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橋街道

三橋街道

西安市未央區三橋街道辦事處(原三橋鎮)號稱“西北第一鎮”,歷史悠久,是內地通往大西北的重要門戶,距西安城區12.5公里。轄區東臨西戶鐵路,與蓮湖區棗園街道辦事處相連;南與雁塔區魚化街道辦事處接壤;西和長安區紀楊鄉、鹹陽市灃東鄉相畔;北與未央區六村堡街道辦事處毗鄰。轄區26個行政村,9個社區,南北長約7.5公里,東西寬6.3公里,面積32.55平方公里。境內地勢平坦,交通四通八達。轄內有大專院校、科研單位、旅遊設施、集貿市場一應俱全,是一個欣欣向榮的大城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橋街道
  • 拼音:san qiao jie dao
  • 所在地:西安市未央區
  • 行政村:26個
  • 社區:9個
  • 南北長:約7.5公里
陝西三橋街道,街道概況,區劃,沿革,名稱由來,悠久歷史,經濟發展,發展規劃,文化建設,精神文明,教師節,貴州三橋街道,

陝西三橋街道

街道概況

三橋街道位於西安市區西南端,距市中心8千米。轄11個社區、26個行政村。隴海鐵路、312國道公路過境。古蹟有秦阿房宮前殿遺址、西漢建章宮遺址、漢鳳闕遺址。
三橋街道是西安西大門,隸屬西安市未央區。轄區東鄰西戶鐵路,南依雁塔區魚
化寨,西接鹹陽灃東鄉,北靠未央六村堡街道。南北長約7.5公里,東西寬6.3公里,面積32.55平方公里。街道轄26個行政村(58個自然村,122個村民小組),10個社區,總人口92499人,其中農業人口36526人,非農業人口55973人。中央、省、市駐地單位及大專院校30餘家,地區經濟以汽車物流、機械製造、醫藥銷售、造紙為主導產業,目前共有大小企業近千家。
三橋街道於2002年8月由鎮轉為街道辦事處建制,共設有11個職能科室,其中6個行政,5個事業,在編幹部107人。近年來,在市、區的正確領導下,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帶領地區廣大人民,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建設新三橋,推進城市化”為總體目標,開拓創新,奮發進取,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不斷加大城市建設力度,使三橋這個與絲綢古道有著千年淵源的古鎮,再次湧起騰飛的熱潮。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380元。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49億元,地方財政收入2474萬元。三橋正在創造中不斷發展前進,大步邁向城市化的目標。
行政區劃及沿革

區劃

三橋街道代碼:610112002 轄三橋街西、三橋鎮藺高、三橋鎮車張、三橋火車站西、三橋高低堡、三橋火車站東、三橋街東、車劉、南何、關廟、杈楊、紅光路等12個居委會,市自來水公司三水廠、市農科所、市第二奶牛場、西安車輛廠、配件廠、西安武警學院、西安硫酸廠、省膠合板廠、西安光華製藥廠、省第三印染廠、陝西第一針織廠、西安造紙機械廠、陝西第十棉紡織廠等13個家委會,三橋、五一、車劉、楊何、南何、張萬、賀家、石家、藺高、東凹里、西凹里、肖里、和平、西圍牆、巨家莊、趙家堡、阿房宮、車張、閆十、小蘇、後圍寨、新店、雙呂、孫圍牆、新軍、北沙口等27個村委會。

沿革

1955年為阿房區三橋鎮,後分為三橋街道和阿房宮鄉,1958年改為阿房宮公社,1960年合併為三橋公社,1966年復設街道,1985年建三橋鎮。1996年,面積32.7平方千米,人口8.8萬人,轄三橋街西、車站東、車站西、高低堡子、車張、藺高、南何、杈楊、關廟、車劉、三橋街東11個居委會和自來水三廠、市二奶廠、市水產研究所、省膠合板廠、省三印、陝棉十廠、興華製藥廠、省第一針織廠、三橋配件廠、三橋車輛廠、西安造紙機械廠、武警學院、市農科所15個家委會及和平、東凹里、肖里、賀家、簡家、石家、南何、杈楊、車劉、張萬、五一、藺高、阿房宮、三橋街、北沙口、新軍寨、巨家莊、小蘇、閻十、車張、孫圍牆、雙呂、後圍寨、新店子、西圍牆、趙家堡等26個行政村。
2002年,轄三橋街西、三橋鎮藺高、三橋鎮車張、三橋火車站西、三橋高低堡、三橋火車站東、三橋街東、車劉、南何、關廟、杈楊、紅光路12個居委會,市自來水公司三水廠、市農科所、市第二奶牛場、西安車輛廠、配件廠、西安武警學院、西安硫酸廠、省膠合板廠、西安光華製藥廠、省第三印染廠、陝西第一針織廠、西安造紙機械廠、陝西第十棉紡織廠13個家委會,三橋、五一、車劉、楊何、南何、張萬、賀家、石家、藺高、東凹里、西凹里、肖里、和平、西圍牆、巨家莊、趙家堡、阿房宮、車張、閆十、小蘇、後圍寨、新店、雙呂、孫圍牆、新軍、北沙口27個行政村。

