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有

[出菩薩善戒經並大智度論] 三有者。謂欲界色界無色界。六道眾生。各隨所作善惡之業。即感善惡之報。因果不亡。故名為有。(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羅道。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有
  • 出自:出菩薩善戒經並大智度論
  • 含義:三有者。謂欲界色界無色界
  • 解釋一:指欲有、色有、無色有
  • (四禪: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
簡介,解釋一,解釋二,解釋三,解釋四,解釋五,

簡介

一欲有謂欲界天人。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各各隨其業因而受果報。故名欲有。二色有謂色界四禪諸天。由昔修習有漏禪定。報生此天。雖離欲界粗染之身。而有清淨之色。故名色有。(四禪諸天者。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也。)三無色有謂無色界四空諸天。由昔修習有漏禪定。報生此天。雖無色質為礙。而亦隨其所作之因。受其果報。故名無色有。(四空諸天者。空處天。識處天。無所有處天。非非想處天也。)

解釋一

(一)指欲有、色有、無色有︰與‘三界’同義。‘有’系因迷而得的迷果。三界即是迷界,故稱為‘三有’。《菩薩善戒經》卷一(大正30 ·966b)︰‘欲界、色界、無色界三有。’《大智度論》卷三(大正25·82a)︰‘三種有︰欲有、色有、無色有。云何欲有?欲界系業取因緣,後世能生亦是業報,是名欲有。色有、無色有亦如是,是名為有。’

解釋二

(二)指有情一生的三部分︰即生有、本有、死有。生稱為生有;從生到死之間稱為本有;死稱為死有。此說不立中有,與小乘有部宗等所立之‘四有說’不同。根據《異部宗輪論》所載,小乘的大眾部、一說部、說出世部、雞胤部、化地部等,主張此‘三有說’,以為在死於此、生於彼之際,即使時與處相隔,其間亦無一有。

解釋三

(三)有漏的異名︰有漏是三有之因,為其所依,系其所攝,故名為三有。

解釋四

(四)指數論外道所立的善成有、性得有、變異有三者︰《金七十論》卷中(大正54·1255b)︰

解釋五

(五)(一)因善成就,(二)由自性成就,(三)從變異得。因善成就者,如迦毗羅仙人初生共四德生︰(一)法、(二)智、(三)離欲、(四)自在。是四種德因善得成就,故此四德依善成就有。何者自性成就?自性成就者,如皮陀傳說,昔時梵王生有四子,一名娑那歌,二名娑難陀那,三名娑那多那,四名娑難鳩摩羅,此四子已具足具事有身。十六歲時四有自然成,謂法智離欲自在,譬如見物藏自然而得。此四物不由因得故,故說自性成。變異得有者,師身名變異。因師身故弟子恭敬親近聽聞得智慧,因智慧得離欲,因離欲得善法,因善法得八自在,是弟子四德從師身得,故說變異得。’
此三有相當於佛法所說的等起善、生得善、加行善,若為四德所薰習,則輪轉於梵天等處。反之,若為四非法所薰習時,則輪轉於獸道等惡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