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從

三從

中國古代女子的生活行為規範未嫁人之前必須遵從父親的安排,嫁人之後服從丈夫的意願,丈夫死後聽從長子的意思。“三從”指幼從父、嫁從夫、夫死從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從
  • 拼音:sān cóng
  • 釋義:幼從父、嫁從夫、夫死從子
  • 出處:《儀禮·喪服》
  • 注音:ㄙㄢ ㄘㄨㄙˊ
讀音,解釋,

讀音

sān cóng

解釋

指“幼從父、嫁從夫、夫死從子”
舊禮教認為婦女應該做到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
【出處】:《儀禮·喪服》:“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禮記·郊特牲》:“婦人,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夫也者,夫也。夫也者,以知帥人者也。” 漢 班固 《白虎通·爵》:“婦人無爵何?陰卑無外事,是以有三從之義。”
【示例】:宋 范成大 《故太夫人章氏輓詞》:“孝敬三從謹,哀榮五福全。”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鈔·女人三護》:“按儒書所謂三從,佛書謂之三護。”
指“從曾祖、從祖、從父”
【出處】:北魏 楊炫之 《洛陽伽藍記·景寧寺》:“ 椿 ( 楊椿 )弟 慎 , 冀州 刺史; 慎 弟 津 ,司空,並立性寬雅,貴義輕財。四世同居,一門三從。”
“三從”一詞最早見於周、漢儒家經典《儀禮·喪服·子夏傳》,在討論出嫁婦女為夫、為父服喪年限(為夫三年,為父一年)時,說“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引申為作為女兒、妻婦和母親的婦女應對男性服從。但婦女屈從由來已久,“女”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是屈身下跪的形象(出示字型);《周易》中有主張婦女順從專一、恆久事夫的卦辭,後來要求婦女殉夫守節,限制寡婦改嫁等。
意思是說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聽從家長的教誨,不要胡亂地反駁長輩的訓導,因為長輩們的社會見識豐富,有根本性的指導意義;出嫁之後要禮從夫君,與丈夫一同持家執業、孝敬長輩、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堅持好自己的本分,想辦法扶養小孩長大成人,並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這裡的“從”並不是表面上的“跟從”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質的“從事”之本質(《儀禮·喪服·子夏傳》)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