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可持續發展研究報告:基於生態足跡的可持續發展專題研究

摘要

本研究報告採用國際通行的生態足跡方法研究上海及長江三角洲兩省一市的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基本介紹

  • 書名:上海可持續發展研究報告:基於生態足跡的可持續發展專題研究
  • ISBN:9787807303688
  • 出版社:學林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5-1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出 版 社:學林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7-5-1
版 次:1頁 數:209字 數:20000
印刷時間:2007-5-1開 本:紙 張:膠版紙
印 次:I S B N:9787807303688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本研究報告採用國際通行的生態足跡方法研究上海及長江三角洲兩省一市的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報告指出,第一,經濟較發達地區隨著人口的聚集和工業的發展,人均生態足跡都呈現出了快速上升的趨勢;20世紀90年以來,隨著城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上海與長三角地區的人均生態足跡也出現了不斷上升的趨勢,但從國際比較來看,長三角地區的人均生態足跡略高於中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遠低於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與其他國際大都市相比,上海的人均生態足跡和生態赤字還遠遠小於倫敦、多倫多、柏林等國際城市;第二,這一期間上海萬元GDP生態足跡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說明上海在保持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資源環境綜合利用效率有所提高,經濟發展正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第三,在上海人均生態足跡的構成中,能源用地所占比重較高,在能源用地中,第二產業能源用地占60%以上,但增長速度較為平緩,而第三產業能源足跡呈顯著上升趨勢,但第二產業能源用地增速明顯低於第三產業,一方面這一期間上海第二產業能源利用效率有較大提高,另一方面這與上海近年來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結構調整有關;第四,這一期間,隨著上海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生態足跡中人均建設用地幾乎沒有增加,略有生態盈餘,表明上海市政府對建設用地的增加控制較為嚴格。第五,這一期間,上海城鄉人均生態足跡出現趨同化的趨勢,表明上海的城鄉差異逐步縮小;第六,從生態承載能力來看,這一期間上海的人均耕地面積有所減少,很大部分轉化到了林地面積的增加,說明上海市政府已經重視上海的生態環境壓力,並付諸行動。

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生態足跡與生態承載力
1 生態足跡理論
1.1 生態足跡理論的產生與主要內容
1.2 生態足跡計算的理論模型
2 上海生態足跡與生態承載力
2.1 統計數據及計算方法說明
2.2 生態足跡與生態承載力分析
2.3 上海生態足跡研究的相關結論
3 長三角生態足跡與生態承載力
3.1 統計數據及計算方法說明
3.2 生態足跡與生態承載力分析
3.3 長三角生態足跡研究的相關結論
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
4 上海水資源節約利用
4.1 建設節水型社會的必要性
4.2 水資源節約利用的政策工具與實施效果
4.3 水資源浪費的現狀與節約的潛力
4.4 水資源管理利用的國際政策經驗與政策工具
4.5 建設節水型社會的政策導向與政策工具創新
5 上海土地資源約束及其對策思路
5.1 土地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狀況、特點和存在問題
5.2 利用市外土地資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及其討論
5.3 充分和集約利用土地資源的具體措施和對策
5.4 充分發揮土地市場價格的供需調節作用
5.5 破解土地資源約束的根本途徑及其基本制度建設
6 能源消費與上海經濟成長
6.1 能源與經濟成長之間的關係
6.2 能源消費與經濟成長關係的理論分析
6.3 上海市1978—2004年能源消耗實證分析
6.4 小結
7 上海再生資源綜合利用
7.1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再生的特點分析
7.2 改革開放前上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政策評價
7.3 上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現況分析
7.4 目前上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政策評價
7.5 上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7.6 國外政府推行循環經濟的政策和經驗借鑑
7.7 上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政策導向建議
8 上海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8.1 上海環境保護歷史回顧
8.2 20世紀90年代初上海環境狀況
8.3 1990年以來上海環境保護戰略
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
9 人文發展與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建設
10 倡導企業的社會責任
11 建設節約型政府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