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營駝鳴

七營駝鳴

《七營駝鳴》是由清代著名詩人王學周所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詩選自《宣統固原州志》。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七營駝鳴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宣統固原州志》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王學周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七營駝鳴》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姓名】王學周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七營駝鳴
參橫月落夜遲遲②,絡繹鳴駝任所之③。
朝飲長城環毳幕④,遠來瀚海識羌旗⑤。
鹽茶春暖開屯際⑥,水草秋高出塞時。
明驛漢營今尚在⑦,籌邊何以策安危⑧。

作品注釋

①這首詩選自《宣統固原州志》。七營駝鳴,清代固原州十景之一。歷史上,各色行人從固原北出經中衛過黃河,固原七營是必經之地。因此,人稱七營為固原的“北大門”。七營的稱謂始於明代,為陝西三邊總督楊一清分屯軍馬與牧苑的地方。明代,在固原設立陝西苑馬寺長樂監,專門負責軍馬的養殖。同時,在固原以北沿清水河流域修建了八座營城,既是牧馬士兵的宿營地,又是馬廄。這八座營城就像冰糖葫蘆一樣串在清水河兩岸。現在我們通往銀川的101省道旁邊的頭營、二營、三營、四營、五營、六營、七營和八營,就是當年養馬的營城。在固原歷史上,這條道上運輸比較繁忙,車隊、馬隊、駝隊絡繹不絕,而以駝隊最具特色。清代時,每當秋冬之際,無論白天黑夜,都有運鹽運糧的駝隊經過七營。深秋風聲蕭瑟之夜,駝鈴丁咚作響,遠近雜起,迴蕩在寂靜的夜空,給這廣袤的大地憑空添上了一抹“秋來雁下駝鳴”的塞外景象。“七營駝鳴”遂成為固原一景。
②參: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③絡繹:絡繹不絕。之:前往;去到。
④毳幕:氈帳
⑤瀚海:戈壁沙漠。羌旗:原指羌族所使用的旗幟,此借指駝隊的旗號。
⑥鹽茶:地名。指固原州鹽茶同知廳(今寧夏海原縣)。
⑦“明驛漢營”句:意思說,明朝的驛站和漢朝的營壘遺址今天還在。固原七營地區是漢代防禦匈奴和明朝防禦蒙古韃靼入侵的前沿陣地。
⑧籌邊:籌劃防守和經營邊地的策略。

作者簡介

王學周,字仲篪,清代文水(今山西文水縣)人。其餘不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