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客家話研究

上杭客家話研究

《上杭客家話研究》作者邱錫鳳。本書就一個客家方言點——客家祖地福建省上杭縣藍溪鎮的客家話展開詳細描述、報告。全書最大的特點就是作者對研究考察的對象上杭藍溪話的同音字、辭彙和語法例句收集得很全面,此外還列舉了大量俗語、諺語、歌謠甚至口頭禪,揭示了藍溪客家話的方方面面,有利於讀者深入了解這一方言點的全貌。

基本介紹

  • 書名:上杭客家話研究
  • 作者:邱錫鳳
  • ISBN:9787211065929
  • 類別:語言
  • 頁數:357
  • 定價:33  元
  •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10-1
  • 裝幀:平裝
  • 開本:大32開
  • 出 版 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10-1
  • 版 次:1 頁 數:357 字 數:273000
  • 印刷時間:2012-10-1 開 本:大32開 紙 張:膠版紙
  • 印 次:i S B N:9787211065929 包 裝:平裝
  • 定價:33 元
《上杭客家話研究》作者邱錫鳳。本書就一個客家方言點——上杭藍溪的客家話展開詳細描述、報告。全書最大的特點就是作者對研究考察的對象上杭藍溪話的同音字、辭彙和語法例句收集得很全面,此外還列舉了大量俗語、諺語、歌謠甚至口頭禪,揭示了藍溪客家話的方方面面,有利於讀者深入了解這一方言點的全貌。
上杭客家話研究
作者簡介
邱錫鳳,1970年生,閩西客家人,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現供職福建某省直單位,業餘從事客家方言、客家文化及現當代文學等研究,報刊評論專欄作者。
上杭縣地圖上杭縣地圖
目錄
葉雙瑜先生題寫書名葉雙瑜先生題寫書名

前言
第一章 導論
一、上杭縣基本情況
二、上杭縣藍溪鎮概況
三、客家的遷徙
四、上杭客家話研究情況
五、本文的目的
第二章 上杭藍溪客家話音系
一、藍溪客家話聲母及其分析
二、藍溪客家話韻母及其分析
三、藍溪客家話聲調及其分析
四、藍溪客家話連讀音變
(一)變調
(二)變聲
(三)變韻
五、藍溪客家話聲韻調配合關係
第三章 上杭藍溪客家話同音字表
一、說明
二、藍溪客家話同音字表
第四章 上杭藍溪客家話音系與北京音系比較
一、聲母的比較
二、韻母的比較
三、聲調的比較
第五章 上杭藍溪客家話音系與中古音系比較
一、聲母的比較
二、韻母的比較
三、聲調的比較
第六章 上杭藍溪客家話辭彙表
一、說明
二、藍溪客家話分類詞表
(一)天文
(二)地理
(三)時令、時間
(四)農事
(五)植物
(六)動物
(七)房屋、器具
(八)人品、稱謂
(九)身體、五官
(十)病痛、醫療
(十一)衣服穿戴
(十二)飲食起居
(十三)紅白大事
(十四)迷信、訴訟
(十五)商業、手藝
(十六)文化、娛樂
(十七)動作、心理
(十八)方向、位置
(十九)人稱指代
(二十)形容性狀
(二十一)各類虛詞
(二十二)量詞、數詞
第七章 上杭藍溪客家話標音舉例
一、藍溪客家話常用固定詞組舉例
二、藍溪客家話語法例句之
(一)句型
(二)句法結構
(三)語序和省略
三、藍溪客家話語法例句之二
(一)俗語、諺語
(二)口頭禪
(三)童謠
(四)山歌
(五)鴉片歌
第八章 附錄
一、上杭城關話記音
二、上杭古田話音系
參考文獻
後記
汪毅夫
客家話即客家方言,是漢語七大方言之一(其他六大漢語方言是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粵方言、閩方言),也是唯一一個不是以地域命名的漢語方言。客家方言主要通行於我國的福建、廣東、江西、廣西、四川、湖南、海南、香港以及台灣部分地區。作為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福建西部的龍巖市所轄長汀、上杭、武平、永定、連城各縣,以及新羅區的部分地區都通行客家話。
