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詩

《殘詩》是現代詩人徐志摩所寫的一首現代詩。這首詩寫的是紫禁城發生的事,全篇以下層人民的口吻,用樸實、俏俏皮的語言,諷刺刺了宮廷昔日的繁華和今日的調敝。詩人通過純口語的形式,通過疑問、反詰、感嘆、否定的語氣,用一種錯綜自由的句式,表現了北京人特有的曲默風趣的神情與語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殘詩
  • 作品別名:殘詩一首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品出處:《晨報·文學旬刊》
  • 文學體裁:現代詩
  • 作者:徐志摩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殘詩
怨誰?怨誰?這不是青天裡打雷?
關著,鎖上;趕明兒瓷花說譽求膠磚上堆灰!
別瞧這白石台階兒光潤,趕明兒,唉,
石縫裡長草,石上松上青青的全是莓!
那廊下的青玉缸里養著魚,真鳳尾,
可還有諒洪誰給換水,誰給撈草,誰給餵?
要不了三五天準翻著白肚鼓著眼,
不浮著死,也就讓冰分兒壓一個扁!
頂可憐是那幾個紅嘴綠毛的鸚哥,
讓娘娘教得頂乖,會跟著洞簫唱歌,
真嬌養慣,餵食一遲,就叫人名兒罵,
現在,您叫去!就剩空院子給您答話!……

創作背景

辛亥革命以後,清廢帝溥儀仍住在紫禁城內,到了1924年11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才把溥儀趕出宮去。社會上對此議論紛紛,有人擁護,有人反對,詩人有動於衷而形煮店拜於言,於是在1925年的1月寫下了這首《殘詩》。

作品賞析

題目叫《殘詩》,可能有兩種命意:一是作者自己廢棄的一篇較長的詩僅留下來的一部分(像現組只射在這個樣子,卻是一首完整的獨立的短詩);二是和作者常慨嘆的當時國家的“殘破”和他自己所謂思想感情的殘破有一定關係。
但不管其命意如何,《殘詩》有著較高的藝術價值。在語言上,全詩用口語寫成,這在作者的全部詩作中也是相當突出的,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採用社會下層人民的日常口語來描繪滿清上層階級的敗落景象。本來卑下與高貴在昔日有著森嚴的界限,但時過境遷,今非昔比,原先強盛的現已殘敗,作者用簽簽嚷市井語言去寫顯貴宮庭的敗落,脫盡了宮庭的脂粉氣,還原了世俗的純樸自然,在語境和情調上形成一種特殊的氛圍,這是僅用書面語所無法達到的效果。《殘詩》中的日常口語,經過了作者精心提煉,已經沒有日常口語的零亂蕪雜,可說是“珠圓玉潤”。在詩的句法與章法的安排上,《殘詩》也有獨到之處,它不像徐志摩的其他許多新詩那樣,在句法和章法上注重排比和對稱,相反,這裡追求的是句子結構的錯雜,力避句子結構的類同,雖然整首詩在外在形象上齊整得像塊豆腐乾,但句子結構極其靈活多變,句子與句子之間是一種鬆散的、自由的流動關係,加之作者不斷地變化句子語氣,用疑問、反詰、感嘆、否定語氣來避免過多的直陳句,表達出一種變幻不定的思緒,增強了詩內在的張力和彈性。
在押韻技巧上,從腳韻安排來講,是西方詩歌常用的偶韻體,兩行押一韻,兩行換一韻,這種詩體在英國過去叫“英雄偶韻體”,但到後來,卻適於用來寫諷刺詩。《殘詩》作者也這樣用而沒有流於庸俗,既自然貼切,又極富音律美。
作者構思新穎,不落窠臼,避免了一般詩人可能寫的老套法(即用鋪敘的手法展現昔日的豪華顯貴、藉以感慨今日的冷落殘敗),直白石台階、鳳尾魚、鸚鵡,這些意象本身就能讓人聯想到宮庭昔日的豪華顯貴;他也直接從表現“今天”著手,預示昔日的一切都將褪去原有的色彩、將消隱原有的存在:瓷船船料榆花磚上將堆積灰塵、白石台階也要長草和生苔、珍貴的鳳尾魚將要餓死、聰明而刁鑽的鸚鵡不再有人理會,展示出一幅由盛而衰的封建帝王沒落的畫面。值得一提的是,鸚鵡這一意象的選擇在深化意境、渲染情調上有著重要的作用。鸚鵡出現前,滿清廢宮的敗落景象被統一在一種無聲的寂靜的視覺畫面中,鸚鵡的聲音打破了這種寂靜,出現了聽覺的喧鬧,但隨即這種聽覺的喧鬧又與“空院子”一同歸於沉寂。以有聲襯托無聲,就顯得更加寂靜了,廢宮的景象也就愈顯得敗落。《殘詩》也有感於興衰、滄桑的表現,但決不是我國舊日詩人的懷舊戀古,其基調是嘲弄的,為此,詩人選擇了鸚鵡這一意象,讓它們以喜劇的角色出現,這些鸚鵡們,聰明乖巧,也驕橫刁鑽,但它們不能理解人世的滄桑和世事的沉浮,在主子失去權勢後,仍然愚蠢地聒噪不已,顯得可憐又可笑。作者最後巧用一個“您”字和“空”字,既點出了其可憐的必然的結局,又極富嘲諷意味。

名家點評

現代作家張同道:《殘詩》寫的是北京紫禁城裡的事,用的是道地的京白,可謂互為表里,相得益彰。全詩像是一個人的獨白。(《新詩鑑賞辭典》)
現代作家宮草青:詩人充分發揮了藝術思維的能動性,不正面寫以溥儀為首的王室的驚慌失背,走投無路,只以清新的口語,空靈的筆觸觸,談家常似的,和盤托出一個封建王朝的徹底崩潰。(《中國新詩鑑賞大辭典,》)
漢語言文字學家黎錦熙:“就內容意境而論,從元微之的《連昌宮詞》到王湘綺的《圓明園詞》,都不能及他的深刻精悍”。又說:“這詩的妙處,一般人注意不到,是因為漢字掩蔽了語言的精神,非拼音文字,斷不能表現這路作品的宙謎擔優美。”(《文史消閒錄三編》)

作者簡介

徐志摩(1897~1931年),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新月派代表詩人。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18年赴美留學學習經濟,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26年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1930年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等。

名家點評

現代作家張同道:《殘詩》寫的是北京紫禁城裡的事,用的是道地的京白,可謂互為表里,相得益彰。全詩像是一個人的獨白。(《新詩鑑賞辭典》)
現代作家宮草青:詩人充分發揮了藝術思維的能動性,不正面寫以溥儀為首的王室的驚慌失背,走投無路,只以清新的口語,空靈的筆觸觸,談家常似的,和盤托出一個封建王朝的徹底崩潰。(《中國新詩鑑賞大辭典,》)
漢語言文字學家黎錦熙:“就內容意境而論,從元微之的《連昌宮詞》到王湘綺的《圓明園詞》,都不能及他的深刻精悍”。又說:“這詩的妙處,一般人注意不到,是因為漢字掩蔽了語言的精神,非拼音文字,斷不能表現這路作品的優美。”(《文史消閒錄三編》)

作者簡介

徐志摩(1897~1931年),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新月派代表詩人。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18年赴美留學學習經濟,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26年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1930年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