䵗

䵗,拼音fú bó,注音ㄈㄨˊ ㄅㄛˊ,部首黍部,部外筆畫9畫,總筆畫21畫,五筆TWIL,倉頡HEMRW,鄭碼MFJK,四角21966,結構左右,統一碼4D57,筆順ノ一丨ノ丶ノ丶丨丶一ノ丶一丨フ一丨フ一丨一。

基本解釋,古籍解釋,

基本解釋

UNICODE
䵗字UNICODE編碼U+4D57,10進制: 19799,UTF-32: 00004D57,UTF-8: E4 B5 97。
䵗字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擴充A區(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English
to clean the withered; dried and decayed leaves of the bottom part of millets, grains, beans or peas, a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䵗【亥集下】【黍部】康熙筆畫:21畫部外筆畫:9畫
《唐韻》蒲北切《集韻》鼻墨切,音菔。《說文》治黍禾豆下潰葉也。《玉篇》黍,豆也。
又《集韻》拍逼切,音堛。
又弼力切,音愎。義同。
又《集韻》筆力切,音逼。黏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