從現有研究資料來看,像本書這樣,就一個客家方言點展開詳細描寫的報告,尚不多見。綜觀本書,有一個明顯特點,就是作者對研究考察的對象上杭藍溪話的同音字、辭彙和語法例句等收集得很豐富,此外還列舉了大量的俗語、諺語、歌謠甚至口頭禪。這些材料,揭示了藍溪客家話的方方面面,有利於讀者深入了解這一方言點的全貌。正如作者本人所說的,通過全方位揭示一個方言點的語言事實,可以為其他方言學者的深入研究提供基本的語言材料,這些材料對於歷史語言學、方言地理學、漢語方言與少數民族語言比較以及普通語言學的研究都具有參考價值。我想,這些目的基本都達到了。
有意思的是,本書的附錄《上杭古田話語音系統》一文,讓我想起曾經在古田生活的日子。1969年3月,作為廈門市第一批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的一員,我來到上杭縣古田公社新生大隊(現古田鎮新生村)插隊。從此,我就整天生活在客家話、客家文化的濃郁氛圍之中。據我所知,古田話在上杭客家話中是別具一格的,城關等地的人根本聽不懂古田話。比如,古田人把“上杭”說成“消耗”,把“藍溪”說成“嘮嗑”,學過音韻學知識的人能夠明白,這是把古代的陽聲韻母字念成陰聲韻母字了,也就是陽聲韻母里的鼻音韻尾在古田話中脫落了。這一語音特點,在上杭古田、蛟洋、步雲三個鄉鎮以外的地方都沒有,再加上語音、辭彙等其他方面的諸多差異,就難怪別人會聽不懂了。在古田的6年歲月,奠定了我日後從事學術研究的基礎,我懷念那一段日子,現在看到古田話的材料,古田人民那鮮活動聽的語言又迴蕩在我的耳邊。
在台灣,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北部桃園、中壢、新竹、苗栗,以及南部屏東、高雄的部分地區,台灣客家人與台灣其他族群人民一起,共同開發了祖國的寶島。研究海峽兩岸文化的淵源關係、從語言學角度研究兩岸語言生活的歷史與現狀,對於增進兩岸人民的相互了解、促進兩岸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義。作者邱錫鳳1994年從福建師大中文系本科畢業,今年(2007年,編者注)他又獲得了福建師大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的碩士學位,顯示了他對方言學的強烈興趣,我期待他在學術研究上能有更大的收穫。
(汪毅夫,曾任福建省政府副省長,現任台盟中央常務副主席)
我之對於方言母語的敏感、對方言學的著迷,現在想來,其實由來已久。大概國小三四年級的時候,學校組織了查字典比賽,我即名列前茅。五年級前後,我和另一位同學一起,被選送參加學區的國語朗誦賽。這都得益於我對“字正腔圓”的特殊癖好。因為,與別的同學用本地土話(客家話)朗讀、背誦不同,我平素就喜歡用自認為標準的、從電台中學來的國語一板一眼一字一句地背書,而且每遇不懂得念的字就必定惦記著翻查《新華字典》。
上世紀80年代初的鄉下孩子,對外語的學習有先天的不足,大家儘量把老師“滿堂灌”的“英語”囫圇吞下。我卻還不放過對那些古怪發音的窮根究底,一定要對著英語課本上標註的讀音——“國際音標”發音。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國際音標。
後來,我到縣城的中學念書,英語老師的第一堂課,即讓我們把英文26個字母的發音寫出來,結果,我的答案幾乎與英語字典上標註的一模一樣。這令老師感到十分意外,她對我的英語成績寄予深深期待。
直到上了大學,這種一直以來對語音的敏感,最終使我踏上了客家方言研究的“賊船”(李如龍先生語)。記得入學報到後不久,我在福建師大文科樓104大教室聽了一場講座,那講座講的是有關方言學的,主講人個子不高,只依稀記得他講得深入淺出,方言實例旁徵博引,引人入勝。印象最深的是,老師舉例時嘣出了兩句上杭城關客家話,口音頗地道,讓我這從遙遠的地方初來乍到大都市的鄉下人倍覺親切,大有他鄉遇故知之感。直到後來才知道,這小個子正是中國方言學界鼎鼎大名的李如龍老師!
