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華村(廣東廣州市花都區新華街三華村)

三華村(廣東廣州市花都區新華街三華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三華村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村民多姓徐。三華村徐氏之祖叫徐宗遠,據徐氏族譜記載,在此之前徐姓族人在南雄保昌縣居住,徐宗遠在北宋元豐八年(1085)被朝廷任命為南海縣主簿,就來到廣州番禺做官,選擇了這個地方開村,由於徐宗遠在家裡排行第三,相傳他還在村里開了一家三華茶店,三華村由此而得名。現在的三華村由中華、西華、東華、元華四個經濟社組成,約2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三華村
  • 所屬地區廣州市花都區
  • 郵政區碼:510800
  • 人口:4600人(2014年)
  • 方言:粵語
  • 著名景點:資政大夫祠;水仙古廟;徐氏大宗祠
池塘前還保留了3座祠堂:福源徐公祠、默庵徐公祠、徐氏大宗祠。其中徐氏大宗祠是三華村徐氏族人的合族祠,供奉的是三華村的開村始祖徐宗遠。該祠始建於清朝初期,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光緒四年(1878)兩次重修,房屋的很多建築構件還比較完整地反映了不同時期的風格,蝦公樑上的石麒麟、鰲魚雀替、挑頭等建築構件都採用了廣州當地叫做“鴨屎石”的一種石頭,是清初廣泛使用的建築材料,前廊的木樑採用月梁做法,還在梁的底部雕刻精美的花紋,屬於乾隆年間製作,而頭門的檐柱做工精美,線條複雜,具有光緒年間的特點,祠堂的第二進為三門五樓磚石牌坊,上面有乾隆五年(1740)的花縣知縣宋鎬題寫的“派演東明”、“世德作求”。第二天村子有一戶人家要娶媳婦,親朋好友正在緊張地做著準備。轉到隔壁的默庵徐公祠,又有很多村民在籌備明天的婚事,一打聽,原來和隔壁還不是一碼事,看來第二天是個絕對的黃道吉日。默庵徐公祠建於清初,在同治二年(1863)曾經重修過,祠堂內也有一座三門五樓磚石牌坊,上面的“百花富貴”磚雕十分精美,在古村落的祠堂里不多見。這兩座祠堂在2008年12月被公布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從徐氏大宗祠出來,沿著池塘向東北方向就是在中國近代史上頗有名氣的中國同盟會廣東番花分會舊址,這箇舊址位於集之徐公祠的後樓。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國同盟會後,三華村的村民徐維揚參加了同盟會。1909年9月他跟隨莫紀彭回花縣建立中國同盟會廣東番花分會,先後動員了300多位農民加入,其間黃興也曾多次光臨,黃花崗起義的前夕,徐維揚奉命星夜回到花縣,組織了100多人的敢死隊參加黃花崗起義,是起義軍中唯一的一支農民隊伍,後來在黃花崗烈士墓還埋葬了18位花縣敢死隊的成員,其中有16位是三華村的徐姓村民。1920年孫中山為三華村親筆題寫了“毀家紓難,功在黨國”八個大字,並派時任國民黨宣傳部部長的張繼親自送來掛在集之徐公祠。2002年7月這裡被公布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清道光十八年(1838)村裡的徐方正考中進士,後來擔任兵部郎中,據史料記載他還參加了鎮壓老鄉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起義的軍事行動。清同治二年(1863)朝廷封他的祖父徐德魁、父親徐時顯為資政大夫,徐方正在同治七年(1868)修建了祠堂。徐表正:徐方正的表弟,進士,時任兵部主事。徐表正的父親徐時亮是鹹豐五年(1855)的舉人。
水仙古廟相傳為祭祀晉金吾上將軍何侍御史而建,也有村民說這是為紀念宋代御史何兆基而建。何兆基是番禺沙灣鎮人,他為官剛正不阿、一生清廉,後被奸人陷害,他臨終前囑咐將他的靈位裝在箱子裡拋入大海,沒有想到這隻箱子逆流而上,一直漂到三華村,被他的一位摯友後人徐鎮撈到,村民就將他的靈位祭祀在水仙古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