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經疼痛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三叉神經疼痛
  • 主要症狀:性劇烈痛
  • 多發群體:中老年人
  • 傳染性:無傳染性
三叉神經痛簡介,病因及發病機制,性別與年齡,疼痛部位,疼痛性質,疼痛的規律,扳機點,表情和顏面部變化,治療方法,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中醫治療,

三叉神經痛簡介

三叉神經痛是最常見的腦神經疾病,以一側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內反覆發作的陣發性劇烈痛為主要表現,國內統計的發病率52.2/10萬,女略多於男,發病率可隨年齡而增長。三叉神經痛多發生於中老年人,右側多於左側。該病的特點是:在頭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域內,發病驟發,驟停、閃電樣、刀割樣、燒灼樣、頑固性、難以忍受的劇烈性疼痛。說話、洗臉、刷牙或微風拂面,甚至走路時都會導致陣發性時的劇烈疼痛。疼痛歷時數秒或數分鐘,疼痛呈周期性發作,發作間歇期同正常人一樣。

病因及發病機制

三叉神經痛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繼發性三叉神經痛包括腦部占位性病變和血管壓迫,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病因及發病機制,西醫至今尚無明確的定論,而中醫認為屬於肝腎問題。

性別與年齡

年齡多在40歲以上,以中、老年人為多。女性多於男性,約為3∶2;

疼痛部位

右側多於左側,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頜的某一點開始擴散到三叉神經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發病最為常見,第一支者少見。其疼痛範圍絕對不超越面部中線,亦不超過三叉神經分布區域。偶爾有雙側三叉神經痛者,占3%;

疼痛性質

如刀割、針刺、撕裂、燒灼或電擊樣劇烈性疼痛,常人難以忍受甚至痛不欲生;

疼痛的規律

三叉神經痛的發作常無預兆,而疼痛發作一般有規律。每次疼痛發作時間僅持續數秒到數分鐘驟然停止。初期起病時發作次數較少,間歇期亦長,數分鐘、數小時不等,隨病情發展,發作逐漸頻繁,間歇期逐漸縮短,疼痛亦逐漸加重而劇烈。夜晚疼痛發作減少。間歇期無任何不適;5、誘發因素:說話、吃飯、洗臉、剃鬚、刷牙以及風吹等均可誘發疼痛發作,以致病人精神萎靡不振,行動謹小慎微,甚至不敢洗臉、刷牙、進食,說話也小心,惟恐引起發作;

扳機點

扳機點亦稱“觸發點”,常位於上唇、鼻翼、齒齦、口角、舌、眉等處。輕觸或刺激扳機點可激發疼痛發作;

表情和顏面部變化

發作時常突然停止說話、進食等活動,疼痛側面部可呈現痙攣,即“痛性痙攣”,皺眉咬牙、張口掩目,或用手掌用力揉搓顏面以致局部皮膚粗糙、增厚、眉毛脫落、結膜充血、流淚及流涎。表情呈精神緊張、焦慮狀態;

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

1、卡馬西平(carbamazepine):對70%的患者止痛有效,但對肝腎損害極大,不建議長期服用,大約1/3的患者不能耐受其嗜睡、眩暈、消化道不適等副作用,開始服用每日2次,以後可每日3次。每日0.2~0.6g,分2~3次服用,每日極量1.2g。
2、苯妥英鈉(sodium phenytoin):療效不及卡馬西平。
3、中藥治療:有一定療效。

手術治療

1、三叉神經及半月神經節封閉術
2、半月神經節經皮射頻熱凝治療 其方法是在X線或CT引導下將射頻針電極插入半月神經節內,通電後逐漸加熱至65—75度,對靶點進行毀損,持續時間60秒。此法適用於因高齡、不能或拒絕開顱手術的患者。
3、微血管減壓術(micor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 確認三叉神經為血管壓迫者;其它治療效果差願意接受手術者

中醫治療

中醫包括中藥,針灸,中醫穴位埋線
在中醫辨證論治的基礎上,用羊腸線或生物蛋白線植入人體的穴位內,利用線體對穴位的持續刺激治療三叉神經痛,它的特點是保留神經,痛苦小,療效快,不易復發,無副作用。
針灸療法:
三叉神經疼痛耳穴針灸可治
日常生活中普通的刺激,如談話、進食、咀嚼、咳嗽、洗臉、剃鬚、刷牙或冷風吹面均可誘發。因此,患者異常恐懼,行動極為小心,常不敢進食、談話、洗臉和漱口,以致面容污穢、憔悴,精神抑鬱,情緒低落。對患者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醫生一般的治療是開鎮靜、止痛消炎的藥劑或者打封閉針,但療效都不是很好。也可通過手術治療,但手術後遺症大,可能引起患側面部麻木,目前較少套用。現在我們可以通過耳穴針灸來治療。耳穴針灸是我國中醫文化的瑰寶之一。有位70多歲的老婆婆三叉神經痛都痛了四五年了,每次痛起來,連洗臉、刷牙甚至是講話都非常困難。每次去醫院看病,醫生都開一些鎮靜、止痛藥物,暫時地止住了疼痛,沒有辦法根治。後來,聽說耳穴針灸能治這個病。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找到中醫。中醫用耳穴“埋針”法治療了三次,以後幾年就再也沒有復發過了。耳穴針灸在治療偏頭痛、三叉神經痛等方面有非常好的療效,在控制婦女月經和婦女痛經方面也是療效顯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