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上,下)(撒母耳記)

撒母耳記(上,下)

撒母耳記一般指本詞條

天主教聖經譯為《撒慕爾記(上,下)》。《舊約》中的兩卷書。在希伯來文經典中原為一卷,“七十子譯本”分作兩卷,稱為“第一王國記”和“第二王國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撒母耳記(上,下)
  • 外文名:SamuelⅠ,Ⅱ
  • 別名:撒慕爾記(上,下)
卷書簡介,創作背景,書卷大綱,撒母耳記上,撒母耳記下,書卷作者,社會影響,

卷書簡介

《撒母耳記》書名由來是因本書前半部分的主要人物是撒母耳。撒母耳是以色列的著名先知士師時期的最後一位士師、王國的建設者、掃羅王和大衛王膏立者,在以色列民族史上占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本書著重記述以色列人從士師時期到王國時期過渡的歷史。
上卷共31章,講述過渡的實現與其領導人物。第1至7章記述撒母耳和以利的生平事跡。撒母耳誕生不久,就被母親哈拿奉獻給上帝作祭司(撒上1:1-2:11)。後來蒙召作先知(上3:1-21)。他以祭司、先知和士師的身份,成為以色列人的領袖。本段還記載了以利和他兩個兒子的故事(上2:12-36),以及約櫃的被搶走(上4:1-6:18)等。第8至15章記載撒母耳立掃羅為王之事。異族的入侵和士師的無能使民眾要求撒母耳為他們立王(上8:1-22),撒母耳審時度勢,選立掃羅為以色列的國王(上9:1-10:27)。掃羅在戰爭中取得一系列勝利(11:1-15;13:1-15:8),受到百姓的擁護。第16至31章主要記述撒母耳膏立大衛。大衛擊斃非利士巨人歌利亞(上17:1-54)後,受到百姓的頌揚和掃羅之子約拿單的喜愛,也引起掃羅的嫉妒和迫害(上18:6-26:25)。大衛只好避居他鄉(上27:1-12)。他以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為重,不計個人恩怨,兩次放棄殺死掃羅的機會。本段還包括約拿單與大衛結盟(上20:16),掃羅怒責約拿單(上20:30-31),亞希米勒幫助大衛(上21:6),大衛裝瘋(上21:13),掃羅責臣(上2:28),撒母耳之死(上25:1),大衛娶妻(上25:39-42),掃羅戰死(上29:1-31:13)等紀事。
下卷共24章,記載了大衛王朝的建立。敘述大衛哀悼掃羅(撒下1:27),大衛在希伯侖登基為猶大王(下2:1-4:12),在耶路撒冷作統一王國的王(下5:1-10:19),大衛犯罪(下11:1-12:23),押沙龍謀叛(下13:1-19:8)等內容。最後5章(下20:1-24:25)是全書附錄,寫大衛的一些餘事。

創作背景

本書雖以撒母耳命名,但他顯然不是全卷書的作者,因他的離世記錄在撒母耳記上結束之前,他不可能記載下卷提及的大衛王以的事跡後。後人以其名冠之於王國前期歷史,大抵因為他是書中三位主角之一,是拯救以色列脫離士師時代的危難絕望,轉入君主政制的平安興盛時代的民族英雄;他更是膏立書中其餘二位主角(掃羅, 大衛)為王的先知,可見他在以色列歷史中的重要性,本書以他命名,實為合宜。撒母耳生於公元前十一世紀中葉,介乎士師時代與君王時代之間,是最後的一位士師,引導以色列人入君王時期。本書詳載他的出生、童年及當士師的經過。當時以色列人正面臨歷史上最黑暗時期:宗教上,祭司制度腐敗,信仰生活瀕於破產;政治上,人民目無法紀,“各人任意而行”(參士17:6; 18:1; 19:1; 21:25);外交上又受制於強鄰非利士人,正是充滿內憂外患。本書記述撒母耳如何帶領以色列人迴轉歸向耶和華,引進屬靈上及政治上復興的經過。本書最後編纂成書的日期,根據撒上27章6節的記載,應該不會在王國分裂之前(公元前九三一年),因該處隱含了王國分裂的事實。不少學者更相信:撒上、撒下與王上、王下是在猶太人被擄至巴比倫後才最後成書。

