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景艦

三景艦

“三景艦”是由法國設計師白勞易(Louis-Emile Bertin)設計,在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中活躍的舊日本海軍艦船,屬於防護巡洋艦,後來被先後分類為二等巡洋艦和二等海防艦。其中嚴島號一般視作松島型防護巡洋艦的二號艦,但比松島號先開工,故松島型也被稱為嚴島型。三艦艦名取自被稱為日本三景宮城縣宮城郡松島町的松島、京都府宮津市天橋立廣島縣廿日市市的嚴島(又稱宮島),故三艦被稱為“三景艦”。

由法國設計師白勞易設計的三艘日本海軍防護巡洋艦,三艦艦名取自日本三景,故三艦被稱為“三景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景艦
  • 設計者:白勞易(Louis-Emile Bertin)
  • 所屬國家:日本
  • 參加過的戰爭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
  • 所屬部隊:日本聯合艦隊
背景,構造及性能,

背景

近代日本海軍的“三景艦”
  • 中國鐵甲艦的威脅
1868年1月3日,日本明治天皇倒幕派的支持下發布了“王政復古”的詔書,宣布國家大權重新歸天皇掌握。其後,明治政府先後頒布了《五條誓文》和《政體書》,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明治維新運動。明治政府通過推行一系列資本主義新政策,使日本迅速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國力得到了大幅增強,而其向外侵略擴張的野心也逐漸膨脹。1874年4月,日本陸軍中將西鄉從道率領5艘日艦侵略台灣,給當時以“天朝上國”自居的中國清政府以當頭棒喝,引發了清廷上層的海防大籌議。1875年,根據籌議的結果,清政府決定銳意發展近代海軍,其中購置鐵甲艦更是成了重中之重。在洽購土耳其兩艘鐵甲艦未果之後,肩負建設北洋海軍重任的李鴻章責令駐德公使李鳳苞和參贊徐建寅在歐洲反覆考察,選擇為中國建造鐵甲艦的合適廠商。1881年1月8日,李鳳苞與德國伏爾鏗船廠簽訂了建造一艘鐵甲艦的契約,5月23日,中國又訂造了第二艘鐵甲艦,這兩艦就是威震遠東的“定遠”級鐵甲艦。該級艦排水量7335噸,艦長94.5米、寬18米、吃水6米,馬力6000匹,航速14.5節。裝備305mm克虜伯式雙聯裝大炮2座。裝甲防護採用鐵甲堡式,厚度從305mm-356mm。在當時,“定遠”級是東亞水域首屈一指的大型戰艦,罕有敵手。1885年11月8日,兩艘巨艦建成回到中國。“定遠”級的建成大大刺激了1874年侵台戰役後暗暗與中國進行造艦競賽的日本海軍,成為投射在當時所有日本海軍軍人心頭的一片揮之不去的陰影。於是,日本海軍開始處心積慮地研究如何才能打敗“定遠”級鐵甲艦。
日本“三景艦”日本“三景艦”
  • 日本海軍的歷次造艦擴張案與海軍造艦公債的發行
日本海軍早在1871年就由當時管轄陸海軍的兵部省提出一個為期二十年的造艦計畫,按照該計畫,每年建造十艘軍艦,期滿之時共建成二百艘軍艦外加二十艘運輸船。如此龐大的建造計畫遠遠超出當時日本國力所能承受的範圍,只得作罷。1873年時任日本海軍卿的勝安芳提出了一個為期十八年的海軍擴張案,計畫新建鐵甲艦26艘、大艦14艘、中艦32艘、小艦16艘、運輸船8艘、練習船2艘、風帆運輸船6艘總計104艘。同樣受制於資金不足,這一方案沒有被批准。1881年12月時任海軍卿的川村純義又提出了一個新的海軍擴張案,共分兩期,其中第一期計畫從1882年起新建60艘軍艦,為期二十年,總預算40,140,340日元。這一計畫仍然沒有獲準實行。1882年11月15日,川村純義又提交了修改方案,將新建軍艦的數量減為32艘,剩餘的12艘缺額由現有的軍艦中挑選,待8年期滿後再建造新艦替換。