北市立國樂團合作,到中山紀念堂唱上海老歌。台下坐了一千多名台灣觀眾,我一首一首地唱,帶著樂隊、帶著觀眾,去體味老上海的風情。原來,縱使飄洋過海,也能擁有這份共同的感動。聽眾不捨得散場,我也不捨得離場。於是,大家約定,來年五月花開的季節,我再來台北,再來唱上海老歌。文化的力量,是多么柔軟、多么纖細、多么綿長呀。它能潤浸到每個人最敏感的、最溫暖的神經末捎。那是一個連海水、風塵都到達不了的地方。那是一份連山脈和海洋都阻隔不斷情誼。
上海老歌精選
學生們跟我說:老師,我們也要學唱上海老歌。我很高興,對她們說:好的,我的學生,都要學唱上海老歌,不止學一首,至少得學一組,學全一張CD、一場音樂會的曲目。上海老歌不是什麼黃色歌曲,也不是什麼靡靡之音。大多數上海老歌歌唱的是人性,表現的是真情。上海老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土壤里長出來了枝與葉,是江與海相戀時結出的果與花,是暖流與冰流交匯時碰撞出的潮與浪,是東方大都市上海永恆的聲音形象。我們學民族聲樂的人,實在沒有理由不去傳唱。
要教學,就得有教材。我們不能讓學生們拿著簡譜唱。於是,我想到寫一本上海老歌的專業教材,把上海老歌當成藝術歌曲來做。這個工作,單靠我一個人做不了。我得搭一個班子,組建一個團隊。藝術需要玩味、需要磨練。藝術創新的團隊需要信任、需要磨合。這個團隊的成員,光看專業還不行。得熱愛上海、熱愛上海老歌、熱愛藝術,這樣才能做出精品。
屠巴海老師是著名的指揮家和演奏家,在這個團隊里擔當了藝術總監的角色。他擔當過許多不同級別音樂盛事的藝術總監,也不知指揮過多次上海老歌演唱會,對上海老歌的風格了如指掌。大多數時候,他一件短袖衫,一條西裝短褲,斜挎一個包,風風火火,風雨無阻地趕來。他剪短髮,頭髮有點小花白,聲如洪鐘,快言快語,精神抖擻。他說,世界上優秀的藝術歌曲CD都是用鋼琴伴奏的,我們把作為流行歌曲的上海老歌藝術歌曲化了,這很好。他還找來俄羅斯女高音歌唱家加利娜的歌曲,跟我們一起聽羅斯托小組維奇的鋼琴伴奏。又找來美國女高音歌唱家莎拉·布萊曼的鋼琴伴奏CD聽,我們都從中得到很多體會。鋼琴伴奏應該更能體現演唱者的實力,鋼琴與伴奏要相互配合,但一定要以聲樂為主。他手裡那根指揮棒,有時候,像把大剪刀,把略顯繁瑣,不足以表現上海老歌風格的伴奏砍去一大半。有時候,又像節拍器,穩住歌曲伴奏者和演奏者的節奏。他說,楊學進的聲音很甜、很脆,很有特點,這個特點不能讓伴奏給消解了。鋼琴伴奏一定要簡單,一定要柔和,突出人聲,恰如其分地襯托起整個歌曲,不要干擾演唱。
楊霖希楊霖希
屠巴海 王勇屠巴海 王勇
楊霖希老師勤奮、聰穎。她負責編配伴奏。從2006年起,她就為許多歌曲編配了伴奏,編成了4本《中國聲樂曲選》教材出版,並為不少作曲家的藝術歌曲編配鋼琴伴奏,給聲樂專業的師生提供了便利,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儘管如此,為上海老歌編配鋼琴伴奏,對她來說,不吝是一項工程浩大的創作。我們選入的上海老歌旋律優美,風格多樣,有爵士、流行、民謠、民歌、藝術歌曲等不同曲風。比如《薔薇處處開》、《給我一個吻》、《玫瑰玫瑰我愛你》、《月圓花好》、《鳳凰于飛》是爵士風格。