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妓薛濤

一代名妓薛濤

唐代女詩人薛濤生於代宗大曆五年(公元770年),卒於文宗太和六年(公元832年)。薛濤字宏度,本長安良家女,父勛,因官寓蜀而卒。家貧淪落為官中樂妓。貞元五年(公元789年),薛濤因事被罰赴邊城松洲,獻《罰赴邊有懷上韋令公二首》獲釋。歸成都後,脫離樂籍,居浣花溪。濤知音律,工詩詞,與詩人元稹,白居易,張籍,王建,劉禹錫,杜牧等都有唱和。王建《寄蜀中薛濤校書》有“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里閉門居。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知”的稱譽。薛濤在晚唐詩壇上的地位不容置疑,本文將把女詩人的一生分為三個階段分析詩人的情感及其變化。

基本介紹

  • 本名:薛濤
  • 別稱:薛濤
  • 字號:未知
  • 所處時代: 唐代
  • 出生時間:768
  • 去世時間:832
人物介紹

長安(今陝西西安)人。父薛鄖,仕宦入蜀,死後,妻女流寓蜀中。薛濤姿容美艷,性敏慧,8歲能詩,洞曉音律,多才藝,聲名傾動一時。德宗貞元(785~804)中,韋皋任劍南西川節度使,召令賦詩侑酒,遂入樂籍
薛濤(約768~832年)薛濤(約768~832年)
薛濤(約768~832年) 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今陝西西安)人。父薛鄖,仕宦入蜀,死後,妻女流寓蜀中。薛濤姿容美艷,性敏慧,8歲能詩,洞曉音律,多才藝,聲名傾動一時。德宗貞元(785~804)中,韋皋任劍南西川節度使,召令賦詩侑酒,遂入樂籍。後袁滋、劉□、高崇文、武元衡、李夷簡、王播、段文昌、杜元穎、郭釗、李德裕相繼鎮蜀,她都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韋皋曾擬奏請朝廷授以秘書省校書郎的官銜,格於舊例,未能實現,但人們往往稱之為“女校書”。後世稱歌伎為“校書”就是從她開始的。薛濤生年不詳。其卒年當在段文昌再度鎮蜀期間,即大和六年(832)至九年(835)之間。舊說她和高駢有交往,考高駢任四川節度,在僖宗乾符元年(874),時代遠不相及,顯誤。
薛濤和當時著名詩人元稹白居易張籍王建劉禹錫杜牧張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居浣花溪上,自造桃紅色的小彩箋,用以寫詩。後人仿製,稱為“薛濤箋”。晚年好作女道士裝束,建吟詩樓於碧雞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過晚年。王建《寄蜀中薛濤校書》詩稱道:“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里閉門居。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
在唐代女詩人中,薛濤和李冶、魚玄機最為著名。薛濤的詩,不僅如世所傳誦的《送友人》、《題竹郎廟》等篇,以清詞麗句見長,還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關懷現實的作品。在封建時代婦女,特別是象她這一類型婦女中,是不可多得的。她曾到過接近吐蕃的松州,有《罰赴邊有懷上韋令公》詩,其第一首說:“聞說邊城苦,而今到始知。羞將門下曲,唱與隴頭兒。”對防守邊疆士兵的艱苦生活寄以深切同情。楊慎說它“有諷諭而不露,得詩人之妙”(《升庵詩話》)。《四庫全書總目》也認為她的《籌邊樓》“托意深遠”,“非尋常裙屐所及”。有《錦江集》5卷,今佚。《全唐詩》錄存其詩1卷。近人張蓬舟有《薛濤詩箋》。事跡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歷史相關
“韋令孔雀”
韋皋鎮蜀之初(貞元元年、公元七八五年),南越獻孔雀一隻,皋依濤意,於使宅開池設籠以棲之。至大和五年(公元八三一年)秋,孔雀死。次年夏,濤亦卒。一些詩詞中提到的“韋令孔雀”也就是指的這段史話。
薛濤字
薛濤字無女子氣,筆力峻激。其行書妙處,頗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學,亦衛夫人之流也。每喜寫己所作詩,語亦工,思致俊逸,法書警句,因而得名。若公孫大娘舞“劍器”,黃四娘家花,托於杜甫而後有傳也。然濤字真跡今皆佚。
薛濤箋
薛濤自貞元初被罰赴邊回,即退隱於成都西郊之浣花溪甚久。浣花之人多業造紙,濤惜其幅大,不便寫己所作小詩,因命匠狹小之,又性喜紅色,乃創深紅小箋。後世流行之紅色小八行紙,薛濤箋也。至於稱浣花箋、松花箋、十樣蠻箋為濤箋者,實誤。浣花殆假借地名;松花恐浣花筆誤,況松花嫩綠色;而十樣箋出自北宋。時謝景初於浣花溪專造十色箋(深紅、粉紅、杏紅、明黃、深青、淺青、深綠、淺綠、銅綠、淺雲),號謝公箋。