12月25日,日本太政大臣三條實美在會同各省卿商議後,最後決定從每年對釀酒、菸草業等新增的750萬日元的稅收中撥出300萬專款用於軍艦的建造,這也是日本首次將軍艦建造費單獨列編。1883年2月24日,三條實美最終批准了這一造艦方案,此外還從每年的海軍省定額經費中每年撥出33萬日元充作軍艦建造費,使日本海軍每年的造艦費用增加到333萬日元,這樣8年的造艦費用總計2664萬日元。轉眼到了1885年,日本海軍痛感西方軍艦製造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而主要假想敵——中國北洋艦隊的“定遠”、“鎮遠”號鐵甲艦在東亞水域無人匹敵的現實更是令日本海軍如芒刺在背。當時日本最大的戰艦是1878年建成的“扶桑”號鐵甲艦,其排水量為3718噸,僅為“定遠”級的一半,老式的八角炮房內配備的4門240mm炮無法穿透“定遠”級厚達250mm-356mm的裝甲,為此,川村純義又向三條實美提交了全新的造艦擴張案,史稱“第六次海軍擴充計畫”,這一野心勃勃的計畫提出未來日本海軍要擴充至108艘的規模,其中含鐵甲艦8艘、一等巡洋艦16艘、二等巡洋艦12艘、炮艦24艘、水雷運輸船4艘、一等水雷艇12艘、二等水雷艇32艘,除去已有的16艘各型軍艦,尚需建造92艘,共需經費75,514,242日元。然而此時日本海軍的經費已是捉襟見肘,從1883年至1885年末,光造艦費用已花去9903491.21日元,新設鎮守府、造船所以及加強沿海防禦而布設水雷又花費甚巨,如繼續按照當年擬定的8年2664萬日元的造艦預算,則還需要16,736,508.79日元,國庫空虛的日本政府無論如何也拿不出這筆巨款了,萬般無奈之下只得發行1700萬元的海軍公債,以滿足1886-1888年度的造艦預算。《海軍公債證書條例》於1886年6月12日得到天皇批准,15日正式公告。三年中共募集了17,241,000日元,其中16,967,003.674日元被直接用於軍艦建造,這筆費用稱為“別途費”,1887年起改稱“特別費” 。同時,海軍省縮減了原先的擴充計畫,此計畫又稱“對清第一期軍備擴張案”,具體見下表:
艦種
數量(艘)
噸位(噸)
一等海防艦
2
12000
二等海防艦
4
16000
一等鐵甲艦
1
9000
海岸用鐵甲艦
1
4000
一等巡航艦
1
6000
二等巡航艦
1
4000
三等巡航艦
2
5000
一等通報艦
2
3500
二等通報艦
4
5000
一等炮艦
2
1600
二等炮艦
6
3000
一等魚雷艇
16
900
二等魚雷艇
12
300
合計
54
70300
三景艦之父——白勞易
白勞易1840年出生在法國南希,年輕時曾研習法律,後轉入艦艇設計領域,很快便顯示出在軍艦設計上的天賦,法國海軍第一艘防護巡洋艦“施佛克斯”號即是他的手筆。1885年8月26日,海軍卿川村純義向三條實美提出聘用白勞易,擔任海軍省顧問、橫須賀海軍工廠總監督官、艦政本部特任少將,旋獲批准。在接連設計了“高雄”、“八重山”兩艘無防護巡洋艦後,白勞易與他的日本助手們開始著手設計專門克制“定遠”級鐵甲艦的艦艇。
由於受建造經費的制掣,白勞易放棄了設計一型足以對抗“定遠”級的6000噸級的一等海防艦的念頭,轉而計畫設計一種噸位稍小、費用較廉的二等海防艦。
白勞易決定以他曾經設計過的法國“黃泉”級小型鐵甲艦(排水量1690噸,裝備一門275mm口徑的加奈特式主炮)為藍本,艦體結構則參考“施佛克斯”號防護巡洋艦(排水量4561噸,裝備6門163mm炮、10門140mm炮),來建造一型“特殊海防艦”。由於在防護上無法與“定遠”級抗衡,所以白勞易意圖裝備更大威力的火炮來對抗“定遠”級,通過更長的身管來提供足以穿透“定遠”級裝甲的炮彈速度,機械化的旋迴俯仰機構來保證快速發射。
1887年3月,日本海軍撥出7,490,000日元的“特別費”,啟動了前三艘的建造工程,並以著名的“日本三景”即宮城縣仙台灣的松島、廣島縣廣島灣西南的嚴島神社以及京都府宮津灣的天橋立,將三艦命名為“松島”、“嚴島”、“橋立”,因此後世將該級艦稱為“松島”級巡洋艦或者直接統稱為三景艦。

