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洲前緣沉積相

河口壩是河流人海在河口的直接產物,是三角洲形成的起始點,也是三角洲最主要、最典型的沉積體。我國入海的大河三角洲的河口壩主要由灰色砂質沉積物組成,含少量泥質沉積。

長江三角洲河口壩主要由粉細砂構成,分選較好,夾泥質紋層,重礦物含量較相鄰沉積環境增高,可達10.0%,亦見植物碎屑和少量海相微體生物殼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角洲前緣沉積相
  • 外文名:Delta front sedimentary facies
  • 分類1:河口壩
  • 分類2:汊道河床沉積
  • 分類3:河口天然堤和側翼邊灘
  • 分類4:汊道間淺灘
河口壩,汊道河床沉積,河口天然堤和側翼邊灘,汊道間淺灘,前緣斜坡,

河口壩

河口壩是河流人海在河口的直接產物,是三角洲形成的起始點,也是三角洲最主要、最典型的沉積體。我國入海的大河三角洲的河口壩主要由灰色砂質沉積物組成,含少量泥質沉積。
長江三角洲河口壩主要由粉細砂構成,分選較好,夾泥質紋層,重礦物含量較相鄰沉積環境增高,可達10.0%,亦見植物碎屑和少量海相微體生物殼體。河口壩沉積厚度超過10 m,與下伏地層呈漸變關係,為向上變粗的序列,沉積作用使之向兩側擴展和增高。河口壩的基底形成的時間大致相同,而後以小島的形式相繼出露水面之上,但各小島出露的時間互有差異,其間還可能發育次級汊道,成陸之後次級汊道局部可能形成向上變細的沉積序列。河口壩上先後出露的小島相互連線,即成為一個出露水面的完整的河口壩,例如長江口的崇明島。這類成陸的河口壩一般上覆3~5 m厚的潮坪沉積層。
黃河三角洲是由眾多亞三角洲組成,單個亞三角洲形成始於河流決口,決口之初河水漫流入海,然後生成多個汊道,此時河流泥砂堆積在平原之上,隨後多個汊道逐漸歸為單一河道,河道向海延伸,於口門處形成河口沙壩和遠端沙壩。黃河河口壩沉積物為粉砂和極細砂,常夾有黏土質薄層,疊置在遠沙壩上,厚度可達11 m;遠沙壩沉積物更細,為粉砂和黏土質粉砂,厚度僅1~2 m(成國棟和薛春汀,1997)。

汊道河床沉積

河流入海、河口沙壩形成後,河流即被歧分為兩個汊道,汊道是與河口沙壩伴生的沉積單元。新形成的汊道口又可生成新的河口沙壩,致使汊道進一步歧分,產生更多的汊道。河流越小,汊道河床沉積物越粗。近源的灤河汊道河床沉積物以中細砂和細砂為主,遠源的黃河汊道內多為粉砂和粉細砂,長江主要為粉砂質砂和含黏土粉砂。汊道河床中一般均出現泥質沉積物,且常會出現浮泥層。珠江汊道河床則為中細砂夾泥質薄層,常出現礫石和鐵錳結核,系因三角洲上廣泛分布的基岩山丘侵蝕而產生的,同時泥質沉積物也常見。汊道河床沉積中常含海相微體生物,如有孔蟲、海相介形類、海相雙殼-腹足類、苔蘚蟲、海膽刺和蛇尾類骨片等,也可見淡水注人帶來的非海相淡水介形類、雙殼-腹足類、植物種子、輪藻等。汊道河床沉積中通常可見水平層理、小型交錯層理、雙向交錯層理等,河床底部有沖刷面,與下伏地層呈突變接觸(黃鎮國等,1982,大港油田地質研究所等)。

河口天然堤和側翼邊灘

主行水河道兩側常出現向海突出的沉積體,國外稱為天然堤,天然堤有水上和水下之分(Fisher et al.,1969),這裡主要涉及水下部分。黃河三角洲地區將其稱之為河口沙嘴(成國棟和薛春汀,1997),長江三角洲地區稱之為側翼邊灘,位於河口南、北兩側,分別是陸上南匯嘴和啟東嘴的延伸。長江三角洲側翼邊灘沉積物以泥質為主,重礦物含量較低,片狀礦物含量增高,微體生物殼體也以河口地區常見屬種為主,個體較小(李從先和汪品先等,1998)。

汊道間淺灘

汊道間淺灘分布在汊道之間的滯流地帶,沉積物較細。這種沉積單元以黃河三角洲發育最好,並被稱為三角洲側緣、爛泥灣或分流間灣等。汊道間淺灘的坡度較小,為0.04°-0.10°,沉積物為灰色黏土質粉砂,較河口壩明顯變細(成國棟和薛春汀,1997)。
在長江三角洲地區,與分流間灣相對應的沉積單元可能是河口壩尾部的汊道間淺灘,其沉積物主要為粉砂質黏土,含水量高,有時葚至可能出現浮泥。

前緣斜坡

三角洲前緣斜坡是三角洲水下最陡的部分,在湖泊型三角洲其坡度可達20°-30°,而我國的入海大河三角洲一般小於1°。黃河三角洲的前緣斜坡位於水深2 m至12~13 m處,坡度僅為0.2°-0.3°,寬度3~5 km,依其形態、結構可以區分出平滑的前緣斜坡、水下河道、擾動的前緣斜坡和末端隆起等。平滑前緣斜坡在聲學剖面上表現為沉積層近平行延伸,無起伏變化;水下河道可延至水深8 m處,切割原來的沉積層,寬度為200~300 m,深度約5 m,往往被後來的沉積物充填,擾動前緣斜坡的面積大,範圍廣,表面起伏可達1.0 m或1.0 m以上,擾動最強烈者是在水深5~13 m處,主要為沉積物塊體滑動產生的溝谷,沉積物液化而生成的塌陷窪地、窪坑等末端隆起較為平滑,可能系高密度流沉積而成的。前緣斜坡以泥質沉積物為主,含水量有明顯差異,例如聲學透明層的含水量通常較高(Prior et al,1986,楊作升等,1990,成國棟和薛春汀,199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