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日昌紀念館

丁日昌紀念館

丁日昌紀念館為正科級事業單位,屬社會歷史類博物館,現內設機構為辦公室和收藏研究部。2013年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榕城區元鼎路丁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丁日昌紀念館
  • 地理位置:廣東省揭陽市榕城區元鼎路丁府 
  • 始建時間:1878年
  • 占地面積:6000餘平方米
紀念館簡介,丁日昌簡介,建築布局,展覽介紹,機構職責,

紀念館簡介

丁日昌紀念館(丁氏光祿公祠),位於揭陽市榕城元鼎路中段,占地面積6000餘平方米,1878年福建巡撫丁日昌所建。丁日昌告假寓揭期間,在這裡寫下一系列重要奏疏,尤其對於台灣的現代建設的許多規劃,都在這裡完成。丁日昌舊居是清代洋務派實幹家丁日昌在揭陽的舊居、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重要的涉台不可移動文物,是一個集祭祀、起居、藏書、教育於一體的綜合功能建築組群,建築規模宏大,布局實用大方,木雕精美且極具地方特色,建築為富有特色的“百鳥朝凰”格局。

丁日昌簡介

丁日昌(1823——1882),字禹生,一作雨生,持靜,廣東潮州府豐順縣湯坑鎮人(原屬揭陽十圖)(今屬梅州市豐順縣),晚年定居揭陽縣榕城。潮汕先賢,梅州八賢之一,客家人。清代潮籍詩人、聯家、書法家。清代軍事家、家、洋務活動次要人物。清代鹹豐時三大藏書家之一。生於道光三年(1823)。道光二十二年(1842)中秀才,次年補廩生。道光二十四年(1844),入廣東惠潮嘉道李璋煜幕僚。歷任廣東瓊州府(今屬海南瓊山市)府學訓導、江西萬安縣及盧陵縣(今屬吉安市)知縣、江蘇蘇松太道、兩淮鹽運使、江蘇布政使、江蘇巡撫、福築船政大臣、福築巡撫、總督銜會辦海防、沿海海軍兼理事件大臣等。清正,貪吏。,打點懸案。剔除黑錢積弊,蠲減苛捐冗賦。注重治水促耕,搶險救災。成幼真業戰軍事國防,國度。關懷,變陳腔濫調文為八科,科舉軌造,廣設社學戰義學,培育人才。擅幼辭章,尤工書法。嗜好藏書,搜羅古刻善本,竭盡全力,藏書達十萬餘卷,稱雄一時。與湖南湘潭縣袁芳瑛、浙江仁戰縣(今屬杭州市餘杭區)朱學勤,並稱“清代鹹豐時三大藏書家”。

建築布局

丁日昌紀念館中心部分分為中路和東、西兩路三組建築。中路是三開間、三進深的祠堂,平面布局沒有太多對傳統的突破。只是後院中間蓋頂,兩邊各留一個長方形天井,即所謂龍虎井,與一般祠堂這個部分中間為天井,兩邊為走廊,“陰陽”剛好相反(它自身的前天井也復如此),這就從視角上給人以變化的愉悅,再則是功能的需要。前廳是接客、議事之所,是人活動的地方,以“陽”的空間承納;後寢是先人神靈棲居之處,以“陰”的方式處理,有利於神魂之安妥。顯然,這么一種布局、結構,使之具有典範的風采。
左右兩側為民居,分別有兩條與祠堂山牆平行的通巷。靠近祠堂一巷,由三組共6座南北對向的小院組成。小院都是一廳兩房兩廂房的布局,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爬獅”(下山虎)。外側一巷,則由一排6座“爬獅”向內構成。這樣的布局,既對稱,又變化;既嚴謹,又自由。而通風、採光等各得其所。所以可以說,這種建築布局,是科學的,同時又是藝術的,有著哲學的精神,又有實用的空間,集潮汕傳統民居布局之大成。

展覽介紹

丁日昌紀念館展覽共分三大部分:丁日昌生平、丁日昌評價、丁日昌世系後裔。館內共布置十個展廳,分十四個小部分,共展出實物、圖片、文字資料、書畫、古籍等二千多件,較為全面地介紹了丁日昌的生平、思想、政績、著述以及世人對他的研究和評價等內容。

機構職責

丁日昌紀念館主要職責為:負責對丁日昌先生有關文物、史料、資料進行徵集和整理;負責揭陽市丁日昌紀念館的各種文物、史料、資料的布置、陳列工作;承擔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丁氏光祿公祠(丁日昌舊居)的保護、維修和管理的具體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