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土市鎮

上土市鎮

上土市鎮位於霍山縣西南部,海拔312米至1174米不等,總面積104.1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192個居民組,人口1.9萬,境內群山環抱、溝壑縱橫,是一個典型的山區鄉鎮。上土市鎮由撤區並鄉前的古佛堂鄉和上土市鄉整建制合併而成。省道S318線貫穿南北,S209線從境內分支。上土市鎮政府坐落在上土市中心集鎮。集鎮位於花園河西岸,龍鳳山腳下,面積4平方公里,人口0.53萬,其單位有:上土市中學、水保站、水文觀測站、信用社、郵電局、茶葉站、衛生院、商居戶180戶,常住戶90戶,是上土市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上土市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霍山縣
  • 下轄地區:轄15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564
  • 郵政區碼:237200
  • 面積:104.1平方公里
  • 人口:18586人
  • 方言:江淮方言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機場:合肥新橋國際機場
  • 火車站:六安站
  • 車牌代碼:皖N
地形地貌,區位優勢,發展思想,資源優勢,工業經濟,城鎮建設,行政村介紹,上土市村,陡沙河村,銅鑼寨村,龍金村,古佛堂村,禪堂村,上店村,江子河村,旅遊資源,民俗文化,居住,飲食,婚嫁,禮儀,氣候,地圖信息,

地形地貌

上土市屬典型的山區鄉鎮,境內群山環抱,溝壑縱橫,是霍山暴雨中心,雨量充沛,氣候宜人,海拔高度為312-1174米,生態環境優美,植被良好。茶葉中藥材、農副土特產品、水電、林業、礦產、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是生態示範鄉鎮。

區位優勢

上土市有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相對的區位優勢。2002年以來,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加快發展,富民強鎮”這一主題,適時提出把上土市建設成為霍山西南“生態大鎮,旅遊強鎮,邊貿重鎮、文化中心鎮”的奮鬥目標。利用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初步形成了“茶、桑、栗、林、藥、菌、菜”七大支柱產業,集鎮建設突飛猛進,各項事業長足發展。
上土市中學上土市中學

發展思想

上土市鎮緊緊圍繞“加快發展,富民強鎮”這一主題,堅持建設“邊貿重鎮,旅遊大鎮,生態強鎮,文化中心鎮”的發展戰略,一是依託省縣邊境優勢,堅持“興特色產業,做規模文章,創名優品牌”,擴大“茶、桑、竹、栗、藥、菌、菜”七大支柱產業規模,營造良好的商貿環境,打造霍山邊貿重鎮;二是以省級風景區銅鑼寨為中心,利用境內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和人文景觀,建皖西旅遊大鎮;三是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發展生態農業,建設生態家園,建設生態強鎮;四是以“百年老校”上土市中學為龍頭,弘揚文化教育事業,建山區文化中心鎮。全鎮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都有長足發展,連續多年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鄉鎮”、“發展工業及民營經濟先進鄉鎮”、“扶貧開發工作先進鄉鎮”、“中荷扶貧林業科技示範先進鄉鎮”、“教育工作先進鄉鎮”、“農村公路建養工作先進鄉鎮”等榮譽。

資源優勢

由於山高林密、降雨量大,上土市鎮的水資源充足,境內有花園河、千工堰流域等河流,礦泉水的衛生指標、污染指標等均在限量之內,水質良好,開採價值較高。充足的水能也為這裡的小水電開發提供了優越條件,現已建有三河一站、二站、茶園電站、千工堰一站、二站等水電站,並與華東電網聯網。這裡的礦產蘊藏量也較大,包括龍金大理石礦、龍門村釩鈦磁鐵礦等,並逐步得到開發和利用。
泡菜泡菜
此外,這裡還有許多著名的旅遊景點,有距離集鎮僅10公里的省級風景區銅鑼寨,它集奇松、怪石、雲海、溫泉、險谷、幽潭、飛瀑、翠湖、古廟、珍禽、異獸等景觀為一體,素有“江北小黃山”之美譽;另外還有陡沙河溫泉、獅山玉璽樓、千工堰水庫、古佛堂梳子橋和張正金墓等眾多自然和人文景觀。