薛濤井
薛濤井舊名玉女津,“水味甘冽,異於江泉。”乃因井傍錦江,源出江泉,又經砂濾過耳。傳濤造箋系自此井取水,無考。然明藩確取此井之水造紙,且以上貢。康熙三年(公元一六六四年)三月,冀應熊始書薛濤井三字,立石碑於井
傍。嘉慶十九年(公元一八一四年),四川總督常明奉敕建雷祖廟於井左,布政使方積與王啟錕等,因建吟詩樓、浣花亭於井右。
名作鑑賞
《送友人》薛濤
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
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昔人曾稱道這位“萬里橋邊女校書”“工絕句,無雌聲”。她這首《送友人》就是向來為人傳誦,可與“唐才子”們競雄的名篇。初讀此詩,似清空一氣;諷詠久之,便覺短幅中有無限蘊藉,藏無數曲折。
前兩句寫別浦晚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可知是秋季。“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這時節相送,當是格外難堪。詩人登山臨水,一則見“水國蒹葭夜有霜”,一則見月照山前明如霜,這一派蒹葭與山色“共蒼蒼”的景象,令人凜然生寒。
值得注意的是,此處不儘是寫景,句中暗暗兼用了《詩經。秦風。蒹葭》“蒹葭蒼蒼”兩句以下的詩意:“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回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以表達一種友人遠去、思而不見的懷戀情緒。節用《詩經》而兼包全篇之意,王昌齡“山長不見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雲”(《巴陵送李十二》)與此詩機杼相同。運用這種引用的修辭手法,就使詩句的內涵大為深厚了。
人隔千里,自今夕始。“千里自今夕”一語,使人聯想到李益“千里佳期一夕休”的名句,從而體會到詩人無限深情和遺憾。這裡卻加“誰言”二字,似乎要一反那遺憾之意,不欲作“從此無心愛良夜”的苦語。似乎意味著“海記憶體知已,天涯若比鄰”,可以“隔千里兮共明月”,是一種慰勉的語調。這與前兩句的隱含離傷構成一個曲折,表現出相思情意的執著。
詩中提到“關塞”,大約友人是赴邊去吧,那再見自然很不易了,除非相遇夢中。不過美夢也不易求得,行人又遠在塞北。“天長地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李白《長相思》)。“關塞長”使夢魂難以度越,已自不堪,更何況“離夢杳如”,連夢也新來不做。一句之中含層層曲折,將難堪之情推向高潮。此句的苦語,相對於第三句的慰勉,又是一大曲折。此句音調也很美,“杳如”的“如”不但表狀態,而且兼有語助詞“兮”字的功用,讀來有唱嘆之音,配合曲折的詩情,其味尤長。而全詩的詩情發展,是“先緊後寬”(先作苦語,繼而寬解),寬而復緊,“首尾相銜,開闔盡變”(《藝概。詩概》)。
“絕句於六藝多取風興,故視它體尤以委曲、含蓄、自然為高。”(《藝概。詩概》)此詩化用了前人一些名篇成語,使讀者感受更豐富;詩意又層層推進,處處曲折,愈轉愈深,可謂兼有委曲、含蓄的特點。詩人用語既能翻新又不著痕跡,娓娓道來,不事藻繪,便顯得“清”。又善“短語長事”,得吞吐之法,又顯得“空”。清空與質實相對立,卻與充實無矛盾,故耐人玩味。
《池上雙鳧》
雙棲綠池上,朝暮共飛還;
更忙將趨日,同心蓮葉間。
詩中濃情蜜意,還有“朝暮共飛還,同心蓮葉間”的表白,大有和元稹雙宿雙棲的想頭,想來在情深意密的時候薛濤是想過嫁給元稹的。不過好景不長,一年以後元稹離開四川。那時薛濤已經四十六歲,芳華已至秋暮,元稹又是一個放縱多情的人,薛濤就靜靜地了斷了這場情緣。聰明如她,是明白她和元稹之間的關係的。露水情緣,朝生暮死,何必恩恩怨怨反覆糾纏?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韋莊詞中女子如是說。可嘆痴情女子太多,像薛濤這樣能夠斬斷情緣,反而更顯得珍重。我所喜歡薛濤的也正是這一點:聰明冷靜。身雖為妓,心潔如冰雪,花容月貌不減清烈。
韋皋發怒,一紙貶書送到她面前。薛濤忽然醒悟自己玩得過火了,再怎么聲名遠播也是他捧出來的。那些王公子弟,再怎么讚美留戀,數日之後,也是絕塵而去的事。真正和自己朝夕相對,能夠掌握自己生死的,是這個叫韋皋的男人。
心中的悲戚湧上來,小小的波折讓她看清楚自己的處境和身份。艷名是虛名,才名是虛名,觥籌交錯,男歡女愛都是假的,唯一真實的是——她是一個妓女,需要依靠別人的慈悲憐憫才可以立足於世。
聰明非常的薛濤,冷靜地收斂起自己的悲切,那是無謂的。沒有一個人的悲傷可以感動上蒼,除非她有力量扭轉乾坤。薛濤在趕赴松州的途中寫下了十首著名的離別詩,差人送給韋皋。這十首“十離詩”是這樣寫的——
馴擾朱門四五年,毛香足淨主人憐。

