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之爭”:轉型中的北京社區生活模式和生計策略研究

“身份之爭”:轉型中的北京社區生活模式和生計策略研究

《“身份之爭”:轉型中的北京社區生活模式和生計策略研究》是2010年8月1日 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偉和

基本介紹

  • 書名:“身份之爭”:轉型中的北京社區生活模式和生計策略研究
  • 作者郭偉和
  • ISBN:9787301099308
  • 定價:32.00元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8月1日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身份之爭":轉型中的北京社區生活模式和生計策略研究》內容簡介:建立市場經濟,解放生產力,是改革採用的主要發展模式。為此,國家一方面在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變以前的團隊精神制度,另一方面又在城市和加工工業區推行資本主導的外向型經濟以取代原來的國有企業主導的計畫經濟。針對可能出現的社會分化,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發展理念。改革開放30年,中國城鄉居民的物質生活普遍獲得了明顯改善。我們今天為中國崛起,為“發展奇蹟”歡呼,然而,我們同時也絕不能忽視已經出現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如三農問題、農民工問題、城市下崗失業工人問題、環境生態問題、少數民族問題及性別平等問題等。生活艱難的社會弱勢群體規模在擴展,從農民、農民工擴展到城市下崗失業工人,近年來又有被稱作“蟻族”的工資微薄、居住窘迫的大學生群體被卷了進來。與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一小部分壟斷大量生產資料,占有大量物質財富的人群,他們率先暴富,卻沒有帶動廣大勞動者共同富裕,而且在事實上擠壓其他勞動者的生存空間,成為整個社會走向共同富裕的嚴重障礙。收入兩極分化的問題,正成為中國發展模式面臨的嚴峻挑戰之一。