工業經濟

2006年以來,上土市鎮在農業產業化建設過程中,堅持“興特色產業、做規模文章、創名優品牌、架經濟橋樑”的發展思想,使農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最佳化,山區特色農業得到較快發展,主要涉及茶葉、板栗、蠶桑、食用菌、天麻、藥百合、丹參、高山蔬菜和畜禽養殖等,上土市鎮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山區特色的茶、桑、栗、林、藥、菌、菜等七大支柱產業。與此同時,上土市鎮還堅持“鼓勵、支持、引導、管理、監督”的原則,放手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不斷擴大招商引資,逐步建立了金龍礦業、山發泡菜廠、古佛堂農用車改裝廠等一批鎮村企業,並湧現出許多從事油料、米酒、泡菜、葛粉、水產、磚瓦、陶器、水泥等加工生產的個體工商戶。
工業區工業區
上土市鎮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最佳化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工業及民營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2008年以來,上土市鎮繼續按照“圍繞邊貿集鎮建設,大力發展個體工商戶;圍繞本地特色資源,大力發展個體私營企業;圍繞農業產業化建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思路,最佳化環境,強化服務,保駕護航,促進了全鎮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全鎮有私營企業19家;個體工商戶近300家,其中持有效工商註冊登記證的個體工商戶150戶,尚有近百家正在積極認證中。非公有制經濟占當地GDP 20%,就業人數1200人。個體、私營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550萬元,同比增長24%;廣西客商聯合興建松脂加工廠,契約利用外資250萬元,資金全部到位,現已完成租地、機械設備定購、廠房建設一期工程。
全鎮工業企業有17家,其中有電站5座,鐵礦開採企業2家,油漆生產企業1家,磚瓦建材加工廠4家,茶葉、泡菜加工廠5家,2008年全鎮工業總產值4600萬元。將五桂河沙場三年采沙權以28萬元高價發包給大化坪客戶江海清,既做到了防汛除險,又實現了資源收益。江蘇張家港客商丁國祥來上土市鎮投資建設金谷礦業有限公司,計畫總投資700萬元,預計年終實到資金近800萬,現已完成征地,選礦廠正在開工建設。南京客商盛總經理以650萬獲取銅鑼寨風景區30年經營權,並計畫融資1億元圍繞陡沙河溫泉興建度假山莊和別墅群,帶動鄉鎮旅遊產業發展,提升區域產業結構,促進全鎮經濟繁榮。

城鎮建設

上土市城鎮規劃定位為文化、旅遊和農產品商貿型邊貿中心鎮,城鎮分為行政中心區、文化教育中心區、風景區、中藥材等農產品加工貿易區、商住區五個功能區,科學規劃了集鎮供電、通信、綠化、給排水、污水和垃圾處理等系統配套設施。規劃充分體現了上土市鎮地域、產業、人文特色,將按新農村建設的要求推進城鄉協調發展。
銅鑼寨銅鑼寨
在實施村村通水泥路工程中,上土市鎮始終堅持“政府引導、民眾決策,村級負責、民眾參與”的原則,紮實做好工程管理和建設,力爭兩年內完成各村的水泥路建設任務。該鎮已完成1.8公里“古江”路建設任務,4.2公里“龍三”路即將完工,“陡良”路、“龍門”路正在籌資運作中。
上土市鎮小城鎮建設成績斐然。集鎮規劃原定區域範圍0.42平方公里,現已建成0.27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綠地面積280平方米。小城鎮新增建築面積0.875萬平方米,新裝路燈30盞。村村通水泥路開工建設12.1公里,完成驗收合格9.6公里。集鎮自來水完成承包經營權合理轉包,緊臨水庫實現放水清淤及大壩修固。下水道興修及新鋪采面磚工程如期開展。改建道路0.6公里,擴建廣場綠地230平方米,擴建街西茶葉、蠶繭綜合交易市場120平方米。

