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穴功

七穴功之精源於《黃帝內經·靈樞經》之 九針十二原第一所以又稱十二原穴功。所指十二原穴為:肺之原穴— 太淵。腎之原穴— 太溪。肝之原穴— 太沖。心之原穴— 太陵。脾之原穴— 太白。以上五個原穴各有兩個,(左右手或左右足各一個)共有十個穴位。膏之原穴為鳩尾。肓之原穴為氣海。穴位名為七個,穴位個數為十二個。故統稱為十二原穴,也稱為五臟十二原。本功還涉及到的重要穴位有:頭頂的 百會穴,雙手掌心的 勞宮穴,雙腳底的 湧泉穴,以及 會陰穴、神闕穴、及命門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七穴功
  • 外文名:Seven points Gong
  • 功理:調節十二原穴,調治五臟
  • 功效:中脈三貫氣
功法總綱,第一步:凝神松靜立,第二步:拍點十二原,第三步:中脈三貫氣,第四步:五氣朝神闕,第五步:控手默念咒,第六步:靈待自悟決,第七步:收功,功理,功效,

功法總綱

凝神松靜立,拍點十二原。中脈三貫氣,五氣朝神闕。控手默念咒,靈待自悟訣。

第一步:凝神松靜立

雙腳平行分立,與肩同寬。上身正直,含胸收小腹,頭微勾,兩眼平視。慢慢地把神光收回來,收到身體裡邊,全身內照,檢查自己是否處於松靜狀態。深呼吸一至三口氣,意念暗示自己進入練功狀態,稍待片刻。

第二步:拍點十二原

按陰陽五行的相生順序,拍打或點按十二原穴。順序為:太淵——太溪——太沖——太白——鳩尾——氣海。若取點穴,以旋點為好。男子每穴點七下,要默數數字。先點左穴,後點右穴,如太淵穴,先用右手中指點按左手的太淵穴,再用左手中指點按右手的太淵穴。女子則每穴點六下。也要數數字。與男子相反,先點右穴,再點左穴。鳩尾穴和氣海穴,則由雙手中指相觸,同時點穴。男子先逆時針旋點七下,在順時針旋點七下。女子則先順後逆,各旋點六下。
如取坐勢,則輕輕閉上眼睛,可改為內視或內守十二原穴。也要數數字。順序相同。

第三步:中脈三貫氣

雙手捧氣貫頂,回廉,輕輕閉上雙眼。雙手沿體前正中緩緩下行,行至小腹,向兩邊拉開,置於身體兩側。
沿身體中心,從頭至腳,意想貫氣三遍。貫氣過程中,注意體會百會穴,大腦前額,會陰穴,及腳底湧泉穴之感覺。

第四步:五氣朝神闕

意想腳底之氣變成蓮花,停片刻,意想蓮花上移,至會陰處,兩朵合為一朵。片刻,再上升到肚臍高度,停在腹內。停在神闕穴與命門穴連線之中點處。然後,可以在下面兩個方法中選擇一種:
(1)意觀雙腳底有紫色之氣,雙手掌心有紅色之氣,頭頂百會穴處有金黃色之氣,從這五處源源會聚到肚臍神闕穴處,加到腹內那朵想像出的蓮花上。使蓮花閃閃發光。
(2)觀想五臟之五原穴,太淵,太溪,太沖,太陵,太白分別有白、紫(黑)、青、紅、黃五色氣或五色光。會聚到肚臍里並加到腹內觀想出的蓮花上。使蓮花閃閃發光。

第五步:控手默念咒

再捧氣灌頂,並按子午訣控手。男子左手掐午即大拇指掐中指指尖,置於鳩尾穴才,手指不觸身體,

呼吸精氣內守神,積精全神路路通。
修德得道握陰陽,練功功成定成功。

第六步:靈待自悟決

儘量做到恬淡虛無,四大皆空。靈靜的等待氣功效應或反應出現。要進入一種惶惶惚惚,渺渺冥冥的狀態,在一種靈靜的心態中,注意琢磨口訣的意境。用意識去體會口訣的境界。或者把口訣當成詩,象詩人一樣,進入到詩的境界之中。

第七步:收功

意識領先,告訴自己要收功了,按發功順序,拍打十二原穴,隨意拍打一下身體,雙手合掌,深呼吸三次,吸氣時雙手使勁推,呼氣時全身放鬆,然後搓手,發熱後,搓臉,搓頭36下。再雙手虎口相交,手掌相迭,掌心對準肚臍,左手在下放在腹部上,男子先意想有氣從肚臍開始,從小到大,繞肚臍逆時針旋轉36圈,再從大到小順時針旋轉36圈,意想氣進入肚臍深處。最後雙手拉開的同時,告訴自己:收功完畢!女子則與男子相反:右手掌在下,旋轉時先順後逆,其餘相同。

