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葉唇魚

三葉唇魚

三葉唇魚,Cheilinus trilobatus (Lacépède, 1801),隆頭魚科唇魚屬的一種魚類。軀體延長而呈長卵圓形;體長為體高的 2.3-2.6倍;頭部自背部至眼上方平直,然後稍凸。口端位或下頜稍突出;上下頜各具錐形齒一列,前端各有一對大犬齒。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三葉唇魚
  • 拉丁學名:Cheilinus trilobatus (Lacépède, 1801)
  • 別稱:曲紋唇魚、波紋鸚鯛、龍王鯛、海哥龍王、大片仔、石蚱仔、汕散仔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新鰭亞綱
  • :鱸形目
  • 亞目:隆頭魚亞目
  • 隆頭魚科
  • :唇魚屬
  • :三葉唇魚
  • 分布區域:印度-太平洋區,紅海、東非、南非、琉球群島、台灣等海域。
  • 英文名:Triple-tail wrasse
簡介,原始文獻,生境,分布,資料來源,棲地生態,分布範圍,經濟價值,

簡介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目名:鱸形目
中文科名:隆頭魚科
拉丁科名:Labridae
中文亞科:唇魚亞科
拉丁亞科:Cheilininae
中文屬名:唇魚屬
拉丁屬名:Cheilinus
拉丁種名:trilobatus
定名人:Lacepede
年代:1802
中文名:三葉唇魚

原始文獻

Hist. Nat. Poiss., 3:529, 537, pl.3, fig.3

生境

一般棲息於礁盤內的淺水區和礁盤邊緣海域

分布

國內分布:西沙群島, 南沙群島, 台灣
國外分布:紅海, 印度洋非洲東岸至太平洋北部, 北至日本

資料來源

南海諸島海域魚類志:372-373.
前鰓蓋骨邊緣具鋸齒,左右鰓膜癒合,不與峽部相逢。體被大形圓鱗,頭部眼上方被鱗。D. IX, 10;A. III, 8;P. 12;L.l. 15-17+7-9;G.R. 4-5+5-7;成魚背鰭與臀鰭延長,達尾鰭基部;腹鰭亦長達肛門之後;尾鰭圓形,成熟雄魚上、下及中葉軟條延長,形成三葉狀。幼魚體白色或淡綠色,吻部淡綠色;體各鱗片具一紅色細橫線,頭部具許多紅色短線及點;體具四條黑色寬橫帶,一條在尾柄上;各鰭與體色相同,體側橫帶延伸至背鰭及臀鰭,尾鰭黑色,基部白色,鰭緣淡紅色。成魚體紅褐色,頭部綠色,體側橫帶較不明顯,各鱗具紅色細橫線,頭部具橙色點及短線;背、臀鰭與體色同,鰭緣紅色,後方延長鰭條紅色,尾鰭黑色,鰭緣紅色,胸鰭黃色。體長可達45公分。

棲地生態

主要棲息在舄湖及珊瑚礁區,棲息深度在1-30公尺之水層。日行性,白天出來活動覓食,主要以魚類、甲殼類、軟體動物等為食。

分布範圍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由東非到土木土群島,北至日本琉球與台灣,南至新加勒多尼亞。台灣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花蓮縣、台東縣、屏東縣、高雄市、澎湖縣等各海域均有分布。
三葉唇魚
三葉唇魚

經濟價值

中大型之隆頭魚,體色鮮艷,可作為水族養殖觀賞用魚,亦可食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