行政村介紹

上土市村

上土市鎮上土市村位於上土市政府所在地,是全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省道318線從境內穿過,距霍山城關僅64公里,境內山巒重疊,田地廣闊,交通較為便捷,是一個典型的山區村,項目擁有山場19621.5畝,耕地2516畝,其中水田1596畝,旱地434畝,並建有茶葉基地、蠶桑基地、果園基地、藥百合生產基地、中藥材基地,涉及40個村民組963戶農戶,3383人。項目區處於北亞熱帶邊緣,土壤多為沙質黃棕土壤,PH值5-6.5之間,土層較厚,適合多種作物生長。
近年來,黨和國家不斷加大對農村的投入,十分重視“三農問題,鎮村兩級搶抓機遇、奮力拚搏,大大改變了該村的面貌。目前,該村茶、桑、藥百合、中藥材果類種植已成一定規模,農村幹部經濟發展迅速,農副產品深加工,二、三產業收入占重要比重,2006年人均純收入達3183元。同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交通、水利、農網改造、小集鎮建設成效顯著,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陡沙河村

上土市鎮陡沙河村位居大別山腹地,霍山縣西南,省道318、209貫穿全境,與漫水河、金寨長嶺相鄰,距霍山城關僅60餘公里,境內山巒重疊,田地廣闊,交通較為便捷,是一個典型的山區村,項目擁有山場12564畝,耕地1683畝,其中水田1010畝,旱地673畝,並建有茶葉基地、蠶桑基地、果園基地、藥百合生產基地、中藥材基地,涉及25個村民組645戶農戶,2442人。項目區處於北亞熱帶邊緣,土壤多為沙質黃棕土壤,土層較厚肥沃,適合多種作物生長。
近年來,黨和國家不斷加大對農村的投入,十分重視“三農問題,鎮村兩級搶抓機遇、奮力拚搏,大大改變了該村的面貌。目前,該村茶、桑、藥百合、中藥材果類種植已成一定規模,農村幹部經濟發展迅速,農副產品深加工,二、三產業收入占重要比重,2006年人均純收入達3153元。同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交通、水利、農網改造、陡沙河小集鎮建設成效顯著,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

銅鑼寨村

銅鑼寨村位於我鎮東北部,省道209線貫穿全境,村組道路32公里,交通便捷。該村於2004年10月在霍山縣村級規模調整中由原龍門、和平橋兩村合併而成,因境內有省級風景名勝銅鑼寨而得名。東與本縣太陽鄉相鄰,南臨本鎮龍金村,西接本鎮上土市村,北與本鎮陡沙河村及本縣漫水河鎮相連,總面積14.67平方公里,有23個村民組,540戶,2055人(男1113人,女942人),勞動力1320人,其中外出務工勞力516人。耕地面積1613畝(水田1068畝,旱地545畝),林地面積15833畝(毛竹園面積420畝),茶園面積506畝,桑園面積270畝,板栗果園面積250畝,藥材種植面積980畝,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50萬元。1995年人均收入824元,2005年、2006年人均純收入分別為1557元和1653元。該村是省級生態示範村,生態林業主要是加強林政管理,實施國家公益林和天然林保護工程8024畝,生態農業有“銅鑼寨”西瓜、茶葉、百合等綠色農產品種植基地,生態家園實施村莊整治和“一池三改”工程,生態旅遊是銅鑼寨風景區的一大亮點。銅鑼寨村位於我鎮東北部,省道209線貫穿全境,村組道路32公里,交通便捷。該村於2004年10月在霍山縣村級規模調整中由原龍門、和平橋兩村合併而成,因境內有省級風景名勝銅鑼寨而得名。東與本縣太陽鄉相鄰,南臨本鎮龍金村,西接本鎮上土市村,北與本鎮陡沙河村及本縣漫水河鎮相連,總面積14.67平方公里,有23個村民組,540戶,2055人(男1113人,女942人),勞動力1320人,其中外出務工勞力516人。耕地面積1613畝(水田1068畝,旱地545畝),林地面積15833畝(毛竹園面積420畝),茶園面積506畝,桑園面積270畝,板栗果園面積250畝,藥材種植面積980畝,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50萬元。1995年人均收入824元,2005年、2006年人均純收入分別為1557元和1653元。該村是省級生態示範村,生態林業主要是加強林政管理,實施國家公益林和天然林保護工程8024畝,生態農業有“銅鑼寨”西瓜、茶葉、百合等綠色農產品種植基地,生態家園實施村莊整治和“一池三改”工程,生態旅遊是銅鑼寨風景區的一大亮點。