名稱由來

三橋其名的由來,與穿越南北的古漕渠皂河息息相關,因皂河上並列“三座橋”而得名,流傳至今。它是古長安城西邊的一道屏障,是歐亞大陸橋的咽喉。

悠久歷史

三橋是歷史古鎮名鎮。遠在秦漢時期,這裡就是京畿之地,到盛唐時代,成為長安通住西域各國的關隘,明、清兩代則是長安八大鎮之一,故素有西安的西大門之稱。它是漢代“絲綢之路”的起點,是唐代“絲綢之路”的通道。在這片歷史文化積澱深厚的土地上,曾建有阿房宮、建章宮最精美的建築群;在這個古絲綢之路的起點上,張騫揚鞭踏上出使西域的征程,絲路花雨的駝鈴聲從此連綿至今;在這裡,曾經唱響起氣勢磅礴的《大風歌》;在這裡,演繹過一幕幕“完璧歸趙”、“昭君出塞”的慷慨悲歌。

經濟發展

歷經滄桑之變,三橋始終洋溢著無窮的魅力。改革開放以來,地區鄉鎮企業發展迅猛,在20世紀90年代達到頂峰,1996年產值達16億元,有著“西北第一鎮”的美譽。當前,轄區內西蘭公路、紅光路、隴海鐵路橫貫東西,西寶高速公路與街道中心大街首尾相連,西安繞城高速路從街道西飛架而過。得天獨厚的交通條件,使進入21世紀的三橋,在東西部經濟發展的戰略格局中,又占據重要地位,成為西安經濟開發西進的橋頭堡,歐亞大陸橋的咽喉,新絲綢之路的要衝。而且,隨著陝西省提出的西鹹經濟一體化戰略部署的實施,處於30平方公里共建區中心位置的三橋,更引起外界的廣泛聚焦。 

發展規劃

街道繼續堅持以市場為嚮導,以內涵發展最佳化升級和外延擴張壯大並舉為途徑,著力推進“兩個根本性轉變”,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積極實施西部大開發、城市化發展、科教興辦、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做到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共同進步,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 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穩定承包關係,鼓勵農民增加對農業的投入。堅持“兩高一優”發展方針,努力營造都市農業的新格局。
加快工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步伐,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以名牌產品為依託扶持一批,最佳化結構重組一批,按照國家產業政策淘汰一批,按照梯度發展戰略轉移一批,緊緊圍繞產業的最佳化升級,不斷加大技術創新力度,發展高新技術產品,培植名牌產品和支柱產業。以科技為先導,以工業園建設為重點,創建並形成三橋園區建設發展新優勢。
加大以旅遊商貿為重點的第三產業發展比重,增強經濟發展的後勁。按照“興三、優二、強一”的發展戰略,以旅遊、商貿、市場、信息、房地產、服務業為發展重點,不斷提高三產比重,使其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到40%~50%。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小城鎮建設步伐。以完善基礎設施為重點,加快全街道城市化進程,按照城市建設規劃和我街道經濟發展的總體要求,認知制定三橋街道小城鎮建設規劃方案,科學合理的進行產業、道路、服務設施、信息網路的規劃布局,積極實施旅遊、商貿、住宿、服務等設施的綜合配套開發建設和現有社區、村組的現代化改造。
積極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努力擴大對外開放。擴大開放、招商引資是我街道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一大法寶,也是加快全街道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實現跳躍式發展的根本途徑。改善投資環境,一方面繼續加大硬體設施的投資力度,不斷加快硬體建設步伐,另一方面要著力加強頭軟環境建設,堅持以人為本,不斷加強對全街道幹部民眾的素質培養和教育,逐步創造一個寬鬆、和諧、文明、友善的投資氣氛。
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要有新的突破。放手發展私有經濟,積極引導私營經濟向新興產業、科技產業、資源開發、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保護項目發展,重點培植一批私營企業大戶,促進私營經濟在數量、規模和質量上有一個突破性發展。
全面深化改革,搞好綜合配套服務,實現社會全面進步。

文化建設

全街道各項改革以西部大開發為契機,經濟結構大調整為主線,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農村體制改革要在推行和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做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契約簽訂後的監管工作,建立健全全新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企業改革要繼續貫徹省委、省政府兩個《決定》精神,大力抓好改制企業的後續完善和提高工作,按照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的要求,堅持把改革、改組、改造和企業管理結合起來,不斷推進管理創新,以改革轉機制,以改組上規模,以改造上水平,以管理促效益。社會保障體系,要重點解決好農業和城市低收入戶的生活困難問題。財稅體制改革要加強行政事業單位預算外資金和行政事業收支的管理,要強化稅收征管,大力培植地方稅源,確保地區財政收入穩定增長。