此後,我開始一本一本地啃讀方言學的著作。那時,梁玉璋老師、萬波老師教我們《現代漢語》課程,上冊課本中標註的國語的國際音標,成了我學習“漢語國際音標”的“初階”,我拿它跟我的母語上杭客家話來對應,久了就試著用這樣的音標符號來記我的家鄉方言。課本里那些國語的音標,對於客家話當然不敷使用,我就心底惴惴地請教教“語音”的梁玉璋老師,——客家話中常見的舌面前鼻音、鼻化音就是這樣學來的。
認真研讀了許多方言學專著,對方言調查的方法逐漸有了認識之後,再遇著疑難處,我方才敢於向梁老師、萬波老師請教。那時萬波老師住在體育系食堂旁邊的筒子樓里,離文科樓並不遠,我在體育系食堂吃完了午飯,便常往他宿舍跑,特別是在第一篇方言論文的初稿寫完後,討教的機會便非常多。——後來萬波老師鼓勵我以這篇論文參加系裡組織的論文創作比賽,獲得了論文組的第二名,他還很是為我抱不平,笑說“評審老師們都是搞文學評論的”。
就這樣,萬波老師看我學得像那么回事,有一天,他跟我說:到時候帶你去見一個人,我們系的李如龍老師。——從那些方言學著作中,此時的我,早已對李如龍老師十分“膜拜”了。
漸漸地,我成為了李老師的“入室”弟子。旁聽他給研究生上的課——當然聽得雲里來霧裡去,還跟著他和萬波老師等,一起到閩侯一個雙語點“見習”嚴修鴻和莊初升兩位學長的方言調查記音。
後來,萬波老師調往香港中文大學,再後來,李如龍老師調往暨南大學,我頓時像失去了支柱。其時已經是大四了。
於是,我請陳澤平老師做我畢業論文的導師,陳老師欣然答應。萬波老師赴港後,他接著上我們的語言學課程,這大大增強了我對陳老師的親切感,也使我有機緣投到他門下繼續學習方言學。陳老師允我旁聽他給研究生上的課,這使我有機會與學長們探討感興趣的話題,有機會得到老師的直接點撥。在陳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我的畢業論文——一篇長達十餘萬字的方言調查報告,順利通過答辯,並獲得“優秀論文”。
走出師大校門,雖歷經教師、記者、辦公室行政等多個崗位,撰寫過大量文學音樂作品、文學影視評論、新聞通訊報導乃至行政公文,可我始終沒有放棄對方言學的孜孜以求,每每看到方言學新著出版,必定想方設法購買到手一睹為快。2004年,在大學畢業10周年的時候,我鐵心再投師門,考上福建師大在職研究生。我又回到了長安山下,回到了陳澤平老師、馬重奇老師的門下,他們和林志強老師、沙平老師、譚學純老師、朱玲老師、祝敏青老師等一起,以各自的專業素養、學術品格和道德風範,導引我們、塑造我們並且成就我們。不少方言學問題、音韻學問題、文字學問題、修辭學問題在心裡疙瘩多年,經過老師們的點撥,常有一通百通之感。
於是就有了眼前這篇碩士畢業論文。老實說,它的底子,其實就是我的本科畢業論文,而再往上追溯,它的初胚就是我在大二大三時期寫的兩篇論文(音系和辭彙)。因此,我特別感謝我的方言學啟蒙老師梁玉璋、萬波、李如龍等諸位先生,感謝我本科畢業論文以及之後碩士畢業論文的導師陳澤平先生,他們的言傳身教,使我獲益匪淺且終身受用。——這篇論文,經外送盲審後被評為“優秀論文”,並被收入清華大學主辦的《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中。
必須提出的是,研究方言要使用國際音標,其錄入問題曾經是一大障礙。在這個方面,不能不感謝上海師大的潘悟雲老師。1993年前後,李如龍老師曾經把潘老師用電腦打字的來信給我看,稱許說潘老師精通音韻、精通電腦。10年後,我即用上了精通計算機語言的潘老師開發的國際音標錄入軟體,這套軟體惠及成千上萬方言學者,對中國方言學的發展功莫大焉。
現在,這篇論文終於有機會出版了。首先,要感謝多年來支持和提攜我的在榕鄉賢游勸榮先生。早在2007年本文籌劃出版時,我向游先生索序,他卻謙恭不應,並隨即替我向時任福建省副省長的閩台區域社會及文化研究大家汪毅夫先生求得序言。我對汪先生豐贍的學識和平易近人的品格,素來景仰!能得到汪先生賜序,當然大喜過望!
