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卡”中程空對空飛彈

“米卡”飛彈是法國瑪特拉公司於1981年開始研製的一種先進的中距空對空飛彈。該彈於90年代初投入批量生產,可裝在“幻影”2000、“陣風”等先進戰鬥機上使用。

中距空對空飛彈“米卡”飛彈
簡介:
“ 米卡 ”的氣動外形與“ 超530d ”非常相似,也採用窄長邊條式彈翼和後緣呈階梯形的尾翼。其尾噴口內裝有4個可大大提高飛彈機動性的燃氣偏轉裝置。在飛彈發射後的幾秒鐘內,由於空氣動力控制系統的操縱效率低,因此僅用燃氣偏轉裝置進行推力矢量控制,當飛彈達到超音速後,二者才共同控制飛彈的飛行。
“米卡”飛彈的機動性能極佳,其最大過載超過35g。這種飛彈採用兩種可互換的導引頭,一種是主動雷達導引頭,另一種是被動紅外導引頭。由於它射程遠,機動性好,制導精度高,既可用於中距攔射,也可用於近距格鬥。“米卡”的主動雷達型採用捷聯式慣性系統和主動雷達制導。其主動雷達的探測距離約為20千米。“米卡”的紅外製導型採用紅外成像焦平面陣列/電荷
耦合器件,分辨力高,抗干擾能力強。其性能優於現役的紅外格鬥飛彈。
該彈長3.10米,彈徑0.16米,翼展0.61米,彈重l10千克,射程50~60千米。
"米卡"飛彈是法國瑪特拉公司於1982年開始研製的一種複合型飛彈。所謂複合型是指其本身是一種中距攔射彈,卻又同時具備了近距格鬥飛彈的特性,因此有利於簡化彈藥體系。"米卡"飛彈有兩種型號:末端採用主動雷達制導的"米卡"EM和採用紅外線制導的"米卡"IR,二者在發射後至導引頭開始工作這段時間內皆採用慣性+數據鏈更新的制導方式。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米卡"飛彈在繼承了兩種不同類型飛彈優點的同時,缺點也增加了一倍。無論從近距格鬥飛彈還是從中距攔射飛彈的標準來衡量,"米卡"都是失敗的作品。作為近距格鬥飛彈,過重的發射質量制約了其機動性;作為中程攔射飛彈,發動機推力過小又限制了其射程。於是,"米卡"飛彈從一開始就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
瑪特拉公司可能從來沒有想到,"米卡"飛彈的第一個用戶居然是台灣。1996年,台灣向瑪特拉公司訂購了960枚"米卡"EM飛彈,這著實讓法國人賺了一筆。1998年5月和2000年3月,台灣空軍的"幻影"2000-5戰鬥機接連進行了兩次"米卡"飛彈的發射試驗。2002年12月,台灣國防部的新聞發言人黃穗生表示,台灣空軍在"漢光"演習中首次進行了"米卡"飛彈的全射程全制導實彈射擊,一架參演的"幻影"2000-5戰鬥機同時發射了2枚"米卡"EM飛彈,成功摧毀了30千米外模擬蘇-27的靶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