作者簡介

郭偉和,香港理工大學博士(社會政策方向),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農村村民自治、城市社區建設、社會工作理論、社會政策分析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
一、下崗失業職工過得還好么?
二、如何理解家庭生計問題?
三、相同的社區、不同的生計
四、論文的結構和綱要
第二章 擴展個案研究方法及其套用
第一節 由個案建構理論的不同傳統
一、“如何走出個案”
二、擴展個案方法的理論基礎和一般原則
三、反思社會科學和證偽主義的不同
第二節 不斷折磨的研究過程
一、如何武裝自己的頭腦
二、介入社區生活
三、過程模式的型構(configuration)
四、如何連線巨觀社會制度和結構
五、社會轉型理論和社會政策理論的再思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嵌入與連線——生計研究的理論視角
第一節 福利、工作與生計——社會政策領域關於生計研究的轉變序列
一、生計調查和貧困救助——社會福利政策經典模式
二、由福利到工作(FromWelfaret0Workfare)——福利政策轉向的動力和爭議
三、可持續生計框架(FrameworkofSustainableLivelihood)——反貧困政策的新話語
四、窮人生計的真正出路?還是自由主義經濟學的翻版?——關於可持續生計的挑戰
第二節 社會轉型與勞動力的商品化
一、市場轉型和社會保護——博蘭尼市場轉型理論中的核心議題
二、勞動力的商品化和去商品化——馬克思主義社會政策觀關於勞動力就業機制的立場和觀點
三、“非正式化”——資本全球化條件下勞動力再商品化的新面貌
第三節 嵌入與連線——生計研究架構的新嘗試
一、布迪厄的實踐理論對家庭生計研究的啟示
二、如何走出布迪厄的社會結構再生產的悖論
本章小結
第四章 誘惑與強制——市場轉型過程中國國企職工生計模式的變遷動力
第一節 中國社會市場轉型中勞動力的雙重商品化過程
一、行政主導下的市場轉型過程
二、契約化和靈活化——市場轉型中勞動力的“雙重商品化”過程
第二節 中國國有企業職工的生計模式演變過程
一、有組織的依附——計畫經濟時期城市國企工人的生計模式和策略
二、依附與跨越——改革前期(1978-1993)的城市國企工人的生計模式和策略
三、抵制與退出——改革後期(1994-)的城市國企下崗失業工人的生計模式和策略
本章小結
第五章 “逆商品化”——回歸社區後北京市下崗失業職工的生計模式
第一節 “逆商品化”的生計模式
一、“逆商品化”的生計模式
二、經濟結構的變遷影響了中心城區的下崗失業人員的正式就業
三、缺乏勞動保護的積極就業政策無法真正鼓勵下崗失業人員邁向市場就業
四、勞動就業條件的惡化阻礙市場化就業方向
五、壟斷性社區資源配置結構和區分身份的社區生活規範和行為習性阻礙了下崗失業職工的社區化就業
第二節 多元化的生計手段
一、家庭分工的調整
二、家庭資源的調整
三、聯合家庭的互助合作關係
四、無奈的地下經濟活動
第三節 一種不同的抗逆性的可持續生計
一、抗逆力的方向在哪裡?
二、抗逆力的基礎在哪裡?
三、抗逆力的意義在哪裡?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區隔和維護”——回歸社區後北京市下崗失業職工的日常生活實踐
第一節 有形的交往、無形的邊界
一、社區交易
二、社區休閒
三、社區文體活動
第二節 社區資源的壟斷性配置結構
一、社區資源的隱性壟斷性配置結構
二、社區資源壟斷條件下三類群體的社會互動機制
第三節 斷裂與保存——社區不同群體的生活轉變和生計策略
一、生活模式的斷裂和行動習性的保存
二、身份資本的差別與動員
三、社會資本的差別與動員
本章小結
第七章 “分類大戰”——回歸社區後北京市下崗失業職工的身份再造與抵制
第一節 什麼是北京國企工人身份
一、高貴的北京人?抑或懶惰的北京人?
二、是企業的主人?還是工人貴族?
第二節 市場轉型中北京國企工人身份的再造
一、和當地退休人員的身份爭執
二、和外來商販之間的身份區分
三、和社區組織互動中的身份協商
第三節 身份之爭的意義所在
一、身份政治的生計實踐意義
二、身份政治的公民身份權利建構意義
本章小結
第八章 支配與抵抗——『由福利到工作』社會政策轉變的社區實踐基礎
第一節 社區分裂機制——分類救助政策推行過程的社區實踐基礎
一、由議行合一到功能分化——中國城市社區體制的演變
二、民主福利委員的苦衷——缺乏恥辱感引起的低保救助過程的基層衝突
三、社區分裂——把下崗失業職工剔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微觀機制
第二節 社區委婉化機制——就業促進政策推行過程的社區實踐基礎
一、“照章辦事”——缺乏動力的社區就業促進工作
二、“志願工作”——委婉化地推行非正式、靈活、低薪就業
三、“熱心勸導”——貌合神離的就業促進工作
第三節 是馴服?還是謹慎、務實的博弈?——“由福利到工作”過程中下崗失業職工的掙扎
一、利益比較下的理性抉擇
二、通過公共援助就業建構在地生活
三、利用幕後交往發展道義政治
本章小結
第九章 由單位制轉向社區制——關於中國社會市場化轉型的理論反思
一、由單位生活模式轉為社區生活模式
二、博蘭尼的市場轉型理論對研究中國市場轉型的啟發
三、社區日常生活實踐的巨觀制度基礎——中國社會市場化轉型的特殊性
四、兩種傳統資源、兩種動員方式
五、社會政策的漸進改革模式,提供了身份抗爭的基礎
六、社區生活是一種能動的底層社會?還是消極的社會倒退?
本章小結
第十章 對中國社會政策和社會工作的建議
第一節 相關社會政策的討論和建議
一、“由福利到工作”的再思
二、對中國社會政策的具體建議
第二節 對中國社區服務和社會工作的建議
一、中國社區服務的曲折歷程
二、經由多元社區組織發育改進社區服務
三、把社區轉化成真正的居民可持續生計的基礎
四、中國專業社會工作的發展方向建議
第三節 研究局限和期待
一、研究對象的特殊性
二、研究地區的特殊性
三、弱勢社群的生計研究期待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