令我欣喜的還有,值此文稿付梓之際,能夠求得現任福建省委秘書長葉雙瑜先生親筆題寫的書名墨寶。我跟葉先生的結識,緣於其夫人何英大姐的著作《撫摸歲月》。2010年初,該書在曉風書屋甫一上架,即令我愛不釋手,並視為不可多得的客家文學及文化方面的好書。於是竭誠邀請其在我當時供職的福建新華發行集團福州分公司的大型圖書城裡舉辦該書首發式,廣為推介。在此後頻繁的交往過程中,我發現,何英大姐身上體現的客家文化基因和客家婦女本色,正是其著作的最好腳註!在此,向葉雙瑜先生夫婦給予的教導和幫助表示衷心的感謝!我相信,他們的教導,是我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
藉此機會,向長期支持和關心我成長的福州市政協副主席范美先,原福建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海峽都市報社社長、現福建廣電網路集團總經理謝晶思,海峽出版發行集團副總經理林義良,原福建省委副書記、現福建省客家研究聯誼會會長林開欽等諸位師長、領導,以及別具慧眼拔擢人才的福建省計量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工、院長許航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文能得以順利出版,還要衷心感謝丘敏西、廖德槐、林歐文、吳學平、範文生、鄒永明等諸位先生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父親邱金德、母親廖麗華和所有兄弟姐妹,沒有他們,就沒有我的今天!我也要感謝我的妻子,以及我們可愛的女兒!很多方言詞語的記錄,得益於妻子的提醒或印證,而每每深夜時分滴滴答答的電腦鍵盤敲擊聲,更曾擾動她們多少好夢!
我把這本書獻給我的爺爺丘新桂烈士。爺爺生於1911年,1926年入伍,擔任共青團上杭覺田支部宣傳委員,1931年4月在閩西“肅社黨”事件中被冤殺於白砂鄉。1954年,省人民政府對“肅社黨”一案予以徹底否定,並向烈士遺屬發放追恤金。1984年1月12日,上杭縣人民政府發放“平反昭雪證明書”,對我爺爺予以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如果可能,我也把這本書獻給我的伯伯許養金老人。善良的伯伯,是我們的鄰居,在很年輕的時候她丈夫就去世了。她沒有子嗣,一直寡居著。她待我們兄弟幾個都很好。1975年,我們家蓋房子,適逢雨季,全家借住在生產隊曬穀場的一間糧倉,逼仄,擁擠。那一陣子的晚上,年幼的我就由伯伯帶著睡。這一帶,就整整六年,一直到我國小畢業上了國中,住學校,才沒在她那破爛屋子裡跟她一起睡。可想而知,伯伯對我性格的養成,有著多么巨大的影響!本文的很多童謠,還有鴉片歌,就是她在那時候教給我的!讓我深感遺憾的是,還在我讀大學期間,她就因年老且病疾纏身,在養老院裡孤單辭世。未及供養報答,情何以堪?!那時我曾寫下《聽夜》一文,表達我深深的感念之情。願她在天堂安息!
不能不說的是,由於學識淺陋,加之沒有更多時間細加斟酌,本文肯定存在許多疏漏和錯謬,敬請方家批評指正!對編輯為此書付出的太多辛勞,一併表示衷心的感謝!
邱錫鳳
2012年6月12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