書卷大綱

撒母耳記上

1. 撒母耳為士師(1 – 7章)
撒母耳的出生。
撒母耳的童年。
約櫃被擄與以利的死亡。
約櫃被送回。
撒母耳戰勝非利士人。
2. 掃羅為王(8 – 15章)
以色列人求立王。
掃羅被選為王。
撒母耳的自白。
戰敗非利士人。
亞瑪力人被滅。
3. 掃羅與大衛(16 – 31章)
大衛受膏與覲王。
大衛戰勝歌利亞。
大衛與約拿單。
亞希米勒遭滅門之禍
大衛的逃亡與流浪。
掃羅與約拿單戰敗身亡。

撒母耳記下

1. 大衛在希伯侖作猶大王(1:1 – 4:12)
大衛為掃羅王及約拿單舉哀。
大衛與伊施波設兩個王朝。
伊施波設王朝敗落。
伊施波設王朝亡。
2. 大衛作以色列的王,國家昌盛(5:1 – 9:13)
統一全國及克制外敵。
抬約櫃進京。
神應許大衛國位永存。
大衛的文字武功。
大衛寬待米非波設
3. 大衛乾犯及其牽連(10:1– 20:26)
大衛乾犯的詳情。
暗嫩亂倫與被殺。
押沙龍獲赦回國。
押沙龍叛變。
大衛返京與示巴背叛。
4. 大衛當政期間事跡的附錄(21:1 – 24:25)
基遍人與三年饑荒。
大衛與非利士人交戰事例。
大衛的感恩讚美詩。
大衛臨終之詩。
為大衛和以色列爭戰的勇士名錄。
大衛因統計全民人數而惹神怒

書卷作者

本書作者不詳。根據經文的內證顯示,本書不可能是一個人的手筆,必定是一部彙編。撒母耳可能是卷上前二十四章的編者 , 而從代上29章29節、 代下9章29節看來,拿單與加得的文獻,也在被編纂之列,此外,詩歌體裁如雅煞珥的書(撒下1:18)也被包括在內。從內容上看,可能是採用古老資料編纂而成,至少包含早期資料與晚期資料兩種。成書的的年代當在以色列民族分裂為兩個王國之後。

社會影響

本書的目的並非為提供王國時期的歷史資料,而是從神學觀點將有關選民的歷史事跡加以評論和解釋,並引為後人的鑑戒,全書所強調的中心思想是:選民能否在應許之地生存,視乎他們是否忠於神與他們所立的約。整個朝代甚至國家的興亡,也完全在乎他們是否遵守耶和華律法(參申命記28章)。這個論點影響了作者處理歷史資料的手法,他沒有詳盡無遺地將所蒐集的資料一一記下,而是經過小心的選擇,按著各事件的神學意義和教訓加以整理。由於作者純粹從神學角度看以色列的歷史,在撒母耳記,列王紀中,有關人物,朝代或君王事跡所占的篇幅,並不是按其政治地位,成就或貢獻而定。例如:以利統治長達四十年,但他的治績卻從未被提及。掃羅作王亦有四十年,除早期對外戰爭外,書中亦鮮有記述他其餘的事跡。本書的另一特點,是指出先知在以色列歷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者不但詳述先知的嘉言懿行(單是以利亞和以利沙的事跡便占了列王紀上下篇幅的三分之一),並且不斷提醒讀者,以色列的王國是由先知建立、輔助和監督的。以色列的興亡、以及歷史中各樣大小的事跡,正應驗了神藉各先知所說的預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