精神文明

唱響主旋律,大好主動仗,切實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精神文明建設“八大工程”為總攬,以文明創建為動力,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為重點,唱響主旋律,大好主動仗,為改革發展和穩定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加強農村基層民主建設,努力維護地區穩定,認真貫徹落實依法治村、依法治街戰略部署,堅持“兩匯報一公開”制度,實現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建立《村民自治章程》,大力推進村民代表大會制度。繼續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增強民眾的法制觀念,提高機關幹部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活動,堅決掃除各種社會醜惡現象,努力維護社會穩定。

教師節

三橋街道慶祝第22屆教師節暨表彰大會在和平村召開
2006年9月8日,三橋街道慶祝第22屆教師節暨表彰大會在和平村召開。全街道360名教職工、26個行政村的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以及受表彰的師生參加了本次大會。三橋街道黨工委書記劉宏武、辦事處主任肖金虎,未央區教育局副局長桑俊洋到會並作了重要講話。 大會隆重表彰了6個目標管理優秀單位、7個目標管理達標單位,命名13個先進教職工為本年度的“風采教師”、13名優秀學生為“三橋學子”,並在大會上進行了隆重表彰。和平村國小榮獲街道“目標管理優秀單位”稱號,和平國小的段海茹老師榮獲“風采教師”殊榮。和平“巾幗鑼鼓隊”在會前進行了助興表演。
教師節頒獎教師節頒獎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三橋街道
太原市杏花嶺區三橋街道位於杏花嶺區的西南端,全街轄15個社區,20個黨支部,轄區面積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萬餘人,為全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地理位置較為重要的街道,辦公地址位於新建路100號。街道內設有黨工委辦、行政辦、社區服務辦、經濟發展辦、城管辦等五大辦公室及社保所、低保所、司法所等三個所,為轄區內居民提供各項服務。
三橋地區是省城太原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市委、市政府及其直屬機關絕大部分駐在本區,金融業、服務業、科研院所、學校醫院星羅棋布,區域內街巷四通八達,公園綠地鑲嵌區中,與鱗次櫛比的現代化建築構成一幅亮麗的風景。
街道黨工委、辦事處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區委提出的“講黨性、謀發展、守紀律”新要求為動力,以黨建工作為龍頭,以經濟工作為第一要務,以社會穩定和諧為前提,以全面提升市容市貌為主線,以創建特色和諧社區為契機,紮實開展“訪貧問寒送溫暖,矛盾排查大接訪”工作,實現親民、愛民、為民、惠民的目標。
黨工委一班人發揚“團結進取、務實創新”的三橋精神,與爭創全國明星示範街道和建設經濟雄厚的富裕三橋;傳承創新的文明三橋;以人為本的和諧三橋結合起來,卓有成效地開展各項工作,推動了三橋街道各項工作的蓬勃開展。街道先後接待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等六位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視察和調研;全省基層黨組織建設座談會、2009年10月全省黨建工作現場會受到好評;街道曾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體育工作先進社區、山西省文明和諧單位、山西省模範單位、太原市先進黨組織、慈善工作先進單位等60餘項榮譽稱號。

貴州三橋街道

三橋轄區位處雲岩區西部,地處城市繁華區邊緣,是省會貴陽輻射地縣連線川、滇的交通樞紐。管轄區域東起二橋路,西與烏當區野鴨鄉、野鴨塘村相連,南與花溪久安鄉吳三村相接,北與烏當區野鴨鄉陽關村相通,東西走向4公里,南北走向5公里。管轄跨度面積20平方公里,有常住居民3萬餘戶,81187人,設定有18個社區居委會,管轄街道8條,巷道26條。轄區內有國營大中型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共295個(其中大、中、國小23所),建有社區黨支部18個,“兩新”組織黨支部4個,機關、工業公司、退休支部各1個,共有黨員311名。三橋主要由馬王廟、陽關、三橋老街三大“板塊”組成。內插有黔靈鎮三橋村、改茶村及烏當野鴨鄉的農民,是典型的城郊型、城鄉交叉區域,三橋由於儲備了老工業基地的發展優勢,加上三橋大交通、大開發、大倉儲、大物流的形成和發展,三橋已成為外來人口打工入住的“棲息”地,擁有常住外來人口2萬餘人。寬泛複雜的轄區環境,多種多樣的人員構成,這些都突現出了三橋“二大五多一高”的具體特點,既轄區面積大、人口基數大;常住外來人口多、下崗職工多、社會矛盾焦點多、低保弱勢家庭多、影響穩定的誘因多、工作成本高。目前轄區有下崗失業人員5560人,低保戶1481戶,3417人。登記在冊吸毒人員1107人(男882人、女225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