構造及性能

艦體
“松島”級巡洋艦排水量4278噸,艦長99米,垂線間長90.68米,艦寬15.39米,平均吃水6.04米,最大吃水6.74米,設計馬力5400匹,航速16.5節,續航力6000海里/10節,載煤量680噸。
在艦體設計上,該級艦採用了法式風格濃郁的艦殼內傾設計,這種獨特的艦體形狀可以減少搖擺,減少艦體上部的重量,在高海況時擁有更多的回覆力矩,在相同海況下,與普通艦型相比,可以獲得更高的航速。但它最大的劣勢是會產生橫傾。實際上當主炮轉向左舷或右舷,艦體都會發生幾度的傾斜。
根據利薩海戰的經驗,三景艦(以“嚴島”為例,下同)的艦首水下裝有一個鋒利的沖角。沖角之上是一具固定式魚雷發射管。艦首兩舷懸掛主錨的後方各開有一個炮窗,裡面安設了一門47mm速射炮。由於受到主錨的遮蔽,這兩門47mm炮只能向側方射擊。日後建造的“橋立”吸取了這個教訓,在此處設計了一個楔形凹陷,改善了47mm炮的射界,這一設計也成為區分“嚴島”和“橋立”這對姊妹艦的一大特徵。在兩舷炮窗的左下方還各有一個長方形開口,裡面分別布置著一具旋迴式魚雷發射管。在主甲板上,艦首布置著一門320mm主炮,主炮之後是一座裝甲司令塔,裝甲的厚度有100mm。
“松島”艦與另外兩艦的艦體布置則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主炮被匪疑所思地移到了艦尾(關於這種古怪的布置方法下文將有詳述),為了保證前向火力,在艦首下方左右各裝設了一門120mm速射炮。而其餘的速射炮則布置在前部主甲板下的炮房內,左右舷各5門。此外,中部兩舷各只布置了2座耳台。
三景艦的防護甲板採用了當時流行的穹甲,平坦部由兩層20mm厚的哈維鋼板組成,傾斜部有30mm厚,保護著輪機艙和鍋爐艙等重要部位。在穹甲與側舷甲板的結合部用椰子皮粉填充。艦體從頭至尾分成眾多水密隔艙,隔艙之間有填充纖維的隔壁分隔。與甲板相連處用煤層保護。在防護甲板與上層甲板之間的空間有4米高,在這裡還細分為大量縱向或橫向的防水隔壁。這是典型的法式間接防護系統。與英式的直接防護系統相比,它無法抵禦120mm以上口徑的炮彈。
武備
白勞易建議為三景艦配備一門威力超過“定遠”級305mm克虜伯炮的巨炮。1886年4月27日,海軍大臣西鄉從道責成兵器會議議長赤松則良挑選一種適合三景艦的主炮,並指令這種大炮需要從外國訂購,並且要提供必要的說明書和圖紙供學習之用。5月25日,兵器會議決定採用法國加奈特式42倍口徑320mm式後膛火炮。這種火炮採用斷隔螺紋炮閂,具有700m/s的初速,30度的俯仰角度,自動裝填系統(3度到30度)安裝在彈藥輸送管的中央,可以在一發發射後立刻提升下一發炮彈。火炮能發射540公斤的穿甲彈(用170公斤的弱裝藥)。
艦政局將兵器會議的決定告知了白勞易,讓他以此為基礎設計出三景艦搭載的主炮。1887年8月,白勞易交出了設計圖。其基本參數如下:
大炮重量:65.7噸
旋台與揚彈裝置重量:176噸
口徑:320mm
身管長:38倍口徑
全長:12.777米
膛線:90條,深1.6毫米
炮口能量:11250米/噸
俯仰角度:-4~10度
旋迴角度:285度
使用的穿甲彈:重量450公斤,全長1120毫米,裝藥量280公斤(炸藥10.17公斤),初速700米/秒
8月17日,海軍次官與兵器會議議長赤松則良秘密地緊急審議了白勞易的設計。8月30日的第二次兵器會議上,爭論的焦點集中在了是否要將身管從42倍口徑縮短為38倍口徑,因為身管的縮短意味著炮彈的初速下降,進而減弱了大炮威力。最後,考慮到船體穩性以及火炮發射時瞄準的要求,決定採用38倍口徑的身管。此外,議員們還提出大炮在法國時要進行50發的試射,待交付日本後再進行60發的試射。白勞易馬上指出,這種大炮在發射120~140發後就會影響身管壽命。況且當時一發320mm炮彈的價格高達800日元,而試驗經費尚無著落,且日本目前黑火藥製造所一天的火藥產量剛夠一發穿甲彈280公斤的裝藥量,所以最終決定每門大炮只進行陸上12發(強裝藥與普通裝藥各6發)和海上10發(強裝藥與普通裝藥各5發)以及最大裝藥2發總共24發試射。在參謀本部與艦政局表達了各自的意見後,又對設計進行了必要的修改,最終結果如下:
口徑:320mm
全長:12.778米
炮身重量:66噸
膛長:12.160米(38倍口徑)
有效射程:8000米
最大射程:12000米
炮口能量:9690米/噸
炮彈貫穿熟鐵力:炮口1110毫米,1000米距離907毫米,2000米距離823毫米,8000米距離334毫米