龍金村

上土市鎮龍金村位居大別山腹地,地處我鎮縣東南,與太平畈、太陽相鄰,距霍山城關76公里,境內山巒重疊,田地廣闊,交通較為便捷,是一個典型的山區村,項目擁有山場17635畝,耕地1756畝,其中水田962畝,旱地574畝,並建有茶葉基地、蠶桑基地、果園基地、藥百合生產基地、中藥材基地,涉及25個村民組601戶農戶,2313人。項目區處於北亞熱帶邊緣,土壤多為沙質黃棕土壤,PH值5-6.5之間,植被保護良好,環境優美,盛產杜種天麻等中藥材。
近年來,黨和國家不斷加大對農村的投入,十分重視“三農問題,鎮村兩級搶抓機遇、奮力拚搏,大大改變了該村的面貌。目前,該村茶、桑、藥百合、中藥材果類種植已成一定規模,農村幹部經濟發展迅速,農副產品深加工,二、三產業收入占重要比重,2006年人均純收入達3153元。同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交通、水利、農網改造、村內各項經濟建設成效顯著,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

古佛堂村

上土市鎮古佛堂村位居大別山腹地,霍山縣西南,省道318線從境內穿過,與太平畈與金寨長嶺相鄰,距霍山城關僅70餘公里,境內山巒重疊,田地廣闊,交通較為便捷,是一個典型的山區村,項目擁有山場7420.5畝,耕地1796畝,其中水田1146畝,旱地650畝,並建有茶葉基地、蠶桑基地、果園基地、藥百合生產基地、中藥材基地,涉及18個村民組512戶農戶,2029人。項目區處於北亞熱帶邊緣,土壤多為沙質黃棕土壤,土層較厚,適合多種作物生長。
近年來,黨和國家不斷加大對農村的投入,十分重視“三農問題,鎮村兩級搶抓機遇、奮力拚搏,大大改變了該村的面貌。目前,該村茶、桑、藥百合、中藥材果類種植已成一定規模,農村幹部經濟發展迅速,農副產品深加工,二、三產業收入占重要比重,2006年人均純收入達3088元。同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交通、水利、農網改造、九龍井小集鎮建設成效顯著,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

禪堂村

上土市鎮禪堂村位居大別山腹地,霍山縣西南,省道318線從境內穿過,與太平畈與金寨長嶺相鄰,距霍山城關僅70餘公里,境內山巒重疊,田地廣闊,交通較為便捷,是一個典型的山區村,項目擁有山場17635畝,耕地1756畝,其中水田962畝,旱地574畝,並建有茶葉基地、蠶桑基地、果園基地、藥百合生產基地、中藥材基地,涉及29個村民組554戶農戶,2138人。項目區處於北亞熱帶邊緣,土壤多為沙質黃棕土壤,PH值5-6.5之間,土層較厚,適合多種作物生長。
近年來,黨和國家不斷加大對農村的投入,十分重視“三農問題,鎮村兩級搶抓機遇、奮力拚搏,大大改變了該村的面貌。目前,該村茶、桑、藥百合、中藥材果類種植已成一定規模,農村幹部經濟發展迅速,農副產品深加工,二、三產業收入占重要比重,2006年人均純收入達3053元。同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交通、水利、農網改造、九龍井小集鎮建設成效顯著,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

