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陣

三陣

三陣,sān zhèn,亦作“ 三陳 ”。指天陣、地陣、人陣。《三陣》是古代軍事著作《六韜》里記載的一篇文章,記錄在“虎韜篇”——主要是論戰爭環境以及武器與布陣。本篇論述了布列陣勢的方法,首先介紹了天陣,即根據各種天象布列陣勢;接著介紹了地陣,即根據各種地形布列陣勢;最後介紹了人陣,即根據武器裝備和部隊的實際情況布列陣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陣
  • 拼音:sān zhèn
  • 解釋:天陣、地陣、人陣
  • 發音:ㄙㄢ ㄓㄣˋ
詞語相關,詞語信息,詞語解釋,相關典籍,簡介,譯文,原文,注釋,例證,

詞語相關

詞語信息

sān zhèn ㄙㄢ ㄓㄣˋ
三陣(三陣)

詞語解釋

亦作“ 三陳 ”。指天陣、地陣、人陣
(1). 《六韜·三陳》:“ 武王 問 太公 曰:‘凡用兵,為天陳、地陳、人陳,奈何?’ 太公 曰:‘一向一背,此謂天陳;丘陵水泉,亦有前後左右之利,此謂地陳;用車用馬,用文用武,此謂人陳。’ 武王 曰:‘善。’”
(2). 《新唐書·員半千傳》:“ 高宗 御 武成殿 ,問:‘兵家有三陣,何謂邪?’眾未對, 半千 進曰:‘臣聞古者星宿孤虛,天陣也;山川向北,地陣也;偏伍彌縫,人陣也。臣謂不然。夫師以義出,沛若時雨,得天之時,為天陣;足食約費,且耕且戰,得地之利,為地陣;與三軍士如子弟從父兄,得人之和,為人陣。舍是,則何以戰?’帝曰:‘善。’

相關典籍

簡介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素書》,舊題周初太公望(即呂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認為是後人依託,作者已不可考。現在一般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代。全書以太公與文王、武王對話的方式編成。 《六韜》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

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用兵作戰時市設的所謂天陣、地陣、人陣,是怎么回事?”
太公回答說:“根據日月、星辰、北斗星在我前後左右的具體位置來布陣,就是所謂的天陣;利用丘陵水澤等地形條件來布陣,就是所謂的地陣;根據所使用的戰車、騎兵等兵種和政治誘降或武力攻取等不同戰法布陣,就是所謂的人陣。”
武王說:“好啊!”

原文

武王問太公曰:“凡用兵為天陳①、地陳②、人陳③,奈何?”太公曰:“日月、星辰、斗杓④,一左一右,一向一背,此為天陳;丘陵水泉,亦有前後左右之利,此為地陳;用車用馬,用文用武,此為人陳。”
武王曰:“善哉!

注釋

①天陳:依照天象布列陣勢。陳,同“陣”。
②地陳:依照地形布列陣勢。
③人陳:根據人事布列陣勢。④斗杓:即北斗,亦即今天所稱大熊星座中七顆較亮的星,在北天排列成斗(杓)形,其中四星組成斗身,三星組成斗柄。

例證

陣勢的布列,不僅要考慮到天候、地形等自然條件,還要考慮到有利於充分發揮己方的戰鬥力,抑制敵方的各種有利因素,只有揚長避短,才能取得勝利。朋朝民族英雄戚繼光,之所以能在抗倭戰爭中取得勝利,與他善於布列陣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明朝初年,日本正處於南北分裂混戰時期。一些戰敗的武士,糾集不法商人和流民,竄來中國沿海,搶擄財物,殺戮百姓,明代人稱之為“倭寇”。明中葉以後,政治腐敗,國防力量削弱,海防廢弛,軍隊衰弱不堪,官兵畏倭如虎,導致倭患肆虐,給中國東南沿海人民造成沉重災難,激起了廣大民眾的仇恨和抵抗。在抗倭鬥爭中,湧現出了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戚繼光。
戚繼光看到明軍腐敗,無法滅倭,因此召募新軍,並對新兵採取了不同予以前衛所制的新編制,配備了不同的武器。他按照抗倭陣法的要求,把最基層的單位稱隊,每隊十二人,設隊長;四隊為一哨,設哨長;四哨為一官,設哨宮;四官為一總,設把總。隊配備長牌一面,藤牌一面、狼筅二把、長槍四支、短兵二件,每官配有火銃、火器。從而使新軍的組織更為嚴密。
江南地區的地形特點是山丘起伏,水網密布,不宜於大兵團展開作戰,而倭寇的作戰特點是慣於使用重箭、長槍,善設伏、猛衝鋒,擅長短兵相接。戚繼光針對作戰對象和地形特點創製了鴛鴦陣法。鴛鴦陣即戚軍陣勢組成的最小單位。其基本隊形為:首一人為隊長,次二牌平列、次二人持狼筅,次四人持長槍,次二人持短兵,末一人為伙兵。接戰時,藤牌、狼筅、長槍、短兵均可殺傷敵人。同時狼筅各跟一牌,以保護拿牌人的後身,長槍每二人分管一牌一筅,長牌後面有短兵防護。這一戰鬥組織的最大優點是長短兵器迭用,攻和防結合,既便於消滅敵人,又能夠保護自己。在路窄隊形難以展開的地段,還可以把這種並列隊形變成單一隊形。路寬對,這種鴛鴦陣又可以變為大、小三才陣。這一陣法適合水網地形,又能充分發揮各種兵器的效用,減少自己的傷亡,並能抑制倭寇的戰術優勢。
鴛鴦陣只是一種戰術隊形,不能完全滿足作戰的需要。於是戚繼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創建了營陣法,其基本特點是一頭兩翼一尾,有奇正。當敵之兵即為頭,為正兵;在左右即為翼,為抄敵奇兵;在後即為尾,是策應兵。以營為例,營分左右前後哨。接戰時,前哨正面迎敵,左哨出敵右翼,右哨出敵左翼,後哨策應。在實戰中,當敵一哨即為頭,是正兵。因此各哨均可為頭,均可為尾,均可為翼,均可為奇。小至一哨,大至全軍,無不如此。戚繼光令部屬反覆演練,熟練掌握這種陣法,使隊伍進退有序,號令嚴明,有條不紊。進攻時。至少使敵三面挨打;後退時,互為照應,井然有序,使敵無隙可乘。
戚繼光率領這支組織嚴密、陣法完善的隊伍。轉戰南北,馳騁於閩浙抗倭戰場上,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最終基本上消除了東南沿海的倭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