功理

利用特異功能人的透視功能,我們做了許多實驗,實驗結果使我們確信:中醫書籍中所描敘的經絡及其感測方向,包括體內隱藏部分經絡的感測路線,是前人實踐經驗的總結,是生命過程中部分運動的客觀實際的再現。而對於一些連目前也無法表達的一些生命運動現象、規律,採取了形象類比的方法。我們更確信一句桂林老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所以,充分套用傳統中醫理論,如陰陽論,陰陽五行論,天人感應論,經絡學說等。套用於指導修鍊氣功,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條捷徑。當然,傳統中醫理論博大精深,具體鑽研起來,套用於氣功訓練,方法很多,但,法無高下,主要看你的目的。我們主要考慮強壯內臟。《黃帝內經·靈樞經》之九針十二原第一記載:
五臟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於四關,四關主治五臟。五臟有疾,當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臟之所以稟,三百六十五節氣味也。五臟有疾也,應出十二原……
明確指出,十二原穴是全身三百六十五節稟受於五臟的氣化與而輸出聚集於體表部位。而五臟有病,內部的變化就會反映在十二個原穴上。而針刺這些穴位,運用不同手法,能調治內臟陰陽,排出病氣或增強內氣,從而治癒五臟病變。當然,也可以強壯內臟。我們的實驗也發現:針刺原穴時,能使相應內臟的髒氣明顯增亮,透視內臟時,圖象特別清楚。內氣顏色純度加強。視覺舒服感也增強。比如:針刺太陵時,紅色光大幅度增強。心臟的圖象更加清晰。
為此,結合常規氣功原理,我們設計了十二原穴功通過拍點、內視、意守等方式,開啟十二原穴,由外而內,影響調節五臟經氣,並和合《黃帝內經·素問》一書中上古天真論這一節的思想,用意識勾通天地,采宇宙之精氣。從強壯內臟入手,反饋於大腦,配以貫通中脈,用心決導引,步入氣功狀態。久久習之,強身健體,築下五眼六神通之基。(有特異功能的人練習可強化功能,開發多種功能。)
實際上,有意無意地活動四肢關節,也能夠調節十二原穴,調治五臟。許多享有盛譽的高級動功,都是十分注意活動手腕和腳踝的。
如果你身邊有較好的針灸醫師,不仿請其為你針刺十二原穴,這對練好該功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功效

中脈三貫氣
我們套用天眼來觀察練功時人體的內氣運行規律,發現:許多高級功法都強調貫通人體中心。練功有素者三丹田能連成一線。進而連成體。在貫通中脈時,極易打通沖脈。而沖脈一開,有一通百通之效果。
五氣朝神闕
神闕穴在肚臍部位。是一個神奇的穴位。古籍記載:下丹田為臍下二寸。對此一直有兩種看法,一種是,認為以人身為標準,在肚臍下二寸之腹內才是丹田。另一種看法則認為,丹田在肚臍直接往腹內進二寸的位置。所謂臍下就如我們今天常說的皮下注射。皮下實指皮膚的裡邊。我們傾向後一種意見。
《大成捷要》一書中,稱臍內二寸為命門。位於臍內,腎前。曰:前對臍輪後對腎,中間有個真金鼎,此穴上通百會,下通湧泉,一通百通。
我們在一些實驗中發現,在煉一些採氣的功法時,如果沒有指定穴位採氣,有許多氣是從肚臍進入體內,再到達不同的內臟。肚臍又名神闕穴,闕在古意中有宮殿之意,顧名思義,肚臍為神居住的地方。本功法重視肚臍的作用。
控手默念咒
這裡的控手採用子午訣。根據中醫理論和現代發展起來的生物全息率理論。人的手掌上有人體的全部生命信息。有分別代表全身重要器官或功能的穴位。我們在套用人體特異功能研究這一問題時發現,掐在不同的穴位上,的確可以直接調理相關內臟。就時辰而言,子午乃一天中,陰陽兩極之時,故用此子午訣重在調和陰陽。且十指連心,掐訣能幫助大腦入靜,用天眼觀察,發現掐與不掐,人體的氣場有很大不同。控手的部位,一手置鳩尾,一手置氣海其一是能調控膏肓的原穴。其二是使肚臍在兩手之間。加強了神闕穴處的氣場。不同的控手,變化多端,道家統稱為打手訣,佛家稱為打手印。道理都相同。不同的手訣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功用。這又是一門大學問,這裡不作討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