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海經表

上山海經表

《上<山海經>表》,為漢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劉歆(此時已更名為劉秀,非漢光武帝)上呈校訂後的《山海經》時隨書所附之表,原本同山海經已佚,現存最早版本為東晉郭璞所注、南宋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池陽郡齋刻本,下文以該本為主,清代版本作為比對參考。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上<山海經>表
  • 創作年代:漢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
  • 作品出處:《山海經》
  • 文學體裁:表
  • 作者:劉秀(即劉歆)
  • 現存古本:南宋淳熙七年池陽郡齋刻本
作品原文,創作年代,相關爭議,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侍中、奉車都尉、光祿大夫臣秀領校,秘書言校、秘書太常屬臣望所校《山海經》凡三十二,今定為一十八篇,已定。
《山海經》者,出於唐虞之際。昔洪水洋溢,漫衍中國,民人失據,崎嶇(清本作“𢼨䧢”,意同)於丘陵,巢於樹木。既無功,而帝使禹繼之。乘四載,隨山刊木(清本作“隨山刊本”,不通,當為傳抄或印刷誤),定高山大川。蓋(清本作“益”,是也,宋本當為傳抄或印刷誤)與伯翳主驅禽獸,命山川,類草木,別水土,四岳佐之,以周四方,逮人跡之所希至,及舟輿之所罕到。內別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紀其珍寶奇物、異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獸昆蟲麟鳳之所止、禎祥之所隱,及四海之外、絕域之國、殊類之人。禹別九州,任土作貢,而益等類物善惡,著《山海經》,皆聖賢之遺事,古文之著明者也。
其事質明有信:孝武皇帝時,嘗有獻異鳥者。食(sì,此處意為餵食)之百物,所不肯食。東方朔見之,言其鳥名,又言其所當食。如朔言。問朔何以知之,即《山海經》所出也。孝宣皇帝時, 擊磻(pán)石於上郡,陷,得石室,其中有反縛盜械人。時臣秀父向為諫議大夫,言此貳負之臣也。詔問何以知之,亦以《山海經》對。其文曰:“貳負窫窳,帝乃梏(gù)之䟽屬之山(清本作“疏屬之山”,音及意同),桎(zhì)其右足,反縛兩手。”上大驚。朝士由是多奇《山海經》者,文學大儒皆讀學,以為奇,可以考禎祥變怪之物,見遠國異人之謠俗。故《易》曰: “言天下之至賾(zé),而不可亂也。”博物之君子,其可不惑焉。
臣秀昧死謹上。

創作年代

由於《山海經》不在儒家經典之列,其中又包含大量有關怪物的描述,和“子不語怪力亂神”的思想相悖,故而《山海經》完成校訂的時間較其他書籍晚些。《上<山海經>表》中稱:東方朔和劉向分別根據《山海經》解答了異鳥和岩洞中出土的反縛盜械人,“朝士由是多奇《山海經》者,文學大儒皆讀學,以為奇,可以考禎祥變怪之物,見遠國異人之謠俗”。亦可見在劉向以前,朝士和文學大儒們是不看重《山海經》的。
《山海經》的校訂當完成於漢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現存最早的宋本《山海經》海外東經第九、海內東經第十三卷尾有註:“建平元年四月丙戌,待詔太常屬臣望,校治侍中、光祿勛臣龔,侍中、奉車都尉、光祿大夫臣秀領主省”(見右圖),此注應為整理者對本卷文字完成校訂後的署名。劉歆按照父親生前校書的習慣,撰寫了《山海經》的“書錄”(即《上<山海經>表》),隨校訂的《山海經》一同呈給了哀帝。
宋本《山海經·海外東經第九》卷尾宋本《山海經·海外東經第九》卷尾
宋本《山海經·海內東經第十三》卷尾宋本《山海經·海內東經第十三》卷尾
南宋薛季宣曾提出《山海經》的校訂時間在王莽時期(《浪語集》卷三十《敘山海經》云:“所謂臣秀,即劉歆也。歆以有新之朝更名,以應光武之讖。校讎之世,必當王氏時也。”)。
此說法問題有二:
一、劉歆改名實為避漢哀帝劉欣之名諱,在公元前6年哀帝即位後、上呈《上<山海經>表》前所改,故而表中自稱為“臣秀”,而王莽則為漢初始元年(公元8年)十二月篡位登基,中間相隔十四年。新朝未有,何來“以有新之朝更名”?更遑論“以應光武之讖”。
二、海外東經第九、海內東經第十三卷尾已寫明校訂時間為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四月,此二經已是《山海經》的倒數幾卷,且海經部分的文字相對較少,校訂應在當年結束,無論如何也不會拖延至十四年後的“王氏時”。
綜上,該說法有誤。

相關爭議

《漢書·藝文志》云:漢成帝“詔光祿大夫劉向經傳、諸子、詩賦,步兵校尉 任宏 校 兵書,太史令 尹鹹 校 數術,侍醫 李柱國 校 方技”。
劉向於河平三年受詔開始校書,建平元年去世。而《山海經》也恰於建平元年完成校訂,若非劉向完全將《山海經》交予其子劉歆校訂,則《山海經》應為父子二人一同編校。另,《上<山海經>表》中亦提到了“秘書言校、秘書太常屬臣望”為校訂者,海外東經第九、海內東經第十三卷尾的署名也表明了《山海經》的校訂者至少有劉秀(劉歆)、丁望及王龔三人,但不知為何《上<山海經>表》中未提及其父功績,且僅有自己和丁望二人。

作者簡介

劉歆(公元前50年—公元23年),字子駿,後改名秀,字穎叔,漢人,出居長安,為漢高祖劉邦四弟楚王劉交的後裔,劉向之子。他不僅在儒學上很有造詣,而且在校勘學天文曆法學、史學、詩等方面都堪稱大家,他編制的《三統曆譜》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曆的雛形。此外,他在圓周率的計算上也有貢獻,他是第一個不沿用“周三徑一”的中國人,並定該重要常數為3.15471,只略微差了0.01312,世有“劉歆率”之稱。後因謀誅王莽,事敗自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