《天涯歌女》、《四季歌》、《五月的風》是民謠風格。《花樣年華》、《秋水伊人》、《漁光曲》、《恨不相逢未嫁時》、《明月千里寄相思》是藝術歌曲風格。她蒐集了大量上海老歌的CD,下載了各種各樣的上海老歌的版本,聽了不同時代、不同年齡的歌唱家對於上海老歌演繹。她運用了當代編曲技法和新穎的和聲,在前奏、間奏、結尾上花很多心思,都有自己的體會。她熱愛上海老歌,熱愛這個團隊,進步很快,對自己要求很嚴格,一遍一遍地改寫曲譜,不厭其煩,精益求精。《明月千里寄相思》、《漁光曲》、《五月的風》、《薔薇處處開》、《夢中人》等歌曲的編配尤其令人滿意。
褚保傑 屠巴海 楊賽褚保傑 屠巴海 楊賽
陳迪星老師是一個十分苛刻的錄音師,他對每一個音都要求很高。他說,要錄楊學進范的上海老歌,每首歌都要唱出味道,唱出楊學進的風格。這不只是錄上海的老歌了,而是錄楊學進的新歌。我在台北演出時,台北觀眾聽了我唱的上海老歌,說我把上海老歌唱得很清新。我們要站在新時代的舞台唱上海老歌。
楊賽老師是一位資深的音樂文學專家。他是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的博士,又做過音樂美學、文藝學、藝術哲學三個專業方向的博士後,知識淵博,文字功底很深。他對歌詞的分析與把握都十分精準,細膩,給鋼琴伴奏編寫者、指揮者、演唱者提供了許多創造性的啟示。他把我們團隊成員的想法用貼切而通暢的文字表達出來。
我是這個團隊的召集人。團隊聚會的主題只有上海老歌,聚會的地點先是在我家,然後是在錄音室里。我既當演唱者,又當招待員。鋼琴一響我就開唱,鋼琴不響我就跑跑腿,倒倒茶水。我們這個團隊沒有特別的權威,我們圍坐在鋼琴旁邊,人手一本譜子,有人彈,有人唱,有人讀譜,有人讀詞。隨時可以停下來,隨時可以開始。誰都可以發表意見,任何意見都會受到尊重。只要大家覺得意見是對的,就會被採納。等到鋼琴伴奏譜和我的聲音形象都受到大家的肯定了,團隊再移師錄音室。
我下午三點後狀態最好,團隊成員按時趕到錄音地點。我們占據三間房。兩間用來錄音,一間用來討論。楊霖希坐在鋼琴邊,我站在話筒邊,屠巴海老師站在鋼琴和話筒中間做指揮。為了減少相到干擾,我們在伴奏與演唱者之間搭了塊布簾。不像樂隊那么喧囂,場面十分靜謐。琴聲與人聲,溫情脈脈地對語。就像春風拂過窗台上的薔薇,就像海水托起飄蕩的漁舟,細膩而又靈動,充盈而又光輝。錄一段,聽一段,討論一段。每個字,每個音,每個轉折,都要琢磨透,磨得像老上海的舊家具,發著淡淡的啞光。
我們很想把所有作品都做成精品。可惜我們的實力、精力都遠遠不夠,有些作品還有點拿不出手。好在屠巴海老師鼓勵我們說,這些作品中,能有幾首大家滿意,就算不錯了。藝術總是在前進的。我們開個頭,一定會有更多的人沿著這條小路攀上更高的境界。
一路走,一路歌,一路感動。感謝上海,感謝上海老歌,感謝詞作者、曲作者、導演,感謝那些唱過上海老歌、聽過上海老歌的人。感謝孫徐春先生、胡雪樺先生、王勇先生、褚保傑先生、賀樂先生、馮佳音老師、劉継斌先生、費維耀先生為本書的出版提供了幫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