上店村

上土市鎮上店村是首批新農村建設示範村,該村地處江淮分水嶺位於皖鄂兩三縣結合部,省道318線貫穿全境,面積8平方公里,轄17個村民組,443戶人口1783人。
依託上店特殊的地理位置,2002年鎮政府在界嶺組啟動了上店康居點建設,同時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均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農業產業化建設取得突破。2005年以來全村新辟茶園300畝,栽桑15萬株,新栽毛竹100畝,建藥百合基地200畝,全村種植藥百合600多畝,2006年人均收入名列全鎮之首。二是基礎設施逐步完善。近年來上店村興修組級公路達20餘公里,今年進行了維修和拓寬,並建立了完善配套的養護機制,馬場至張家岩路已列入2007年至2008年水泥化建設任務。建設了上店農田水利噴灌工程,還維修加固了梅子灣水庫和部分水利設施,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不斷增強。同時全鎮在上店村啟動了生態家園試點工程,實施了改水改廁項目。全村程控電話安裝400門,通戶率達85%以上,移動、聯通覆蓋率達100%,民眾生產生活環境明顯改善。三是在村容整潔鄉風文明上動真格下硬工,每年對公共場所進行集中清理和整治,“三清”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通過黨員帶頭,幹部以身作責,現已在民眾中自覺營造起人人講衛生講文明、戶戶愛整潔的良好氛圍,農村人居環境得到很大改觀。

江子河村

上土市鎮江子河村位居大別山腹地,我鎮西北,與英山張咀、金寨長嶺相鄰,距霍山城關僅73餘公里,境內山巒重疊,田地廣闊,交通較為便捷,是一個典型的山區村,項目擁有山場7839畝,耕地1299畝,其中水田811畝,旱地488畝,並建有茶葉基地、蠶桑基地、果園基地、藥百合生產基地、中藥材基地,涉及15個村民組352戶農戶,1319人。項目區處於北亞熱帶邊緣,土層深厚肥沃,適合多種作物生長。
近年來,黨和國家不斷加大對農村的投入,十分重視“三農問題,鎮村兩級搶抓機遇、奮力拚搏,大大改變了該村的面貌。目前,該村茶、桑、藥百合、中藥材果類種植已成一定規模,農村幹部經濟發展迅速,農副產品深加工,二、三產業收入占重要比重,2006年人均純收入達3101元。同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交通、水利、農網改造、九龍井小集鎮建設成效顯著,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

旅遊資源

銅鑼寨景區位於安徽西南邊陲,是皖西南、鄂東北、豫東南的中心之地;東臨大別山第一高峰白馬尖,西望國家森林公園天堂寨,南接湖北旅遊勝地桃花沖和四大發明家之一畢升的故里,北依新中國第一座大壩佛子嶺水庫和漢武帝敕封過的小南嶽;省道318線和209線交貫其境,風景區總面積九十二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096米。銅鑼寨是因公元前122年漢武帝巡視衡山國(今霍山縣)夢見一輪明月化作銅鑼落於此山而得名。  寨為孤峰聳起,峭拔秀麗,古時,只有一條羊腸小道通往山頂,其餘皆碧峰偉岸,徒不可攀,松在石上生,石在雲中飛,一步一景,移步換景,風光無限,美不勝手。銅鑼寨奇松廣布,以“古、直、異”著稱。他們直如毛竹,曲若溪流。如石托松、釘石松、連理松、六君子松等,讓人看了後連聲叫絕;銅鑼寨怪石林立,千姿百態,像石門、像蒼龍、像神龜像大象,惟妙惟肖,神奇異常。銅鑼大峽谷全長七公里、九區十八彎,斷崖如削、幽潭深邃,飛瀑高懸;谷內古木參天,藤蔓相繞,獸吼鳥鳴。還有那古棧道、古戰場、古寺廟、古墳墓、和古民居遺址使峽谷更顯幽秘奇幻,百迷誘人。  “原山原水願生態,野滋野味野風情”是銅鑼寨送給遊人們步入深山回歸自然的真實感覺,是生態旅遊的理想聖地。銅鑼寨山體如鑼,亘古以來歷次大的地質變化,山體震動剝離後,巨石凌空,欲墜欲飛,險象百生,是地質探險游的獵奇之所。
上土市鎮
歷史沿革
安徽銅鑼寨風景名勝區位於大別山腹地,在六安市霍山縣上土市鎮龍門村,距縣城68公里。省道318線和209線交叉貫穿其境,風景區總面積九十二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096米。銅鑼寨是因公元前122年漢武帝巡視衡山國(今霍山縣)夢見一輪明月化作銅鑼落於此山而得名。  此寨始建於明代末年。據光緒《霍山縣誌》記載:“銅鑼寨自白雲尖蜿蜒而來,一峰聳峙,下有松尖謁駕崖。明末張獻忠入寇,居人避其上,賊至鳴鑼號召,去,秉耒出耕,故以銅鑼名。”清鹹豐年間,居民仍避兵亂於其上。寨為孤峰聳起,怪石重疊,周圍皆險徑,攀登艱難。今寨址已無存,僅在寨頂發現石臼3個,形模甚古,其中一個是在岩石中開鑿的,上口直徑40厘米,底徑28厘米,深24厘米。在岩腰處發現有炮子,大如碗,另有鐵刀一把,半露在外,半插石縫中,欲拔不出。
上土市鎮