薛濤·元稹的年譜
此年譜以薛濤年譜為綱,所列詩歌除註明作者外,均為薛濤作品。
大曆五年(770) 薛濤生。
大曆十二年 續父《井梧吟》。(此詩作於十二年到十三年間)
大曆十四年 元稹生。
貞元元年(785) 入樂籍。
貞元四年 與韋晉行《千字文令》。
貞元五年 韋皋罰薛濤赴松州,旋即釋回。脫樂籍,退隱浣花溪。作品:《罰赴邊上韋相 公二首》、《罰赴邊有懷上韋相公二首》、《十離詩》十首。
貞元九年 元稹明經及第。
貞元十六年元稹與崔鶯鶯戀愛,旋即棄之。
貞元十八年 元稹登吏部乙科,授校書郎。
貞元十九年 稹娶太子少保韋夏卿季女韋叢。
元和元年(806)《賊平後上高相公》、與高崇文行《一字令》。(公元805年劉辟反,806年高崇文討平。)
元和二年 武元衡充劍南西川節度使。
元和三年 武元衡奏薛濤為校書郎。作品:《續嘉陵驛詩獻武相國》、《上川主武元衡相國二首》
元和四年 稹三月授監罕御史,出使東川。濤識元稹。時稹年三十,濤年四十。稹七月移務洛陽。稹妻韋叢卒。作品:《四友贊》
元和五年 創製薛濤箋(一種深紅色小箋)。稹二月貶江陵府士曹參軍。作品:《贈遠二首》
元和六年 稹在江陵貶所納妾安仙嬪。
元和九年 稹徙唐州從事。
元和十年 武元衡卒。稹正月自唐州還京。三月,出為通州司馬。五月續娶裴淑。作品:《別李郎中》
元和十三年——元和十五年 《浣花亭陪川主王播相公暨寮同賦早菊》
元和十四年 稹轉虢州長史。徵還,為膳部員外郎。
元和十五年 稹為祠部郎中,知制誥。
長慶元年(821) 稹入翰林,為中書舍人承旨學士。旋罷授工部侍郎。《段相國游武擔寺病不能從題寄》、《贈段校書》、《寄舊詩與元微之》。元稹作《寄贈薛濤》
長慶二年 稹 二月同平章事。六月,罷為同州刺史。
長慶三年 稹冬轉越州刺史,兼浙東觀察史。
長慶四年 白居易作《與薛濤》
大和三年 稹 九月入為尚書左丞。
大和四年 稹 正月充武昌軍節度使。
大和五年(831) 元稹卒。 《籌邊樓》
大和六年 夏,薛濤卒。作品《賞梨花和李太尉》。劉禹錫《和西川李尚書〈傷孔雀及薛濤〉之什》。
大和七年 段文昌抵鎮,為薛濤撰墓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