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義春羊肉湯

三義春羊肉湯

“三義春羊肉湯 ”最早創於1807年,當時由徐、竇、周三家聯手創建,故取名為“三義春”羊肉館。“三義春”羊肉館的創立在那個時期的飲食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為日後“三義春羊肉湯”的揚名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今,已有近200年歷史的三義春羊肉湯,以其“色白似奶,水脂交融,質地純淨,鮮而不膻,香而不膩,爛而不黏”獨特風格,載入中華名食譜,以湯入譜的只有三義春羊肉湯,被國人稱為中華第一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義春羊肉湯
  • 主要食材:羊肉,羊雜
  • 分類:魯菜
  • 口味:鮮而不膻、香而不膩、爛而不黏
簡介,特色,選料,發展歷史,

簡介

三義春羊肉湯,是魯西南(山東菏澤)傳統名吃.  三義春羊肉湯已有數千年歷史。原始社會末期,舜的老師單卷(亦寫作善卷、亶卷)及其部落就生活在單縣一帶,他們過著半耕半漁半牧的生活。當時飼養的家畜主要是青山羊,而羊的吃法, 由燒烤演變為主要吃肉喝湯。 單縣羊肉湯經過幾千年的改進,製作工藝越來越完善。其正式掛牌面向市場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單縣羊肉湯呈白色乳狀,鮮潔爽口、不腥不膻、不粘不膩,獨具特色。其名目繁多,品種各異,肥的油泛脂溢,瘦的白中透紅。天花湯健腦明目,適合老年人和神經衰弱者食用;口條湯壯身補血,最宜病癒大補;肚絲湯可細嚼慢飲,眼窩湯肉爛如泥,奶渣湯沙蘇帶甜,還有馬蜂窩湯、三孔橋湯、腰花湯、肺葉湯、肥瘦湯等多種,各具風味。八十年代,即被收入中國名菜譜。
圖片圖片

特色

採用青山羊肉加白芷、桂皮、花椒燉煮乳湯。切碎熟羊肉,加乳湯、蒜苗、香辣油,趁熱食用。香辣鮮爽,不膩不膻,配油炸麵食,相得益彰。已有200多年製作歷史。  投料考究,製作精細,調味豐富,湯汁乳白,不腥不膻,香醇不膩,味道鮮美,並有補虛壯陽,三義春羊肉湯的湯汁乳白絕不是添加其他物質實現的。

選料

三義春羊肉湯選料和燒制工藝十分講究。選用三年齡青山羊為主要原料,尤以單縣黃河故道和大沙河兩岸的羊為佳,羊又有“蒙羊”(生育一、兩窩的母山羊)“捶羯”(被捶碎睪丸而失去交配能力的公山羊)的講究。主要製作過程是先將50斤水添入鍋內,燒響加入羊的全身骨架墊底,再放入25—30斤鮮羊肉和羊雜(羊雜下鍋前分別用開水氽一下),然後用大火燒開,用竹編勺撇去血沫,再加冷水10斤,開鍋後再用3斤羊油覆蓋在羊肉上面,爾後將白芷、桂皮、草果、良姜、陳皮、杏仁等佐料下鍋,再熬制40—60分鐘即可。盛碗時加少許香油、桂子、丁香面、香菜、蒜苗沫即可食用。

發展歷史

1908年,單縣人徐桂立、曹西勝、朱克勛三人在單縣城開設“三義和湯館”正式掛牌經營羊肉湯。1939年,三家分開。由於徐桂立製作精細,不斷改進提高,在競爭中占了上風,遠近馳名,被公認為單縣羊肉湯的正宗。  1951年,周永歧、呂運法、竇保德在單縣劉隅首開辦“三義春羊肉湯館”。周永歧是徐家的徒弟,他13歲就學制羊肉湯,手藝不斷提高。周永歧又培養了王德田、劉允魁、韓令臣、謝成禮、毛獻文等。為單縣羊肉湯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1936年,國民黨山東省主席韓復榘來單縣品嘗了羊肉湯,臨走時特意裝了七罈子,每壇50斤,用汽車運到沈鴻烈處賞軍。  1948年12月20日,劉伯承、陳毅來單縣,建國後黨和國家領導人胡耀邦、喬石、楊得志等相繼來單縣,都品嘗了單縣羊肉湯,均讚不絕口。1999年12月2日至3日,胡錦濤視察單縣,單縣人民以單縣羊肉湯熱誠招待。  單縣羊肉湯由於受羊、水和熬制技術的限制,20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發展擴散較慢。近20年來,已發展到蘇魯豫皖和東北及北京等地。  為了解決攜帶和保鮮問題,二十世紀末,單縣有志青年張世河敢想敢幹,自籌資金,經多次試驗,成功製作出了固體羊肉湯和罐裝羊肉湯,投放市場後受到人們歡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