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擊忘所知

一擊忘所知

《一擊忘所知》是唐代僧人香嚴智閒禪師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該詩主要描述了詩人在參禪悟道中所領會出的禪學感悟,也體現出了詩人深厚的佛學造詣。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一擊忘所知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香嚴智閒禪師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①。
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
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
諸方達道者,鹹言上上機②。

注釋譯文

①修持:佛教徒依佛法修正自己因妄念而產生的種種錯誤,持戒以止惡揚善,通過持之以恆的實踐,而達到求證佛果的目的。
②鹹言:都言,都說。鹹,都。

作品鑑賞

五燈會元》卷九記載這首偈頌的本事道:“(智閒)在百丈時性識聰敏,參禪不得。洎丈遷化,遂參溈山。山問:‘我聞汝在百丈先師處,問一答十,問十答百。此是汝聰明靈利,意解識想,生死根本。父母未生時,試道一句看。’師被一問,直得茫然。歸寮將平日看過底文字從頭要尋一句酬對,竟不能得,乃自嘆曰:‘畫餅不可充飢。’屢乞溈山說破,山曰:‘我若說似汝,汝以後罵我去。我說底是我底,終不乾我事。’師遂將平昔所看文字燒卻。曰:‘此生不學佛法也,且作個行粥飯僧,免役心神。’乃泣辭溈山,直過南陽睹忠國師遺蹟。遂憩止焉。一日,芟草木,偶拋瓦礫,擊竹作聲,忽然省悟。遽歸沐浴焚香,遙禮溈山。贊曰:‘和尚大慈,恩逾父母。當時若為我說破,何有今日之事?’乃有頌曰……”表面上,溈山問的是父母未生時的情形,實際上是問尚未體悟的自性是什麼。自性當然是不可言說的,溈山此舉,是考驗智閒修持的境界。但智閒並未領悟,反而一再要求溈山說破。溈山無法滿足他,因為“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一旦說出,成為語言概念,則就與所悟者有了相當的距離。智閒把書本燒掉,象徵著他拋棄依他作解,開始不假外求。結果,無心中拋瓦擊竹的一聲響,使他靈光頓現,把一切語言、理念、術語都忘記了,心地突然一片空明。這,就是悟境,就是自性。所以,他在偈中寫道:一擊之中忘掉了一切情識,乃知悟道並不靠假借外力的修持,動容之間,頓感與古道冥然相契,因而跳出了所謂空寂的語言概念。自性是隨時可以發現的,但你要著力去找,卻又毫無蹤跡。而悟道之後,才會了解其威儀是在聲色之外。這裡面所表達的思想,表明他確已領悟了什麼是“父母未生時”的境界,所以,溈山讚揚說:“此子徹也。”

作者簡介

香嚴智閒禪師(生卒年不詳),青州(今山東省青州)人。出家後,始謁溈山靈祐,繼往鄧州(今河南南陽市)香嚴山,依忠國師遺蹟棲止,世稱香嚴和尚。曾一度參洞山良價。對所悟佛理,每以詩偈出之,今存三十餘首。
香嚴智閒像香嚴智閒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