彈丸重量:鋼鐵榴彈450公斤,普通榴彈350公斤
裝藥:強裝藥220公斤,弱裝藥160公斤
初速:鋼鐵榴彈650米/秒,普通榴彈610米/秒
炸藥:黑火藥
信管:一號肥後觸發信管
大炮委託法國沙隆的斯奈德炮廠(Schneider&Co.,Chalon-sur-Saone)按照加奈特火炮的設計進行製造,其中火炮內管由於技術要求較高,單獨在英國定造,炮套、組裝則由斯奈德炮廠完成。火炮配套的說明書共有22款,包括材料、構造、操作方法、水壓系統、價格等等。
主機與鍋爐
三景艦的動力裝置是2台臥式三脹往復式蒸汽機,驅動兩具直徑4.4米、螺距5.1米的三葉螺旋槳。2台蒸汽機分別置於前後兩個機艙室,總重量277.7噸。三個汽缸直徑分別是高壓缸390.5mm,中壓缸593.7mm,低壓缸1439.9mm,活塞行程1000mm,速度216米/分鐘,主機轉速216轉/分鐘,指示馬力5400匹。每座蒸汽機配備了一個冷凝器,冷凝速度6噸/天,此外兩個輔助冷凝器也安裝在蒸汽機上。
三景艦配備了6座低壓圓筒式鍋爐,提供12公斤/厘米的壓力,鍋爐是鋼製的,每座鍋爐有三個FOX式波形爐筒。6座鍋爐被置於前後兩間鍋爐室中,每間橫置3座。鍋爐的加熱面積為1418.7m2,燒結面積為36m(嚴島)、36.18 m(松島)、31 m(橋立),6座鍋爐的總重量是214.65噸(“橋立”為226.3噸),總儲水量為91.53噸。
總體上說,白勞易設計的三景艦,其典型特點就是“小船扛大炮”,稱之為放大版的蚊子船亦不為過,其最大的弱點就是搭載320mm巨炮的平台僅為4000多噸的艦體,造成艦體穩性不足。此外,雖然白勞易刻意加強了重點部位的裝甲,但防護巡洋艦艦型的先天不足仍然使三景艦的防禦力顯得弱不禁風,甚至留下了“赤身裸體的武士”的惡名。不過,由於受到當時種種因素的制約,白勞易的設計才華無法充分發揮,三景艦更可說是他“帶著鐐銬跳舞”的尷尬產物。
建造三景艦歷年所用海軍公債募集資金支出表(單位:日元)
年度
松島
嚴島
橋立
明治十九年(1886)
19741.584
245995.133
807.165
明治二十年(1887)
468973.317
396308.679
13292.043
明治二十一年(1888)
203352.488
575405.147
309783.239
明治二十二年(1889)
584333.543
376214.223
376745.747
明治二十三年(1890)
361107.088
353845.098
655178.980
明治二十四年(1891)
694294.859
490303.361
541019.603
明治二十五年(1892)
27855.738
40832.545
432919.755
明治二十六年(1893)
3520.856
81.800
206195.537
明治二十七年(1894)
-
-
23667.605
合計
2453179.482
2478985.986
2559609.674
“松島”艦主炮後置之惑
三景艦名義上是同型艦,實際上在艦體構造方面有很大的區別,其中最明顯的一處就是“松島”艦的主炮被置於艦體的後部。
“松島”主炮後置其實是緣於前文所述的白勞易的四艦兩兩成組的設計理念。兩艦一艘主炮前置、一艘後置,同時兼顧了前後半球的火力,兩艦共同組成一個戰術分隊,對付一艘“定遠”級鐵甲艦:進攻時,可一前一後將鐵甲艦夾在中間攻擊,如果被鐵甲艦追擊時,主炮後置的那艘還可以提供相當的掩護火力。然而,白勞易的四艦方案最終沒能成為現實,建成的三艘海防艦也形成了主炮兩前一後的古怪布置。
可是,日本海軍當時的實際情況卻難以實施此類複雜的編隊戰術。聯合艦隊參謀釜屋忠道曾對甲午戰前聯合艦隊在佐世保的戰備情況這樣描述道:“當時在佐世保集結的軍艦有幾十艘,但令人可悲的是,對於艦隊運動信號的識別卻存在著很大的弊端,完全熟悉艦隊運動的將校寥寥無幾,艦隊的整備也因信號問題而遲遲不能解決,如此不熟練的艦隊就是在堂堂正正的一舉一動的信號指揮下仍舊行動困難,因此只能在每日的閒暇,令各艦派出小蒸汽船,到佐世保港外進行艦隊運動的訓練,希望通過努力彌補其欠缺……”(《戰袍余薰懷舊錄》)可見,當時日本海軍在實施戰術編隊時還是存在很大困難的,因此在開戰前,日本海軍在《戰鬥約規》中只得無奈地選擇了最簡單的以單艦為單位,機動時只需跟隨旗艦運動的單縱陣陣形。三景艦的“三艦群陣”也就無法施展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