民俗文化

古老而神奇,民風純樸,風情獨特。美麗的山川,豐富的飲食,尋常的起居,日常的勞作,都演繹成美好的傳說和地方掌故,寄託著皖西人民對真善美的憧憬和追求。

居住

舊時皖西地區以農為本,安土重遷。建宅時,要求前闊後高,“宅坐青山龍虎地,門迎綠水鳳凰池”(後山前水),“寧要青龍高萬丈,不要白虎抬頭望”(左高右低)。門向多取東南或西南,忌正南正北,更忌與山牆、煙囪、水流、廁所、道路相衝。古時城鎮官富宅前倘有路口、巷口乃立一石碣,曰“泰山石敢當”,謂可祛邪消災。

飲食

舊時沿淮地區多食麥、豆、?>山芋,山區多食玉米小麥、山芋,圩畈丘崗地區多食稻米。城鄉人民均有自己動手加工食品習慣,如清明前醃禽蛋,梅雨季節制豆醬,立冬後醃花菜蘿蔔,冬至後醃魚肉家禽,春節前做糯米年糕。皖西人歷來好客,舊時宴席菜餚一般為八樣、十樣,即“八大海”、“十大海”。  銅鑼齋山野人家的將軍菜黃芽菜、小河魚、紅燈籠辣椒是地道又地道的農家產品、百合粉、香菇木耳、小吊米酒、煙燻紅豆腐,是祖傳家制的特色食品,風味與眾不同,遊人品後回味無窮,同時又是賞親饋友的理想佳品。

婚嫁

舊時婚姻之事取決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須經以下程式:提婚,又稱“提媒”;訂婚,又稱“下書子”;結婚,也稱“完婚”。完婚當天,男方備花轎、新衣、禮物,由媒人率迎親隊伍送至女家。新娘早起“哭嫁”,吃“分家飯”,後由親人背至轎上,嫁妝前行,花轎隨後。繞至男家,新娘由人攙扶從紅色布袋上至堂前行拜堂大禮,後入洞房,飲圓房酒,鬧新房。為烘托喜慶氣氛,有“贊喜句”之風俗,一人唱賀,眾人道好,賓客也可對新婚夫婦適度嬉戲逗樂,謂“新婚三日無大小”。完婚後,還有回門、會親等事。

禮儀

舊時禮儀習俗主要有:迎客,賓至主人出門揖迎,賓前主後,入室後讓上座,獻茶敬煙。坐席以8人或10人為滿,坐次視桌面縫線而定,縫線直對門向,則中堂左側為上,右側為次。敬奉煙、酒、飯、茶等物時均雙手捧呈,神情專一,目不斜視。見面,常見者互相問候,拱手作揖;不常見者免冠致意;幼者、晚輩見親友,應先招呼。

氣候

位於大別山腹地,屬於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具有典型的山地氣候特徵,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熱、水資源豐富。溫光同季,雨熱同季,具有優越的山地氣候和森林小氣候特徵,具備森林的氣候優勢。由於是長江與淮河的分界線,位於淮河以南,應該還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只是海拔比較高,具有較強的山地氣候特徵
春天,杜鵑花漫山遍野,擁擠成簇;夏天,綠樹成蔭,清涼宜人;秋天,紅楓搖曳,野果飄香;冬天,銀裝素裹,冰雕玉砌。繪就一副特有的“四季”盛景,五彩紛披,燦若圖銹。

地圖信息

地址: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上土市鎮政府(318省道西)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