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穗竹器

三穗竹器

三穗竹器,產於三穗縣瓦寨鎮,是傳統名牌產品。三穗瓦寨斗笠以細篾、棕絲、光油為原料,編成格線,圓形、斜檐、尖頂,美觀耐用、輕巧方便,能遮雨避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穗竹器
  • 外文名:Sansui bamboo
  • 產地:三穗縣
  • 形狀:方的、圓的、橢圓的、喇叭狀的等
  • 功能:篩米曬糧、放筆、捉魚、遮雨等
  • 歷史:400多年
簡介,竹器歷史,竹器榮譽,竹器種類,竹器編制,用法變更,

簡介

每逢全縣城鄉趕集日,三穗縣城便飄散出幽幽竹香,瓦寨鎮的斗笠、八弓鎮的竹簸、花篩,滿街的竹製品成了三穗縣城一道獨特風景。但隨著經濟發展,傳統竹製農具籮筐、竹簸等所占市場份額越來越小,與之相反,一些製作精美的竹製工藝品開始走俏市場。已傳承了幾百年的三穗竹編,面對適應旅遊發展的“新工藝”時代的到來,產業升級迫在眉睫。
三穗縣城市集三穗縣城市集

竹器歷史

有“竹器之鄉”美譽的三穗縣,擁有萬畝竹海景區。早在明末清初時期,竹編工藝就已在三穗興起,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美觀耐看又經濟實用的各類竹製品,曾走過一段輝煌的歷史,20世紀70年代,瓦寨斗笠在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時得到高度讚譽,之後名聲遠揚,產品遠銷泰國、法國、美國等地。1984年,瓦寨斗笠被作為國禮贈送給訪華美國總統里根。瓦寨鎮也被譽為“斗笠之鄉”。

竹器榮譽

三穗縣土地肥沃,利於竹子生長,盛產楠竹、斑竹、水竹、金竹、毛竹、黑竹、白竹、綿竹、石竹等不同種類的竹子,距縣城12公里的蜜蜂坡一帶就被譽為“萬畝竹海”。生息繁衍在這片熱土上的民間工匠們,利用這裡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大力發展竹編事業,已經有悠久的歷史。清光緒年間三穗縣瓦寨斗笠就暢銷湖南,湖南洪江成為著名的斗笠中轉站。民國27年(1938),貴州省政府飭令三穗縣呈送斗笠、細蔑籃參加手工藝品博覽會展出。1959年,瓦寨斗笠新精製的24匹蔑小斗笠被選送北京向國慶10周年獻禮。1974年,三穗斗笠、細蔑籃作為貴州民族工藝品參加廣交會,引起外商興致,當場與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外商達成訂貨交易。

竹器種類

三穗竹器的種類繁多。從形狀上看,有方的、圓的、橢圓的、喇叭狀的;從用法上看,有提的、背的、挑的、抬的;從功能上看,有盛飯的、裝蔬菜糧食的、篩米曬糧的、放筆的、捉魚的、遮雨的、關鳥的,根據竹器各種樣式的特點,竹篾的破法上各有不同。斗笠的篾破得細且要過勻刀;涼背篼的篾要去青、刮光滑,還要染色;撮箕的篾破得粗且硬,編織也較隨便;曬席的篾要破得寬而薄,總之,凡盛細東西、作裝飾的,篾破得細而光滑,做工很講究;凡盛粗東西的,篾破得粗而硬,做工比較隨便。
竹器樣式竹器樣式

竹器編制

編制竹器所用的材料比較講究。斗笠精巧,要選指頭大小的水竹製作;涼蓆柔軟,用篾較寬,必用小酒杯口粗的水竹編織;曬席平坦,用篾要寬而平,故選用枝幹較大、質地堅硬的楠竹;籮口滾圓,必用綿竹緄邊;米籮篾細且硬,得選用白竹或金竹;撮箕需硬實,選斑竹編織。

用法變更

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三穗竹器不只停留在實用上,已向供觀賞、作裝飾上邁進。將篾染色,在竹器上編織各種圖案、吉祥語,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現與塑膠包裝皮配合編織,不但增強竹器的牢度,而且色彩更使人眼花繚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